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綠城育華學校905班方羽菲:責任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綠城育華學校905班方羽菲:責任

掃一掃,進入專題

杭州綠城育華學校905班方羽菲讀後感

責任

庚子年正月初一,“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國的蔓延,改變了全體中國人的生活。在關注疫情發展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只看到令人惶恐或令人欣喜的數據,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那些在改變著這些數據的人們,他們是我們獲得這場勝利的關鍵。此時的我們可以在溫暖的家中躲避新型冠狀病毒的殘害,而他們卻在滿是被確診的病例的醫院中奔忙。

抗擊疫情的戰役打響以來,至今已有逾三千名醫務人員出現感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趙智剛,就是其中之一。早在1月7日,趙智剛和他的急診小組曾經接診了一位53歲的胡姓患者,病情相當嚴重。為了給他插管,醫生把手伸進他的口腔,氣管導管插入呼吸道,患者的痰噴了出來,濺出淺淺血色的泡沫。幾天後,這個小組的4名醫護全部陸續染病。1月22日,趙智剛被確診,為了不佔用本來已經非常緊張的住院床位,他主動要求回家隔離治療。23號凌晨兩點,武漢宣佈封城。

這是一場一場漫長而艱難的戰役,令身為醫生的趙智剛心急如焚。病情剛有起色,他就報名加入了中南醫院的在線專家團。他是病人、更是醫生,一邊在家隔離治療,一邊為患者提供線上問診服務,短短几天時間裡,他服務了700多名患者。趙智剛痊癒後,當隔離治療一結束,他馬上返崗,出現在急救中心診室,“形勢還這麼嚴峻,治一個是一個,我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這一句話,讓我看到不僅是趙智剛對於自己職位的一份堅守,更是對待這樣在國家危機時刻的一種責任感。他即使自己被感染也依舊在網上為大家問診,自己病一好就前往醫院繼續救治。他用自己的言行向我們詮釋什麼叫做“責任”。

我們能看到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因為長期佩戴口罩,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李蘭娟院士也不例外,每天只睡幾個小時的她,面對同事的關懷時,只說了四個字“我撐得住”。也是她率先提出封城,她是當之無愧的國士,她的行動也在詮釋著“責任”二字。

在肺炎疫情面前,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就是我們的英雄,他們的身上擔著責任和希望,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燃燒著自己的熱血,只為在這場疫情抗爭中贏得勝利。身處初三生的我也一樣,好好待在家裡,靜心學習不給“疫情”添亂也是我的責任,一切風平浪靜後,等待春暖花開。

“疫”线面孔读后感|杭州绿城育华学校905班方羽菲: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