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你最接受不了父母哪一點?為什麼?

梧桐indus1


其實作為子女本不該對父母評頭論足,但站在真理的一面我還是有話要說,雖然這些事情無傷大雅,作為女兒我也不計較,但是心裡總會有點彆扭。

我出生時在九十年代初,我們姐妹三人,從我出生起不滿三歲的姐姐就被我媽送到奶奶家照看,在一個村住著,為什麼還要送姐姐走不一起照看,我也不知道我媽當時是怎麼想的,換做是我,住在一個村,還把孩子給奶奶撫養,一養就是七八年才接回來我是萬萬不能理解的,雖然我媽也經常去看姐姐,但這彌補不了一個小孩子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失落。

後來我到了兩歲媽媽又生了弟弟,在農村沒有男孩是不行的,所以我父母立誓不生到男孩不罷休,萬幸生了一個弟弟。可以理解想生男孩的心情,但也沒必要下這麼狠的決心吧!

從小到大我覺得我爸媽對我挺好的,我也很知足,能吃飽穿暖就行。小時候過年家裡會買兩隻豬腳回來放在煤爐上燉,燉好的湯放點糖就能喝了,很好喝的,可惜只有爸爸和弟弟天天喝到,我只喝過小半碗,但我不計較這些,因為從小我就認為家裡有好吃的要先緊著弟弟先吃,這是自己領會到的,後來長大才明白這是偏心。

長大後明白了很多事,並不是父母做的事一定就是對的,只因為他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不想去捅破這層窗戶紙。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只不過孩子多了得到的愛會或多或少不一樣,如果什麼事情都去斤斤計較那豈不是太累了。

即便他們有很多缺點,但我依然愛他們,感謝他們給我生命,養我長大,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



小薇花開


“我認為”,“我覺得”,“我相信”,他們不是自信爆棚就是理所當然。

我認為是這樣的,我覺得這件事不行,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有多少父母喜歡這樣對孩子說話,總是想當然得覺得自己的孩子很牛逼或者自己的想法很正確。

別人家的孩子能做到,我們不一定能做到,可是父母永遠不相信,很多時候我們是有苦說不出。

最近的一件事,也是讓我很頭疼,我媽告訴我,你工作了就找男朋友。

我很詫異,男朋友不是說找就可以找到了好嗎![捂臉]

我媽直接回復我:“我相信你,工作了一定找得到男朋友。”

我真的很無語,不知道該怎麼和她爭論,最好的就是選擇沉默,讓她自己去沉淪在她的理想王國。



九月初6


偏心,不用欣賞,鼓勵,支持我“做我喜歡的事”來表達愛和關心。媽媽偏心哥哥,總覺得男孩更有成就,出息,可靠而偏心,爸爸偏心我,覺得我誠實,聽話。父母又教育孩子要大的愛護小的,哥哥心不甘情不願反而恨,討厭我,總是欺負我,拋開我。我們小時候的關係永遠水火不容。父母的願望根本沒有幫到我們。如果父母不這樣規定,教育,可能我們關係還好些,我拿著父母給的特權雞毛當令箭,他根本不鳥🐤你這套。如果不規定,我們最多一個不理一個,興趣不同,各玩各的。規定,道德綁架保護之下,我就總想“行使我的權力”,甚至於作,演,使他非常牴觸,反感。因為行不通,沒有效,我也學乖了,不再白費力氣,指望,抱期待,只好自己靠自己。🍎🍎🍎

父母不用欣賞,鼓勵,支持,包容我“做我喜歡的事”,我和媽媽之間愛的循環就變成了一種寵溺,無止境要求,滿足的糾纏,測試底線。媽媽會忍受我的哭鬧,勒索屈服,滿足,我會不休不止哭鬧一整天,兩個人都互相離不開,很累。因為不用給予,迎合,包養,包攬,媽媽沒有辦法,方式傳達,表達自己的愛。我也養成勒索,糾纏的壞習慣。直到我真正認識到這個習慣的大問題。我開始學習怎樣健康地傳達愛給我的孩子。🍎🍎🍎

如果你不在應該,恰當的時候準確無誤地表達愛,所有的方式都將開啟惡性循環。🍎🍎🍎

我小時候喜歡玩遊戲,過家家,學電視裡演京劇,我父母和大人並不是友好地欣賞,開心,總是嘲笑我,令我難堪,怨恨,討厭他們。有時又沒有地方去,用席子圍著桌子在裡面玩,就是又想玩又討厭被他們看到,甚至於在家裡隔著窗戶看到他們都非常討厭,叛逆。🍎🍎🍎

我看到美國的幼兒園老師從不批評孩子,連上課都儘量縮著腳不給孩子任何壓力,學校老師更是“從不說孩子有缺點”,真的太貼心了。因為事實上父母的批評指責,挑剔只會疏遠孩子和父母的關係。父母遷就,寬容孩子,也沒有做什麼特別大,了不起的犧牲,孩子在寬容裡卻因為安全感,自信,自由能更好的成長優勢,因為父母是成年人,更能因理性寬容能成就一個優秀和身心健康的孩子。孩子其實也沒佔著什麼便宜,好處,不當得利,特權,因為他們將來也要這樣寬容自己的孩子。🍎🍎🍎

父母替孩子作主和種種規定也很不喜歡。我寧願學習做家務,也不願父母批評,指責,道德綁架“我天天煮飯給你吃,你要成績好一點”。“煮飯吃”會煮就行了,“成績好一點”沒有天賦打死都不懂,努力了也無回報,尤其是高中數學,我天天寫作業到十一二點,條條做,條條錯。我爸爸看我這種態度,從不批評我,老師也不為難我。“她確實是自己做的,每題錯得和別人不一樣。”其他同學每天一早個個在抄作業。🍎🍎🍎

爸爸把我發的牢騷在家長會上發言,第二天班主任黑著臉,同學告訴我“你爸爸提了好多意見”,畢業考考第一老師也沒有表揚一句,那種孤獨,無助令人不寒而慄。🍎🍎🍎

我自己覺得高中我的很多觀念已遠超父母,如果他們要指揮我我就非常痛苦,我那時已經讀了很多課外書,名著,我唯一的想法是自己獨立,想有自己的自由,自主,擺脫他們的安排,建議。好在我爸爸還比較開明,尊重我,因為我也不是特別叛逆,還比較正當愛好,我們都不是很強勢,否則電光火石,紛爭難斷。我的一個表姐那時離家出走。關於教育見仁見智,要放下成見,偏執,站邊,看“真正利於孩子成為身心健康,優勢突出的自己”。在長期的實踐中客觀地觀察,分析,總結,才能得出比較客觀的結果。🐸🐸🐸🚶🚶🚶🎥🎥🎥


向日葵8853161210914


這是個年輕人評價父母的話題。做為一名近花甲之年的我,非常理解也可以接受。因為我也曾年輕過,也有過接受不了的事情。一切源於經歷!

人無完人,父母也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終有一日你會發現,一切不接受是多麼微不足道。接受不了的事情越多,越難融入社會,因為你接受不了的不止父母,還有自己。因為長大後的你,將是父母的再版。

疫情期間,有多少父母感染疾病,猝不及防的離子女遠去?又有多少兒女及父母在一線堅持抗疫?

真正懂得時,最終接受不了的是父母的老去。當父母遠行之時,更加接受不了的是(事)悔之晚矣!





葉舞芭蕾時


最接受不了:父母“自以為是”的態度。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自以為是,總以為自己是對的。

因為他們特別主觀,一點都不虛心,認為自己年齡比我們大,就可以操控我們,比我們強很多很多。其實不然,我們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觀點和看法。

你呢?親



醫心為民


世上就沒有什麼十全十美的事,不管你是為人子、女還是為人父、母,貧窮也好富貴也罷。所以我覺得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所以我覺得至少一個有良知、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都不應該提這樣的問題的。


年華似水143139906


過分疼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