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Smart beta為代表,策略指數投資你需要掌握什麼?

上一期課程中,我們介紹了包含價值和成長在內的風格指數,在上期結尾也有說明,價值和成長既是按市場風格分類的指數,也算是一種策略指數,是採用價值策略、成長策略來編制的指數。市場上通過一定策略來編制的指數並不少,策略也是多種多樣,而這類指數也多是我們所說的smart beta指數,這一期我們就來看看smart beta指數以及相關基金的投資。


一、Smart beta的概念


要了解smart beta的概念,首先應該先搞清楚beta是什麼?在投資中,beta是一種收益,它代表由市場漲跌所帶來的收益。而與之相對的,是alpha收益——也就是超越市場表現的超額收益。


Alpha收益一般更多的是由基金經理主動操作所帶來的的收益,通常會用在主動管理型基金或者指數增強基金上。而beta收益是所有基金都有的收益,尤其是被動指數型基金,因為被動指數型基金完全複製指數。


Smart beta為代表,策略指數投資你需要掌握什麼?

當然,這就“暴露”出完全複製指數的被動型指數基金的一個缺點,那就是基金只能跟隨指數漲跌,如果是上漲那還好說,但是當指數大跌的時候,基金淨值、收益也只能跟著下滑。


於是,為了讓完全跟蹤指數的被動指數基金也能獲得一定的“超額收益”,便誕生了smart beta,也就是,在普通的以市值、規模為權重的指數基礎上,增加更多的權重考慮因素,這些因素往往是能夠體現超額收益的,從而直接選入能夠帶來超額收益的股票,讓指數變得“聰明起來”,因此被叫做“聰明貝塔”。


二、Smart beta都有哪些策略


除了價值和成長策略,常見的smart β策略還有低波動策略、基本面策略、紅利策略、等權重策略等等。


低波動策略,以波動率作為加權因子,選擇低波動率的股票作為成分股。


基本面策略,以營業收入、現金流、淨資產、分紅等基本面因子作為加權因子來選擇成分股。


紅利策略,是大多數投資者都比較熟悉的一個策略指數,它的選股標準是高股息率。


等權重策略,就是固定相等的權重,比如滬深300等權重,它的成分股與滬深300相同,但是成分股的權重是相等的。


三、Smart beta投資時應該注意什麼?


1、瞭解各策略的特點


儘管各個策略都以獲取“超額收益”為目標,但是它們又各有特點,比如低波動策略的特點是波動小,比較適合風險偏好不那麼高的投資者,基本面策略看中公司的收入、盈利、淨資產、分紅等方面,紅利策略看中高股息率,投資者可以選擇自己更加看好或更適合的策略進行投資。


2、同策略中如何挑選


在同一策略下,也有多種多樣的策略指數需要選擇,投資者可以參考相應策略指數的估值,選擇其中估值合理的、有較好歷史表現的指數進行投資。


另外,有不少策略指數是建立在一些常見的寬基指數或者行業指數之上的,我們也需要觀察背後寬基指數或者行業指數的估值和投資價值如何。


3、配置比例


其實,除了低波動策略外,大多數策略在風險暴露上還是會更多一些,也就是說,策略指數基金的風險,整體還是會高一點,並且策略也不是時刻都有效果的,因此,即使是以寬基指數為基礎的策略指數,也不能隨意代替寬基指數。


Smart beta為代表,策略指數投資你需要掌握什麼?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止日期:2020.02.26


因此,在策略指數的配置上,可以參考主題基金的搭配比例。策略指數主要是給我們的投資組合增厚收益的,但是因為策略並非一直有效的,所以我們也建議投資者將它作為一種衛星指數去搭配,1~2個策略,佔比控制在20%左右。


總結


以smart beta為代表的策略指數,通過對指數編制規則進行優化,來提升被動指數基金獲取收益的能力,這類指數的投資,其實重在投資者對策略的瞭解與認可,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對比相關指數的歷史表現、估值情況,選擇估值合理、擁有較好的長期表現的指數,同時還需要注意策略指數的投資佔比,因為策略並非時時有效,佔比過大可能會影響組合收益的穩定。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欲知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好買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