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腦科學頂刊導讀:癲癇小鼠空間編碼和中間神經元間同步的中斷


腦科學頂刊導讀:癲癇小鼠空間編碼和中間神經元間同步的中斷


顳葉癲癇引起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但其迴路機制尚不清楚。癲癇發生過程中,中間神經元的死亡和重組可能破壞海馬抑制的同步性。為了測試這一點,我們在頭部固定的虛擬導航過程中用硅探針同時記錄了用毛果芸香鹼治療的癲癇小鼠的CA1和齒狀回。

我們發現癲癇小鼠CA1和齒狀回間神經元放電失同步。由於海馬間神經元控制信息處理,我們使用一種新型的無線微型示波器來測試CA1空間編碼在這個失同步電路中是否被改變。我們發現癲癇小鼠中的CA1位置細胞不穩定,並在一週內完全重新映射。這種空間不穩定性是在癲癇持續狀態發生約6周後,即在慢性癲癇發作和神經元間死亡開始後不久出現的。最後,CA1網絡建模表明,不同步的輸入會損害CA1位置細胞的精度和穩定性。

總之,這些結果表明,時間精確的海馬內通信對於空間處理至關重要。

論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19-0566-1#change-history

編譯作者:Sheena(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brainnews編輯部)

來源:Nature Neuroscience 202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