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市北:“四社”聯動防控,築牢社區防線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為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市北區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全面啟動了“四社”聯動工作機制。

在敦化路街道,最近一直活躍著藍天救援隊的身影,他們已配合社區先後為17個物業小區和300餘個開放式單元樓座進行噴灑消毒,覆蓋面積40餘萬平方。這樣的事例還有不少,市北區部分街道社區根據工作需要,組織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設立“社會工作室”“志願服務亭”等臨時服務點,協助社區做好關口管控、日常巡查、專業服務、環境消殺等具體工作,築牢了“防疫牆”。

據介紹,“四社”聯動工作機制主要是依託社區平臺,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載體作用、社工人才的支撐作用和社區志願者的補充作用,最終形成優勢互補、信息聯通、服務聯動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局面。

在對一線防控人員合理使用、統籌安排的基礎上,市北區充分利用社會組織的人力、資源優勢,鏈接和引導愛心企業、駐地單位、社區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有效解決了社區防控工作力量不足、資源不足的問題。比如,市北區鑫淼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第一時間派出71名專業社工,從正月初二開始,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參與城市治理,每名社工每天工作14-16個小時,提供服務平均每日300餘次。

市北區發揮社會組織、社工專業優勢開通心理服務熱線,為轄區居民提供心理諮詢和心理疏導服務。市北區依託創益工場開通“在一起”心理熱線,4名心理諮詢師每日8時至17時為社會群眾免費提供支持性心理輔導服務,並在線上及時分享心理課程;鎮江路街道、即墨路街道、洛陽路街道等紛紛開通“抗疫心理健康援助”公益熱線。同時,市北區切實做好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各社區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摸排社區群眾困難,精準掌握受疫情影響導致生活困難人員狀況,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對生活必需品不足的,及時向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反映,採取適當方式予以調配和補充;對生活不能自理、患嚴重疾病的,綜合採取助醫、助餐、上門服務等措施;對重度殘疾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高領老年人等自身防控能力弱的,安排專人幫助他們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記者 王凱 通訊員 姜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