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記者“疫”線日記丨是記者,就必須衝到第一線

記者“疫”線日記丨是記者,就必須衝到第一線

2020 02 29

“疫”線日記

作為融媒體新聞中心在北京的駐站記者,我之前的八個春節都是在北京的工作崗位上度過的。沒想到,回到武漢後的第一個春節,會遇到這樣疫情。但是作為一名記者,沒有錯過這場戰役,也是自己職業生涯中的歷練和榮幸。


疫情發生後,作為《湖北新聞》的統籌編輯,面對突然加大的工作量,加班、熬夜成為常態,連大年三十,都是在中心會議室度過的。但是,我的心卻一直嚮往一線。一次次向中心主任請戰,終於,我如願成為前線醫院報道團隊中的一員,主要對接火神山醫院。


記者“疫”線日記丨是記者,就必須衝到第一線


但是,由於防疫管控措施越來越嚴格,我們作為省級媒體提出的採訪申請經常受阻。但我知道火神山醫院對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來說,除了是醫院,更是所有患者的希望,是全國人民心靈上的圖騰。作為省級權威媒體,我們必須在現場發出自己的聲音。為此,我充分發揮此前八年在北京與央視同仁結下深厚情誼的優勢,在配合他們完成火神山採訪的同時,一次次進入火神山,同時完成自己的採訪。


記者“疫”線日記丨是記者,就必須衝到第一線

回想截至目前,我在火神山醫院採訪的點點滴滴,留下的深刻記憶其實有許多,比如在交接儀式當天,為了拍攝新聞,我和同事整整一天滴水未進、粒米未沾。又比如為了找一個好的機位拍攝到第一批轉運病人,我們爬到離病房只有五米的樓頂苦苦等候了十個小時。


但說起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兩次進入紅區的經歷。在火神山醫院第一次大批收治病人時,我和央視記者組合進入紅區,成為第一個在醫院已啟用病區內採訪患者和醫護人員的湖北媒體。在火神山第一批患者出院時,我和同事餘旭東更有幸成為了獨家進入火神山病房內拍攝、採訪的新聞人。


透過厚重的隔離服,我看到的是,護士宋婷婷剛剛送走相處多日的痊癒病人,又趕去為一名重症患者擦拭身體;我聽到的是,66歲的魯阿姨出院時對我說,這裡的醫護人員不僅治好她的病,也暖了她的心;我感受到的是,所有人對最終贏得這場抗疫戰爭的強大信心。


記者“疫”線日記丨是記者,就必須衝到第一線

2月5日,我剛剛值完當天18點檔新聞節目的責編班,突然接到武昌方艙醫院當晚將啟用並收治首批病人的消息,我和同事彭翰穿著厚重的防護服,走遍了體育館裡的每一處角落,一直到第二天凌晨,獨家拍攝到了首批進入方艙醫院的病人並對患者進行了採訪。當採訪結束後,我脫下穿了近五個小時的防護服時,全身已經被汗水浸透。但是我很開心,因為我知道我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大批方艙的投入使用,必將成為這場疫情勝利的重要基石之一。


我並不想當英雄,更不想當烈士。但是疫情發生在我的家鄉武漢,我責無旁貸。向世界展現湖北抗擊疫情的努力,是我應盡的職責,也是應盡的義務。也有朋友勸過我,說汶川地震,你已經衝鋒陷陣了,為了湖北的外宣工作你又在北京待了八年,這次就算不往前衝,也不會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對,而且疫情和地震不一樣,是真的隨時都會死人的。


記者“疫”線日記丨是記者,就必須衝到第一線

但我想,新聞記者的衝鋒,無關積累資歷,無關爭取功勞,如果一定要給出一個為之努力的意義,我想是因為我認為,記者的榮光,源自他肩上的道義與責任。我不知道這場災難過去後,這座正在經歷災難的城市和我們自身會付出多大的代價,但我們能做的,就是要讓這座城市在曙光來臨之前不會喪失信心,讓災難過去之後不要遺失記憶。我的力量也許微弱,但正是一點點微光的聚集,能傳遞溫暖,讓人們願意守望相助,靜待春光。


湖北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秦聲

記者“疫”線日記丨是記者,就必須衝到第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