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連晚晴名臣張之洞都感到敬畏的神祕機構—軍機處究竟是如何運轉


連晚晴名臣張之洞都感到敬畏的神秘機構—軍機處究竟是如何運轉

軍機處

提到軍機處,有一個關於張之洞的典故:

張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長期擔任總督、巡撫這個級別的大咖,但是,張之洞有個心願,就是想當軍機大臣,始終未能如願。1906年,張之洞終於被召喚進京,任職軍機大臣。

連晚晴名臣張之洞都感到敬畏的神秘機構—軍機處究竟是如何運轉

張之洞

剛來到軍機處門前,軍機大臣張百熙在屋裡跟他打招呼,請他進來,張之洞好像沒有聽到,實際上他不敢進入軍機處的原因是:還沒有收到入職軍機處的正式任命,不敢進。

當時,清朝政府已經日暮西山,但張之洞在軍機處前依然有這樣的表現,說明軍機處規矩何等嚴厲。


一、軍機處的概況

軍機處的設立可以追溯到雍正皇帝時期,因為處理西北軍務,雍正皇帝要處理大量的緊急事務,同時也為了保密,特別設立了這樣一個臨時機構。

連晚晴名臣張之洞都感到敬畏的神秘機構—軍機處究竟是如何運轉


這張圖可以看出軍機處的重要性,他離皇帝的住處——養心殿很近距離50米,從養心殿出門左轉就到。

距離雖近,但軍機處官員們並不能獨立處理政務,各種事務只能由皇帝裁決。為了限制軍機大臣權力,皇帝從設施上入手,一切從簡。

連晚晴名臣張之洞都感到敬畏的神秘機構—軍機處究竟是如何運轉

軍機處內景

乾隆皇帝時期,軍機處獲得極大的發展。定期申請設備是擴張的一個標誌,乾隆二年(1737年)軍機處申請十二個大櫃子和十二個手提箱用於裝文件。

一份19世紀初的資料說,軍機處內每天供應12桌,按每桌12人算,共144人。這些人是除了軍機大臣之外的其他軍機處值班人員。

軍機處裡有兩個職位,一個是軍機大臣,一個是軍機章京,人數都不定。

連晚晴名臣張之洞都感到敬畏的神秘機構—軍機處究竟是如何運轉


這裡的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沒有級別,沒有俸祿,軍機處人數不定,早期也沒有專屬印信,所有的設置都是臨時安排的,官員們因為受到皇帝的信任來到這裡,處理軍國大事,身份是兼職。

從各個方面來說,軍機處本不應該受官員們青睞,但事實上,官員們都以能加入軍機處為榮。

二、怎麼加入軍機處

1.如何成為軍機大臣?

軍機大臣是掌管軍機處的官員,大臣中的負責人是領班軍機大臣,有滿臣也有漢臣,總共是7名大臣,領班大臣要負責大多數上諭的撰擬,攜帶取用印信的鑰匙等。

皇帝的任命是能當選的主要方式,標準是看政治是否可靠,沒有客觀標準。

比如,雍正任命張廷玉為軍機大臣,主要因為他是康熙朝的重臣,有過突出貢獻;乾隆任命傅恆為軍機大臣,主要因為他是皇帝的親戚。

軍機大臣的任命有時還要看運氣,如果皇帝高興就有可能直接任命。

比如,1797年嘉慶二年,突然提升軍機章京吳熊光為軍機大臣。乾隆皇帝在熱河時,一天深夜有所吩咐,只有吳熊光一人在場,作為忠誠的獎賞才擢升吳大人。

2.如何成為軍機章京?

軍機章京的級別沒有大臣高,屬於軍機處的辦事人員,可以被委以高級任務,能看到軍機處所有文件,常常撰擬上諭,偶爾向皇帝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們被稱為“小軍機”。同樣很多人趨之若鶩,許多軍機章京後來仕途顯赫。

現在缺少早期的書面規定,難以弄清楚18世紀軍機章京任命中的要求,一項改革規定,軍機章京要“人品端方,年富力強,字畫端楷”。

直到現在,還有人堅持認為,為這一國家最高樞密班子挑選章京是建立在他們漂亮書法的基礎上。

道光初期,內閣中書龔自珍未能隨乃父當上軍機章京,他極為失望,抨擊軍機處挑選制度。

(龔自珍)考軍機處不入直……乃退自訟,著書自糾。

龔自珍有首詩: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知道與這次考試不弟有沒有關係。

三、軍機處的職能


連晚晴名臣張之洞都感到敬畏的神秘機構—軍機處究竟是如何運轉

乾隆皇帝

第一,軍機處的大小官員一個職能就是幫助皇帝處理政務。

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一個例子顯示,軍機大臣的調查任務甚至有關皇帝的私人生活。該年皇帝七十三歲,做了高祖,五世同堂,他命軍機大臣找出天朝還有多少有福的高祖在世。他們的調查涵蓋了所有內地省份,共找到七十以上二十七人,八十以上九十九人,九十以上六十二人,百歲以上四人。

第二,軍機處還是朝廷鍛鍊人才的基地,有培養朝廷重臣的職能。

軍機處有一種推薦、引薦人才的標籤叫“綠頭籤”

這種“綠頭籤”是塗有白色、頂端飾以綠色的薄木片,供書寫負責引薦的官員的名字,或者是皇帝將要召見可能被任命或升遷的人員名字和相關信息。

連晚晴名臣張之洞都感到敬畏的神秘機構—軍機處究竟是如何運轉

在2

第三,軍機處官員有時還會糾正皇帝的一些錯誤。

乾隆十六年(1751)的出巡路上,皇帝召見過一個人,對他印象深刻,毫不猶豫地任命他為開封知府。而跟隨出巡的軍機大臣顯然意識到此人經驗不足,難以勝任,他們的解決辦法是寫奏片,提供這個人的詳細履歷,言辭溫和地提出建議另一人有過知府經歷的人去處理開封的事務,皇帝沒有異議,應允了這個方案。

四、軍機處的日常

無論是軍機大臣還是軍機章京,都有一個苦差事就是:值班。他們可不是996,他們是隨叫隨到,因為就在皇帝寢宮養心殿的門外,所以皇帝經常能很快找到他們,哪怕是晚上,如果皇帝出巡,軍機們也會隨行。

他們在早上5點左右就要開始工作,一直工作到深夜,除了常規工作之外,還會有很多臨時的工作,甚至是檔案管理的工作也是由他們完成。

最早他們住在用木板臨時搭建的房間裡,後來改為今天的樣子,但因為隆宗門的遮擋,這裡雖然向南但幾乎見不到太陽,房間陰暗潮溼,設施也很簡單破舊。趙翼描述了北京宮裡的章京值房,僅一間半,“窄且暗”。後來值班房搬到了條件稍好的地方:三間矮房,僅前面有窗,面朝北。冬天很冷,房頂很低,夏天悶熱。

軍機章京寫公文時,有時只能用木匣墊在下面,手腕懸空書寫。

趙翼曾說:“率伏地起草,或以奏事黃匣作書案,而懸腕書之。夜無燈,惟以鐵絲燈籠作座,置燈盤其上,映以作字,偶縈拂,輒蠟淚汙滿身。”

雖然他們是皇帝近臣,但條件之差,可見一斑。

軍機大臣、章京值班,吃是一大問題。《重修樞垣記略》記載“軍機大臣及章京每日晨直飲食,皆內膳房承應”,《清宮述聞》引《儤直記略》說“樞臣每日皆有堂餐茶燭,悉由內務府支給,五日一給果餌,暑給冰瓜,冬給薪炭”。逢節令,皇帝會賞賜春餅、年糕、元宵、炒麵、粽子、月餅、餛飩、臘八粥等,“其餘花果餅餌餚蔬之屬,無不隨時頒賜”,但“樞臣”或指軍機大臣,章京大概無此待遇。

野史記載章京直房廊下只是清晨排列燒餅油條之類,看來是不供應午膳和夜宵。但若按野史記載,頤和園軍機大臣值班時,有人見過榮祿出來買“湯餅”,王文韶亦出購“糖葫蘆”,鹿傳霖則買“山楂糕”,用以充飢(《南亭筆記》)。以軍機大臣之威儀,似不可親出購食,也許是令“蘇拉”(僕役)購買。據說,家中有廚師的軍機大臣會吃足夜宵再上晨值,一般軍機章京則無此條件,凌晨上值,午前即散,夜間值班的章京可獲供應半桌酒席。

乾隆中期,他們獲准身著貂褂,頭戴大紅帽,這是種奢華的特權。不論走到哪裡,他們都被認出是皇帝高級樞密班子的成員。

五、入職軍機處的優勢

軍機大臣雖不算正式的官銜,也不會出現在個人頭銜中,但只要入職軍機處,就被看作皇帝身邊的紅人,如果有幸成為領班軍機大臣那就是文臣之極,擁有很高的榮譽和權力。

軍機章京雖不是文官極品,但以後的升遷是很有保證與優勢的,比如:

連晚晴名臣張之洞都感到敬畏的神秘機構—軍機處究竟是如何運轉

畢沅

曾當過軍機章京的畢沅參加了乾隆二十五年的鄉試和會試,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令他餘生受益無窮。

參加最後殿試的前一天晚上,他無急事可做,就瀏覽了一份剛從皇帝那裡發下的關於新疆軍屯政策的奏摺打發時光。第二天,皇帝就在考試中出了這樣的題目,據說,皇帝對於畢沅對形勢的把握印象極其深刻,毫不猶豫地將這位章京的名次從第四改為狀元。一同參考的另一章京位居榜眼。兩人因成績斐然,立刻升入翰林院,離開了軍機處。


事實上,軍機處的崛起並沒有支持迄今被認為是日益增長的18世紀皇帝專制統治,而是創立了一個能夠有效地運行的政府,無論北京是否有一個強大、佔據優勢的君主。

軍機處180年的歷史,不只是對皇帝命令的簡單重複,它是有主見的,它保證了國家高效運行。

參考書目:白彬菊著《君主與大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