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央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對理財產品收益會有什麼影響?

野馬和尚


0.5個百分點,釋放的流動性大概在8000億。這個數據不知道怎麼算出來的啊,朋友圈的文章都在這麼說。理論上說,釋放了流動性,那市場資金充裕,利息就會下降,那理財產品的收益會下降。

不過,這只是理論,市場的變化,總是還和很多別的因素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現在是春節前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市場總是要更缺錢一些,過年過節給紅包買年貨,那理財產品裡的錢就要取出來用,公司要給員工發工資、獎金,甚至還有分紅,也會是很大一筆錢,所以,市場很可能原本缺的是10000億,現在有了8000億,只是缺口小了,還是有缺口,那利率自然就下不來。

所以,這次降準後,債市反倒和股市一起漲了,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是不降反升。那再傳導到理財產品,估計影響就更少了。如果還有結構性的資金緊張,可能有些理財產品反而會有更高的收益。具體,我覺得國債逆回購會是非常有效的一個指標。印象中有一年12月底,甚至都飆升到了20%,今年倒是沒見這樣的“盛況”。

總之啊,這種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傳導到市場,會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短期的變化可能不值一提,反倒是長期的效果更值得關注。比如,這一波之後,2020年一季度的貸款數據,應該會很好看。畢竟,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嘛。


康愉子


朋友們好,央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增加銀行內,七八千億可用資金。對理財產品的收益有明顯的影響,可以說是: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至少短期內,將會呈現,短期漲跌互現的情景。


首先,來分析,央行降準0.5個百分點,對於,低風險類,理財產品收益的影響:

降準,銀行可用的資金增加,緩解了金融機構內部的流動性。金融市場的資金更寬鬆了,很自然,貨幣間市場,票據交易,債券,等產品的交易利潤下降了,一些低風險類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水降船低,至少在短期內會走低。

例如,一些中低風險的貨幣基金,養老類理財,等等,他們主要投資於貨幣間市場,存款市場,以及票據交易等,毫無疑問它的收益率,會受到影響,有降低的可能性。


小結:低風險類,貨幣票據,現金管理等,理財產品收益率,至少在短期內受到影響,可能降低。

其次,來分析,央行降準0.5個百分點,對於,中高風險類,理財產品收益的影響:

毫無疑問,將準增加了銀行可用資金,最終受益的是市場。就金融理財市場而言,證券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房地產市場等等,很可能會增加資金供應,緩解資金荒。進而,一些投資於這類市場的,中高風險理財產品,例如股票型,指數型,增強型混合型等理財產品,必然水漲船高,至少在短期內提升收益率。

例如,股指基金,很明顯,隨著股票市場進一步穩定,指數上揚,已經受益。


小結:中高風險類,金融市場投資理財產品,至少在短期內會明顯的收益,提升產品收益率。

最後,來總結分析:

央行降準0.5個百分點,對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影響,短期內,有可能呈現出: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高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上漲。涇渭分明分,漲跌互現情景。

友情提示:這種情況下投資理財,多看少動,以穩為主。


理財迦


我先解釋一下降準是什麼意思。降準,即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一般而言,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款時有錢付給客戶,都要交一部分錢給央行,即存款準備金。而存款準備金佔銀行總資金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你可以理解為,銀行吸收了儲戶的資金,為了安全,央行要求各個金融機構要從中拿出一部分放在央媽那裡作為準備金。央媽要求的比率越低,銀行手中的錢越多,可以貸給客戶的資金也就越多。

銀行是靠低利率吸收儲戶資金,然後高利率放貸來賺取利差的。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後,銀行手中的錢就多了,銀行就可以拿出更多的錢去放貸。如果銀行手中的錢太多了而放不出去貸,對於銀行來說就是浪費資源,貸不出去的錢還要按期給儲戶利息,這對銀行來說是不合適的。為了鼓勵企業居民等貸款,於是銀行就會推出利率優惠政策,以低利率來吸引人們貸款。這樣銀行就拉低了社會資金利率成本。

1)央行降準後對銀行定期存款的利率影響不大。因為央行降的不是利率。定期存款利率水平跟利率直接掛鉤,銀行再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合理的上浮利率。目前購買理財產品的人遠大於購買定期存款的人,銀行不會輕易下調浮動利率的。

2)理財產品的利率會下降。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裡面都有介紹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普通大眾購買的理財產品基本上都是投資於國債、可轉債、貨幣基金、大額定期存款、信用等級高的企業債等等,這些證券的利率水平會受降準的影響而下調利率的,理財產品的收益也自然會跟著下降。



阿兒芒


全面降準0.5%,相當於釋放了約8000億元進市場。

今天就有小夥伴給我們留言:“央行又降準了,是不是手裡的錢會更不值錢了?

別急,我們來仔細看一看。


降準是個啥?

先給結論:大家別慌,降準並不是“大水漫灌”,不要簡單掛鉤“錢不值錢”。具體原因,且聽我給你解釋。

降準的這個“準”字,學名叫存款準備金。啥意思呢?我給你打個比方:

假設,你跑去銀行存了1萬塊錢,定存了1年。銀行會把你的存款,通過放貸款,借給需要的人。

按理說,銀行借出去的錢越多,能賺到的利息錢,也就越多。

但是,做人不能太貪心啊!

想象一下,如果銀行把存款全部放貸,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過了1周,你急著用錢,就想提前把1萬元取出來。但銀行呢,已經把所有存款都放貸出去了,沒法兌付了…

真要發生這種情況,肯定要人心惶惶了。

為了阻止這種不必要的恐慌,央行和商業銀行間,做了個小約定:

收到的每一筆存款,必須抽一定比例,上交給央行。

而這部分上交的錢,就是所謂的存款準備金了。

央行留這筆錢,有2個目的

1)確保所有銀行,在面對取款需求時,都能應對自如;

2)比起銀行自行處置,中立監管方——央行來把控準備金,更靠譜。

而所謂的降準,就是把需要上交的準備金比例,下降了——

比如,原來的比例是13%,那每1萬元,銀行只能留8700用來放貸,餘下1300全部上交央行;

現在,下調了0.5%,變成了12.5%;未來每1萬元存款,只要交給央行1250元就行了。

別小看了這50塊,成千上萬個累加,就能在市場上釋放出8000億的資金。



為什麼要降準?

但你可能會困惑:為什麼非得在這個節骨眼上,降準呢?

整體來看,降準肯定是為了更好地刺激實體經濟的發展,比如讓中小企業更容易貸到錢。

2020剛開年,開個好局挺重要的。

短期來看呢,也是考慮到春節這個特殊的節日性因素。

這點,大家可能感觸不深,但在銀行工作過的小夥伴,應該都有印象:越臨近春節,代表個人、公司來取錢的,就越多。

回家過年,總不能兩手空空,紅包、年貨少不了;

而企業到了年底,年終獎、獎金一類,也是大頭支出。

因此,不少銀行到了年末,都會提前做資金準備,壓力著實不小。而降準,就是央行,幫助銀行調整資金流動性的政策之一。

上交的錢少了,留在手頭的可支配資金,就多了。應付取現需求也好,增加貸款增收也罷,銀行都能更有餘裕。

當然,這都是對銀行的好處,那對我們普通人,又有什麼影響呢?


降準對你有什麼影響?

這裡,再次分享下2個小竅門,如何極簡把握宏觀政策

一看是不是預期之內的,力度大不大;

二看是延續了過去的趨勢,還是一個明顯的轉變。

1月可能會降準,之前很多人也有預期,只是這次元旦就降了,時點有點快、有一些超預期。

但這個降準幅度還是比較常規的;加上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降息、降準的趨勢中,也不算太意外。

理解了這個大基調,說說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股市和樓市。

先看樓市。

從歷史看,只要出現降準,對地產行業一般都是利好。

銀行手上的錢多了,就更願意放貸,不論是審批流程,還是利率,都能拿到不少實惠。

除此之外,房地產行業,作為高負債的行業之一,通過降準,也能緩解不少資金壓力,算是雙贏。

但央行也再次強調了,這次降準所新增的貸款,會更精準地投向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

“住房不炒”的政策保持不變,所以樓市頂多就能迎來個短期回暖,長期調控不會放鬆。

前兩天,我們還特意介紹了房貸政策的新變化(再過2天,房貸要有大變化)。國家也希望企業的貸款和房貸之間,能夠有更明確的區分;希望“降準”的政策,真正讓更多實體企業受惠,而不是變成炒房資金。

再看看實際情況:這兩年降準、降息的節奏一直在,但房價還是比較穩的。

還是那句話,剛需該買就買,投資千萬謹慎。

再說股市。

2020開盤第一天,降準帶來的利好,表現得非常明顯。

今天下午,看我們讀者群裡,大家也是討論熱烈,“開門紅”還是很提氣的~

但我還得給大家的情緒“降降溫”。短期的上漲,更多是情緒的刺激;長期的上漲,還得看更實在的價值。

也給大家放一張,歷次降準後,市場的反應——簡單概括,就是漲跌參半。


所以,單靠一次降準,就想一步邁進“牛市”,可能性真不大。

目前咱們A股估值並不高,與其搏一把短期收益,不如保持定投的紀律。堅信長期主義的人,終究能嚐到甜頭。


簡七讀財


央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對理財產品收益會有什麼影響?

其實對通常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肯定是有影響的,主要是會對理財產品的收益會有部分衝擊,主要是源於下面的原因:

一、降準釋放資金,貨幣寬鬆改變理財市場的供需關係。

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此次降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利於實現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並且用市場化改革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從政策來看主要是針對實體經濟融資難來的,我們都知道當市場的貨幣相對寬鬆的時候,老百姓手裡的錢會慢慢多起來就是需求端相對旺盛,銀行的理財產品作為供給端收益肯定會慢慢下來,就像之前餘額寶一樣剛剛開始的時候收益很高,但知道的人多了,需求端多起來收益還是會慢慢下降的。


二、降準利好經濟走好,直接利好股市,對於權益類的基金也是利好。

我們都知道降準有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特別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有效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這個是利好實體經濟走好的,一般降準都是對資本市場是最直接的利好。流動性充裕對資本市場上漲是非常有利的。央行降準釋放的流動性短期提高資本市場預期,有助於提振股市市場情緒,從昨天股市表現來看已經得到驗證了,昨天股市開門紅,另外釋放長期資金直接降低上市銀行付息成本,直接利好銀行、券商股,對於權益類的基金是非常看好。


歡迎關注 量化擒牛,專注資本市場量化策略挖掘,投資者財商教育,做一個盡心盡責的專業理財好顧問!

歡迎轉發、評論、點贊,同時還歡迎大家來我們這邊歇歇腳喝喝茶聊聊時事財經,謝謝大家!

所有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依照此報告觀點進行投資產生的盈虧,風險自擔。


量化擒牛


2020年元旦央行就放出一個重磅消息,在此前不少機構都預測1月份央行會再次降準,沒想到降準在1月第一天就到來,央行宣佈將在1月6日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這次降準金額為8000億元,對於國內經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當然對於理財產品的收益也會造成影響。

對於理財產品來說,降準主要影響的是低風險標的,例如貨幣基金和銀行存款,貨幣基金的收益率與資金流動性息息相關,當市場上的錢少的時候,貨幣基金收益就會提升,而當市場上的錢多的時候,貨幣基金收益將會減少,降準增加了市場上的資金,會對貨幣基金帶來負面的影響。

對於存款利率來說,不是每次降準對於存款利率有影響,不過長遠來說,銀行存款利率下滑已經成為定局,目前經濟環境走向寬鬆的政策,存款利率下滑會使一部分儲戶把錢拿出來放到其他地方,這樣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

降準對於理財產品來說是負面的,不過對於股票來說是利好的,股票市場與市場上的資金流動有關,降準可能會刺激股市的活躍度,同時降準對於樓市也是利好的,不斷的降準其實把資金投放到股市或者樓市會比理財產品之中高,這是政策給我們的一個信號。

當然股市和樓市是存在風險的,有虧損的可能性,不過理財產品的利率下滑,未來資金的投放選擇應該適當地規劃一下。


財經樂少


降準,是央行貨幣政策中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的政策之一。降準意味著貨幣供給量在增加,而利率,你可以簡單理解成貨幣的價格。那麼,貨幣供給量增加,利率就會有下行趨勢。

再來說說,理財產品,也分好多類,可能是一些金融衍生品,比如被包裝過的債券,或者類似國債期貨,嵌入各種期權的結構化產品。

實際上,就連很多券商的理財中心或者銀行的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他們自己對自己銷售的理財產品,瞭解的都不是非常透徹,都是模凌兩可的,客戶之所以會覺得他們專業,一是因為信息不對稱,二是因為總部會對他們進行培訓,有一套銷售話術。

說上一段內容的目的,是為了從層面表達出,理財產品的複雜性。種類繁多性,同時,也意味著高槓杆,高風險性。他們是由一些基礎的證券類產品,通過各種組合,利用一些複雜的數學公式,衍生出來的。

因此,討論降準對理財產品的影響,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筆者在此文中只討論其對於基礎證券的影響。

比如對於債市,利好,對於股市,利好。因為利率下降意味著企業融資成本降低。

原理也很簡單,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個企業家,你能以更低的成本融到錢,那麼,你可能就會用這筆錢去投資,那麼,相關投資標的就會上漲。

現實中的情況,則比上一段舉的例子更加複雜。


紫鎏財經


毫無疑問,降準之後理財產品收益會進一步降低。

理財產品的最終去向,一定是某些投資品,有些是貨幣市場的、有些是證券市場的,有些是融資市場的,有些則是大宗商品市場的,總之都是與資金需求有關。

本次降準,又釋放了大量資金,這些資金也要尋求出路,所以會與理財市場募集的資金重合。根據供需理論,當大量的供給出現的時候,市場的價格自然會出現下跌,換句話說,就是資金的價格下跌了。

如今的理財市場,缺的不是資金而是好的資產。在市場資金充裕的時候,資產供應方自然有更好的話語權,資金的使用成本必然是資產供應方最關心的核心內容。

本次降準的目的是為春節的市場提供流動性,不過從力度來說是相對比較大的。個人認為,這是央行的一個轉變,從之前的“定向”轉變為普降,說明央行數量型工具運用力度變大了。由此而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資金市場流動性充足,資產的稀缺性得到更進一步凸顯。

因此,個人認為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出現一下逐步向下的趨勢。

我是空谷財譚,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央行全面降準,將對我們的理財產生如下影響。

一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必然會要降低。一方面降準為銀行釋放出更多的信貸資金,流動性增加,資金面緊張形勢緩解。另一方面釋放低成本長期資金有利於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引導銀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自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就會下降。

二利好股市。此次降準是全面的,具有較強的政策針對性,對穩定經濟增長非常重要,將提升市場風險偏好,利好股市。

三利多債市。降準釋放充足流動性將帶來整體市場利率下行,有利於債市上漲,對活躍債券市場以及保持債券市場的風險可控會發揮積極作用。

四對樓市的影響中性。這次降準是全面降準+定向降準,針對性強,信號明顯。在新的lPR機制下對房貸並未放鬆,落實“房住不炒”的政策導向,並未改變。

五緩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債是利好。


榮姥爺看市


2020年第1天,央行就給市場送上了一份大禮,1月1日下午,央行宣佈將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降準預計將釋放8000億長期資金。

央行此次降準,對於金融市場來說有利有弊,對於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來說,此次央行降準向市場釋放更多的資金,股市和樓市將有可能迎來利好消息,不過對於存款客戶和理財客戶來說,未來一段時間帶來的收益率有可能會逐漸下降,特別是銀行理財的收益率。

銀行的收益率跟市場的資金緊缺有很大的關係,當市場資金比較緊缺的時候,各種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就相對比較高些;相反,當市場資金相對比較寬鬆的時候,市場上各種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就會有所下降。

而本次央行宣佈降準0.5個百分點,累計向市場釋放的資金接近8000億,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市場資金壓力,銀行對市場的資金需求會有所縮減,對應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肯定也會有所收縮的。

當然除了央行降準對理財產品收益的影響之外,資管新規以及各大銀行存款產品收益率的提升,對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定的影響。

比如自從2018年央行實行資管新規之後,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規模不斷縮小,銀行對理財資金的需求有所縮減,對應的很多銀行的理財收益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下圖是從2018年11月份到2019年11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的表現情況。

從上面這個非結構性理財收益率的走勢來看,自從2018年央行實施資管新規之後,銀行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率下降是比較明顯的,2018年11月份的時候,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還保持在4.4%左右,但是到了2019年11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已經下降到了4%左右。

而隨著央行降準市場資金變得更加寬鬆,不排除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有可能突破4%的關口。

除此之外,自從資管新規出來之後,很多銀行理財產品開始迴歸表內,各大銀行開始把存款作為利潤增長的重點,而在一些小銀行,特別是民營銀行的競爭之下,銀行的存款越來越激烈,給的利率越來越高,目前很多銀行的存款利率已經超過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更傾向於購買銀行存款,特別是一些小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更成為了替代銀行理財產品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之下,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是越來越低,央行的降准將會進一步促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