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导读:

《水浒传》除了描写快意恩仇的梁山世界之外,还描绘了一幅复杂多样的市井生活图,书中的市井社会与当时的市井百姓参与的经济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水浒传》

在《水浒传》所有的市井女性中,<strong>她们主要扮演的是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身为妻子和母亲的女性主要担任着家庭职责,而未出阁的女性为了赚取生计钱财也不得不参与市井上的经济活动。

<strong>本文将从经济活动和家庭生活两个角度来分析《水浒传》中的市井女性,窥探古代市井女性的生活状态和风貌。


一、《水浒传》市井女性的经济活动

<strong>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手工业有重大的发展。各地涌现出许多经济发达的城镇,生活在城镇的市井女性们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慢慢参与社会上的商业活动。

<strong>按经济行业的分类来看,《水浒传》市井女性的经济活动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餐饮服务行业、演艺娱乐行业以及“三姑六婆”等特殊职业。

1、餐饮服务行业中的经济活动

<strong>餐饮服务主要是指经营茶馆、酒馆、饭店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赚取利益的商业活动。

在《水浒传》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市井女性。如第十七回中出现的曹正夫妇,夫妻俩一起经营了一家酒店,当杨志到来时,曹正老婆“先叫一个后生来面前筛酒,一面做饭,一边炒肉,都把来杨志吃了。”但杨志吃完之后,二话不说不付钱便想走。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杨志

由此可知,经营茶馆酒肆也是不容易的,遇到霸道可恶之人不仅不能盈利,还会对自身利益造成损失。

再如王婆,她在清河县自己经营一家茶馆,但王婆除了卖茶之外还身兼数职,王婆主要就是靠这些“杂活”养口。

“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引自原著

另外,再如蒋门神之妾,她在蒋门神开的酒店中主要是负责舀酒,地位极低。

<strong>《水浒传》中这些身处餐饮服务行业中的女性大都是己婚女性,虽然她们参与的都是一些最底层的经济活动,但这些女性走出闺阁,与丈夫一起或是靠自己的双手维持家庭生计是值得肯定的。

2.演艺娱乐行业中的经济活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各地富商和官宦之家在满足衣食住行的物质条件之后更加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strong>为了满足他们的娱乐需要,市民阶层中的演艺娱乐业和青楼逐渐兴盛发展起来。一些出身贫寒的女性不能像男性一样卖力气养活自己,有才艺的女性便选择以说书、卖唱、歌舞等等赚取生活钱财。在《水浒传》中不乏很多这样从事演艺娱乐行业的市井女性。

演艺娱乐指的是以说书、戏剧、杂耍、卖曲儿、歌舞等技能在客人身上赚取利益的行为。《水浒传》中尚未出嫁的贫苦人家如若有这类特长,基本上都会以这种方式来获取利益。

卖曲儿的女性在小说中便有四位,<strong>分别是金翠莲、宋玉莲、阎婆惜和张惜惜。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金翠莲

从事这样的行业,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有美丽的容貌。而且需要到处更换场地去唱,有时还需要在几个城市之间来回穿梭。如果遇到不喜风流宴乐的人有可能随时生存不下去,比如阎婆惜一家来到只爱道学气的郓城县,若非宋江接济阎婆母女,以她们这样靠卖唱的方式想生活下去是极为不易的。

再如金翠莲和宋玉莲,她们两人的经历是非常相似的。同是卖唱女子,金翠莲在唱曲儿时因哭哭啼啼而惹恼了鲁智深,宋玉莲在唱曲儿时因打扰李违说话被李逵打伤。因此,像这样以卖唱为生的女性,其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靠此维持生活也是比较艰难的。

说书,最初起源于宋代,最先是由盲人发展而来的,盲人丧失了劳动力,便以说书说唱等技能进行谋生。宋朝说书的内容主要是讲史,在《水浒传》中便写到了白秀英说书时的情景:

“锣声响处,那白秀英早上戏台,参拜四方。拈起锣棒,如撒豆般点动。拍下一声界方,念了四句七言诗,便说道:‘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写着这场话本,是一段风流蕴藉的格范,唤做豫章城双渐赶苏卿。’说了开话又唱,唱了又说,合棚价众人喝彩不绝。”

从这一段话中能看出说书时勾栏内热闹非凡的盛况。说书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一一说唱结合。说书人一般会用一首四句七言诗来开场,中国传统古典小说的章回体形式正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说书完成之后,说书人会拿起盘子走到每一个观众的面前,任观众的喜爱程度或贫富情况打赏钱财,这就是说书人获取利益的主要来源。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白秀英

<strong>虽然说书卖唱能给当时的市民们带来娱乐价值,还能丰富他们的生活,但她们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卑微的,尤其在一些轻视女性的男性看来,以卖唱说书为生的女性只是他们消遣的对象。

<strong>出卖肉体色相的青楼服务也是《水浒传》市井女性参与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从古至今,这类行业便一直延续不断。繁盛的青楼为出身贫寒的女性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在青楼中,数量最多的应数“歪妓”。“歪妓”是青楼中等级最低的,她们一般没有任何的才艺技能,只能单纯靠肉体获利。她们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身体,且时常会遭受虔婆的压制和剥削。久之,她们便与虔婆上下一心,以虚心情假意骗取男性的钱财。

“名妓匿不见人,非向导莫得入;歪妓多可五六百人,每日傍晚,膏沫薰烧,出巷口,倚徙盘礴于茶馆酒肆之前,谓之‘站关’。”《中国娼妓史》

除去李师师之外,《水浒传》中的其他三位青楼女子如李瑞兰、李巧奴,全都塑造成“歪妓”的形象,虽然小说中并未提及李瑞兰等人的家庭背景,但基本上可以断定其家庭条件是比较艰苦的。她们进入青楼谋取钱财,<strong>一方面被人限制人身自由,不论自己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虔婆的安排,遭遇这样的境地是令人同情的。但是另一方面,她们深受虔婆唯利是图性格的影响,逐渐泯灭本性,也养成了利益至上的观念,因而也导致了人们对青楼女子的轻视与鄙夷。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李瑞兰

另外,青楼之中还有一类较为特殊的名妓(如:李师师)。这类名妓通常精通诗词歌赋和曲艺歌舞,且拥有美丽的容貌。她们更加注重内心的精神交流,同时也常常以自身才情打动上流社会的男性。但由于出身青楼,她们附属于虔婆,成为虔婆牟取利益的重要工具。

<strong>从“歪妓”李瑞兰、李巧奴和“名妓”李师师综合对比来看,容貌和才情是决定一个青楼女子获取钱财的决定性因素。若单纯从利益方面来看,容貌才是决定一位青楼女子的最重要因素。但是这样的经济获取方式是短暂的,如果容颜衰老,她们又会改变职业,或沦为“三姑六婆”,或是从良嫁人。

3、“三姑六婆”等特殊职业的经济活动

在《水浒传》所描写的市井社会中,除了从事演艺娱乐的年轻女性之外,作者还描写了一群己丧失青春容貌的中老年妇女。这些妇女经常游走于市井之中,以其丰富的社会经验为自己赢得一份特殊的职业,统称为“三姑六婆”。“三姑六婆”中“三姑”指道姑、尼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strong>牙婆,古代中国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的妇女,又称“人贩子”。牙婆又有官私之分,但不论官与私,其职业性质都是一样的。

“府宅官员,豪富人家,欲买宠妾、歌童、舞女、厨娘、针线供过、粗线脾妮,亦有官私牙嫂,及引置等人。” 《梦梁录》

在古代社会中,只要是豪富人家想要买脾女或妾室,都有专门的牙婆作为中间人促成这个交易。这些牙婆与媒婆一样,通常都伶牙俐齿,能说会道,有时靠着巧言令色的本事将一些弱势女性卖到青楼,从而在其中牟取巨大的利益。《水浒传》中的王婆在开茶馆的同时又兼顾着牙婆的工作,虽然小说没有具体描写王婆从事买卖人口的事迹,但也证明了牙婆在市井社会中的真实性。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王婆

<strong>媒婆是古代中国源远流长的一种特殊职业。

“不待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孟子.滕文公下》

媒婆也和牙婆一样有官私之分,《水浒传》里面的两个王婆都是私媒的代表。她们以利益为主要出发点,不论双方是否相配,是否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她们都以三寸不烂之舌促成一门亲事,成功之后,媒婆便会得到相应的报酬,这是她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原著中这段记载足以表明王婆口舌之厉害和计谋之精深:

“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只凭谁六国唇枪,全仗话三齐舌剑……略施妙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稍用机关,教李天王搂住鬼子母。甜言说诱,男如封涉也生心;软语调和,女似麻姑须动念。” 《水浒传》

<strong>虔婆,指开设秦楼楚院、进行媒介色情交易的妇女,又称“老鸭”。虔婆是古代社会才有的特殊职业,虔婆与媒婆、牙婆一样,都具有嗜财如命的特点。但虔婆和牙婆的本性比媒婆更为狠毒,大多数虔婆年轻时都生活在青楼中,容貌衰老之后便从事虔婆的工作。她们利用青楼中的女性出卖身体为她们赚取钱财,利益成为她们的首选追求。

《水浒传》描写的虔婆如李瑞兰虔婆、李妈妈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在第六十九回中,李瑞兰的虔婆曾说道:“我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万万的人。”她身处黑暗的青楼行业中,也深知这一行业坑骗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一旦步入这个圈子,就很难再重新从良。虔婆们通常都有一个特点:只认钱不认人。她们对富人和穷人有截然相反的两张面孔,见到穷人时便百般嘲讽,见到富人时竭力奉承迎接,俨然一副小人嘴脸。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李瑞兰虔婆

<strong>药婆,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出售药物的婆子。药婆会经常带着自己的药品走街串巷,出售给有需要的人,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赤脚医生,但药婆的医术比较有限,主要是以卖药为生。药婆在《水浒传》中并未出现,药婆与媒婆、虔婆这些职业相比不够稳定,盈利也比较低,因此与市井社会的联系并不多。

<strong>稳婆,专门为人接生的婆子,俗称“接生婆”。

古时妇女们生孩子时没有专门的生育所,一般都是在生孩子之时将稳婆请到家中为其接生。这个职业在汉代就己经开始形成,对一些有丰富的生育经验或是接生经验的中老年女性来说是很好的职业选择。《水浒传》也并未提及稳婆,但王婆曾说自己也能“抱腰”,“抱腰”主要是协助稳婆接生的。

“三姑六婆”是古代社会特有的职业,她们经常活动在市井中,以各种各样的手段获取利益钱财。实际上,除了以买卖人口和逼人为娟的虔婆和牙婆之外,稳婆、药婆对社会也产生了有利的一面,而媒婆也可成为一段美好姻缘的牵线人。她们不仅为自己获得了经济效益,对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水浒传》市井女性的呈现的特征

<strong>城镇经济的发展为生活在城市,而无法参与农业劳作的女性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市井女性突破家庭的藩篱,步入到社会中,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活动,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经济格局,并且对女性地位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strong>在《水浒传》描写的市井家庭中,市井女性呈现出以下特征:

1、相对平等

在古代,一夫一妻制度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婚姻制度,如果违法制度,将受到刑法的严重惩罚。

“妻擅去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娶者并与同罪。如不知其有夫者不坐,娶而后知者减一等。并离之。” 《宋刑统.户婚律》

在平民百姓家庭中,夫妻之间的家庭地位也是相对平等的。《水浒传》就细致地描写了好几对这样的夫妻。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林冲和他老婆

在众多的读者看来,《水浒传》中感情最深厚的一对夫妻应数林冲夫妇。林冲夫妇结婚三年,“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两人相处三年却无半点相争,说明他们相敬如宾,彼此谦让。林冲娘子去岳庙里还香愿也是林冲陪她一同前往,可见两人的感情是相当不错的。而且林冲也将妻子看作与自己对等之人,也正因为这样,林冲休掉妻子之时,林冲娘子呼天抢地表现出万般不愿。从这一侧面也能看出林冲娘子与林冲生活在一起是比较幸福快乐的。

另外,李小二夫妇和何九叔夫妇也是《水浒传》中相处得比较和谐,男女地位比较平等的夫妻。李小二夫妇两人以经营一家酒店为生,夫妻两人兢兢业业,勤劳老实,过着平淡幸福的日子。李小二称呼妻子为“大姐”,说明他对妻子是比较尊重的,两人是属于互相扶持型的夫妻。再如何九叔夫妇,何九叔是清河县的件作,他遇到西门庆和潘金莲这个棘手的事情时,何九婶急中生智为丈夫解决难题,何九叔更是称赞何九婶乃“贤妻”,这样的贤内助从家庭地位上看必定是与丈夫平等的。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李小二和他老婆

在极度赞美英雄,轻视市井女性的《水浒传》中,作者对林冲娘子、李小二妻子、何九婶以及许宁娘子等贤内助形象的女性却是毫无任何鄙夷之意的,说明作者也并非一味地轻视女性。

2、物质化

<strong>《水浒传》市井女性参与的经济活动是为了生存,由于经营行业单一,经济规模小,她们所获得的回报也非常小。钱财的缺乏让她们逐渐形成尚利的价值观,生活追求也变得唯物质化。

在《水浒传》中,王婆是唯物质化的典型代表人物。王婆的生存现状是比较艰难的,她儿子不知所踪,自己独立经营一家茶馆维持生计,为了获取更多钱财,她又兼着媒婆、牙婆和助产婆的工作,这对一位年老的女性来说是比较辛苦的。

因此,王婆才会为了自身利益帮助西门庆做出违背社会道德及社会法律之事。在《水浒传》中,西门庆一共给了王婆四次银子。也正是因为这些钱财让王婆一次又一次地做出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

除了王婆之外,青楼里的虔婆、“‘鬓迎儿”等人都是唯物质化的代表。这些女性几乎全都失去了家庭依靠,只能靠一己之力谋求生路。<strong>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们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之下便养成了金钱至上的观念。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鬓迎儿

物质化观念的形成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商人和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社会风气也发生明显了的变化。《水浒传》描写的市井女性不仅能反映北宋时期市民们的生活观念,更能反映出《水浒传》成书时人们的社会心理和流行的社会风气。

“财利之于人,甚矣哉!人情拘其利而蹈其害,而犹不忘夫利也,故虽敝精劳形,日夜驰鹜,犹自以为不足也。夫利者,人情所同欲也。” 《松窗梦语》明人张翰

由此可见,在城市经济繁荣的明朝,重财重利也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风气。《水浒传》在描写市井社会时仍然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3、情欲化

“食、色,性也。”

合理的欲望原本就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但在中国传统制度中,“色欲”是被压抑禁止的。在《水浒传》中充满着严重的儒家思想,“禁欲”是梁山好汉的普遍特征。在众多的梁山好汉中,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妻室的,如吴用、武松、鲁智深、燕青、李违、雷横、刘唐等,有妻室的只有少数人,如林冲、宋江、卢俊义、杨雄、徐宁等。

不论梁山好汉有无妻室,他们都以沉迷女色为耻。《水浒传》中唯一一个好色的梁山好汉是矮脚虎王英,但王英的好色行径却遭了其他梁山好汉的嘲笑。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矮脚虎王英

因此,这些己有妻室的梁山好汉几乎很少将精力花在家庭之中,<strong>于是就造成了妻室经常独守空闺之状况。这些妻室一方面没有机会参与社会上的经济活动或是其他娱乐活动,另一方面又缺乏丈夫的陪伴,在正常人体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她们便开始突破道德伦理限制,追求情欲的放纵。

《水浒传》市井女性情欲化的典型代表是“二潘一阎”。这三位女性为了追求人性本能的“男女之欲”,不惜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但她们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二潘一阎”从良家之妻妾变成“红杏出墙”的不节之妇是有多重因素的,其中主要是由她们的家庭婚姻状态、个人心态以及其他外部因素造成的。

<strong>从家庭婚姻状态来看,她们都对现有的婚姻不满意,她们与丈夫缺乏深厚的感情基础。

潘金莲的婚姻并不是自主选择的,之前的主人家为了惩罚潘金莲才将她嫁给武大,潘金莲与武大不论从相貌、性格、能力都是不般配的,她对这个婚姻是非常不满意甚至是厌恶的,经常咒骂或是嘲笑武大。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潘金莲

阎婆惜与潘金莲一样,她嫁给宋江也不是自愿的,而是为了自己和母亲以后的生活丰衣足食。外貌上她与宋江也是不般配的,她生得美丽动人,但宋江却又黑又矮又胖,再加之宋江只爱使枪棒,对阎婆惜丝毫不上心,因此阎婆惜对这个婚姻也是不满意的。

潘巧云与她们两人又有所不同,她是自愿改嫁给杨雄的,而且从外貌来看她和杨雄也是比较般配的。潘巧云对杨雄唯一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杨雄经常在衙门归宿。

<strong>总而言之,她们三人对自身婚姻都抱有严重的失落和不满足感,感情和欲望的双重缺失让她们内心十分空虚。从个人心态和外部因素来看,她们迷恋男色,潘金莲看中武松是因为武松高大威猛,有男子气概;阎婆惜看中张三是因为张三生得眉清目秀且能品竹弹丝;潘巧云最爱的是裴如海念经时的好声音。

《水浒传》中女性的市井生活百态,情、欲、物质三者之间的挣扎

潘巧云

<strong>她们三人和林冲妻子不同,林冲妻子坚贞不渝,到死都要守住自己的贞节。“二潘一阎”则不受伦理观念的束缚,极力追求人性本能的情欲。因此,当西门庆,张三和裴如海主动追求勾搭她们时,就为她们内心情欲的释放提供了良好契机。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二潘一阎”的出轨就顺理成章了。


结语:

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我们可得知《水浒传》中的一部分市井女性是参与了经济活动的,但是这些经济活动方式比较单一,所从事的行业仅局限于服务行业,获取的利益也比较微薄。此种现象说明在赵宋时期,市井社会仍然维持“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格局。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水浒传》市井女性的家庭地位是复杂的,既有性格强悍的强势女性,又有软弱老实的弱势女性,还有与丈夫相敬相爱的贤惠女性,但以弱势女性为主。

总之,《水浒传》的内容丰富多样,它不仅是一部描写造反英雄的书,也是一部描写中国古代官场的书,还是一部描写中国古代市井生活的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