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讓寶寶疏遠手機?

1瓢畫葫蘆


可能我的回答,是很多家長不喜歡看到的答案。

從孩子1歲多,我就給他買了一個ipad,就他自己用,給他下載了很多適齡的app,他也很喜歡,我就經常陪著他玩,他習慣了這個ipad是他自己的。玩的時間我也沒有特意控制、規定,只是覺得玩時間到了,我開始打斷他,和他玩點別的遊戲,乾點別的,他也不拒絕,也不沉迷,而且我發現我這樣把ipad直接給他了,反而他對ipad不是很感興趣,每次跟他一起玩遊戲啊,玩玩具啊,他就特別喜歡,我一喊他一起做點什麼,切菜啊,做飯啊,他扔了ipad就來,如果我帶他玩什麼,做什麼他一天都可以不看ipad。

現在孩子5歲了,我也把app都換成適齡的,他自己做洪恩識字、數學,我知道他是當玩了,但是也確實認識了一些字,學了加減法圖形,因為過關都是要會操作,現在懂事一點了,我就跟他說了ipad對身體不好,眼睛不好,他玩玩就自己給扔掉,去玩玩具了,自己嘟囔對眼睛不好,不能玩了。

我這樣把權利都給孩子,可能不是個好方法,也是因為我就是這樣隨性的人,很想讓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決定權,讓他從自身知道這個東西是我的,看時間長了對自己的東西和自己的身體都不是好事。

這幾年下來,我覺得他基本讓我滿意吧,有沉迷的時候,可以用ipad看電影一看就是兩個小時,一整部電影看完,這是最長的時間。

也是因為我的孩子耐性不夠,所以玩遊戲啦,都沒有太大的長性,而且我也發現,他大了以後,娛樂的重點不會放在ipad上,他會喜歡下棋,玩撲克,畫畫,編故事,其實也都是在ipad上看到的,就想去嘗試,ipad現在就成為他接受新鮮事物最主要的來源。

而且他自己有了ipad,從來不拿我們手機,他只覺得他ipad上東西最好,還比手機大,這就是我對待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方法。

我認為正面去對待,比一味地想控制孩子比較好,還是找到適合他的app和他一起玩,並且實現約定好,玩幾局,玩完就去做什麼,把他的時間安排的有趣味,又滿,讓他知道,手機是沒事的時候,休閒的時候才可以用的,或者用來查詢,用來看新鮮事物的。這樣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就不會那麼沉迷手機了。反而家長如果總控制手機,孩子對手機的嚮往更加強烈,更想要手機,玩手機。


喜土土女士


手機是個好東西,但也不能過於沉迷。

小孩會用手機接打電話,會用手機打字發微信就行了,其他功能不太適合給孩子開通。

經常聽到有父母一邊炫耀“我家娃好聰明,手機用的得比我還好”,一邊又為孩子戒不掉手機發愁。

孩子用手機時間太長傷害身體,尤其是眼睛,現在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就帶眼鏡了,實在是太可怕了;其次手機用的時間太長,跟其他人的溝通就少,容易養成孤僻的性格。

小孩子用手機看電視、玩遊戲,太吸引人,大人都會著迷,何況孩子呢?所以就不應該讓孩子玩手機,不會打遊戲也不丟人。

要想讓孩子不玩手機,父母自己也要以身作則,不要沉迷手機,否則再好的方法都不管用,身教大於言教!





文昱文遠


我家小孩4歲了,前段時間天天手機,電視,後來我朋友給我介紹一個學英語的平板,現在他天天跟著學,上面有英文動畫片,每天只能看20分鐘,手機現在每天只看一次最多10分鐘,電視就吃飯的時候看,然後就是畫畫,玩積木,關鍵是大人不能看手機,他看到我玩他也想玩


小文子7634


我們孩子有一段時間也是沉迷網絡,個人經驗發現孩子沉迷網絡也不要著急不用吵,我的解決辦法就是和他多溝通多出去外面吃喝玩帶著他一起打遊戲然後分享經驗,儘量的安排多的戶外活動,慢慢就會轉變過來的,給孩子多一點時間。


天津塘沽小兒推拿催乳


手機,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我們的生活因它而更便利和精彩,現如今,手機幾乎是人手一臺,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負面影響也逐漸顯露出來,尤其是對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大。

小孩拿著手機可以抱著玩一整天,不僅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引起近視,還可能讓小孩性格變孤僻,有的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

案例一:2017年12月23日,江西宜豐中學高二年級女學生劉某因上課玩手機被叫家長後,於學校宿舍樓前墜亡。

案例二:近日,一名浙江小夥因經常熬夜繪圖、刷手機,長期用眼過度,導致眼睛“中風”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案例三:2017年12月26日,常州一7歲小男孩因長時間玩手機,脖子不能動彈,頸椎疼痛劇烈而就醫,醫生診斷為寰樞關節半脫位。

以上案例令人觸目驚心,那麼作為家長,面對孩子一天到晚玩手機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方法一:常對待,準確定位,不過度抬高或貶低與孩子一起了解手機的發明和發展史,可以模仿愛迪生髮明電燈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的方式,一起討論手機在生活中可以給人們帶來哪些便利。

讓孩子明白手機只是一個輔助工具,發明它是為了讓我們好好利用它,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

方法二:言行一致,行大於言,用身體語言引導研究表明,當父母說了什麼和做了什麼出現不一致時,孩子往往會按父母“做了什麼”去模仿。

也就是說,當你說讓孩子少用手機玩遊戲、刷朋友圈時,首先要做到自己少在孩子面前玩遊戲、刷朋友圈。

方法三:正向引導,活在現實,建立社交小圈子研究還表明,人的大腦是不記否定式的語言的。比如,當別人跟你說“不要想螃蟹,不要想大閘蟹,更不要想清蒸大閘蟹”,這時你的腦子裡一定充滿了螃蟹的畫面。

所以,千萬別天天在孩子面前嘮叨“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遊戲,更不要玩王者榮耀。” 這是在赤裸裸地引誘自己的孩子去玩遊戲。

當你腦中浮現“不要玩手機”這句話時,請改成“我們一塊去……(爬山、看話劇)吧”這種肯定式的話語。並用行動轉移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儘量減少讓孩子單獨待在室內無所事事的狀態。

方法四:內容精選,積極運用,引導正確的手機打開方式同樣,在用手機來幹什麼上,我們切忌說“不要一天到晚玩遊戲,不要聊手機QQ,不要天天只知道刷朋友圈”,我們可以說“我發現手機可以用來指路,手機還可以用來聽歷史故事,手機居然還可以玩數學遊戲通關”,並且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發現手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正確運用。

方法五:熱門遊戲,正確引導,不懼怕不迴避對於熱門遊戲,並不是越晚接觸對孩子越好。

如果作父母的能在第一時間與孩子一起探索,在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引導孩子平常心看待,並且一起討論這個遊戲的優缺點,讓孩子先對這款遊戲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孩子就不容易受其他同學的影響,相反地,會比較理性地對待同學沉迷遊戲的狀態。

方法六:桌遊替代,親子同樂,一起疏遠手機對於已經對手機較沉迷的孩子,我們需要更多一些用心。

可以與孩子挑選一種桌面遊戲,如象棋、軍棋、跳棋、飛行棋、樂高遊戲等,陪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學著網絡遊戲的方式,多一些獎勵和誇讚,讓孩子體驗到在網絡遊戲中的自我價值感、被關注感和成就感。

方法七:約定時間,正面獎勵,和手機做普通朋友孩子的意志力不足,所以要儘量少讓孩子與手機單獨相處,並進行相關的約定,設置一些獎勵與懲罰細節。

如:按約定時間、約定內容使用手機,獎勵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沒有按約定執行,懲罰少用一天手機等等,讓孩子與手機的距離保持在普通朋友狀態。

方法八:分散注意力,多帶孩子外出,體驗現實社會抽點時間帶小孩去公園或者廣場逛逛,外面東西多,小孩的玩心也重,自然也就不會老想玩手機了,關鍵陪玩的時候家長也不要玩手機了哦,不然和在家裡就沒什麼區別了!

方法九:堅守原則,不要輕易妥協很多小孩在父母不給手機時就鬧騰,很多家長被鬧的心煩就直接給了,這樣很容易在下次的時候不給的時候鬧的更加厲害,變成惡性循環。所以該講原則的時候一定要堅決,否則就沒有威信了。

方法十:讓孩子做家務,鍛鍊孩子動手能力做家務不僅可以鍛鍊小孩的動手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的觀察能力,順便可以教他認識廚房的用具和蔬菜,比把他丟給手機好多了!當然要注意安全哦,畢竟廚房是比較危險的地方。

一次失敗者 提示:父母要謹記,讓孩子疏遠手機的訣竅就是一句話:父母高質量地陪伴、發自內心的欣賞和鼓勵孩子。


一次失敗者



謝謝邀請,其實這個問題已經不新鮮了。下面我還是再重複一下前人提過的解決辦法吧:

1.讓孩子意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不是自己認可的行為,都是無法獲得積極效果的。要改變沉迷手機的現狀,必須讓孩子認識到“控”手機的危害,併產生想要改變的願望,這是戒除任何成癮行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條件。

家長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不要情緒過激,也不要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對於其他成癮行為,手機成癮只要能夠認識到其中的危害,並能得到身邊人的幫助和支持,還是比較容易戒除的。

2.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

越是枯燥空虛的時候,對手機的依賴性就越大,只要擁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並且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的時候,對手機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

作為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發現和培養各種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尤其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可以和同齡人良性互動的團體活動,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

3.約法三章,堅決執行

孩子畢竟是孩子,自覺性和自控力都無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機成癮的過程中,家長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長要和孩子約法三章,什麼時候可以用手機、什麼時候不行、如果孩子違反規定應該受到什麼懲罰、做好了又有什麼獎勵,賞罰一定要分明,執行要堅定。

孩子的自制力實在是不行的話,幫孩子換個傳說中的“老人手機”也未嘗不可。要注意的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變,需要家長充分的耐心、愛心和鼓勵,千萬不能著急。

4.利用同伴的力量

留意孩子的交友情況,鼓勵孩子和朋友面對面的交流,少用手機短訊和QQ。當面對面的交流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時候,手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同時,也可以請孩子的朋友們充當監督員,在孩子違規的時候進行適當的提醒,甚至聯合孩子的好友與其家長,共同參與到戒除手機成癮的“活動”中來,當“戒手機”成為青少年的一種時尚和潮流,“控”也就不復存在了。

在此過程中,家長切忌一個懶字 一定和孩子多溝通、多互動、多做親子游戲,孩子才能不從手機中找到快樂!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祝您家庭幸福.


碩碩爸爸育兒經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們的生活因為手機而更便利和精彩,現如今,手機幾乎是人手一臺,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負面影響也逐漸顯露出來,尤其是對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大。

小孩拿著手機可以抱著玩一整天,不僅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引起近視,還可能讓小孩性格變孤僻,有的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讓寶寶慢慢遠離手機。

1、言行一致,行大於言,用身體語言引導

研究表明,當父母說了什麼和做了什麼出現不一致時,孩子往往會按父母“做了什麼”去模仿。

也就是說,當你說讓孩子少用手機玩遊戲、刷朋友圈時,首先要做到自己少在孩子面前玩遊戲、刷朋友圈。

2、桌遊替代,親子同樂,一起疏遠手機

對於已經對手機較沉迷的孩子,我們需要更多一些用心。

可以與孩子挑選一種桌面遊戲,如象棋、軍棋、跳棋、飛行棋、樂高遊戲等,陪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學著網絡遊戲的方式,多一些獎勵和誇讚,讓孩子體驗到在網絡遊戲中的自我價值感、被關注感和成就感。

3、正向引導,活在現實,建立社交小圈子

研究還表明,人的大腦是不記否定式的語言的。比如,當別人跟你說“不要想螃蟹,不要想大閘蟹,更不要想清蒸大閘蟹”,這時你的腦子裡一定充滿了螃蟹的畫面。

所以,千萬別天天在孩子面前嘮叨“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遊戲,更不要玩王者榮耀。” 這是在赤裸裸地引誘自己的孩子去玩遊戲。

當你腦中浮現“不要玩手機”這句話時,請改成“我們一塊去……(爬山、看話劇)吧”這種肯定式的話語。並用行動轉移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儘量減少讓孩子單獨待在室內無所事事的狀態。

4、熱門遊戲,正確引導,不懼怕不迴避

對於熱門遊戲,並不是越晚接觸對孩子越好。

如果作父母的能在第一時間與孩子一起探索,在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引導孩子平常心看待,並且一起討論這個遊戲的優缺點,讓孩子先對這款遊戲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孩子就不容易受其他同學的影響,相反地,會比較理性地對待同學沉迷遊戲的狀態。

5、約定時間,正面獎勵,和手機做普通朋友

孩子的意志力不足,所以要儘量少讓孩子與手機單獨相處,並進行相關的約定,設置一些獎勵與懲罰細節。

如:按約定時間、約定內容使用手機,獎勵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沒有按約定執行,懲罰少用一天手機等等,讓孩子與手機的距離保持在普通朋友狀態。

6、分散注意力,多帶孩子外出,體驗現實社會

抽點時間帶小孩去公園或者廣場逛逛,外面東西多,小孩的玩心也重,自然也就不會老想玩手機了,關鍵陪玩的時候家長也不要玩手機了哦,不然和在家裡就沒什麼區別了!

7、堅守原則,不要輕易妥協

很多小孩在父母不給手機時就鬧騰,很多家長被鬧的心煩就直接給了,這樣很容易在下次的時候不給的時候鬧的更加厲害,變成惡性循環。所以該講原則的時候一定要堅決,否則就沒有威信了。

其實孩子沉迷手機除了上面講到的這些方式,更重的是父母的高質量的陪伴,和發自內心的鼓勵孩子。





教育孩子早知道


您好,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作為有著多從業幼教領域的博士生,我談談我的看法。

關於您提出的這個問題,恕我直言,直到現在各個教育專家也沒有拿出非常有效的方法,但這並不是說就沒有辦法,但是這要家長的嚴格監督與正確的育兒理念才行。

首先,在電子娛樂越來越普遍的當下,單純的讓寶寶我遠離手機認為並不能解決問題,在現代社會不會手機是註定要被社會淘汰的,像微信、支付寶等也是孩子必須要學會的,堵不如疏,相信這個問題您應該明白,畢竟時代變了啊。

我總結了一套框架,結合了心理學知識把孩子拖入你的框架,用話術引導他,壓制他,有興趣您可以可以看看我的文章,在“打一棒子給個糖”的同時,您也要以身作則。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您不可能在您自身抱著手機不放手的同時要求孩子不碰手機,這是不現實的,您要給孩子說清手機的利弊,在教會他正確使用的同時防止孩子沉溺於電子娛樂。但這個度,說實話是非常難把控的,所以您要好好斟酌一下。

再一個就是“目標轉移”,把孩子的興趣吸引到另一種東西上,比如說我的孩子當時拿手機看喜歡漫畫,然後我就有意引導他去讓他學畫,這樣一來他看手機的時間就少了,還能增長一項技能,也是不錯的。





母嬰新視界


寶寶知道手機有好玩的,如果沒有其他好玩的,無聊的情況下肯定老想著玩手機。

所以多些親子游泳,外出遊玩,多些互動,孩子也就不會被手機吸引過去了。現在2歲的孩子還玩手機很溜的。無師自通。

之前我寶寶玩抖音玩到11點都不睡覺,沉迷了5天,幸好及時戒掉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好說歹說,各種解釋,溝通了很多,也就知道了壞處。玩手機久了,對眼睛對大腦都不好。




白衣天使黃醫生


1

將手機藏起來讓孩子無法接觸

1.將手機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2.手機電池也要遠離孩子的視線,換下來的電池父母要妥善保管好,不要讓孩子拿著亂丟。

3.對於舊手機,尤其是一些雜牌子的手機,用舊了之後,父母要有一個妥善的處理,不要留給孩子當玩具,這樣的手機就是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

4.如果孩子一定要玩,可以買玩具小手機給他作替代。

怎樣讓孩子遠離手機6

聽聲音

2

用親子活動替代電子產品

帶寶孩子發現一兩項他喜歡的運動,然後陪他一起玩,運動技巧可以先忽略,重點讓孩子享受運動的樂趣。在家裡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做遊戲,一起看有趣的圖書,或帶孩子去旅行。這些看起來比打發孩子看電視、玩電子遊戲要麻煩的活動,不僅會讓孩子遠離“屏幕”,還將為父母和孩子帶來健康的身體和快樂的親子關係。

怎樣讓孩子遠離手機2

聽聲音

3

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

爸爸媽媽可為孩子準備一些可用於集體遊戲的玩具,如積木、百科圖書等,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鼓勵孩子加入其他小朋友,不僅培養孩子的分享合作意識,也為孩子長大後社交方面的從容得體打下基礎。

怎樣讓孩子遠離手機3

聽聲音

4

讓孩子意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不是自己認可的行為,都是無法獲得積極效果的。要改變沉迷手機的現狀,必須讓孩子認識到“控”手機的危害,併產生想要改變的願望,這是戒除任何成癮行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條件。

家長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不要情緒過激,也不要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對於其他成癮行為,手機成癮只要能夠認識到其中的危害,並能得到身邊人的幫助和支持,還是比較容易戒除的。

怎樣讓孩子遠離手機4

聽聲音

5

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

越是枯燥空虛的時候,對手機的依賴性就越大,只要擁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並且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的時候,對手機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作為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發現和培養各種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尤其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可以和同齡人良性互動的團體活動,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

怎樣讓孩子遠離手機5

聽聲音

6

約法三章,堅決執行

孩子畢竟是孩子,自覺性和自控力都無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機成癮的過程中,家長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長要和孩子約法三章,什麼時候可以用手機、什麼時候不行、如果孩子違反規定應該受到什麼懲 罰、做好了又有什麼獎勵,賞罰一定要分明,執行要堅定。

孩子的自制力實在是不行的話,幫孩子換個傳說中的“老人手機”也未嘗不可。要注意的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變,需要家長充分的耐心、愛心和鼓勵,千萬不能著急

留意孩子的交友情況,鼓勵孩子和朋友面對面的交流,少用手機短訊和QQ。當面對面的交流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時候,手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同時,也可以請孩子的朋友們充當監督員,在孩子違規的時候進行適當的提醒,甚至聯合孩子的好友與其家長,共同參與到戒除手機成癮的“活動”中來,當“戒手機”成為青少年的一種時尚和潮流,“控”也就不復存在了。

怎樣讓孩子遠離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