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秦國用砍人頭記軍工升級,升級到了頭怎麼辦?

山東呼保義


具體的政策是這樣的,商鞅變法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首一個敵人“甲士”一個首級,就可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不過甲士的人頭也不事這麼好拿的,一般的軍隊中只有精銳的士兵才有資格披甲,一次戰鬥中絕大部分的士兵都是沒有資格擁有鎧甲等高級防護工具的。



因此,秦軍在戰場上獲得的絕大部分人頭是沒有用的,只有拿到了甲士的人頭才能獲得優厚的回報。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就是敵人的甲士的項上人頭(即首級)。

秦國的爵位一共是二十級,分別是: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級簪嫋,四級不更,五幾大夫,六級官大夫,七級公大夫,八級公乘,九級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級右庶長,十二級左更,十三級中更,十四右更,十五級少上造,十六級大上造(大良造),十七級駟車庶長,十八級大庶長,十九級關內侯,二十級徹侯。


公士的門檻是最低的,也是普通秦國人最容易獲取的爵位,普通軍人一般混到第四級的不更就差不多了,在往上去就很困難了。歷史也沒有明確記載公士以上的爵位,如何獲取的標準,五個人頭、十個人頭還是一百個人頭?都是未知數。

我猜測,秦軍獲得的那些人頭可以只是一塊敲門磚,和現在的文憑差不多,有了敲門磚普通人才有資格往上爬。


浮沉的歷史


秦軍戰神白起從第十級爵左庶長升到武安君,都用了整整十六年。秦統一戰爭的頭號功臣王翦,也曾抱怨秦國封侯難。事實上,在商鞅設計的軍功爵制度中,就連能升到左庶長爵的猛士都很少。原因很簡單,秦國軍功首級制度的早期准入門檻很低,但後期升遷的限制條件超多。當你只是一名無爵士兵時,必須聽伍長指揮,跟其他戰友協同作戰。如果自己腦袋一熱就衝出去,會亂了百人隊的行次,先被執行戰場紀律。秦國軍法,每伍若有一人陣亡,其他四人有罪,如果每人殺死一個敵兵就能免罪。因此,你腦子裡必須想著先保護同伍的戰友,而不是如何砍敵人的腦袋。伍長、什長、屯長、百將同樣得服從上級的指揮,讓幹嘛就幹嘛。除非部隊建制被打亂,否則你無法像打擂臺那樣跟敵兵單挑,一切都得按戰術配合走。雙方大軍交戰最終會分解為萬人陣、千人隊、百人隊、什伍小隊之間的廝殺。按照戰國兵法“鬥一守二”的兵力分配原則,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力會直接投入戰鬥。大部分士兵主要是作為預備隊圍觀、追擊或撤退,不一定撈得到腦袋砍。而直接參戰者受限於固定的戰術位置,能斬首一兩級就很不錯了。想掙軍功爵的同袍太多,競爭有點激烈。軍功爵法規定,無爵的士伍斬首一級就晉爵一級,想做官的可以做五十石之官(相當於伍長),斬首二級就晉爵二級,有資格做百石之官(相當於什長)。當你成為伍長時,會增加一個指標。全伍殺敵多過損失才記軍功,殺敵和損失相當則無功無過,損失多於殺敵則集體有罪。當你升遷到屯長和百將級別的指揮官時,自己不得到敵兵首級就要被斬首。而且你個人斬首二十三級,也不能確保自己能晉爵。因為商君之法規定,你的百人隊必須擊敗敵軍並斬首三十三人以上,才能“盈論”(達到獎勵條件)。百將和屯長才能晉爵一級。

因此,想升到頭只能說是想得美!


多糖堂


秦國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從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梟,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長,11右庶長,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駟車,18大庶長,19關內侯,20徹侯。

公士:二十等爵的第一級。商鞅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就是敵人的人頭首級。

請注意,斬殺的敵人必須是軍官級別的,戰國時期各個國家最小的軍官統領5人,要不就是10人,你要斬殺一個身邊至少有著5人陪伴的軍官,且古代身為士兵如果在戰爭中保護自己的長官不利,跑回去可是要殺頭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要去殺掉一個軍官,怎麼著也要有以一敵六的本事,不然就是搭上你的性命。

在兩軍對壘大規模衝鋒中,被箭射死的,騎兵踩踏死的,又不算,所以制度看著很誘惑,能做上來的也就少而又少。

原先商鞅沒去秦國之前,秦國最高是大庶長,最後因為沒啥封賞了,又加了兩級,再上面還有一個“武安君”的稱號,所以不怕沒有頭。

後世朝代中侯爵上面,有公爵,還有王爵,你都封完了,還可以把你的功勞算到你兒女身上,給他們封嘛,例如唐高宗李治時期,蘇定方一人滅三國,他兒子和他都是世襲國公位。

所以沒有到頭一說,關鍵在於你能否活著把所有爵位都走一遍。


青青子衿人


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也就是敵軍的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是敵人的人頭。就是說在戰後,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用證據。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甲士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殺敵人五個甲士可擁有五戶人的僕人,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

升級到頭了怎麼辦?升級到頭了自己就用不著了唄,可以給別人麼。讓別人也升官進爵。其次很難升到頭,殺掉敵人的軍官才算,而不是士兵,沒那麼容易就會升到頭的。



珂珂愛好歷史


秦國自商鞅變法後,推行軍功爵制。爵位起初為十七級,到秦始皇時代完善為二十級。秦軍將士無論貴族或庶民,都可通過立軍功來晉爵,晉爵之後獲益極大,連最低等級的公士,都可獲賞百畝田地和一處宅地,還配備一個僕人幹活。除了豐厚的獎勵之外,爵位還可以用來為親屬贖身。

按秦國的規定,普通士兵斬獲敵人一個甲士首級,即為立下軍功,可獲封公士,每多一個首級晉爵一級。聽起來挺簡單,其實殊為不易。所謂的甲士,是指低層軍官以上,並非普通的大頭兵。

秦軍按什伍編制,每五人為一伍,要斬敵人首級時,同伍的戰友進行掩護,斬下的首級掛腰上,戰後進行統計。對特殊兵種或軍官而言,隊伍斬首的總數達到要求,就可以賜爵一級。比如隊伍斬首達到三十三人以上,該隊的百將、屯長才可記軍功。一旦遇到惡戰,記軍功也算斬首總數,總數達到獎勵全隊。

秦軍在戰鬥後會把敵人的首級公示三日,稱為“暴首”或“驗首”。軍官進行核對,然後將軍功記錄送到各地方,由地方對有功將士進行獎賞。為了杜絕殺良冒功,秦軍對首級的查驗頗為嚴格。據記載,曾經由於首級傷口過大毀容無法辨認,被疑為己方士兵,丟失士兵的隊伍全部過來辨認。

秦國法律規定,百步內戰友發生械鬥,必須制止否則受到懲罰。在戰場上,也必須相互監督,一旦戰友有過失,自己也會受到連累。這種嚴厲的制度,也有效防止了冒功現象。


A視頻剪


商鞅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敵軍的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 證據是敵人的人頭(首級)。就是說在戰後,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用證據。 也有說後來人頭不便攜帶換成耳朵用來結算。

  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甲士”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

  殺敵人五個“甲士”可擁有五戶人的僕人。

  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


vv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秦國能夠從一個西陲小國一躍成為戰國時期最強的諸侯國,並一舉滅掉東方六國,其中最主要的是秦孝公商鞅變法。變法之後,秦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制度等各個方面適應了歷史發展的需要,國力大增,秦國的軍隊更是成為六國軍隊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秦軍戰鬥力主要來源於秦國一套先進的管理制度——具有秦國特色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其在鼓勵秦軍士氣、提高軍隊戰鬥力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軍功爵位制是獎勵軍功、鼓勵殺敵求勝的軍功爵祿制度

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級,分別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商鞅變法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披甲勇士,一般為軍中精銳前鋒)一個首級,就可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是敵人的人頭(首級),也就是說在戰後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為證據。

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甲士”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

殺敵人五個“甲士”可擁有五戶人的僕人。

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

那麼這種用砍人頭記軍功的升級,會不會一直往上升,升級到頭了怎麼辦?

實際情況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商鞅在獎勵軍功的同時也制定了嚴苛的律法,秦國的刑罰嚴苛也是戰國時期之最,在戰場上稍有不慎就會被處罰,主要是貶值、奪祿、降職。表現不好的和有失職行為的官吏,國家降低其爵位。

以秦國軍隊的最小作戰單位一伍為例子,一伍是五個人,秦國軍法,每伍若有一人陣亡,其他四人有罪,如果每人殺死一個敵兵才能免罪。獎勵豐厚的同時處罰嚴苛。

在戰國時期的戰場上雙方大軍交戰按照戰國兵法“鬥一守二”的兵力分配原則,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力會直接投入戰鬥。大部分士兵主要是作為預備隊圍觀、追擊或撤退,不一定撈得到腦袋砍。而直接參戰者受限於固定的戰術位置,能斬首一兩級就很不錯了。想掙軍功爵的同袍太多,競爭有點激烈。

實際的軍功升遷遠比大家想象中慢。當升遷到屯長百人級別的指揮官時,自己不得到敵兵首級就要被斬首。你的百人隊必須擊敗敵軍並斬首三十三人以上,才能達到獎勵條件。當升到將軍時,獎勵標準是野戰至少要斬首二千。也就是說,秦將不僅要打勝仗,並且殲滅至少數千敵軍才有晉爵的資格。大多數軍官受限於指揮能力,永遠停留在較低的層級

秦軍戰神白起從第十級爵左庶長升到武安君,都用了整整十六年。秦國統一戰爭中的功臣王翦,都抱怨秦國封侯難。事實上,在商鞅設計的軍功爵制度中,就連能升到左庶長爵的猛士都很少,所以秦國是不存在升級到頭的這種說法。





西城長樂


該制度極端、血腥、不科學,有背倫理,到頭來要麼砍皇帝頭,要麼被皇帝砍頭。


西貝爵士


個人認為這個就像你現在玩遊戲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升級肯定特別快,但是升級越高,所需要經驗也越多,你可以調查一下,有多少玩遊戲的達到滿級了

況且當時打仗肯定不會像電視劇裡面一群人亂衝一氣,有嚴格的制度和方陣,按照戰國兵法,”鬥一守二”兵力分配,只有三分之一兵力會投入戰鬥,大部分士兵作為預備隊圍觀或撤退,都不一定見著人,更別說腦袋了,大家都想掙軍功,競爭非常的激烈。

秦法規定,每伍若有一人陣亡,則其餘四人則有罪,每殺一名敵軍能夠免罪,因此你腦子裡必須想著怎麼保護戰友,而不是砍敵人腦袋,伍長,什長,屯長等同樣服從上級命令,讓幹嘛幹嘛,一切按戰術走,所以有些時候人頭就在那待著你都拿不走。




人生俠客


按秦國標準,沒人能辦到。那不是普通人頭,是“士”的頭,很不好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