02.28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今天推薦的這部影片,是枝裕和導演的名作《小偷家族》

,講述了一群在城市無依無靠的底層“汙點”小人物抱團取暖的故事。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看似超市慣偷的柴田治家就在東京的某一幢高樓旁逼仄的巷子裡,隨著故事展開,我們知道這棟房子是上了年紀的奶奶的私人財產,狹小零亂。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爸爸”柴田治與“媽媽”信代、“姐姐”亞紀、步入青春期少年祥太以及最後被撿回加入的小女孩由裡,同奶奶蝸居在此。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爸爸”柴田治在建築工地打零工,卻因為工傷得不到任何的生活保障,“媽媽”信代在洗衣廠的工作因為工廠的業務不景氣而被勸退,“姐姐”亞紀在風俗店工作,全家收入最穩定的是奶奶,依靠養老金生活。為了生活,“爸爸”和祥太經常要靠到超市順手牽羊偷商品,以供家用。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然而,他們之間確實在沒有一絲血緣。“奶奶”的丈夫出軌組建新家庭,將她拋棄,是“媽媽”將她從街上撿回來;“媽媽”自己曾從事風俗行業,遭受家暴,直到被身為客人的“爸爸”救下來;“爸爸”在建築工地打零工,一次受傷後失業在家,再也無法工作。“兒子”被父母遺棄在車內,被正在偷竊的“爸爸”和“媽媽”救下;“姐姐”是奶奶丈夫出軌後的孫女,卻跟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妹妹”受到家人的虐待(故事的新聞原型),偶然被“爸爸”和祥太救下。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可是,他們的日常相處又跟真正的家人沒什麼兩樣。圍坐在一起吃飯,一起在屋簷下看焰火,一起去海邊玩耍;“姐姐”陪“妹妹”照別髮卡,“爸爸”告訴“兒子”青春期的知識,“奶奶”和”姐姐”聊工作,“媽媽”和”姐姐”聊情感。“妹妹”換牙了,“哥哥”幫她把牙齒扔到屋頂上;“爸爸”教兒子女兒變魔術,逗他們笑;故事的前半段中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個表情都是開心的,每一個瞬間都是充滿歡樂的。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片中,柴田家沒有任何的朋友鄰居,除了街道民生主任基於收購房產目的拜訪外,宛如生活在真空中一樣不被人注視。但是這樣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家庭在現代的社會中是脆弱的,不堪一擊的。一次簡單的事故引發的社會關注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就是一場滅頂之難。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如果說故事的前半段,是平淡的,簡單底層人民宛如一杯平淡白水的生活。在故事的後半段,隨之家庭間每一個人的身份被揭開,這杯平淡白水被變成了一杯苦口的濃茶。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以奶奶的離世作為分割點,故事的前半段還能讓人看到底層生活的愛與溫暖,後半段則將整個社會的冷漠盡顯無疑。這群被家庭遺棄了的人的抱團取暖,瞬間被打著愛和關愛旗號的社會制度打得支離破碎。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更讓人心情沉重的是,如果站在社會全局來看,這種家庭的存在是畸形的,是不應該存在的

所以祥太去了孤兒院,“妹妹”回到了自己父母身邊。“媽媽”進了監獄,看似完美的結局,卻陷入了價值觀與倫理互抵而成極具衝擊的道德批判。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到了影片的最後,導演還沒有忘記再補一刀。“姐姐”亞紀回到了曾經家門,從外朝裡張望,“媽媽”義無反顧的承擔了所有的罪責,“爸爸”治追逐著“兒子”祥太不斷駛去的巴士,“妹妹”回到了最初被撿到的地方,狀況和被帶走時一樣,影片至此戛然而止。

即使他們遊走於法律邊緣,依然看的令人心疼

看的時候平平淡淡地過去,看完後簡直不能細想,越想越沉痛。

卑微之人偶爾的連接生出從原生家庭那裡得不到的溫情,如此珍貴,也如此脆弱。

它不僅是一部動人的家庭片,更是對社會的失敗之處、對人性的不足之處的深深嘆息和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