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有書法家說:“練習書法如果不臨帖,練再多也白練”,為什麼呢?

大聖福來借人說理


書法是傳統的文化,是傳統的的就應該有個傳承,自己不臨帖也能練好,但是那都是江湖書法。我們臨貼有幾個目的,1.古人的東西幾百年都在傳承,必然有著今人無法超越的藝術造詣。有道是取法乎上,也得其中。2書法和武功一樣講究個出處。師承那裡。這也是參展的必備條件。3我們學習古人從而能使我們瞭解更多古人的精神風貌,性格特點。吸取百家。成就自己!


浴心閣書法


我是初學者,但同時也是臨帖受益者。練字三年半,我感受到了認真臨帖的好處。我認為字帖就是一位老師,臨摹字帖的過程就是向老師學習的過程。老師講的知識,學生不認真學怎麼能交出滿意答卷呢?不按字帖練字,等於把錯題重複寫千百次,沒任何意義。

我的一些朋友看我練字有進步,紛紛買筆墨學習起來,也常常發照片我給看。這其中就有不按字帖練字的人。有些是不用心讀貼,隨心所欲抄字帖的。也有會讀貼卻帶著批判意識練字的。並且振振有詞:我覺得字帖某個字或筆畫,寫的不漂亮,所以不想這麼練!

後來我也思考這個問題,書法家在寫字時的確可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大多數時候是我們的審美觀問題。就拿服裝款式來舉例吧,三十年前的衣服現在看很土,可是六十年前的款式卻又流行回來了,循環往復。所以對待字帖也是這樣,不能用當下審美標準去評判它,用尊重的態度進行學習,時間久了,自會發現它的不尋常。如果永遠都是滿足於自我眼光,這和坐井觀天有何區別呢?

臨摹是分為幾個階段的,初學就是追求形似,不僅是結構像,更要細節像。而要細節像,就必須研究其筆法,筆法正確才能正真做到形似。每個書法家都有自己獨到的結構筆法及章法奧秘,認真臨帖就是解開奧秘的鑰匙。書法是需要傳承的藝術形式,臨摹前人優秀作品等於站在巨人肩膀上,何樂而不為。

到目前為止通過三年半的學習,我主要臨摹過三本字帖,最開始是《靈飛經》練習兩年多、然後是文徵明《草堂十志》、最近開始王寵《遊包山集》。認真臨帖讓我受益良多。


墨淡花開


臨帖是我每天的必修課,在剛剛臨完《張遷碑》今天任務的這個時候,讓我也來說一說關於臨帖的話題吧。臨帖是學好書法的不二法則。我從2013年開始學習《張遷碑》,至今臨了多少遍我不知道,但每天都在臨。我的書法老師說,要想把一本碑帖學好,在掌握正確筆法的前提下,至少通臨100遍以上。以下我就以我的第一位書法老師為例,說說臨帖的重要性和方法吧。

我的第一位書法老師廖炳智老師。廖老師原先是柳州市二十八中的美術老師,書法科班出身,書畫都有一定的功底,在業餘時間堅持學習書法,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位真正的書法家,當他把自己的書法作品拿出來給這位書法家看的時候,書法家卻當面否定了他並告訴他,他的筆法不對並建議他學書法是要跟隨老師的,他這種自以為的閉門造車似地自學只會南猿北轍,在書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出於對書法的執著和熱愛,廖炳智老師於1998年毅然辭去公職,隻身來到北京向當代隸書名家劉文華求教。正是這份勇氣成就了廖炳智老師。1998年一2008 年,不經一番風霜雪,哪來梅花撲鼻香?十年磨礪,功到自然成,廖炳智老師終於在書法上有所造詣,獲得了累累碩果:書法作品獲中國第四屆書法最高獎,蘭亭佳作獎(楷書);書法作品獲第五屆中國最高獎,蘭亭佳作獎(隸書);書法作品入選第五屆全國書法百家精品展;書法作品獲第九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獎;書法作品獲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提名獎;書法作品入選首屆全國冊頁書法作品展;書法作品入選第六屆全國新人新作書法篆刻展;書法作品入選首屆全國篆書作品展;書法作品入選"福文化"全國名家書法邀請展;書法作品入選中國寶雞首屆"翰墨石鼓"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廖老師之所以取得這樣出色的成績,和他的正確學習方法和堅持臨帖分不開的。廖老師每天臨帖,從前不帶學生的時候每天至少6小時以上,學生多了之後,因為要教學所以臨帖的時間不一定保證6小時,但也是堅持臨帖。他教我們的臨帖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對臨。這種方法就是把你要學習的碑帖打開,看著字帖,一個字一個字的臨。對臨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準確地把握字型,這也是是我們平時說的,把字寫得好,寫得像,就是寫得跟碑帖一樣,儘量接近碑帖,越接近,越像,我們就算過關了。這是在字形上的把控。

第二種背臨。這種方法和我們平時背書差不多,也就是把碑帖合上,根據記憶,把碑帖上的字一個一個地默寫出來。這個就比對臨有了一定的難度,這個就要有個記憶的過程了,而且還不能死背,死記,這個時侯就要有一點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了。

第三種意臨。這種方法算是臨帖的最高境界了。那就是熟讀碑帖,對臨,背臨之後,對碑帖爛熟於胸,瞭然於腦,然後,放下碑帖,此時寫下的字或許不會和碑帖一模一樣,但味道還是那個味道但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與個性。

好吧,以上方法我也在踐行當中。書法也是一種修行,路漫漫其修遠兮,我也一直在路上,願我們一起前行……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我不認同他們的說法。如果沒有練字方法,臨摹多少字帖都沒多大效果,臨摹不解其中之道,臨摹時寫的挺好,真正用的時候又打回原形。我們就想把字寫好,別被別人笑話。不想當什麼書法家,書法家的字真沒多少人能認識,現實生活中不實用[靈光一閃]所以別人說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海龍書道


古人已將書法的美開發到極致,我們只用臨帖繼承即可。就實踐而言,不臨帖任你天賦絕頂也練不出好字。自己無論怎麼創造都逃不出古人書法美的範圍。

我個人也是臨帖的受益者,前三十年瞎練沒有本質的進步,知道臨帖之後方有了進步。





程習恩書法


作為一個多年書法創作的書法家,我認為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臨帖是歷代書法家一致公認的學習書法的必經過程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練習書法的同時,可以按照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順序學習欣賞名家作品,使自己的書法眼界開闊起來。二、通過對帖子中字的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之

章法與技法等進行研習,避免自由發揮,避免養成隨意壞毛病,導致無緣走進書法藝術的殿堂。三、臨帖如能達到惟妙惟肖,形神兼備,再根據自己的特點選取其中適合自己的部分,獲取筆法、獲取墨法、獲取章法,獲取其風格;還有臨帖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思考比較記憶的過程。長期堅持下去,循序漸進,消化吸收,真正把各家的長處融會到自己的作品中來,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四、如果僅僅作為書法愛好者來講,通過臨帖才能夠讓自己的書法作品像模像樣,像樣的書法作品會使自己心情愉悅,從而增強學習書法的濃厚興趣,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心境才是興趣愛好的“保鮮劑”。





張根喜GX


學書法如果從來都不臨帖,是一定會走大彎路的!等到自己回過頭來慢慢認識到真的須要老老實實從正規的臨帖學起的時候已經有點遲了,以前花了多少精力和時間,所做的一切練習都是無用功、白練了。不但沒有收穫,還練壞了手勢和習慣,要糾正錯誤就恐怕難了!凡不臨帖還自以為“天才”的人眼中看不著中華文化藝術的輝煌發展史,也不知道中國書法發展的來龍去脈,心中不知敬畏傳統先賢的人都鼠目寸光、坐井觀天的人,試問這樣的人怎能慮心地學好書法呢?

學書法如果不從臨帖學起,從何學起呢?從自己的所謂“非凡的天賦”學起嗎?中國書法不是三幾個人、三幾個圈子群體的人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創造出來的,是經過千百年來無數藝術家和廣大勞動人民一步步從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隸書、楷書和行書一路演變和發展而創造出來的。中國書法凝聚和閃耀著歷代先賢們的智慧光芒,處處散發著翰墨書香和魅力。。。

因此,臨帖學書是永遠推不倒的定律,是學書者特別是初學書者的不二選擇。初學書法必須經過臨帖入門,這是唯一的入門途徑。第一步是按照自己的真實興趣和愛好選擇好一種適合自己學習的字帖,沉下心來按步就班地認真從筆劃、單字等學起,不要老是三心二意、朝秦暮楚,努力走正走好第一步最重要,不要盲目倚賴自己那似是而非的“小聰明”,自以為自己比別人強百倍,完全可以走出一條“捷徑”省卻了一段刻苦臨帖的時間,如果以這樣的僥倖心態來入門自學書法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樣的第一步就已經走差,已經滑入了“江湖體”之列了,也就是說一開始就遇見了“瓶頸”,不可能再走第二步、第三步了,建議此人還是選學別的領域的專業吧,勉強學書法也是無用的!

其實歷代先賢為我們留下的寶貴墨跡、技法和理論知識讓我們在學習書法的各個階段得以及時的借鑑和指引,這已經是最大的“捷徑”了,如果我們棄古人的成就而不顧,反而要重新獨自走那艱難的茫然無邊的暗淡無光的道路,豈不成了“大蠢才”?中國書法藝術在全世界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和特色,英語等外文字體無法對中國書法衝擊,書法與繪畫不同,繪畫尚有西方美術的影響和比較,但中國畫獨特的神韻氣格有引領未來世界美術發展的可能,國畫能“海納百川”、兼收幷蓄、揚長避短(西畫不擅汲納中式元素)。。。

能寫出超凡脫俗的書法作品的名家大師都不會輕視臨帖的作用,他就算名成利就影響八方了還不斷臨帖、讀帖、跟古人交流、比較,每一筆每一字探究古人筆意,欣賞古人的高妙境界,一幅一幅的研究其章法佈局和整體神韻格調等等的形成,汲取有益的營養,掌握其要領,進而引發自己再進一步突破和創出新境界。所以臨帖和讀帖在學習書法及整個書法創作階段中都起著相當大的作用。題中所說“練習書法如果不臨帖,練再多也是白練”這句話成立,說得有道理。。。我以上拙見希望對初學書法的人有用,謝謝你們閱讀!

夢幻畫派創始人陳展鳴

二O二O年二月二十三日


陳展鳴


所謂臨帖,就是以碑帖或別的法書為榜樣,來對照著摹仿、練習,它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種藝術,都有其本身固有的法則和規律,都有表現其藝術效果的技巧和方法。所以我們現在學習書法有兩個任務:一是去掉不合書法要求的方法和習慣,二是從頭學會書法藝術所要求的法則和技巧。要完成這兩個任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臨習前人優秀的碑帖法書。

學習書法,也如同學習音樂,不論學什麼樂器,開始總要練一些高明的樂譜,拿這些樂譜來練習各種技法,培養自己好的習慣,練得熟了,自己演奏起來就會有新的創造了。臨帖就是學音樂的練譜子,只有反覆進行摹仿和練習,才能使自己下筆就合轍就範,寫出的字具有傳統書法的法度和神韻。如果不臨帖,老是按照自己原有的寫字方法和習慣練下去,或者隨心所欲,任意揮灑,那麼其結果只能是背道而馳,越練越糟。

帖就是掌握古人的法度,熟悉前賢的一書寫技巧。只有這樣才能不失掉我國書法的傳統性、民族性,才能具有創新的堅實基礎。古往今來,許多有成就、獨樹一幟的大書法家,沒有不重視臨帖的。一部傑出的王羲之《蘭亭敘》,歷代臨習者不計其數,至今尚有許多名家的臨本流傳,而王羲之本人,也是出入百家才最後形成自己的風格的。當代一些成就很大,負有盛名的書法家,也都是揮毫數年,臨帖不中輟的。他們把古帖當作自己最好的老師,不斷從中吸取新的營養,寫出新的意境。

我從四年前開始自學書法,零基礎。自知根基薄,所以堅持臨帖,字帖就是最好的老師。四年來,平均每天堅持2個小時以上的臨帖時間,而且就只追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到目前,給自己一個鑑定的話,就是基本入門。書途漫漫,活到老,臨帖到老!











WO師爺SHI柳公權


這個是書法中的共識問題,但是圈外的人大多不贊成。但凡提到書法,臨帖是不可少的步驟和環節,簡單點說「書法是學出來的,不僅僅是埋頭苦練」。剛才說到圈外,就是不學習書法的人,他們的思想是隻要字好看就是高手就是書法家。寫字和書法不同,寫字是技巧,書法是文化。

再聊一下為什麼臨帖 :

就像我們做人,要向品格高尚優秀的人學習一樣,我說的這類人當然是公眾認可的人物。書法中的字帖碑帖都是文化遺產,是書法歷史上的上品,我們需要從中學習汲取營養。書法中說的「取法乎上」就是說的就是要學習經典字帖,你可以借鑑今人的學習方法,但最好是臨寫古人的法帖。

當然,如果不在書法範圍內探討,寫字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啦,公正清晰足以夠用了。真正的學習書法,還是要對這個文化有敬畏之心。

自己的一點體會,不妥之處請見諒!





楓墨園


稍有書法常識的人都知道,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但每天又能堅持做到多少呢?那麼克服書法學習中的不臨帖就是很突出的一個首要問題。要知道,很多不入流的書法愛好者,其作品難以進步的根本原因,不臨帖佔大頭,更有甚者,本身毫無根基,卻標榜個性,大寫特寫,盡情展示,精神雖可嘉,殊不知被業內貽笑大方。

這裡,我們綜合分析不臨帖的三個主要理由:

一、太懶惰。理由再多,說到底就是懶;

二、非真愛。覺得無聊、枯燥、沒意思;

三、太主觀。過多的個性與主見太強烈。

實際上,這三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但也有實質上的不同。懶是人的天性,是人性很正常的一面,但對待學習書法,如果懶,說的毫不誇張一點,就是完蛋,一無所成。但從懶也透出一些問題,為什麼懶?是真的懶,不想學,還是貪玩?(尤其是少兒)還是覺得沒興趣?這就過渡到不臨帖的第二個理由上了。很多人覺得學習書法很枯燥,無聊,沒意思,特別是就著墨水和碑帖來回臨摹,是多枯燥的事啊!

其實,從簡單意義上的學習書法,到知道臨帖重要性,本身就是一個過程,簡單的學習書法,自己寫,抒情達意,也是一種樂趣,到了臨帖的時候,說明是對書法的又一種感悟,上了一個臺階、甚至是對自己審美觀有了新的理解。臨帖帶給學習書法者確實很多啟迪,有的人在臨帖的路上飛躍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固定不前了。說明臨帖確實是學習書法很關鍵的一面,覺得枯燥無味而不臨帖的人絕對是錯誤的。

書法家常說,看帖十遍不如臨帖一遍,由此可見臨過程是一種實踐操作,一種轉化,一味地看帖,只會提高眼界,往往最後會造成眼高手低,嚴重者還會養成心高氣傲的脾氣。而臨帖實際上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枯燥,深入進去,其實是很快樂的。

造成不臨帖現象的最後一個原因,事實上始終貫穿在不臨帖現象的當局中,那就是過多的個性與自己武斷的主見,這種毛病,是臨帖不紮實的一種明顯表現,或者是看帖不準的一種直觀下筆,繼而心生出所謂個性的筆病,可能當時自己還覺得那是自己創新的好的一面,殊不知如果按照帖的標準一定會更好。

真正的臨帖高手,可以做到複製,大家幾人能夠做到。當然臨帖也有多種方法,比如實臨,意臨,背臨等,但臨臨之間一定是循環漸進的,沒有準確的實臨功夫,想做到意臨,只會是自欺欺人。

所以,誰都有一萬個不臨帖的理由,但要知道,那並不能叫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