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宅家抗疫期間,78%的網民看電視瞭解疫情

文| 曾祥敏 張子璇 劉日亮 周杉 蘇君

來源| 傳媒茶話會

在“宅家抗疫”的特殊背景下,人們在用什麼渠道瞭解疫情?誰是網民最信任的“人”?從這份調查中我們有了一些發現。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被發現。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佈1號公告,將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管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採訪中證實新冠病毒具備人傳人能力。自此,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成為輿情焦點。

“封城”、火雷兩山醫院、宅、“吹哨人”、湖北多人職務變動、從物資說起、醫護人員……新冠疫情黑雲壓城,輿情熱點錯綜複雜,發佈主體多元分散,網民情緒跌宕起伏。

宅家抗疫的特殊背景下,人們在用什麼渠道瞭解疫情?誰是網民最信任的?海量信息為什麼這一條被接力轉發、點贊?媒體的速度夠不夠

中國高鐵?人們到底多反感某些報道方式?

問題其實有很多,我們在2月17-20日期間面向網民發放了2826份調查問卷,經過數據清洗,回收有效問卷2601份。

問卷從媒介接觸狀況、渠道信任度、信息時效性、媒介使用態度等方面展開調查,圍繞這一個個問號,我們有了一些發現。

人們如何瞭解疫情相關信息?

研究首先對網民關於新冠肺炎疫情信息的接觸頻率、主要接觸渠道進行了調查,瞭解網民接觸疫情信息的渠道習慣。

絕大多數網民瞭解疫情信息主動性強

通過問卷統計分析發現,頻繁瀏覽疫情信息的網民佔比70.43%,偶爾瀏覽疫情信息的網民佔比24.53%,只有0.65%的網民極少瀏覽信息。

總體上,網民自發主動去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極少的網民通過被他人告知被動了解信息。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微信、電視成為網民接觸疫情信息的核心載體

通過調查發現,網民接觸疫情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微信和傳統電視,其中微信佔比達90%以上,電視佔78%,微博、新聞客戶端及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也是信息接收的重要渠道。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央媒關注度最高,朋友圈分享鏈接異軍突起

調查顯示,在不同媒介中,網民對於央媒的關注度最高,朋友圈分享鏈接異軍突起。

選擇微信的網民,77%的人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央媒公眾號,值得關注的是朋友圈分享排在網民關注度第二位,佔60.2%

選擇電視的網民,85%的人最常觀看央視各大省級衛視;選擇微博的網民,82%的人關注微博熱搜或熱門微博,其次是央媒微博,且關注度遠超其他媒體微博賬號。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輿論譁然,人們更相信誰?

電視仍然最值得信賴,移動新媒體次之

調查表明,網民普遍認為電視端發佈的信息可信度最高、移動新媒體端次之,廣播、報紙雜誌發佈信息的信任度排最後,這可能與網民的媒介接觸習慣和頻率有關。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主流媒體在疫情信息傳播中表現突出

對於不同媒體上發佈的疫情信息,調查列舉了央級媒體、湖北地方媒體、商業化媒體等 5類新媒體平臺,以及基於社交關係的興趣小組和親朋好友轉發,採用五級量表對其信任度進行測量。

結果發現,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央級媒體信任度最高,近9成網民表示“非常信任或完全信任”,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等湖北地區媒體以及北京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其他地區媒體信任度次之。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政務微博等官方信源最可信

具體來看,媒體矩陣傳播邁入常態化,但無論是在微信還是微博發佈信息,網民對於央媒賬號發佈的信息信任度最高,表示“非常信任或完全信任”的人超8成,政務號次之,選擇人數超6成,甚至超過對離信源最近的湖北地區媒體賬號的信任度。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信息及時準確”體現媒體公信力

從列舉的8項網民信任所選渠道的原因中,不難看出,86.7%的人將信息及時準確列為首選,信息傳播的本質就是消除和減少不確定性,這與網民選擇信任渠道的原因相吻合,媒體及時準確發佈信息是提高公信力的法寶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哪家媒體更能代表中國速度

我們將時效性的調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發佈信息的速度,另一個是回應社會關切和跟進熱點的速度。

移動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高速公路

在被調查的所有網民心中,移動新媒體無論是信息發佈速度,還是熱點回應速度,均排第一。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主流媒體發揮疫情傳播節點的關鍵作用

從整體上看,8成左右網民認為央媒回應熱點的速度“非常快或很快”,其次是超6成網民認可的商業化媒體。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疫情中自媒體的表現比較突出,選擇非常快或很快

的人佔59.21%

可見在疫情傳播中,主流媒體及時發聲,緊跟熱點及社會關切,佔據傳播節點的中心位置,而輿論場的多元化也比較突出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社交軟件體現更加靈活的時效性

除了主流媒體時效性表現突出,調查還發現,網民對於社交軟件的疫情信息傳播時效性也給予肯定。認同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消息發佈及時的網民也不在少數,選擇“非常快或很快”的人佔57.98%,可見其全天候、全覆蓋的特點,加速了疫情信息的實時更新與連續傳播。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哪些報道更合人們

口味

海量的疫情報道中,網民更樂於接受哪類報道?我們從報道主題、報道形式、報道風格、報道角度與話語方式4個方面進行調查。

及時、充分、專業的報道有助於緩解焦慮情緒

對於網民關注的報道主題進行調查統計後發現,選擇事態信息的網民佔到90.3%、應對策略佔到78.8%、理性討論佔到66%,調侃造梗僅佔17.1%

可見像在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公共事件中,及時回應關切、通過專業意見領袖發聲,能有效平復網民情緒,緩解社會焦慮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數據可視化增強疫情報道可讀性

我們列舉了7類網絡常見的疫情報道形式,調查發現,77%的人選擇了“文字+圖片”的形式,例如第一財經的《離開武漢的 500 多萬人都去了哪裡?大數據告訴你》,53%的人選擇了可視化界面,例如丁香醫生的“疫情地圖”。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要溫情不要煽情,理性情感傳播

對於疫情期間頗受爭議的幾篇報道:人民日報微博《87歲老人為抗疫捐出20萬,她的家庭卻讓人淚目》;央視軍事紀實《懷孕9個月仍堅守在站“疫”一線的她,有一個心願…》;武漢晚報《流產10天后,武漢90後女護士重回一線:哭完還是好漢》;《新聞聯播》對醫院設施和治療情況的客觀報道中,採訪出院患者張芬笑言:“住進來之後住得還不想走了。”以及人物公眾號的《普通人李文亮》,我們也做了調研分析。

通過五級量表測量網民對報道角度與話語方式的態度,整體上看,這幾篇曾引發網民討論的文章,表示“贊成或者非常贊成”這種話語方式的人佔5成左右。

其中,大家對《普通人李文亮》一文的態度比較一致,但是對《流產10天后,武漢90後女護士重回一線:哭完還是好漢》這一報道,不同用戶偏好差異最大。我們為選擇“非常不贊同”的用戶畫像後發現,他們是18-25

歲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不同年齡對疫情報道案例C的偏好存在差異,按偏好程度從大到小排列是:18歲以下、36-45歲、56歲以上、26-35歲、46-55歲、18-25歲。)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受教育水平對疫情報道案例C的偏好存在差異:對案例C的偏好按從大到小排序為:初中、高中、小學及以下、大專、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信息疫情,人們會採取哪些傳播行為?

只瀏覽不評論的淺層參與行為佔多數

調查發現,對於有價值的疫情信息,近9成網民選擇“經常或總是”瀏覽,近6成網民選擇“經常或總是”點贊。

可見在疫情信息傳播中,人們仍然偏向於較為淺層的參與行為。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現場、獨家、深度的報道能撬動用戶的手指

通過調查網民更樂於分享轉發哪類疫情報道,結果顯示,選擇專業性報道的佔67.5%,深度調查報道佔55.4%,獨家報道佔46.1%,現場報道佔43.5%這些類型的報道有較強的轉發動力,能有效激發網民的深度參與行為。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注:本報告數據來源於“新冠肺炎疫情中網民媒介信息接觸與傳播行為研究”調研組的部分數據。研究小組成員來自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宅家抗疫期间,78%的网民看电视了解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