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这部青春片,映射了美国日益分裂的社会

故事的一切,要从一份作业说起。

历史老师威尔逊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以历史人物的口吻写一篇论文。有人选择终结奴隶制的林肯,有人选择带领美国走出危机的罗斯福,有人选择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

而主角卢斯的选择却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卢斯选择了弗兰茨·法农——一个泛非洲革命者,他主张暴力是必要的净化力量,殖民地人民若想获得独立,就必须对所有殖民者施加暴力。

卢斯,一个所有人眼中的模范学生,是老师眼中的天才,是同学眼中的演讲明星。但他却因为这份作业几乎被同学认为是恐怖分子。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这不就是一份普通的作业吗?也许他的选择没那么政治正确,但不至于上纲上线吧。

但如果你了解了卢斯的身世,你就会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这部青春片,映射了美国日益分裂的社会

卢斯并不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他出色,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学校的集会上他总是那个出口成章的学生代表,辩论队里他是整个队伍的灵魂人物,不仅如此,他还是田径队长,真正是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是榜样。


这部青春片,映射了美国日益分裂的社会

但他的“不普通”并不仅仅是因为优秀,还因为他的身世:作为一个非裔孩子,他的父母却是白人——在10岁之前,他生活在非洲一个连年战乱的国家。失去父母的他被叛军训练成童子军。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学会开车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开枪杀人。幸运的是,他被一对好心的美国夫妇收养,离开了水深火热的故土,来到了幸福安定的美国。

他成为了卢斯。

这部青春片,映射了美国日益分裂的社会

而回过头再看那场“作业风波”,老师似乎并不是在有意针对卢斯,而更像是一种警惕。

拿到作业后的第二天,威尔逊老师把卢斯的母亲叫到了学校,并且暗示卢斯可能有暴力倾向,甚至还搜查了他的储物箱。

要知道在注重个人隐私的美国,仅凭猜测就搜查学生的个人物品,这样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但老师真的搜出了东西——一袋非法烟花,威力足以在墙上炸出大洞。

威尔逊意味深长地对卢斯的母亲说:如果一个不像你我这样了解卢斯的人意外发现了这些烟花,再加上他这样背景的人写下这些言论······


这部青春片,映射了美国日益分裂的社会


是的,这些“证据”似乎已经让这个模范学生的形象蒙上了阴影。卢斯的母亲也开始担心起卢斯的心理健康。

回到家后,父母奇怪的态度引起了卢斯的怀疑,他翻找储物柜,果然找到了那袋烟花。他知道了威尔逊老师的告密行为,于是找她对峙。

放学后,卢斯友好地跟威尔逊老师告别,而后装作不经意似地跟威尔逊解释起作业的问题,说自己写那篇文章只是想完成作业而已,两人都非常有默契地点到为止。

原本这件事可以到此为止,但卢斯却出乎意料地做出了“挑衅”。

卢斯突然说起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独立日。

在他来到美国之前,他从不知道什么是节日,他的母亲努力跟她解释各种节日,在他搞明白所有节日之后,他最喜欢的就是独立日。他说他喜欢这个节日的含义:自由、力量、个性。他说他喜欢看烟花绽放,喜欢那耀眼的光芒。

或许我们看到这里仍觉得这席对话平平无奇,但要知道,美国光2018年就发生了25起校园枪击案,其中就有33人丧生。

所以当老师看到一个来自战乱国家的孩子发表激进的言论并且私藏炸药的时候,难免会做出重视。

而更可怕的是,主角卢斯不仅放肆地作出回应,而且接下来他采取的行动直接将两人之间的矛盾激化,两人都被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卷入其中,更多的真相浮出水面,将两人原本的生活撕扯得支零破碎。

之后的故事暂且按下不表。

《卢斯》这部电影不禁让人想起之前大火的《逃出绝命镇》,这两部片子都借用了类型片的外壳,在讲述一个悬疑故事时候讨论黑人在美国的境遇,种族歧视问题。

《逃出绝命镇》是恐怖,而《卢斯》则是悬疑

两部电影都将电影类型与主题结合得恰到好处,而在营造悬念的方面,《卢斯》则更胜一筹。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卢斯》在叙事技巧上更为巧妙,在叙事上这部电影更侧重于对人物的刻画,也就是本片的主线在探索的是“人”的真相,而非“事”的真相。人往往比事件更为复杂,更难以捉摸,这也使得本片在展现“卢斯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始终能够吊住观众的胃口,让悬念延续到电影的结尾。

另一方面,《卢斯》在展现任务的过程中,始终没有给人物进行定性,导演只是将事件缓缓推展开,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对角色进行判断,这也使得观众始终摸不清楚角色的下一步行动,而由于对人物的成功塑造,又能让剧情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说到人物,不得不提本片出色的演员们。娜奥米·沃茨(曾担任《穆赫兰道》的女主角)扮演卢斯的母亲,成功地塑造出一位倾注全部心血培养养子的中产阶级母亲,当看到养子真实的一面后,幸福的幻灭以及作为母亲本能的保护欲被她成功地表现了出来。而另一位重要的演员则是扮演威尔逊老师的奥克塔维娅·斯宾塞,她曾获得8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将一位努力摆脱生活困境的黑人女老师演出了多重维度——在日益分裂的美国社会中逐渐失重。此外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蒂姆·罗斯的加盟,他在本片中饰演卢斯的父亲。

而在文章的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正如上文所说,导演并没有对角色进行定性——也就是说我们讨论角色是不是“好人”这件事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透过电影去领会导演真正的意图——

在这场事件中挣扎的所有人,都只是如今美国社会的缩影。一些人身上与生俱来的“标签”,正成为他们不得不背负的沉重。

不光是美国人感受到了标签所带来的伤害,我们也应该有所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