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在《安家》中,胡可、郭濤客串的章節上線後引發熱議,這一故事涉及到大眾非常敏感的“出軌”、“丈夫給第三者買房”問題。房似錦堅持接單的做法,也遭到客戶原配妻子與男主徐文昌的不滿,引起道德底線與工作職責的衝突。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有趣的是,這個故事在原版《賣房子的女人》中有一樣的設定,但同樣是出軌男為第三者買房,兩個版本所傳遞給觀眾的理念卻完全不同

《賣房子的女人》:中介責任只是賣房子

在《賣房子的女人》中,女主三軒家也是一位非常愛搶客戶的中介,總是直截了當告訴同事自己能賣他們手上的房子。但為第三者買房這個章節,卻是全劇難得沒有被女主搶了的單子,為第三者服務的一直是王子健角色的原型足立聰。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故事衝突集中在足立這個角色的掙扎與改變,作為中介的他與原配夫妻關係熟稔,一直為他們的完美家庭感到羨慕。這一點略似《安家》中徐文昌與原配一家的關係,因為這層情感存在,當他發現渣男是為第三者買房時內心非常掙扎。

《安家》裡房似錦被原本責備,在日版裡也是這位小哥遭遇的,而且日版的原配更加直接,當她發現足立為丈夫的第三者服務後,便將家庭破裂原因拋到中介身上。這一遭遇,讓原本便內疚掙扎的足立更加動搖,情感與工作職責衝突使他情緒持續低落。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面對他的困惑,作為該劇靈魂人物的女主三軒家給出了明確觀點:你以為賣個房子就能讓人家庭幸福?太自我膨脹了!一句話點醒了足立,讓他意識到自己是一位中介,而中介的職責只是賣房子,並非解決他人的家族矛盾。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最終,足立不僅坦然接受了這一單工作,甚至還在第三者不願接受渣男贈予的房產時勸說對方,成功完成業務。

故事“只為賣房、不管客戶私生活”的觀點傳遞,乍看非常冷血,但這一觀點卻也讓猶豫痛苦的足立從工作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把私人感情與工作進行完美劃分,專注於工作職責,拋開復雜的情緒,會讓工作者過的更輕鬆。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而中介按職責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後,似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回到了正軌。

原配想要守護的家庭,她的確守護成功了;

不願離婚的渣男,用錢買斷了被糾纏的風險;

第三者被“真愛”拋棄,卻也狠狠的敲了渣男一筆;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中介因客戶道德問題產生的困擾,並沒有讓事情變得美好,反而讓自己陷入苦惱。而他拋開私人感情完成本職工作後,也沒有讓事情變得更糟,每個人的選擇還是由他們自己決定,一切都在正常運行。

很顯然,這一版本想要傳遞的觀念是做好本分,不要將自己當成他人的救世主,也不要試圖改變他人。

《安家》:工作要有底線

《安家》這一章節中,女主房似錦的觀點與原版女主大同小異。同在於她們都堅持要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不給客戶劃分道德等級,異在於日版給出的理由是“工作就是工作”,相對簡潔清晰,而房似錦則多了一份“夫妻要共同為出軌買單”的論點。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這一論點,為她的理念增加一絲偏激感,個人情緒與工作略微混淆。

而整個故事的大理念,則是用兩個極端進行碰撞激發出來的。

一個極端是女主房似錦,她代表的是工作至上,在徐文昌明確表示不接單後,她私下聯繫了客戶繼續業務,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一行為會對原配妻子帶來的傷害。這與她從小親情淡薄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她對物質的渴望,遠遠勝過對正義的訴求。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另一個極端,則是男主徐文昌,他代表的是底線至上,只要他發現客戶有道德劣跡,那麼放棄利益堅持原則是他的底線,從不在乎這樣的選擇可能給工作帶來的打擊。這與他老好人的性格非常契合,也同樣是母親與自己遭遇背叛後的將心比心,很具正義感。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雖然《安家》結局同樣是完成了賣房業務,但過程並沒有完全支持房似錦的理念。編劇從徐文昌用自己母親的血淚過往證明堅守底線的重要性,到房似錦答應徐文昌不再接類似業務,職責與情感的天平明顯在向情感偏移。

最終,徐文昌仍舊反對房似錦的理念,但他原諒了對方;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房似錦仍舊難理解徐文昌的執著,但她願意妥協。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故事想要傳遞的是工作要有人情,有底線。

兩個版權理念傳遞的不同,是人性化與人情化的不同

造成兩版故事完全不同的理念傳遞,其實是社會主流意識息息相關,受本土文化影響較大。原版更傾向於人性化,作為工作者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他們為核心進行服務。國產版更傾向人情化,希望在為客戶服務的同時,要保留人情味,不助紂為虐。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兩種理念,沒有對與錯,他們各有各的優點。

以人性化為主導,每個人都可以獨自快樂,消費者的需求得到了尊重,工作者的利益得到了守護,大家互相成就又互不打擾。這也是《賣房子的女人》全劇傳遞的核心理念:不要試圖去改變他人的生活觀,選擇包容與尊重,適應多元化社會。

是不是感覺有點耳熟?相信熟悉日式生活觀的人都會對“不打擾別人”的生活方式,有一定印象,這是他們本土的主流生活理念。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以人情化為主導,公平更能被維護,弱者的吶喊能夠被傾聽,“惡人”受到社會懲罰的概率更高。這與《安家》傳遞的理念有契合之處,在這個故事裡出場冷酷的房似錦一直在被堅持人情味工作的徐文昌改變,慢慢讓自己為客戶長遠負責,做良心中介。

但兩種理念,有光輝,也同樣有遺憾。

人性化能讓每個人更加便利,也同時會出現冷默社會的後果,大家都選擇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生活方式。至少日版中原配作為受害者的痛苦便被所有人忽略了,第三者反而收穫頗豐,過程少了點人情味。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而人情化給予了弱者一個發聲口,卻也不能過多改變現實,原配在房似錦身上發洩了怒氣,在徐文昌處得到了支撐,卻仍舊要面對丈夫出軌的現實。同情與理解並不能消除問題的根本,相反,付出理想中的正義感後,反而易會讓自己的生活陷入窘境。

兩種不同的生活觀念各有優劣,但想要完美融合,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正如現實生活中,網絡輿論會不遺餘力地指責一些冷酷的條例、制度、選擇,化身“正義網友”,但大眾又會厭惡影視劇中過於“正義”的形象。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安家》中講人情味的男主徐文昌,他的觀點多次被觀眾抨擊“聖母”;

同期作品《完美關係》中的女主江達琳,她總是站在弱者角度對抗自己客戶,成為觀眾心中的無腦代表。

為什麼,大家希望有人情味、追求正義,卻又不喜愛這樣的角色呢?因為觀眾知道極致的完美等於不現實,而不現實會釀成更糟糕的後果。

同一個案例,《安家》和《賣房子的女人》傳遞的觀點有何不同?

現實是什麼的呢?是為了業績焦頭爛額,根本沒有時間也無資格過問客戶道德問題的房產中介,他們大多如《安家》中的小樓一樣,為一日三餐奔波。可是,妥協的現實之中,大家也會期待有人情味的正義,所以會在不影響自身生活的前提下發聲支持弱者。

但,人性化與人情雖難融合,卻都值得被提倡,只看哪種生活方式讓你的生活更加瀟灑舒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