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跟家人在家吃飯要注意禮貌嗎?你怎麼看?

891536008


禮貌,不分內外,它是個人素質和家庭教養的外在體現。在家,我們可以放鬆自己,但並不等於就可以完全丟掉涵養。長時間形成的生活習慣,也不會因為一時而改變。


煙花開在雪中間


哈嘍大家好我是呼呼,很高興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要注意一些禮貌的。畢竟家裡有長輩,吃飯的時候儘量做到讓老人先開始吃,然後在動筷子。想我們家,是很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是先喊爺爺奶奶吃飯,然後我們才會去盛飯。在我家,吃包子都是要爺爺先拿著吃了我們再去的。當然,這跟每個家庭的日常喜歡也不一樣。有的家庭是比較隨意的,不太注重這些,老人長輩也不太在意,那就另當別論了。



呼呼的簡單小日子


孔子教誡兒子道:“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禮,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有很多流傳千古的老傳統、老規矩。良好的餐桌禮儀是一個人人品和素質的基本體現,是家庭長期薰陶的結果,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在這方面從小就養成遵守良好的餐桌禮儀的好習慣,使我們這種優良的傳統代代相傳。

1、促進孩子情緒情感的發育

良好的用餐禮儀不僅保證了用餐的質量,而且長期薰陶會有利於促進孩子健康情緒、情感的養成。

例如在用餐時,可以鼓勵孩子分享食物,這樣不僅會使孩子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還可以鍛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利於社會性的發展。

2、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吃飯時不能一心二用,不能說話、不撒飯粒、不可以發出咀嚼的聲音,諸如此類的用餐禮儀可以讓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知道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不可以,從而有利於讓孩子養成按時起居、規律生活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3、培養孩子的文明素養

禮儀教育之所以重要,因為人有社會性,我們每天都與周圍的人接觸、聯繫,而飯桌就是發展社會關係的重要場合。

養成一個文明、儒雅的用餐習慣,是保證孩子將來社會規範上的適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如果從小能養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的,無限的。超越萬貫家財,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二、父母孩子需要學會哪些餐桌禮儀

1.餐前準備

在吃飯之前,讓孩子幫著擺放碗筷、端菜等,準備好後,可讓孩子邀請長輩用餐,並記得飯前洗手。

2.請長輩先入座,讓長輩先吃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平時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

《大學》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做人要明白先後次第,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晚輩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3.鼓勵孩子幫家人及長輩夾菜(用公共筷)、盛飯孩子完成後父母可以誇獎孩子“媽媽發現你很會照顧別人”等。

4.正確地拿筷子 

最好和孩子講講筷子的起源,並教會孩子正確使用筷子。單單是一個用筷子,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筷子,一種道具可以用於各種食物,蘊含著深厚的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複雜的傳統文化精髓,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

5.不消極評價食物

不抱怨別人辛苦為你準備的飯菜不合口味,不要說任何沒有禮貌的評論。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我們的每一頓飯。這種感恩包括對大自然各個季節給我們帶來各種當季的美味,包括對培育這些食品的人,也包括給我們補充營養和能量的這些食物。

6.規範坐姿

餐桌上要讓孩子身體坐正坐直,保持挺拔的姿勢。這樣不僅好看,也有利於兒童消化。

用餐時中式飯碗要端起,一手把碗一手拿餐具,不低頭扒飯,手肘不要支放在桌面上,雙腿放在桌子下面,雙腳儘量並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

西餐餐叉送嘴邊,不為食物而折腰。雙腳要平放,脫鞋或叉開雙腿都很不禮貌;不翹腿,不抖腳。

7.吃飯時不要敲打碗筷或大聲喧譁

敲打碗筷和大聲喧譁都是很沒有教養的行為,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會引起同桌吃飯的人的反感和厭惡。

8.避免在盤中翻來翻去

夾菜的時候一次不宜夾得太多,把自己碗、碟裡的吃完,再去取菜。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有的人甚至將自己喜歡的菜從盤中全部調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給別人,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並且顯得比較自私。

9.吃飯時儘可能不要發出聲音

用餐時,細嚼慢嚥,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喝湯的時候不要用嘴吸,以防止發出聲音。

10.用筷禮儀要記好

不要把筷子放在嘴裡和舔筷,不要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亂尋,不要越過別人去夾菜,不要把筷子插在飯菜上,不要拿筷子或刀叉指著別人或用來玩耍打架,不要到別人餐盤中拿取食物,不要把夾出來的食物再放回去

11.不當眾做不文雅的行為

告訴孩子咳嗽、打噴嚏應單手掩嘴朝向無人的一邊,剔牙和摳鼻要用餐巾紙或手擋住,以免影響在場的其他客人的食慾。

12.如何吃,很重要。

不浪費食物,吃多少盛多少,學會把食物分成一小口一小口吃,不撕咬、整塊啃,吃相不野蠻,吐出的魚刺、骨頭、菜渣,用筷子或紙巾接出來,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

13.教育孩子多用敬語,如“請”和“謝謝”

引導孩子向他人要求什麼東西(比如夠不著桌上的食物)需要用禮貌用語,當有人遞菜給孩子時,微笑道謝。

如果遇到家人朋友一起相聚吃飯,免不了喝酒助興,家長可鼓勵兒童用飲料或白開水向長輩敬酒,並說些諸如“身體健康”等的祝酒辭。

14.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幹別的事情

吃飯的時間是家人朋友聚在一起溝通的時間,提醒孩子,吃飯時不可以玩玩具、看電視、玩iPad,吃飯過程也儘量讓孩子不要離開座位走動。爸爸媽媽也要以身作則不玩手機。

15.飯後對準備食物的人表示感謝

向準備食物的人表示感謝,這不僅僅是禮貌,還是感恩。

16.吃完該做什麼?

吃完飯後若要先離席,要跟長輩打招呼,飯後幫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幫助洗碗。這也是一項基本的禮儀。如果孩子先吃好飯,應起身對大家說,“我已經吃好了,大家請慢用”,然後再離開餐桌。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一個人的教養。好的餐桌禮儀會讓孩子從小就更討人喜歡,長大後進入社會也更受歡迎,而這些陪伴他們一生的好習慣會在他們踏入社會後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總之,家人吃飯注重禮儀,對長輩的尊重和孝敬,對晚輩孩子們的言傳身教,對弘揚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匯心會說


用餐習慣和禮儀有哪些小細節要留心?

開始用餐,要講究文明禮貌,要注意自己的“吃相”。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讓長輩先動碗筷用餐,或聽到長輩說:“大家一塊吃吧”,你再動筷,不能搶在長輩的前面。

吃飯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著碗吃飯,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壓迫胃部,影響消化。

夾菜時,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盤子裡翻來倒去地“尋尋覓覓”,眼睛也不要老盯著菜盤子,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遇到自己愛吃的菜,不可如風捲殘雲一般地猛吃一氣,更不能乾脆把盤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顧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如果盤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掃”乾淨,應徵詢一下同桌人的意見,別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張開大嘴,大塊往嘴裡塞,狼吞虎嚥的,更不能在夾起飯菜時,伸長脖子,張開大嘴,伸著舌頭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進口,不然會給人留下一副饞相和貪婪的印象。

用餐的動作要文雅一些。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裡的菜撥到桌子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將菜湯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飯粒,要用餐紙或餐巾輕輕抹去,不要用舌頭去舔。咀嚼飯菜,嘴裡不要發出“叭叭”、“呱嘰呱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開玩笑要有節制,以免口中食物噴出來,或者嗆入氣管,造成危險;確需要與家人談話時,應輕聲細語。

吐出的骨頭、魚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來,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並把頭向後方轉。吃飯嚼到沙粒或嗓子裡有痰時,要離開餐桌去吐掉。

在吃飯過程中,要儘量自己添飯,並能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遇到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時,要道謝。

吃飯時要精神集中,有些小同學在吃飯時看電視或看書報,這是不良的習慣,既不衛生,又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會損傷視力



王磊VlOG


這個問題真的是相當好,其實我覺得是不是在家,都需要注意禮貌吧!因為中國是個禮儀之邦的國家,在古代是非常注重禮儀的!

在現代有些禮儀也是不可廢除的!就像《父母愛情》裡的江德福,吃飯不洗手,上廁所出來不洗手,吃飯吧唧嘴,這些真的是非常不禮貌的!記得我媽媽講過一個小時候的經歷,在我媽媽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天給我姥爺端一碗飯,當時是一隻手端碗一隻手拿筷子,直接把飯給了我姥爺,但是這一幕被我姥姥看到了,我姥姥伸手就是一巴掌,我媽說當時就懵了,不知道犯了什麼錯。我姥姥說,你咋這麼不懂禮貌和規矩,給長輩端飯,是要兩隻手的,一隻手是不尊重長輩,讓外人看見了是沒有家教,讓你爸媽的臉往哪放!從那之後,我媽深深的記住了這個教訓。所以,飯桌上的禮貌,是家教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有的人就在家邋里邋遢,不注重細節和禮貌,這是習慣問題,如果長久不不注重,那麼形成習慣,以後在外,也會是這樣不懂禮貌不注重細節,讓外人覺得不舒服,會笑話你,甚至牽扯到你父母,不懂的教育孩子,所以我覺得在家裡也有注意禮貌和細節!


斷翅燕不憂傷


禮儀要領

1、座位禮儀:座位禮儀中講究“以右為尊,以遠為上,面朝房門為尊”。也就是說,在圓桌中,正對著大門的座位為尊,一般年齡大或者地位高的人坐在正對著房門的座位。從兩邊開始依次坐下,地位逐漸變低;而方桌則是正對房門右手邊的座位為上,左邊下一級。

2、點菜禮儀:點菜時,一定要在大多數賓客都來了之後再點菜,而且應將菜單給每個賓客傳閱自行選擇。如果需要主人點菜,需要提前問好所有賓客有無忌口,這樣是對賓客的一種尊重。需要注意,點菜時要葷素搭配,顧及在場的所有人,切記總是詢問菜餚的價格。

3、用筷禮儀:使用筷子時,不能將筷子放在嘴中,這樣會給別人帶來一種厭惡感,嚴重影響別人的食慾。

禁忌

1、毋摶飯:在吃飯時,不要將飯捏成飯糰後,大口食用,這樣既有爭飽之嫌,又顯的很不禮貌。

2、毋放飯:放到口中的飯不能再放回碗中,這樣會顯得非常不衛生,也會讓別人感到尷尬。

3、毋揚飯:在別人家做客時。不能端起盛飯的碗具,吹散熱氣,這樣會顯得沒有家教。如果飯比較熱,可稍作等待後再食用。

4、毋刺齒:吃飯時,不要隨意不加掩飾地大剔牙齒,如果要剔牙,一定要等到飯後,以免影響別人的食慾。

5、當食不嘆:吃飯時,不要唉聲嘆氣,以免引起別人的厭惡。


開心是祖宗


跟家人在家吃飯要注意禮貌嗎?你怎麼看?


跟家人在家吃飯是要注意禮貌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我有個關係很好的朋友,每次到他們家做客,都感覺有些不舒服,不是因為飯菜做的不好或是聊得不開心,而是因為他家的孩子。他家的孩子叫峰峰,上初中了,在餐桌表現那是不能恭維。


吃飯前,一直在那打遊戲,喊了好多遍才過來吃飯;來到餐桌前,就抱著碗吃飯,拿筷子夾菜,基本不會讓一下客人和家長;剛上來一盤雞翅,接著就拿走一塊去啃;吃飯過程,家人讓他講一講學校的事情,不說,問多了,就是你們煩不煩;上來一盤水果,自己拿著吃完,吃完飯,不管不顧,直接走人,繼續打遊戲去了。


我跟朋友溝通這事情,朋友卻說,沒關係了,孩子現在在學校學習太累,課後又有補習,很累,在家隨意一些,禮貌啥的以後都會改過來,我無語了!


看來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沒有好好的給孩子樹立規矩意識,都是讓家長給慣壞了,小孩要從小就讓其懂得要有禮貌,有規矩,以後進入社會才能更好融入進去,才能少碰壁,跟別人溝通才無障礙。


所以跟家人吃飯,一定要有禮貌,從小做起,從我做起!


藥肥引領未來


首先,我要肯定的告訴你——跟誰吃飯都要講究禮貌!跟家人用餐也必須如此。

其一、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個體,無數個個體組成社會這個大家庭。家庭成員每個人的行為,禮貌素質無形地影響著你周圍的一些人。這樣相互影響下去,整個社會人,都會在良好的環保氛圍中進步!

其二、因為家庭是人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在家庭裡,每個人都有重要的角色,用餐時的禮貌不可忽視。你是老者,也不可高高在上,不可獨食,不能不注意禮貌細節,用餐要十分痛愛孩子,這樣小輩們就會有被愛的感動和體會;如若你既是兒子,也是父親時,你的禮貌更為重要!從坐位次序、動筷子先後,以及用餐時取食物的位置,都要講究。要做出榜樣,不能因為你現在要忙裡忙外、出力多、掙錢多等等,而忽落應有的禮貌了!小孩子也同樣需要禮貌,他們正學習大人的一切,正需要在大人的引導下進步,用餐時我們必須適時給孩子講一些禮貌的細節,長大做個優雅的社會人。

最為重要的是,當我們走入社會時,你會發現:

好些鄉村婦女,無論紅白喜事,只要一起用餐,從不論座位次序高低,從不論動筷先後,總會爭先恐後的搶菜,自己桌子前會堆滿好多的菜;更有甚者,會把別人還沒有吃一次的菜倒入自己事先帶來的塑料袋子!

一些(我是說個別)年輕人,也總會失去應有的教養和風度。也會出現座次不分,吃相醜陋,唯我獨尊,姿態萬千!失去的青春時代應有的感悟和應有的進步!

至於一些兒童,也不乏缺少本該具有的家教。常規的是可以改正和學習提高的,倒是對於一些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瘋子般的拿到自己跟前。不聽規勸的語言,狼吞虎嚥的吃相,著實讓人難忍和氣憤。

家庭無小事,禮貌需先行。中華民族有著深久的優秀的文明禮貌傳統文化,希望我們從自家做起,從自身做起,從最基礎的做起,用自己的行動感化他人,做個用餐禮貌優雅的人!


每日一曲—CF


這個問題問的真好!飯桌上的禮儀自古至今都是在家庭中言傳身教獲得的,所以跟家人吃飯雖然可以不需要那麼教條中規中矩,但是也要注意基本的禮貌,比如:吧唧嘴,筷子翻倒專挑,滿嘴噴射,敲碗敲盤,風捲雲湧快進食,吃飯看電視玩手機……這些都是從小家長要教的禮節,一旦形成習慣很難糾正,讓孩子在社會上與人交際時會影響個人形象。另外非常重要的是,飯桌上一定要有尊老愛幼的體現,但是我們常常看到的是愛幼少了尊老的行為,比如把孩子喜歡吃的挪到他的前面,給孩子夾這個加那個,反而對老人照顧比較少,飯桌上老人或長者先動筷,盛湯盛飯等都鮮少見了,老人覺得沒必要請緊孩子,大人覺得顧不上,那小孩就更不知禮了。食不言很難做到,在這個忙碌的社會,把家人用餐的時間作為相互溝通交流的時候,但是大人切記也不要在專挑吃飯的時候教訓孩子。


酸菜炒洋芋


1. 禮多人不怪,這些傳統永遠不會過時

2. 尊老愛幼,大人給孩子樹立榜樣

3. 我家吃飯,人不齊,都不能動筷子

4. 吃飯的時候,不要在盤子裡劃拉,可著盤子扒,挑來揀去。

5. 不要只吃一個菜,喜歡吃、好吃的菜,恨不得自己一人把它吃完,不好吃的動都不動一下子。

6. 長輩動筷子後,其他人再吃

雖然在家裡,不用嚴格遵守,全部照做,但很多基本的還是要講究的。

習慣成自然,在家裡不注意,出去也會讓人覺得沒教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