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為什麼現在的人對保險的認知是兩極分化的呢?

澤誠先生


最根本性的原因有三:

第一、全民保險意識不強。

據統計,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人均保單都在5張以上,中國香港更是達到恐怖的10張以上,而中國平均兩人不到一張,這就是差距。中國人民保險意識不強,很多人都不知道保險還有非常多的分類,還存在保險沒有用,自己不會生病……

二、對保險產品不瞭解

很多國民對保險的理解就是我只要買了保險,保險公司什麼都得管,殊不知保險有非常多險種。如意外險,只有發生意外傷殘或死亡才會賠付;健康險,在身體出現問題住院才會賠付自費部分的醫療費;壽險,保的是人的壽命,只有去世了,才會賠付;還有諸如分紅理財類等險種,多了去了。

三、基於對保險的不瞭解或錯誤認知,造成後期理賠難,對保險失去信任:

很多人買了意外險,卻在生病的時候讓保險公司報銷;買得是健康險發生意外傷殘或死亡了,讓保險公司賠付。這些情況保險公司是沒有責任的,但是正是由於人們的錯誤認知,讓人錯誤的認為買了保險,保險公司不賠。舉個栗子,我們買了把剪刀卻想用來切菜,肯定是不行的。

當然,這都是反面例子,認可保險的人主要都是保險受益的人群和對保險瞭解的人,所以他們對保險認知度高。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很多人都是以自己的業績為第一要務,更有甚者會給客戶傳達錯誤信息,聯合客戶造假(帶病投保)等情況,以至於客戶遇到理賠時,得不到滿意的結果。久而久之對保險公司失去信任。

保險其實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我們的新農合和社保就是保險,保險公司的叫商業保險,商業保險是社保的補充,我們在選擇保險的時候一定要多去了解保險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甲良生日記


為什麼現在的人對保險的認知是兩極分化的呢?

我們先來整理一下我國保險的發展史

第一階段(1805~1948):我國保險業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第一家保險公司:英國人設立的“諫當保安行”

第一家民族保險公司:上海華商義和公司保險行

民國初期13年間,先後有30多家保險公司在上海、廣州等地營業

第二階段(1949~1978):新中國保險業的產生與停辦

1949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

獨家經營,隸屬國務院

1958年12月,全國財政會議決定

“立即停辦國內保險業務”

第三階段(1979~2001):我國保險業的恢復和發展

1979--1987年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獨家經營

1988年 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成立。

1991年 太平洋保險在上海成立。

第四階段(2002年至今):我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

2018年,中國的保費收入總額達到5750億美元,鞏固了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的地位。

瞭解了以上的中國保險歷史,我們就可以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一、由於保險業的中斷,居民家庭對保險的認識很少,無法給下一代一個正確的指導,今天80歲以上老人幾乎沒有買過保險,60歲以上的老人可能買過一些保險,對於保險的理解也是少之又少,40歲左右的人才是真正第一批全面接觸保險的消費群。

二、新中國保險恢復初期,正好是改革開放初期,保險行業引入市場經濟的代理人制度,保險公司的“人海戰術”、員工的良莠不齊,確實給行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今天我們已經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市場,對保險的認識應該是已經達到了非常理性的高度,至於兩級分化的情況,應該是不準確的,是極少數的。或者說是很多不良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才製造的這麼一個對立的假象。


大強聊保障


第一、保險從業人員的不專業

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很多人都是以自己的業績為第一要務,更有甚者會給客戶傳達錯誤信息,聯合客戶造假(帶病投保)等情況,以至於客戶遇到理賠時,得不到滿意的結果。久而久之對保險公司失去信任。

保險從業應以仁為出發點,不要以利為先。

第二、保險人員的不專業或者基於對保險的不瞭解或錯誤認知,造成後期理賠難,對保險失去信任:

由於各種原因帶病投保,導致後續拒賠;還有很多人買了意外險,卻在生病的時候讓保險公司報銷;買得是健康險發生意外傷殘或死亡了,讓保險公司賠付;買了理財險,生病了或者發生意外了,讓保險公司理賠。這些情況保險公司是沒有責任的,但是正是由於人們的錯誤認知,或者他人誤導,讓人錯誤的認為買了保險,保險公司不賠。

當然,這都是反面例子,認可保險的人主要都是保險受益的人群和對保險瞭解的人,所以他們對保險認知度高。

第三,全民保險意識不強。

據統計,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人均保單都在7張以上,中國香港更是達到恐怖的10張以上,而中國平均兩人不到一張,這就是差距。中國人民保險意識不強,很多人都不知道保險還有非常多的分類,還存在保險沒有用,自己不會生病……

第四、對保險產品不瞭解

很多國民對保險的理解就是我只要買了保險,保險公司什麼都得管,殊不知保險有非常多險種。如壽險,以人的生命為前提,只有在保險期間內身故了才會賠償;意外險,只有發生意外身故或傷殘才會賠付;重疾險,人的身體發生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了才會理賠;醫療險,在人的身體出現問題住院才會賠付自費部分的醫療費;還有分紅理財類等險種,可做子女教育規劃,未來養老規劃等,把現在的錢存起來,留在未來花,抵禦通貨膨脹。

保險自古有之,1816年第一家保險公司誕生。保險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我們的新農合和社保就是保險,保險公司的叫商業保險,商業保險是社保的補充,我們在選擇保險的時候一定要多去了解保險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吳磊8055


我把所有人對保險的認知做過分類,表面上看起來是兩極分化,這個兩極分化可能更多的是表述作為消費者對於保險的態度,其實具體來講更多樣化一些,我把我曾經做過的分析完整的發出來。

我是針對所有人的分析,先分成兩部分,一類是保險行業內的,一類是保險行業外的。

而不管是行業內還是行業外的人,對保險的認知其實也是不一樣的,並不是說行業內的人就都認同並瞭解保險,我們對保險的認知也是有不同層面的區別的。

先看行業外的人,對保險的認知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種,不存在說那種比那種好:

1、買過保險,因為業務員不專業或者輕信了,或者保障不全面,發生事情時沒有得到理賠或跟業務員說的不一樣。這類人對保險的反應就是一個詞:騙人的。而且這類人一定要勸說自己的親友不要購買保險,甚至有些人會叫自己的親友去退保。

2、沒有買過保險,是上面這部分人的朋友,聽他們說過保險是騙人的,進而也認為保險是騙人的。因為,人肯定更相信自己認識的人,就如同第一類人買保險輕信他那個賣保險的朋友一樣的道理。這類人也會勸說自己的親友不要買保險,也會叫自己的親友去退保,會告訴他們,誰誰的保險被騙了…………諸如此類。

3、買過保險,因為業務員很專業,配置的保險很齊全,或者雖然買的險種單一,但發生的事故剛好是符合條款的,得到了相應的理賠。那麼這類人肯定會說保險是好的。會適當的勸說自己的親友需要給自己配置相應的保險。

4、買過保險,還沒有發生過理賠,但是,因為自己的知識或者業務員的因素,對保險的方方面面都有非常正確的認知,知道保險是不會騙人的。這類人肯定也會說保險是好的,他們也會適當的勸說自己的親友需要合理的配置相應的保險。

5、買過保險,也還沒有發生過理賠。只不過,買的那份單是所謂的“人情單”,這種情況,很容易在未來的某一天轉變成第一類人,因為,“人情單”通常在很多時候,買的人不瞭解,賣的人不專業,萬一發生事情,往往就會產生這樣一個想法:為什麼我買了保險不能賠?可能買的是1-2萬保費的裸險,而發生的是一個普通疾病3000-5000塊的住院治療。

6、沒有買過保險,想買,又因為各種消息,不知道該信哪一個,所以一直不敢買。

其實這樣分析下來,也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兩極分化。但是為什麼看起來會是兩極分化呢?一個最簡單的人性原因: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講,我買了某樣東西,這個東西很好用,我可能會推薦給身邊的人,也可能不會,因為,他不是商家,他沒有義務去為商家做廣告推廣。而反過來,我要是買到一個不好用的東西,或者是被某個商家欺騙了,我一定要告訴我身邊的朋友,不要去買某某商品,不要去誰誰那裡買東西,因為,我不想我的朋友被騙。這是很正常,很合乎情理的現象。

說完了行業外的人對保險的認知情況,我想把對行業內的人對保險的認知情況也發出來給大家,讓大家對於保險的認知更清晰一點。

行業內的人,對保險的認識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層,這個是一層層提升的:

1、純為了賺錢在從事這個行業。我把這個層面稱為“懵懂”。當然,我們不是說賺錢不對,如果不能賺錢,那就沒辦法生活,人都餓死了,那什麼理想都是空談。只是說,大多數的不誠信業務員,都是處在這個認知層面。如果他不去學習,不去改變自己 ,那他可能永遠就在這個層面,這個跟他從事這個行業多久沒有關係。

2、為了提高收入而做。我把這個層面稱為“認知”。當他想要得到更高的收入的時候,他才會去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去更好的反思自己過去工作中的不足。這樣的話,他就不敢隨意的去欺騙客戶,因為現在是信息社會,任何試圖欺騙別人的人,最終會被拆穿把戲,而失去這片市場。

3、為能更好的服務客戶而努力工作。我把這個層面稱為“專業”。是的,做到這一點的,才能算是這個行業裡面的專業人士,因為,到了這個時候,他才會意識到,服務,才是線下代理人不能被任何線上方式、者其他人或者別的因素取代的東西。到了這一層,才能更加的理解——保險公司都是差不多的,保險產品都是差不多的,客戶服務確是可以真正做到個性化與差異化的。因為,保險公司有保險法的約束,就算他經營不下去,也有監管層為了投保人的利益會做出恰當的安排。保險產品的合同也是固定的,經過審核的,沒有哪個公司的產品可以說就絕對的比競爭對手好。這個時候,能不能給客戶提供到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就會成為影響客戶選擇的決定因素。

4、為能體現自身價值而努力。我把這個層面稱為“知識”。傳播自己的知識,讓更多的人,不管是行業內的人,還是消費者,還是同業的競爭對手。都可以做到毫無保留的去傳播自己的知識,去提升所有人對於保險的認知,對於風險管理的認知,對這個行業的認知,對於客戶服務的認知。

5、認同保險行業及保險工作的價值。我把這個層面稱為“堅守與感悟”。保險行業在中國才發展了幾十年,因為社會發展的原因,經歷了過去很多負面與不好的東西,雖然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法規的健全與規範,未來的市場可以預期,但也一定要伴隨著各種的困難,沒有什麼事情會是一帆風順的,這就要能堅守自己正確的行為準則,去面對未來會遇到的困難。而隨著經歷的增加,需要去感悟這份工作的意義,對社會的意義,對客戶的意義等等等等。

我自認為,我已經在做第4個層面,同時,我也在感悟,堅守還談不上,因為我從事保險行業甚至還不夠十年,根本談不上“堅守”這兩個字。任何一個想要做到第5點的從業人員,都會發出這樣一句感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理財師吳強


保險是一個極其古老的行業,為了應對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自公元3000年前,在歐洲以及中國就出現了與當代保險業極其相似的程序。隨著商業的繁榮,保險業不斷規範並形成了全球性的保險法典。

而在我國,保險業卻是一路坎坷,至今僅有幾十年的歷程。但在與外資的激烈競爭中,保險從業人員的良莠不齊,致使推銷方式反感,保險險種的單一不全,保險理賠不到位……致使保險在大眾的心理沒有得到真正應有的價值。

那麼在這裡要提到一下中國保險的發展史,要看我們自己民族品牌,至今以有91年曆史的『中國太平』

作為我國經濟的三輛馬車銀行、證券、保險,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進程。保險業一路飛奔不斷的脫穎而出。我們發現,中國人在各種的富豪排行榜上一路領先。那麼相對於中高端人群對保險的認知,現在已經非常的成熟了。他們因為財富的劇增會做出科學的資產的配置,那麼在這個配置的過程當中,保險規劃是不可缺的一部分。反過來老百姓還是覺得保險是一種消費,還沒有體會到,保險是真正的屬於自己的保障。所以他們更願意把這種消費放在投資更激進的房產,證券,基金,包括P2P。那麼大家也都看到了結果。

所以,十九大國家把銀監會保監會合並,也是更好的整個資源並劃分屬性,總理也鼓勵老百姓配置保險,比如大病保險,醫療險,意外險……人人都需要啊,避免因病致貧!那麼今年國家的扶貧攻堅計劃,處處都離不開保險!

以上就是保險現在在我國的這種兩個局面,但是隨著國家的大力推廣和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度的提升,保險普及的面度更廣更精準,國家經濟發展的國際化,保險保障會讓每個家庭,每個個人受益的!


用戶fhyyr888


這還是要從平安這類保險公司說起,只管拉人頭做業績,可是保險代理人並不會對保險內容和條款有專業解讀,導致很多被保險人在理賠時,不能得到當時保險代理人嘴上承諾的項目理賠,導致口碑參差不齊,保險公司也應該反思下,服務行業不能只靠空手套白狼,套一次,很多人不會被套二次,提高服務水平,專業度,才能達到國外的保險水平,和民眾對保險的認識。


Lee—李


保險行業成立中國時間不長,可以說前期保險行業進入中國大地,的確是老百姓收益了,但是後來保險行業各種規則以及各種保種太多,百姓眼花繚亂,重要的是一些人為了業績不擇手段,欺騙和忽悠的嫌疑,讓百姓反感!


紫雨傘的傳說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還是有那麼多


手機用戶65330411269


應該說,保險業的公信力還需提升才是。


李雲278237621


一方面是保險在理陪上的不誠信,另一方面是做保險人的大力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