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傳統媒體、自媒體每天層出不窮的信息推送,

讓“信息爆炸”轉為“信息高潮”。

公眾的目光、輿論的焦點像放大鏡一樣掃描過武漢的各個角落,

人們感動、流淚、批判、憤怒。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戰“疫”沒有結束,任何一個人都活得戰戰兢兢。

雖然害怕、雖然知道那是“生死場”,

總有人“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醫院”成為“戰場”,但醫院的背後是不計其數的逆行者,

醫生、民警、病毒樣本快遞員、醫療廢棄物處理者、援鄂志願者.....

疫情中有太多鮮為人知的奉獻精神。

那是一道血肉防線,

讓你我 安然於人世間。

身著白袍 救死扶傷

她們舍小家,救大家,用血肉之軀直面病毒。

她們救下了很多病人,卻救不了自己。

她們生命定格在醫院,她們的名字熠熠生輝。

29歲,一切美好才剛剛開始,應該是即將步入而立之年享受不一樣人生的年紀。

29歲意味著很多可能,也代表著很多未知...

年僅29歲的夏思思,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生命會結束在戰“疫”一線。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1月14日中午11點多,夏思思的患者做完全部檢查後,她本可以下班回家,但聽說她主管的患者疑似新冠肺炎,立刻折回醫院參與救治、協調專家會診。

1月19日,下夜班回到家的夏思思突然高燒至39度多。肺部CT出現磨玻璃影,高度疑似新冠肺炎,馬上便在協和江北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1月25日,夏思思又轉入協和江北醫院濟和病區,後來高燒退去,但出現了胸悶、憋喘等症狀。

2月初,夏思思有兩次核酸檢測結果都顯示陰性,當時家人開心的不得了,都盼著過一個團圓的元宵節,也算是補過一個新年。

2月6日晚,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為了上ECMO人工肺搶救,醫院的陳院長親自出去借,但還是在7號凌晨轉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轉院後,夏思思突發呼吸、心跳驟停,醫院連夜組織搶救,召集了火神山醫院和遼寧醫療隊的專家會診,病情沒有好轉。

在隨後的17天內,思思一直處於昏迷狀態,直至2月23日清晨去世。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也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的背後有病人,也有孩子和父母。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夏思思父親朋友圈的一段話讓許多人淚目,在父親心中沒有英雄,只要女兒。

而夏思思的兒子如今還不知道她的離開。

“在隔離病房裡,思思有時候會很難受,但是隻要給她看看孩子的視頻,她就能笑笑,但是我們不敢發視頻聊天,她怕孩子看到她插滿呼吸機的樣子。”夏思思的丈夫吳磊說到兒子時已經泣不成聲。

像夏思思一樣在一線殉職的,還有黃文軍、劉智明、彭銀華....

就像《世紀的哭泣》中所寫到的“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分解成幾個勇敢赤誠之士的傳記”。

這段疫情終會成為歷史,而他們身著白袍,用生命守護生命,是人民和國家永遠的勇士。

有困難 找民警

在醫院內奮戰的,除了醫護人員外,還有公安民警。

在醫院外,值守社區協助轉運送治病人的是公安民警。

在城市出入口,堅守嚴查防止病毒輸入擴散的是公安民警。

除了醫院內確診、疑似的病人外,在武漢的社區不斷有人被發現有疑似案例。從樓上到樓下,從社區到醫院,每一段路對於疑似病人來說都是遙遠的。

在病毒的侵蝕下,他們難以動彈,零距離接觸疑似病人成了公安民警的家常便飯。

1月30日,武漢市江岸區大智街派出所民警邵玉春聽到單元樓裡有人喊幫忙,便和同事跑過去。

看到68歲的來人發燒不能動,邵玉春蹲下身將老人背到警車,送往醫院。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武漢市江岸區大智街派出所民警邵玉春將病患背到警車裡送醫。

雖然看不清你的臉,但依然在心中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

每每聽到民警這個詞,都讓人加倍的安全感。他們像蓋世英雄一樣,在絕望中給人希望,猶如走入死衚衕時騰空架起的梯子,讓人在看到出路。

就像51歲的社區女民警史雪榮自疫情發生以來,每天都忙到一兩點才休息,接聽求助電話、勸慰疑似患者、轉運群眾,她始終與群眾在一起。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的社區女民警史雪榮(右二)與醫護人員一道,攙扶著一位老人走出隔離點。

史雪榮說:“群眾相信我,我就管到底,直到他們健康返家。”

聽後不禁感覺踏實、安全!
在新冠肺炎確診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病毒樣本檢測。

退伍不褪色 逆行衝鋒者

在新冠肺炎確診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病毒樣本檢測。

半個小時內,

這一路是怎麼運送的呢?

2月19日,

一位46歲的退伍軍人,

從廣州趕到武漢支援抗疫工作,

他主動請纓,

負責武漢雷神山醫院樣本的收取和運送工作,

成為了一名“病毒樣本快遞員”。

他的名字叫劉森波。

他每天要跑兩趟到武漢雷神山收取病毒樣本。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檢驗科收取病毒樣本,

經過多層的消毒後,

在半小時內,

將收取的樣本箱通過運輸窗遞進樣本接收室,

運送結束後消殺。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嚴謹消毒、加快運輸,

每一個步驟都是在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

劉森波說:“以前入伍是為了守護國家安全,現在到武漢是為了守護人民健康。把每一位患者的樣本,儘快安全送到實驗室是我的職責。

就像網友所評價的一樣:

退伍不褪色,他是逆行中的勇士!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熊熊火焰 日產日清

截至2月28日,武漢新冠肺炎患者累計48137例。

每一位患者住院、治療、住院的背後是無數感染性醫療廢物和各種被感染的生活用品。

一線醫務工作者用完的防護服、口罩、鞋套.....

病人的生活垃圾、餐餘垃圾、嘔吐物.....

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成為戰“疫”後勤工作的重中之重。

2月16日,

兩車,4人,380個醫療廢物專用週轉桶,

南京感染性醫療廢物轉運隊來到武漢。

早7點出門,晚上7點收工,

一輛車,兩位師傅,

一天搬運處理184桶感染性醫療廢棄物。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兩名來自南京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的專業人員正在協助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轉運。此次南京先期派遣兩臺醫療廢物轉運車和四名專業人員馳援武漢,增援人員近期也即將抵達。

廢棄物轉運後,最難攻克的問題就是焚燒問題。

為了達到日產日清,無數志願者逆行而上,在武漢雷神山從事醫療廢棄物處理工作。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志願者正在雷神山醫院對醫用垃圾進行就地裂解焚燒。他們每兩人一班,每班工作十幾個小時。

如圖中所見,這樣一套垃圾裂解焚燒裝置的搭建和運維並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艱辛。

在醫療廢棄物處理中難度最大的是防護服。

防護服使用之後很難進行摺疊壓縮處理,所以體積較大,把垃圾塞進爐膛比較困難。

焚燒防護服時會產生焦油,爐膛溫度必須達到八九百度才能保證防護服燒得徹底,每一輪垃圾焚燒的時間很長,一次燃燒處理需要一個多小時。

因此裂解焚燒爐處於24小時工作狀態,志願者也以早晚班的方式輪流作業。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雷神山醫院負責處置清運醫療廢物的志願者們

熊熊火焰中,光和熱有了新的含義——帶走病毒。

然而在火焰的背後是揹負高風險、高負荷工作的志願者。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一名後勤人員正在將臨時露天存放的醫療廢物裝桶,等待轉運車輛的到來。

醫生保護病人,他們保護醫生和病人。

可謂“與子且攜手,不愁前路修。”

雨衣川妹妹 最美網紅

2月3日,

一位川妹妹帶著廚師和食材來到武漢,

“逆行”十幾個小時,

駕車從成都趕到武漢,

第二天,

開工做飯,

免費為武漢的醫護人員送餐,

每天送400-600份盒飯。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由於開始時沒有防護服,

川妹妹就穿著雨衣,

所以大家叫她雨衣妹妹。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她說:“等疫情結束,要好好到東湖邊走一走。在四川沒見過這麼大這麼美的湖,想脫下口罩呼吸新鮮健康的空氣,看看武漢春暖花開。”

這位年輕的女孩慢慢地成為了愛心中轉站,

全國各地的人們送來肉、蔬菜、防護服等物資,

希望通過她,

送到一線醫護工作者的手中。

而她自己說到:“自己要堅持到疫情結束,直到不需要為止。”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隨著疫情的持續,這位雨衣川妹妹,也漸漸成為“網紅”,還有網友在線詢問雨衣妹妹是否結婚,並紛紛為她點贊。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外賣小哥 救人的樣子真帥

如果在路上有人說胃疼,向你求助送醫院,

你會怎麼辦?

熱心幫助還是轉身走開?

也許你會熱心幫助......

當後期知道這個人患有新冠肺炎,

你會怎麼做?

武漢的一位外賣小哥給出了“榜樣”答案。

2月11日,武漢外賣小哥肖唐松將一位自稱胃疼的男子送到附近醫院就醫。

但很快這位病人就被確診為新冠肺炎。

於是當地朋友圈便開始搜尋這位外賣小哥。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隨後這位外賣小哥被找到並在隔離點進行隔離。

在14天的隔離期間,他接受來了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直至2月25號解除隔離。

築起戰疫的血肉防線,他們都是逆行者,看過才明白中國人的強大

而那位被肖唐松送至醫院的男子張先生在2月12日凌晨不幸離世。

張先生的兒子在解除隔離後對外賣小哥表示了致謝和致歉:“我們當時真的不知道是這個病。等到疫情結束一定會當面向小哥致謝。”

肖唐松表示他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並對張先生的家人說:“感謝就不用了,疫情還沒過去我們一起為武漢加油。”

這位外賣小哥本是平凡的普通人,本與這位患者毫無瓜葛,卻因人間大義而有了生死與共的聯繫。

就像柴靜所說:“我們終將像水融於水,渾然難分。”

疫情面前,我們不是孤軍奮戰,總有善良之人與汝共艱險!


每天上門隨訪,為村民測量體溫,坐診看病,建立健康檔案的78歲鄉村醫生鍾重新

從2月1號開始,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轉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120司機陳曉亮

認真消毒車輛、填寫記錄表的公交司機

黃菲

瞞著家人,接送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上下班,自己卻因此不能回家的快遞小哥汪勇


每個小時,每天,每週,有無數生命擺渡人、逆行志願者飾演著蓋世英雄的角色。

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本是血肉之軀,在病毒面前也毫無抵抗力,也會累、會想家。

為了守護大家的健康,為了做好戰“疫”一線的保障工作,

夜以繼日、不辭勞苦。


謝謝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