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內心比較卑微的人感受到被人尊重,你覺得他/她會想些什麼?

舒心心理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也應學會去尊重別人。而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會尊重自己身邊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從別人的優點中吸取精華,從別人的缺點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何嘗不是一種領悟和提高的過程?當我們尊重別人的同時,也是尊重了我們自己!幸福是一種和諧,和諧是彼此的尊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完美的現實,需要一顆寬容的心來包容。人生大多數痛苦,源於想不開、看不透。痛苦的悲哀,不是別人不順你的意,而是自己的內心在內耗。當內耗達到極致,便是永遠的黑暗。心寬者,樂觀,豁達,心無阻礙,幸福自來。

親人之間距離是尊重,愛人之間距離是美麗,朋友之間距離是愛護,同事之間距離是友好,陌生人之間距離是禮貌。就讓我們慢慢的走近,不必問彼此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遇見就好。如果路不同,就讓我們輕輕的擦肩而過,慢慢的走遠,依然帶著自己的精彩,讓下一個人把你凝望欣賞。對待愛你的人一定要尊重,愛你是有原因的,不要問為什麼,接受的同時要用加倍的關愛回報,但是千萬不要欺騙人家的感情,哪怕你對人家沒興趣,哪怕人家長得醜一點,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帥那麼漂亮,但真愛是用錢買不來的財富。記住:輕視人家付出的情感就等於蔑視自己,玩物喪志,玩人喪德。

不是看他家有多少錢,是看他家家人是不是家庭和睦,關心禮讓。一個家人中有男人打女人,大家還不聞不問,裝作沒看見的家庭,以後也不會管你的死活的。每個家庭都有缺點, 要問清自己男友的態度,一味愚忠的男人,心裡對妻子的尊重是有限的。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寬容,相處的最高境界是尊重;能力就象一張支票,只有把它兌成現金才有用,否則毫無價值;所謂生老病死,就是生得要好,老得要慢,病得要晚,死得要快;所謂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都有飯吃;只要能意識得到,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人這一生,誰也不會先知道自己的以後是什麼樣子,所以不要用卑微的眼神去看別人,人都是平等的,要別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先懂得尊重別人。當你痛苦時,留點空白給安慰,莫讓痛苦窒息心靈。當你煩惱時,留點空白給快樂,煩惱就會是浮雲。所有激情的愛情,最後都會分手。反倒是不動聲色的關愛,才能陪你白頭到老。所以對好男人的選擇,千萬不要被一時衝動給矇蔽。說得好不如做的好,做的好不如變成習慣的好。你愛的那個人,他要尊重你,他會記住你有你的獨立人格與思想,尊重你的所有決定。

傾聽是一種尊重、一種內心的修養。朋友的魅力就是在於聆聽。當你最需要傾訴的時候,往往只有朋友的耳朵裡能裝進你的酸甜苦辣,他給你安慰和你一起分享生活,讓彼此觸動,讓你心緒重新聚合重新沸騰,讓彼此情感世界裡多一份細膩溫馨的味道。謙虛的人獲得成功、贏得別人尊重;驕傲的人總是在驕傲裡毀滅自己。謙虛的人善於謀求外人的助力,你謙虛時顯得對方高大;你樸實和氣,他就願與你相處,認為你親切可靠。謙卑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聖的美德都從那裡萌生。愛首先是一種尊重,不尊重他,怎麼會珍惜他?如果你的付出是源於心甘情願的愛,那麼你根本沒有心情會去計較得失;如果你已經開始在意自己的付出,是說明你的愛已經份量不足了。


羽翎閣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對自卑感先有個瞭解,自卑感一般指一個人由於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產生的輕視自己的心理,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自卑對人際交往有重要影響。在幼年時期,如果讓我們做一件非常難的事,由於能力達不到,可能就會覺得自己不勝任,進而產生痛苦的體驗。這種情況太多了,就可能會形成自卑感。當人在社會交往中產生自卑感時,人就容易孤立、離群、喪失自信心、缺乏榮譽感等。。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個人表現出憂鬱、悲觀、孤僻的情緒時,他就可能與自卑感結緣了。但也有相反的情況,例如,當人的某種缺陷受到人們嘲笑、侮辱時:這種自卑感則會以暴怒、自欺欺人等畸形的方式表現出來。自卑嚴重的人還會敵視別人,瞧不起任何人等。

一般地講,社交自卑感嚴重的人,大多是內向性格。他們感情脆弱,體驗深刻,多愁善感,常常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總感到別人瞧不起自己,特別害怕別人傷害自己。他們明顯地比一般人敏感,並且這種感覺特別強烈,經不起任何刺激,所以事事迴避,處處退縮,不敢拋頭露面,害怕當眾出醜。事實上,自卑者無論在生理方面或能力方面並不一定就很差,也許比那種狂妄自大、自鳴得意的人要強得多。那麼,他們在社交中的自卑感是如何形成的呢?

第一,自我認識不足,過低估計自己。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子來認識自己,也就是說人們總是根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通過自己與他人比較來認識自己的長短和優劣。性格內向的人不願接受別人的高評價,而願意接受別人的較低評價。例如,當別人說他很好時,他總是不相信,而認為別人的評價高了。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他們更習慣於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當然越比越覺得自己不如人,越比越洩氣,就會產生自卑感。由於他們喜歡反省自己,所以,對自己的不足瞭解較多,於是力求自我完善,迫切地想改正自己的缺點,因而對自己要求較嚴,但越嚴越覺得自己不足,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優點,這樣就會形成消極自我評價。日復一日,這樣循環下去,使自己越來越害怕與人交往。

第二,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社交中的自信心。當我們在交往中面臨一種新局面時,都會首先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應付。到了一個新班級,我們可能就會想一想自己的成績在這個班裡能排在什麼位置,能否與別人搞好人際關係等。如果不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常有一種“我不行”的感覺,這樣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會降低自信心,於是總感到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在社交中就會放不開手腳,從而限制能力的發揮,越是這樣,就越難與別人交往,導致社交失敗。這種結果又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反饋,使自卑者消極的自我認識更加加深,形成一種固定的消極自我暗示。這種惡性循環將使自卑感進一步加深。

第三,挫折的影響。人們在遭受挫折後,可能會產生各種反應,或奮起反抗,或讓步妥協等等。有的人在遭受某種挫折後,就變得消極悲觀。特別是性格內向者,由於神經耐受性低,一些微弱的挫折就會給予他難以忍受的打擊,使其變得自卑。本來,一次考試沒及格並算不了什麼,但他們可能就會覺得世界的末日將要到來,自己將會因此而名聲掃地,所有的一切都完了等等。

第四,生理方面的不足。生理方面的缺陷也會使人產生自卑感。如有的人因為身材矮小或長相一般而羞於與人交往;有的人由於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社會地位、職業,常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得縮手縮腳。

有時候嚴重的自卑感會造成人的心理變態,給工作、學習和生活造成極大危害。但自卑感不是不可調節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客觀地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評價。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要知道,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一個人如果沒有缺點,他(她)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第二,正確認識社交自卑感,增強克服自卑感的信心。在人際交往中,比起狂妄自大的人來,自卑者要討人喜歡的多。因為他們往往很謙虛,善於體諒人,少與人爭名奪利,安分隨和,做事小心謹慎,穩妥細緻。一般人都較相信他們,並樂於和他們相處。自卑者應當認識到自己的這些優點,只要相信自己能夠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就一定能夠成功。

第三,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積極的自我暗示,就是說即使自己處在不利的地位時,也要鼓勵自己,增強信心,而不要事先就過多地去想失敗後自己將會怎麼樣難過,怎樣沒臉見人等。因為這些消極的情緒會使人失去勇氣和信心。同時,還要注意暗示自己,凡事不應當期望太高,要以實現小目標、獲得小的滿足開始。只有從小小的成功中不斷獲取勝利的信心,才可能逐步擺脫自卑的陰影,走向自信。

第四,積極與他人交往。通過積極地與他人交往,就會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心胸也會變得開闊。可以向他人傾吐心聲,並瞭解他人的長、短處,在比較中正確認識自己。尤其是有意識地加強同性格開朗、樂觀、豁達、尊重人、關心人的人交往,對於克 服社交自卑感更有益處。



李繫系


就想黑暗裡的小草,被陽光照耀到,喚起了勃勃生機,充滿了活力。

很多人說,你女兒看起來很自信,很開朗!因為我給她足夠的愛和鼓勵還有尊重,從小就鼓勵她展示自己的才藝,這樣她就漸漸變得很有自信,一上臺總是最亮的那顆星,自信是會透過一個人的眼神和神情流露出來的




相約如夢c


感激尊重他的人,然後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