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果樹中微量元素啥時候補?如何補?

海闊天空7398034959787


你好?我是主營葡萄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果樹種植中,產品的好與壞,品質的高與低都是和正確的使用肥料分不開的。施肥也並不是說盲目的去使用就能起到好的效果,搞不好反倒會起到壞的影響。

一、施肥得分季節性和各個時期合理的使用

1、春季果樹一般要使用氮肥,氮肥的特點是前期效果猛後期若,一般作為催芽速效肥來用。

2、開花前後和坐果期一般用硼肥,能有效的提高花芽分化率和座果率 。

3、水果轉色期,一般要使用高鉀肥,高鉀肥能很好的提高果實的轉色效率。

4、上糖期可以多使用磷酸二氫鉀,能更好的促使果實糖分的轉化。

6、果實膨大期,要多用鋅肥和鈣肥,鋅肥可以有效的改善果實大小粒的出現和發生,鈣肥可以防止裂果。

5、秋季的月子肥,一般要用複合肥加有機肥和菌肥使用,能恢復樹勢,促進根系的恢復與再生,提高明年果樹的產量。

二、也可以缺啥補啥

微量元素不同於傳統肥料,例如果樹所需的硼元素,每畝地每棵樹全年只需要十幾克就夠了,並不是說需要大量的補充。補充微量元素要有針對性的補充缺啥補啥,例如,缺硼就補硼、缺鋅就補鋅,缺素嚴重就用大量元素補充,經常使用的話就中微量或者小微量元素就好。

三、補充微量元素肥料可水肥結合或葉面噴施

微量元素肥料都是小袋或者小瓶裝的,單獨使用想要均勻到位很難做到。例如,想要恢復樹勢的缺素症狀或者預防缺素症狀的發生,可以隔段時間澆地的時候隨水衝施,每個月一般用一次即可,或者十五天到一個月左右葉面噴施一次也行。

綜上所述就是:使用微量元素要做到,分季節性有針對性的使用,缺啥補啥,施肥方式選擇要合理,不然起不到好的效果。

下圖是我自己種植的果園情況








葡萄管理員


大家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出於興趣,親身體會研究果樹園藝30多年了,對微量元素在果樹中的作用,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大家講述一下。86年秋天,大約在8月底到9月上旬這個時段吧,我有一盆栽梨由於工作忙疏於管理,造成葉面黃,枝頭細弱,加上上年結果也耗了很多營養,一直到秋天都沒恢復過來,當時突發奇想,人病了都能掛水恢復,樹是否也是這樣。於是就找來了人用掛水的鹽水瓶吊針,在樹上用鐵釘斜著向下打個洞眼,白開水涼後加了磷酸二氫鉀,硼肥,好像還有含有鋅類的,學著給人掛水的樣子掛了一個星期,樹洞孔上還存了一些結晶體。

第二年春天神奇的一幕出現了,發出的芽明顯有勁,不飽滿的花芽竟然開花開的很大,授粉後很快座了果,當年結了4個梨,一直讓它掛到了下雪。很遺憾當時沒保留圖片。從此我對微量元素在果樹中的作用,堅信不疑。

果樹一般在開花時噴有利於座果,尤其像棗櫻桃,杏等開花量大的果樹上噴施效果明顯,生長季樹幹上吊微量元素水選在晚秋季最好。還要根據不同水果需要的不同元素,有針對性的配液,水一定要用純淨水,或涼白開水。









礦大南湖老韓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果樹中的各種元素,氮、磷、鉀我們通常稱之為大量元素,鈣、鎂、硼、鐵、鋅、錳通常稱為微量元素。

氮肥我們通常稱為長樹肥,只要葉片不是很正常的綠,就說明可以補氮,磷鉀肥通常稱為果肥,具有提升水果品質的作用,那麼什麼時候施用是不是就是顯而易見了。

鋅能夠促進葉片的光合作用,當缺鋅時頂芽被破壞,導致枝條纖細,葉片變小。觀察果樹葉片和頂葉的狀態可以適當補充,一般在果樹進入短枝生長直至長枝停長都需要補鋅,一般2-3次。

缺鐵會導致葉肉失黃,葉脈變白,焦邊等狀態,此時可以適當補充,同樣的在短枝停長到長枝停長的階段補充1-2次,葉苗補充為好。

硼能促進果實的發育,缺硼時葉片表焦,可在露綠之後補充最少3次,基本上就不會缺硼。

至於其他的微量元素,一般不會缺,但是都可以在短枝停長到長枝停長的這段時間進行適當施用,一般濃度最高不要超過400倍液為好,同時施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儘量少使用含氯的葉面肥,因為很多果樹對氯非常敏感,過量容易造成肥害,所以使用氯化鈣時應該把稀釋濃度控制在1000以上,高溫天氣不使用。


新農人錢軍祥


微量元素包括鋅、硼、鉬、錳、鐵、銅六元素。都是作物生長髮育必需的,僅僅是因為作物對這些元素需要量極小,所以,稱為微量元素。在20世紀50-60年代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情況下,微量元素缺乏並不突出,隨著大量元素肥料施用量成倍增長,作物產量大幅度提高,加之有機肥料投入比重下降,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狀況也隨之加劇。但是,不同土壤質地,不同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存在差異,應根據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確定其豐缺情況,做到缺素補素。一般情況下,在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低時易產生缺素症、所補給的微量元素才能達到增產效果。


一,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現象逐漸增多,從症狀表現與環境的關係看,作物缺乏微量元素與作物品種、土壤條件、施肥技術等有關。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產品種的引用

高產品種的引用導致微量元素缺乏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作物吸收微量元素養分的能力不高。目前,我國育種專家選育品種的主要指標是產量,對作物的養分需求狀況考慮不多,致使高產品種與一般品種之間養分吸收、利用的能力差異不大。而高產品種要實現高產目標,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更多的養分,包括微量元素,採用一般的作物栽培技術則易引發微量元素供應的不足。

在生產上,經常可以看到,肥力偏低的土壤種植高產品種甚至不如普通品種表現好,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其次由於作物的高產,吸收了土壤中更多的微量元素養分,致使養分含量迅速下降,養分供應不足。

2,耕作制度的改革

耕作制度是結合了人們的意願和農業資源條件建立的農作物種植制度,合理的耕作制度是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手段。隨著人口的增加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為 了保障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我國各地都對不適應社會需求的傳統耕作制度進行了改革。耕作制度的改革,導致了複種指數提高和單位面積作物產量增加,這加劇了土壤微量元素養分的消耗。



3,養分供應不平衡

由於多種原因,如對微量元素缺乏的認識不足,由於化學肥料純度提高而隨化肥副成分帶入的微量元素減少,有機肥料投入少等。

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大量元素投入多、微量元素投入少、養分供應不平衡的現象十分普遍,長此以往,土壤微量元素供應不足的問題必將顯現出來。為避免微量元素缺乏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要在農業科技部門的指導下,按照“有效、安全”的原則增加微量元素的供應量。

4,土地平整,低產田的開發,農業集約化生產的發展,農產品商業化等等的原因,都會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

二,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的診斷

土壤是否能夠為植物提供足夠的微量元素,植物對微量元素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滿足,可以通過土壤或植物來進行診斷,以便在微量元素供給不足時,及時合理施用徵量元素肥料,保證農作物能夠正常 生產,進而獲得高產。

1,植株外部形態的診斷

當微量元素供給不足時,植株會產生營養失調的現象,嚴重時往往會在一定部位出現特有的症狀。

如缺硼表現症狀莖尖生長點生長受抑制,嚴重時萎縮死亡節間短促,側芽大量發生,形成多頭大簇。葉片肥厚、粗糙、發皺捲曲,呈現失水狀凋萎。葉柄和莖變粗、變厚或開裂,枝扭曲畸形,莖基部膨大,繁殖器官受影響最明顯,開花結實不正常,花粉畸形,花蕾, 花冠和子房易脫落,果實種子不充實,花期延長。豆科植物根系少結瘤少或不能固氮。典型的缺硼症狀有甘藍型油菜的花而不實,蘿蔔褐心病和水心病,甜菜的心腐病、芹菜的裂莖病、菸草的頂腐病,蘋果的內栓病和幹斑病等。


缺錳表現症狀缺錳症狀首先表現在幼嫩葉片上,葉片 脈間失綠或呈淡綠色,葉脈呈深綠色、條紋肋骨狀,受害葉片失綠部分變為灰色,局部壞死,先在葉尖處發生一些褐色斑點,並擴散到葉子的其他部分,最後很快捲曲凋萎,植株生長瘦弱,花發有不良,典型的缺錳症有燕麥的灰斑病,豆類的沼澤斑點病、甜菜的黃斑病、菠菜的黃病等 。

缺鋅表現症狀植株生長受抑制,節間生長受阻,植株矮小, 節間縮短,葉片擴展伸長受到阻滯,形成小葉,並呈葉簇狀。葉脈間特別在老葉上出現淡綠色,黃色或白色鏽斑,大田間可見植株高低不齊,成熟期推遲,果實發育不良,如水稻僵苗、果樹小葉病等,都是典型的缺鋅症狀 。

缺銅表現症狀新葉失綠髮黃,葉尖發白捲曲,葉脈間出現壞死斑點。節間縮短,植株矮小,分櫱及側芽增多,呈叢生狀。繁殖器官的發育受阻,禾本科植物常形成空穗,果樹的開花結果常受到嚴重影響。禾本科植物和果樹對缺銅最為敏感,危害也最大 態。

缺鉬表現症狀葉片容易出現斑點,葉邊緣發生焦枯,向內並呈失水狀萎蔫。有時生長點死亡,花的發育受到抑制,籽實 不飽滿。十字花科植物會出現“鞭尾”現象,豆科植物根瘤發育受阻, 根瘤少而小,最典型的缺症狀是花椰菜的鞭尾病和柑橘的黃 斑病。

缺鐵表現症狀症狀先從幼葉上開始,在葉片的葉脈間和細網狀組織中出現失綠症,而葉脈仍保持綠色,明顯可見葉脈深綠而脈 間黃化,黃綠相間明顯。嚴重時葉片逐漸變白並出現壞死斑點,葉均 逐漸枯死,可導致生長停滯或植株死亡。果樹的白葉病、黃化病及梢枯現象是典型的缺鐵症狀。

2,植物化學分析方法和土壤化學分析方法及田間試驗診斷方法等。

三,微量元素肥的施用方法

(1)浸種

先將微肥溶解成一定濃度的水溶液,然後把種子浸泡 其中,在一定的時間內,藉助種子吸水膨脹的過程,讓微量元素進入 種子,晾乾後即可播種。要注意,溶解肥料所用的水一定要清潔 。

(2)浸根

先將微肥溶解成一定濃度的水溶液,然後把植株根部 浸泡其中,在一定浸泡時間內,讓微量元素通過根部進入植株體內 。

(3)蘸根

用適量微肥與磷肥混合,均勻黏附在植株根上。蘸根法一般用於南方水稻秧苗。

(4)基肥

將一定數量的微肥與細乾土或細渣肥混合,於作物裁種前結合耕翻整地施入地裡。由於微肥一般用量少,不宜深施,應根據作物需肥特點,適時適量施用 。

(5)追肥

將一定數量的微肥與細土等混合或按比例兌水,於作 物生長期施入土中,相田可與細土拌後撒施,也可兌水潑施;旱地 一般是兌入幹糞或糞水中再施用,溝施、條施均可 。

(6)噴施

將一定數量的微肥按比例兌水,兌成一定濃度的溶 液,於作物生長期進行噴施。噴施用的水要清潔,並注意攪勻。噴施宜在無露水時進行,如有露水,肥液不易黏附作物葉子且易被稀釋, 也不宜在炎熱的中午噴施,因為中午太陽光強,蒸發快,易造成灼傷且不利於吸收。最好在下午4時以後進行噴施,此時氣溫下降,作物 葉片較幹,肥液容易黏附,經過一夜的時間,養分能較好地被作物吸收,效果較好。

微量元素肥的施用,要先了解果樹是否存在著缺素的症狀,然後才可以作出決定,是否施用哪種微量元素肥。如果有缺素症狀的出現,可及時葉面補充,第二年在基肥中加入該微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並不是說補就可以補的,微肥必須要做到科學施用。


四,科學施用微肥

(1)施微肥不要過量

噴灑微肥溶液或撒施微肥顆粒要均勻,並避免重複施用;濃度要不高出規定濃度,如確需要高濃度時,以不超過規定濃度的20%為限。

(2)增施有機肥料

增施有機肥料對施用微肥的好處有: 一是增加土壤的有機酸,使微量元素呈可利用狀態。

二是在微肥過量 時,能減少微肥的毒性;三是有機肥本身就有數量多、種類全的 量元素。

(3)配施大量元素肥料

微肥必須在氮、磷、鉀等大量元素滿足的條件下,才會表現出明顯的促熟增產作用;如微量元素充足,而大量元素將成為促熟增產的因素。

(4)因地制宜

施用微肥要有針對性,須因地因作物施用 ,對多年生植物(果樹等)和多年連作的地塊(保護地蔬菜等), 注意缺素的表現。

(5)防止對土壤汙染

連年施用微量元素可能積累過多, 以從土壤中去掉,以致毀壞良田,應特別注意。


總之,果樹施用微量元素肥,對增產增效作用明顯,但是並非無限制的施用,要注意觀察果樹是否存在著缺素的現象,要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做好基肥追施,早春葉面噴施,花期,幼果期,膨果期等各生長時期的葉面補噴,讓果樹生長無後顧之憂。


努力就好


如果發現果園內果樹患小葉病、黃葉病、縮果病等生理病害,應及時補施硫酸鋅、硫酸亞鐵、硼砂等微量元素,以恢復果樹正常發育。果樹補充微量元素的方法可有四種:

一、樹根吸溼法選擇容積100毫升的玻璃瓶,內盛待補的微量元素營養液,在距果樹根1米處挖坑,當露出樹根後,挑選一個粗0.5釐米至1釐米的樹根,將其橫切斷,把連接樹幹的那段根插入瓶內,再將瓶口和樹根間縫隙封嚴後,把樹根連同瓶子一起埋入地下,讓其緩慢吸收。

二、樹幹引注法先取兩個容積為50毫升的玻璃瓶,內裝待補微量元素溶液,在距地面20釐米高的樹幹兩側鑽孔,深至形成層,並在每個孔附近各掛一個瓶,然後用棉花捻成棉芯,將其一端插在樹幹孔內,另一端放入瓶內,讓其慢慢吸收。

三、塗枝法在果樹發芽後,對於病枝,可把配好的待補微量元素溶液,用刷子或排筆蘸液抹刷1~2年生枝條,隔10~15天再抹一次,能較快地恢復生機。

四、噴霧法(葉面追肥)這是一種常規方法。既將微量元素溶液配好後,用高壓槍對樹冠均勻噴霧,以葉片為主,從上至下讓果樹均勻掛液,如病重,10天以後再噴一次,即可見效。但需掌握濃度,以免產生肥害,並對症下藥。

葉面追肥又叫根外追肥,是把肥料配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對果樹葉面噴霧,並通過葉面吸收進樹體內的一種施肥方法。在果樹生長季節進行葉面追肥,是補充土壤施肥不足的有效手段,具有用肥量小、利用率高、發揮作用快、效果明顯的特點,可避免土壤施肥的固定流失,特別是乾旱缺水時,土壤施肥不易發揮作用,採取葉面追肥可有效改善樹體營養狀況,為果樹生長髮育和結果創造條件。




天雲強哥


微量元素包括鈣鎂硼鋅鐵銅錳鉬等,其中作物對中量元素鈣鎂的需求量更高,甚至與需氮量差不多。

萌芽期:這個時期,主要以促進新梢萌芽,促進花芽分化為主,要著重補充磷鈣硼鋅肥。補磷補鈣,利於促進根系發達,吸收肥料,促進春梢萌芽,促根壯樹,春梢健壯整齊。

幼果期:謝花後的幼果期非常關鍵,此時很多果樹需要保果,保果離不開磷硼鈣鉀等營養元素,此時要慎重使用保果激素,減少含氮葉面肥的使用,補磷,細胞分裂快,細胞數量多,幼果生長更有勁;補鉀,小果膨大快;補鈣,細胞壁厚,小果更結實;補硼,授粉受精有保障,坐果率大大提高了。

膨果期:果實膨大除了需要鉀肥,還需要鈣鎂硼鋅等元素,補鈣,提高果實硬度,利於增加果實重量,減少缺鈣性生理病害,比如苦痘病、太陽果、浮皮果等;補鎂,促進葉片翠綠,減少黃葉早衰,利於光合作用,果實膨大快,減少黃蒂落果。

採果後冬肥期:果實帶走大量營養,此時不及時補充,會造成樹勢衰弱、提早落葉,影響第二年萌芽及產量。此時除了補充氮磷鉀肥外,鈣鎂硼鋅也不可少。


數字農村


如果發現往年或當年的果園內果樹患小葉病、黃葉病、縮果病等生理病害,應及時補施鋅、鐵、硼等微量元素,以恢復果樹正常。發育果樹補充微量元素的方法可有4種:

  1、樹根吸溼法。選擇容積100毫升的玻璃瓶,內盛待補的微量元素營養液,在距果樹根1米處挖坑,當露出樹根後,挑選一個粗0.5釐米-1釐米的樹根,將其橫切斷,把連接樹幹的那段根插入瓶內,再將瓶口和樹根間縫隙封嚴後,把樹根連同瓶子一起埋入地下,讓其緩慢吸收。

  2、樹幹引注法。先取兩個容積為50毫升的玻璃瓶,內裝待補微量元素溶液,在距地面20釐米高的樹幹兩側鑽孔,深至形成層,並在每個孔附近各掛一個瓶,然後用棉花捻成棉芯,將其一端插在樹幹孔內,另一端放入瓶內,讓其慢慢吸收。

  3、塗枝法。在果樹發芽後,對於病枝,可把配好的待補微量元素溶液,用刷子或排筆蘸液抹刷1-2年生枝條,隔10-15天再抹一次,能較快地恢復生機。

  4、噴霧法。這是一種常規方法。即將微量元素溶液配好後,用高壓槍對樹冠均勻噴霧,以葉片為主,從上至下讓果樹均勻掛液,如病重,10天以後再噴一次,即可見效。但需掌握濃度,以免產生肥害,並對症下藥。

我是悟農人,願意與您分享三農經驗,喜歡請關注,謝謝!


悟農人


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肥料配方及施肥量也會有差異。以果樹為例,大體分為春梢期、幼果期、膨果期、採果後冬肥,不同時期的需肥量也不同。

  春梢萌芽期:一般這個時期,主要以促進新梢萌芽,促進花芽分化為主,因此,要著重補充磷鈣硼鋅肥。補磷補鈣,利於促進根系發達,吸收肥料,促進春梢萌芽,促根壯樹,春梢健壯整齊。

  幼果期:謝花後的幼果期非常關鍵,此時很多果樹需要保果,保果離不開磷硼鈣鉀等營養元素,此時要慎重使用保果激素,減少含氮葉面肥的使用,補磷,細胞分裂快,細胞數量多,幼果生長更有勁;補鉀,小果膨大快;補鈣,細胞壁厚,小果更結實;補硼,授粉受精有保障,坐果率大大提高了。

  膨果期:果實膨大除了需要鉀肥,還需要鈣鎂硼鋅等元素,補鈣,提高果實硬度,利於增加果實重量,減少缺鈣性生理病害,比如苦痘病、太陽果、浮皮果等;補鎂,促進葉片翠綠,減少黃葉早衰,利於光合作用,果實膨大快,減少黃蒂落果。

  採果後冬肥期:果實帶走大量營養,此時不及時補充,會造成樹勢衰弱、提早落葉,影響第二年萌芽及產量。此時除了補充氮磷鉀肥外,鈣鎂硼鋅也不可少。











城鄉的田園


果樹的每個季節生長不同,而微量元素的補充也不同,要想果樹豐產豐收,必須把握好時間,合理的給果樹補充好微量元素。如果是葉面噴施的微量元素,我們可以在每年春天,樹液開始流動的時候使用,當看到果樹花芽長出來,這個時候就可以噴硼肥,噴施硼肥後花朵更健壯。等到果樹謝花到八成就要保果了,這時候要對果樹噴施磷、鉀、硼、鈣、鎂、鋅等量元素,噴施後幼果快速長大,大大減小了落花落果的原因。當果子越長越大時,對磷鉀鎂元素要補充越來越多,只要我們合理的給果樹補充好微量元素,就一定能夠豐產豐收。






小鐘的視頻記錄


果樹微量元素的暫時缺乏可以通過葉面肥解決。如果缺少由土壤和根系問題引起的微量元素,則個人建議應基於葉面肥和土壤肥料的結合。將根插入瓶中。在果樹發芽之前,先將根切成2到3個手指,切掉根尖,然後將根插入裝有2%硫酸亞鐵溶液的瓶中。將瓶子的嘴用塑料布包好,然後將孔埋入土壤中以治療黃葉病。

土壤施肥:只有在土壤嚴重缺乏微量元素時,才向土壤施用微肥,如施用不勻,局部土壤微肥濃度過高,易造成肥害。一般用作基肥和種肥,在播種前結合整地施入土中,或者與氮、磷、鉀等化肥混合在一起均勻施入,施用量要根據作物和微肥種類而定,一般不宜過量。土壤施用微肥有後效,一般可每隔3~4年施用一次。

葉面噴施:將可溶性微肥配成一定濃度的水溶液,對果樹進行噴施,同時也可以在作物的不同發育階段,根據具體的需要進行多次噴施,以提高肥效。

施用注意事項

注意施用量及濃度 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而且從適量到過量的範圍很窄,因此要防止微肥用量過大。土壤施用時必須施得均勻,否則會引起果樹中毒,汙染土壤與環境。

注意改善土壤環境條件 微量元素的缺乏,往往不是因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而是其有效性低,通過調節土壤條件,如土壤酸鹼度、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土壤含水量等,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微量元素營養條件。

注意與大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 微量元素和氮、磷、鉀等營養元素都是同等重要、不可代替的,只有在滿足了植物對大量元素需要的前提下,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才能充分發揮肥效,表現出明顯的增產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