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這次疫情過後,應該是進廠,還是創業,還是混日子?

民情記


先對疫情說兩句,這次疫情是對我們個人的考驗,是對我們國家的考驗,更是對我們民族的考驗!咱說句實在的話,如果疫情大規模發生在別的國家,全地球估計也找不到會比我們中國做的更好的了!雖然前期我們做的不到位,不夠好,但我們迅速改正了;雖然我們暴露出了問題,但是我們解決和彌補了!我們國家、我們政府、我們的公安、交警、軍隊、社區服務人員、我們抗戰在一線的可敬可愛的醫護人員等等為了這次疫情奮戰的所有都是值得我們感恩和銘記一生的!想想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會怎麼樣?

對於這個提問來說,它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疫情之前我們怎麼樣?收入高還是低?穩不穩定?日子過得怎麼樣?好還是壞?事業怎麼樣?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所以,進廠有好有壞,創業有成功也有失敗,混日子也有混日子的存在,功與過,對與錯,不好評判是非的,回答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個人認為應把提問稍微收縮一下,改成:“這次疫情過後,應該是找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還是進行沒有穩定收入的創業,還是混日子,不作出改變?

第一點,人人都會有著不同的抉擇,或是需要一個契機,或是需要環境的刺激,或是要是他人的影響,但個人認為在抉擇時應該是理性的,不是衝動的,需要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狀況:身體狀況、精神狀況、財務狀況、家庭狀況、工作或者事業狀況、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想想過去的情形、現在的情況,預想下將來會怎麼樣?自己的追求和現實能否合拍?哪些是有把握將來肯定能收穫的?哪些是模稜兩可的?那些是畫餅充飢、白日做夢的?如果改變了會怎麼樣?會有哪些結果?好壞都要想,如果是最壞的結果,自己能否承擔?

第二點,知己還要知彼,要審視一下與自身相關的外部因素的情況,包括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環境因素、技術發展因素、市場因素、政策因素等等。比如我們要換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首先這個工作收入怎麼樣?自己能否接受?這個工作是什麼類型的?適合自己不?需要專業知識不?這個企業能持續經營不?是國企、私企、事業單位還是外企?再比如我們要創業,這份事業怎麼樣?當前收入和將來收入如何?投入需要多少?這份事業或者項目符合國家政策不?有長遠的發展麼?需要對接哪些部門和資源?自己做過項目研究沒等等。事業無大小,都是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的,需要對市場做出考察、分析和判斷的。

第三點,混日子、不上進,個人認為是不可取的,人人都不會甘於平庸,個人不想改變是因為沒有到他必須改變的底線。我們都要上進,都要往積極的方面改變,往大了說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人類發展的趨勢;往小了說,積極上進對個人、對家庭、對朋友都是有利的,和樂而不為呢?最起碼從原來的混沌上升到產生了要改變的意識也是不錯的!

最後總結一下,混日子是不可取的,至於是否創業還是獲得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得根據個人情況來自己選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水流千里終歸大海,人生在世,做事情首先無愧於國家和社會,其次要無愧於家人、朋友,最後才是無愧於個人心!


煙臺情懷蘊于山海


你好,這次疫情過後是打工還是做生意,給你以下幾點建議。 先說打工吧,我在浙江的一個民營企業上班也做了6年,從普通員工做到組長,其中的辛苦付出了很多,做員工的時候,是計件拿工資,做車床加工。為了掙錢,經常加班,從來不遲到早退曠工,年輕吃點苦也沒什麼,做了兩年,後面主任看我技術可以,做事也踏實,就把我提成組長,做組長工資和計件的時候差不多,就是操心,要管理員工,生產產量,質量要把控,還要寫報表,時間付出的多點,後面又做了四年,想提升也很困難,就辭職去創業了。打工只是很穩定,也很平淡,每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想要出頭,要具備很多條件,不單單只是努力就夠了,最好是有過硬的技術,頭腦也要夠聰明,然後資歷熬到了,慢慢往上爬,也會有出頭之日,但也只是小部分人。 公司出來之後,手裡有點錢,又借了點,開始創業,做五金生意,找店鋪,找進貨渠道,找客戶,第一年,房租掙回來了,交了房租也沒剩多少,雖然沒賺錢,但是累積了很多經驗,怎麼應付砍價,怎麼和買家溝通,什麼是暢銷品,怎麼樣才能把東西賣出去。第二年生意又好點,第三年把借的錢還了,算是站穩了腳跟,手裡雖然餘錢不多,但是一屋子貨都是真金白銀,今年又擴大規模,迎來了疫情,但是我心裡也沒怎麼擔心,畢竟疫情過後,還有那麼多老客戶在那裡,五金這類東西也沒保質期,算是賠倆月房租,慢慢做,相信以後還是可以的。 至於說混日子還真沒想過,上有老下有小,你讓我混,我是混不下去,畢竟誰不想出人頭地,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說了那麼多,都是我親身經歷,打工安穩,努力乾的話,至少也不會太窮,但是想掙大錢,還是有點難度。創業的話,最好是有人帶你入行,這樣就少走很多彎路,也不能懶,也不能貪玩,要抓住機會,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不說肯定成功,至少要比打工有勁點,趁年輕,多看看世界,搏一搏,博出個輝煌騰達。謝謝



情感盜心的賊


首先以我的眼光來說,創業的人十個其中9個都會失敗,我曾經大學創業和人一起創業做食品行業,開過2家淘寶店其中一家企業店,2家拼多多店鋪最後都不了了之。年前辭職在京,現在雖然在弄公眾號,微博,微信推廣,但是也是無奈之舉,沒有辦法,疫情下面試公司很困難,是為了面試下一家公司做準備工作。創業發現其實就和小孩過家家一樣,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產品,那又怎麼樣?你有固定的銷售人群,有不斷的資金鍊嗎?


當然除非你已經大於30歲手裡有了定量的資金基礎,可以考慮下餐飲等行業。就拿現在人人都看好的自媒體,淘寶店等網絡項目來說,只要親自運營起來會發現,真正的難如上青天,資本已經基本流動到固定的人群手中了,沒有驚天的運氣和能力,是很難實現跳躍式的增長的。


混日子肯定是不可取的,人既然活著就得做活著的事情,舒服是給死後準備的。

30歲之前如果手裡沒錢,還是踏踏實實找一份賺錢的工作,為了以後的生活打拼,活在當下,但是人要有長遠的計劃,為了明天的幸福而活。


小生科普


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吧!說實話我也負債,負債壓得我喘不過來氣來。我開過工廠,開過大排檔,搞過運輸,全部搞虧了。生活一度沒了激情,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真的是度日如年,不過慶幸的是,我兩年前選擇做了海員,否則,我都不敢想象現在會活成什麼樣子。我曾經想以死為解脫,也想找條可以賺快錢的道,可是真的很難很難,陷入前無出路,後有追兵(第三方討債者)的步步緊逼,置人死地的架式,弄的家不成家,眾叛親離,太可怕了, 但是看到年邁的父母,可憐的孩子,我哭了。因為我還有責任要面對,不管怎樣我都得先活下去,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債務只能先放一邊來慢慢的償還,當時債權人也都能理解我,但是銀行信用卡還在步步緊逼當中,起訴,第三方威脅,現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償還了很大一部分債務,也算是鬆了一口氣。


海員朋友


電子廠穩定且枯燥乏味,16年剛畢業沒錢然後進了廣州電子廠一年,不知道什麼原因,可能是不甘於這樣、一月四五千工資根本什麼都不夠乾的,後來回了老家鄭州去了一家教育培訓公司上班,當時底薪二千提成五個點,而且不包吃住,基本月月光,不過我在公司裡面學到了好多,到一九年初開始自己創業也是做教育這塊的,現在二三天頂以前電子廠一月收入了。個人見解如果不超過三十歲建議不要做穩定的生活,求採納真實經歷[愛慕]


每日一笑呦


去年我是上海大飯店一名廚子。年三十還在灶臺上給上海人民做年夜飯。據我所觀察,上海外地人比之前要少很多,主要上海房價高,出租50平房都在3000左右,加上水電煤氣費。菜價也高,所以在上海工作工作,沒有技能的平均工資在3000至5000左右。所以想生存有點難。

疫情期間打擊最大的一線城市,廣東,上海,杭州,北京等等大城市,餐飲佔各大城市主流,受疫情影響的崗位,餐飲,旅遊,賓館,這麼多待崗人員怎麼安排就業。

疫情結束,這些行業持續下滑,會出現大批人員找工作,2020創業除非你老師是馬雲,劉強東。第一有資金,有遠見。靠借錢開店面,我認為做那行虧那行。說嚴重點會血本無歸。

只能找個好單位上上班,觀察觀察再觀察。



Songlang1984


我沒經歷過03年的非典,但我經歷了20年的肺炎,疫情過後,我想我還是會和以前一樣回到那個小小的出住房,繼續著原來的工作——進廠。

我是一名95後的打工者,高中畢業就去了爸媽所打工的城市開啟了自己的打工之路,剛開始我在流水線上幹活,日復一日的做著同一道工序,心想,往後的日子不能就這樣過,於是買了我人生中的第一臺電腦,開始在網上學習製作表格,當我能熟練的製作表格後,我就辭職了,去了現在這家公司應聘了跟單員,工資雖然不高,但是能學會的東西就比在流水線上多。畢竟人無完人,現在的工作比較輕鬆,於是我便開啟了我的副業之路——寫文章。

人不能一直安於現狀,我們要居安思危,更不能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若你覺得自己不適合創業,那就選擇進廠吧,在那裡你能有一份收入,能養活自己。




徐小稀


這次疫情過後,應該是進廠,還是創業,還是混日子?如果你不甘心為別人打工,就自主創業。如果你想平平淡淡的過一生,打工最合適不過,但是混日子是肯定不行的。這裡我講一下創業,我這個人喜歡互聯網,做過很多互聯網行業,也上過當受過騙,曾經負債60多萬,三個月後逆襲,年收入破百萬。我想說,互聯網項目很多,選擇往往大於努力,選擇對了了努力下去一定會成功。我是云溪, 一個95後創業者。


云溪star


貌似很多人都有過進廠的經歷。我也在廠裡工作,不過我做的文員,比起做車間工作的要好一點點吧,至少我還可以摸摸手機。開始還挺滿足那時候沒太大的事業心,想著輕鬆!每個月也就三千塊錢,早九晚五週末雙休的日子,興奮啊。時間長了,看著身邊的朋友同學都在進步,都在掙高工資,心理開始懷疑自己了,有不平衡心理了。看到別人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到處去玩兒,倍兒爽。 也不甘心掙三千一個月了,先是一直想換個工作,使勁網上看工作,沒找到合適的,其實哪有那麼容易說換個工作就能換呢。我下班早週末也放假,又想著去找點兒兼職做,也沒想著要提升自己什麼的,也沒成功!現在呢就做電商了,還行!在家不能出門的時間段也保證了收入。現在還持續在家,不能出門,公司也還沒開工


涼一羊


當然不能混日子啦。然後說進廠還是創業。這個進廠我就理解為除了創業以外的其他一切給別人幹,包括公務員、企事業單位了。

1.首先說一下問題說的進廠吧。我本身是類似於公務員的性質,這次疫情中,感到的好處是收入穩定,基本不受疫情的影響。妻子是教師,也不受影響。但是說說收入吧,我們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一個月不到一萬五。以後有可能會提高。但是假如一直這樣下去,穩定是有點,但是不會有大富大貴的機會,想買大房子好房子肯定困難,舉個小例子,當然自己的一些理想肯定難實現。也只能是踏踏實實的過小康日子。但是,題中所說的進廠,大部分情況屬於合同制的工作,由你自身能給單位帶來的利潤、創造的價值決定你自己的收入。有很大的可能收入會高於我這種情況,但是也不穩定,私人企業、公司的情況會和社會變化息息相關,變數比較大。對於年輕人來講,我還是建議自己闖一闖,包括這種“進廠”,但是結婚以後,家庭生活形成了,有了孩子,父母年紀大了等等情況出現後,就會顧慮這種闖一闖了。需要認真仔細的結合自身情況去考慮。我是個保守的人,所以會這樣想。

2.再說一下創業吧。實話說,身邊不乏自己創業的人,有下海經商的,有開公司的,有從華為跳槽出來自己乾的,成功的少,失敗的多,有一次和一個做生意的同學聊天,談到當前的境況,他說現在要是給我一個月入八千的穩定工作,我寧願放棄現在月入兩萬的生意。太累了,等我身體垮掉就是我生意失敗的事後。特別是這兩年,國家對環保的重視,大政策的調整,在外創業越來越難(新興網絡經濟除外。我也不太懂),創業這的路也越來越難走。但是也有成功的,比如做小程序開發的,網絡服務的,,,,這裡請忽略我的不專業,據說還是做得不錯,但是也拼命地厲害。作為一個保守的人,我也數次有自己闖一闖的想法,但是內心還是有點害怕,不捨得穩定的保障。

最後對能夠勇敢的去闖蕩的勇士們表示敬意。我曾經無數次幻想過等我的收入能夠滿足家庭富足生活後,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追求一下自己的理想(當個醫生),為此考過各種資質,只求有點資本,其實付出的努力也很大,但始終不能邁出那一步。當然只是做,不求成功。但是看現在的情況應該沒有機會了。生活的稜角很鋒利,祝諸君順利,願每一個人都能被世界溫柔相待。(這只是個希望,你們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