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我一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死掉,就好害怕,好無力,怎麼辦?

julie_fz71


心理彥究員認為:死亡是未知的,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害怕死亡是正常的心理過程。但是,如果一個成年人一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死掉,除了害怕還有很無力的感覺,那這種過度反應多半對應著某個童年創傷。

什麼樣的童年經歷會引發死亡恐懼呢?

比如一個孩子在嬰幼兒期,睡覺醒來找不到媽媽,他就會認為被媽媽拋棄了,於是他開始哭。這是一種童年創傷。如果爸爸媽媽在其它方面做得很好的話,對孩子的其它方面的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孩子這樣的創傷。但是,如果爸爸媽媽有其他的情緒問題或關係問題,不光不能彌補孩子的這種創傷,還會導致孩子嚴重的分離焦慮。對死亡恐懼也是分離焦慮的一種。


還有的孩子太沒有安全感,比如生病沒人管,病了很久也得不到及時的救助;父母離開時孩子在後面追著跑,卻被父母狠心甩開或一腳踹倒;被父母拋棄等等,都會讓孩子有一種面對死亡的恐懼感。

再比如,小的時候孩子看一些動畫片或童話,但是有些故事並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裡面一些關於妖魔鬼怪、大壞蛋、死亡等情節,對孩子非常不利。因為孩子太小,他沒有能力去分辨,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干預,就會對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很大的破壞,會讓孩子對壞的東西、對死亡有過早的恐懼。

還記得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事件的那位女士嘛,媽媽死了,老公離開她了,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當時孩子才4歲,他眼睜睜地全程目睹媽媽被老虎叼走、外婆被老虎咬死的過程,這孩子長大後能沒有面對死亡的恐懼和無力感嗎?

如何破解死亡恐懼呢?


  • 破解孩子的死亡恐懼

如果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死亡有恐懼感和無力感,這是正常的心理過程。我們做父母的要幫助孩子識別死亡。因為年幼的孩子他會害怕,“如果媽媽死了我就活不去了”,他以為媽媽會陪他一輩子。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把這個認知較正過來。

這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現在寶寶很小,所以必須靠爸爸媽媽保護你,你才能健康快樂的長大。但是呢你會越長越大,當你越長越大的時候,你的能力就越來越強大,力量也越來越大,個子也會越來越高,然後你就越來越不害怕。等你十八歲的時候你就可以離開爸爸媽媽了,自己到外面去求學去工作。那個時候爸爸媽媽老了,反而要依靠你了,你就有力量來保護爸爸媽媽啦。那個時候你是一個強者,你是一個勇敢的人,你可以擔負起來保護家人的責任。現在呢,爸爸媽媽還年輕,我們的身體還很好,我們一定能陪伴你長大,你放心好了”。帶著孩子用發展的眼光去看,他知道自己會越來越棒,就不會那麼害怕死亡了。


  • 破解成年人的死亡恐懼

前面提到過,這類成年人的死亡恐懼多半跟童年創傷有關,童年的分離焦慮、被拋棄的恐懼以及經歷過親人的死亡等,都會讓孩子的安全感嚴重受損。所以,破解成年人的死亡恐懼要從提高安全感和創傷處理兩方面做起。


  1. 提高安全感的方法

首先,回憶童年。有條件的話,多跟父母一起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尤其是那些溫暖的有愛的記憶的故事,再次跟父母做“愛的確認”;對於那些有心理創傷的兒時記憶,瞭解父母當時行為背後的動機、原因等,理解父母當時的選擇,糾正自己的錯誤的認知,由恨轉化為愛,這也是愛的確認。

其次,學會並堅持善解人意。善解人意的意思是:

不只是看到別人的行為,還能從行為的背後看到他內心深處的良善的行為動機和意圖。

並相信:任何人生來都是善良的,沒有人會無緣無幫地傷害我,他現在雖然表面上做出了傷害我的行為,但他一定不是故意的,他的行為背後一定有一個正向的動機。我可以找到他的這個動機,就算找不到也沒關係。總之,他不是故意跟我過不去,我不會把他的壞情緒壞行為跟我自己掛鉤。


當我們習慣了善解人意,我們就具備了情緒價值;當我們具備了情緒價值,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我們信任我們;當喜歡我們信任我們的人越多,我們就會越來越安全;當我們感到越來越安全的時候,我們的安全感就大大提高了。


2. 創傷處理

對那些無法療愈的創傷,或者不明原因的現實中自我功能受損的狀況,可以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找到原因,療愈創傷,修復自我功能。

總結一下:對於未成年孩子的死亡恐懼,父母可以通過幫助孩子識別死亡、較正認知、用發展的眼光帶著孩子看到強大的自己和有力量的未來,從而減少死亡恐懼。對於成年人的死亡恐懼,可以通過提升安全感和創傷處理兩方面來破解。我是心理彥究員,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