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把疫情防控和企業、項目復產復工統籌結合五通橋區按下“快捷鍵”跑出“加速度”

四川新聞網樂山2月27日訊

張萍 張清

疫情防控不鬆勁,經濟發展用足勁。

疫情之下,五通橋區在“危”中搶“機”,把疫情防控和企業、項目復產復工統籌結合,在築牢全區防疫網的同時,一批批企業復工,開足馬力趕生產;一個個重點項目“動”起來,加快建設步伐。

截至2月23日,該區規上工業企業在產59戶,產能發揮率達85%,產值佔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總量的96%;該區在建的省、市重點項目復工率100%。

企業生產按下“快捷鍵”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

“硬核”戰“疫”抓安全生產,打造“中國綠色硅谷”、千億產業園區。五通橋新型工業基地內,晶硅行業龍頭企業——永祥新能源廠區內生產設備安全有序運轉,今年以來滿產滿銷,1月高純晶硅產量達3120噸,創月度產量歷史新高,單晶率突破88%。2月的生產銷售秉承1月的良好勢頭,再有提升。“2020年,整個永祥股份硅料的市場佔比將會穩定在全世界20%的佔有率,繼續保持整個行業的龍頭地位。”永祥新能源副總經理羅周介紹,“今年,永祥還會陸續開工新項目,加大新技術應用,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把疫情防控和企业、项目复产复工统筹结合五通桥区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

永祥新能源滿負荷生產

“疫情發生後,我們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為防控疫情提供物資保障,力爭將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福華通達相關負責人介紹,春節期間,該公司加班加點,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物資次氯酸鈉和雙氧水的生產組織、儲備、運輸工作。結合企業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公司積極拓展消毒液醫用和民用市場,取得了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並投資2000萬元,完成3條消毒液生產線的技術改造,現已正式投產,產能達5萬噸/年。

防疫情,保出口,穩外貿。外貿出口企業——東川機械,自2月3日復工以來加緊生產,一批批電機及小農機通過集裝箱運輸發往世界各地。“公司承接的訂單已經排到3月底,達到1萬多臺。較往年,發貨及國內市場受到疫情影響。”東川機械董事長鄒益平表示,“今年,公司將加快新產品研發力度,不斷開闢新市場,積極引進智能化先進生產設備,提升製造能力,確保產品質量穩定提升。爭取把疫情期間耽擱的生產奪回來,完成全年生產經營目標。”

把疫情防控和企业、项目复产复工统筹结合五通桥区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

東川機械裝配車間工人加緊組裝小型碾米機

截至2月23日,五通橋區全區72戶規上工業企業在產59戶,和邦、福華、永祥、晶科、盛和等重點骨幹企業全部在產,在產率82%。各企業在抓好防疫的同時,紛紛按下生產“快捷鍵”,力爭把受疫情影響的時間搶回來。

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2月13日開始,五通橋區工業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工地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忙碌。項目所包含的西一路施工現場,工人們戴著口罩有序作業。此外,項目所包含的西二路、永祥“5+2”園區道路,紅雲220KV變電站、協鑫220KV變電站等電力設施,工業汙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均在加快推進相關工作。

把疫情防控和企业、项目复产复工统筹结合五通桥区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

四川晶科能源項目生產廠區

搶抓市場機遇,一邊建設一邊生產。晶科25GW單晶拉棒切片項目彰顯光伏製造行業“晶科速度”。“一、二期共960臺單晶爐,全部安裝完成,其中950臺已投產,今年2月底將全部投產。”四川晶科能源項目經理葉鈞介紹,項目從投產至目前,總產出單晶硅棒1.35萬噸,累計產值18.6億元。今年1月產量3368噸,2月日產量124噸、設備單產達到130千克/天/臺,生產線自動化程度95%以上。無論單機產能,還是產線的自動化水平,都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預計今年一季度產量1.1萬噸,產值15億元。未來,四川晶科能源將推動五通橋區光伏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助推樂山打造‘中國綠色硅谷’。”

把疫情防控和企业、项目复产复工统筹结合五通桥区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

樂山東辰國際學校有序復工

冠英新區,樂山東辰國際學校建設現場,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工人們正各自埋頭苦幹。該校涵蓋學前教育、小學、初中、高中。“項目於2月13日復工,目前已完成小學部、初中部主體結構,正在開展內外裝飾工作,今年9月新學期開學投用。”樂山東辰國際學校項目負責人介紹,“我們每天對施工區域進行消殺,對進入施工區域人員做好體溫監測和登記,且採取分餐制,確保防控和復工兩不誤。”

樂山110千伏大興輸變電工程、五通橋區經犍為(高鐵站)至沐川(建和)快速公路、樂山軍民合用機場進場道路、五通橋區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發展,一批批重點項目相繼在五通橋區復工,加速推進建設。

分類施策激發“新動力”

“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把疫情防控的成效,轉化為項目服務的升級、強勢崛起的先機。”迎戰、應考,五通橋區堅決貫徹中央、省、市部署,分類施策,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復工復產——

“安”字當先,強化復產復工組織。制發《工業企業復產指南》《重點項目復工指南》,對人員返工、場所消毒、體溫檢測、個人防護、防止聚集等方面進行了規範,督促企業、項目、工地嚴格按照規範操作。建立區級領導掛聯、單位對口聯繫的聯繫機制,為72家規上工業企業分別派駐聯絡員,全天候駐廠指導,“點對點”指導企業、項目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復產復工。

“暖”字當前,做好協調服務。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物資、資金、用工、運輸等方面問題,確保企業有序復工、正常生產。協助晶科、樂山東辰國際學校等落實鋼材1800噸、商混2萬立方米、砂石1.8萬立方米、磚25萬塊,保障企業生產原料需求。協調8家金融機構對接企業68家,為企業新增貸款7000萬元,辦理續貸3000萬元。收集區內43家企業用工需求,梳理用工崗位4200餘個,推動企業本地招工、就近用工。積極為企業開具物流運輸通行證,服務企業市外或跨省原料、產品運輸需求,協調解決企業在運輸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嚴”字當頭,落實企業防控主體責任。

督促企業強化員工培訓和健康教育,嚴格落實防疫措施。實施市外返崗員工“雙報到”制度,省外地區返崗員工觀察14天,市外省內返崗員工憑健康證上崗,市內員工直接返崗。目前,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在崗員工2萬餘人,企業職工返崗率95%。

一年之計在於春,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把疫情耽誤的“春光”搶回來,五通橋區勠力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