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体验文字与生命——读书

读书的实质就是对内心的自我探索,解析这个世界,寻找困惑的答案。读书令人通彻,获得豁达的心态。读书帮助我们接纳自己,理解别人,接受世界。

体验文字与生命——读书

当看到犹太民族的乞丐捧着一本书时;当发觉没什么文化的亲戚持笔记录时;当父母吃透了生活的苦告诫孩子多珍惜时光时;当孩子抱怨如今时代造英雄,为什么还死盯书本时;当挫折坎坷接踵而至时,什么支撑一个人不断前行;当别人问起你有什么精神财富时;我的脑海闪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是世界上最实用的自我修复工具,最简单地充实生活的方法,最容易打破局限的途径,最低门槛的高贵。

读或不读,书就在那里;看或不看,沉淀就在那里;静或不静,心就在那里。

书在有了文字以后就存在非凡的意义,文字在改变世界。书籍传承了历史和文化,代代流传,有些成了经典。经典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即使过个几个世纪,阅读起来仍然称赞不已。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生。书,立架上,放案头,摆枕边,持手中,置地上,放在什么地方都是那么适宜,就算茅厕有书,也不会令人震惊。读书更是随处皆可,山中,海上,月光下,书房里,长椅上,剧院中,病房内,在什么地方读书也是那么适宜,即使如厕读书,也不会让人大惊小怪。

正是因为有了书的存在才有了读书人。

体验文字与生命——读书

读书读的是什么?读的不单单是文字,而是文字与生命体验的结合。

下面是引用作家余秋雨对读书意义的解释。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世界何其复杂,人何其复杂,书何其复杂。读历史、哲学、文学、宗教、天文地理等等,大千世界透过文字就在眼前,构建一个读书人的心灵家园。

体验文字与生命——读书

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人,体会着什么样的生命。有时年轻时读一本书的感觉,和有了人生阅历以后再读同一本书,可能有了不同的体会,以前读大笑不止,重读时已是泪流满面。有些书的真谛不到境界是体会不了的。读书让人明白一个人渺小到好似沧海一粟,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变得谦卑超然。引用张潮以赏月论读书的境界:

年少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还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用美学思想阐释了读书或者说人生的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读书的第一种境界立志求索,高瞻远瞩;第二种境界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第三种境界洞察世事,豁然醒悟。不管读书人到了哪种境界,读书变成了对生命的感悟。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

体验文字与生命——读书

读书始于兴趣,终于坚持。当兴趣遇到了坚持就是才华。读书成了人们的终身需求。

读书刚开始挑自己感兴趣的读更为容易,犹如吃饭捡爱吃的吃一样。但是有营养的不一定是爱吃的,所以读书也有选择,好读书,读好书。有了兴趣去读,然后不断坚持。读书不是今日看了一整天,后来几个月都未曾拿起书。坚持阅读,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读书应该成了众人坚持一生的好习惯。

普通人读书的意义是什么?长知识,改命运,磨性情,增经验,明是非,入境界。

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声音,未见过太多生灵,未有过滚烫心情,但书本给了我所有智慧和感情。

读书可以帮助改变命运,提高修养。老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有太多家境贫寒的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那些人刻苦读书,汲取营养,摆脱平庸,读书带给人尊严和成就感,帮助创造精彩的人生。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读书让人少吃苦。读书是贫穷通往富庶的阶梯。

另外,

读书给了我们普通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给了我们琴棋书画诗酒花。书给了生活想象和诗意。普通人的生活不只是平凡无奇,不只是沉重的负担,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书带给我们的宁静,带给我们的安慰,带给我们的诗和远方

体验文字与生命——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改变人的容貌和气质,染上书生气儿,靠书香气息改变人的性情。岁月年华易逝,但读过书却留在了脸上,留在了谈吐上,留在了心里,留在了胸襟里。

读书可以治愈心灵,唤醒内心。人或童年创伤累累,自卑自闭;或中年困顿潦倒,忙碌平淡;或老年孤独寂寞,洗尽铅华;读书抚平伤痕,书中给了所有答案。读书给了平淡生活一抹色彩。千帆阅尽,归来仍是少年。人因孤独而阅读,因阅读而不再孤独。读书时,可以抵抗孤独,精神的共鸣也是一种陪伴。读书把心里的寂寞变成了享受。人在默默无闻时,迷茫时,百无聊赖时,多读书,就少了一点忧愁和烦恼。

普通人,为什么读书?书让我们看到了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书带我们去了脚走不到的地方;书给了我们想象不到的美好。

体验文字与生命——读书

该如何读书。通过“蓄能”、理解、思考和领悟,成为博者或精者。

思考就是一个“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理解和再加工”的过程。

不管浏览还是精读,读书人是想成为博者还是精者。修学储能,先博后渊。博者,在于广泛涉猎。精者,在于严谨认真。广泛地阅读,博览群书,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面。精读,对于专业和工作,越要精细阅读,越要严谨求实。

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就书中的内容向自己提出一些疑问,然后去思考,和自己已知的知识去建立联系,也可在脑海里建立新的知识链接,长此以往,自己的知识树会越来越茂盛。

当然,有些书也可以做读书笔记,梳理这本书的脉络,甚至画个思维导图,使书的逻辑更为清晰,记录自己的收获感受、难点疑惑。书中哪些观点提供了灵感和新的视角,补充了哪些我们未曾了解的主题,是否解决了我们期待的问题等等。对一本探索的越深入,越能够领悟,也可能批判性的思辨。

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内化成自己的,有人称之为“蓄能”。

秋叶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10种读书方法,帮助解决“读完了就忘了”的问题。

体验文字与生命——读书
  • 通读法:培养思考框架。 反复地系统地读相对结构化体系化的书——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形成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避免碎片化的思想。
  • 树图法: 主题阅读。选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系统全面的阅读这个主题下的书籍,论文,网文等等——以自己写书的方式进行阅读,接触提纲——补充内容,完成你自己的一本书。
  • 图读法:思维导图阅读。将所读内容画出一张思维导图。采纳SCQA结构:情景Situation——冲突Conflict——问题Question——答案Answer。
  • 框读法:画出框架图。如介绍作者——分享精彩片段——总结本书的价值。
  • 炼读法:适合读畅销书。消化——内化——输出(书评、读书PPT、做分享等)
  • 逆读法:倒读这本书,运用批判思维来阅读。适合对书中某些观点不太赞同的书籍,书中隐含的价值观冲突和不同的假设、逻辑错误等。有失偏颇的观点——反着读——逐条反驳——陈述反驳理由。
  • 抄读法:超录书中的话进行延伸或赞赏性点评。适合真正大咖的文章。
  • 诵读法:朗诵阅读,必要时背诵。适合诗歌类等书籍。
  • 闲读法:闲来打发无聊时间的书可以速读。适合快餐类书籍或者杂志。
  • 仿读法:按照书中说的一边看一边做,适合工具类教程类书籍。书中方法步骤清楚,一步步跟着做,实用性更强。

这十种阅读法可以活学活用,根据读书习惯采纳几种有效的方法加以练习。

最后,读书不畏晚,晚总比不读要好。不要带着功利心去读书,你的收获远比功利更大。

体验文字与生命——读书

独一人,燃一盏灯,泡一杯茶,读一本书,守一颗心,养成一种习惯,看一次世间百态,品一回酸甜苦辣,达到一种境界,塑造一个有趣的灵魂,成为一个不倦的读者。

愿读书使你功成名就,如果没有,愿你在读书中学会丰富自己。愿读书让你高朋满座,如果没有,愿你在读书中不再孤独。愿读书使你脱俗,如果没有,愿你在读书中沾染书香。愿读书使你刀枪不入,如果没有,愿你在读书中学会坚强。

(我是Iris,感谢平台让我们分享,一直在做与书有关的工作,浅谈一下自己对读书意义的看法,不严密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头条的道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