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這次疫情,大家是如何體會到回不去的孃家容不下的婆家的?

小愷媽


大家好,我是萍姐!我們之前呢總說回不去的孃家,容不下的婆家,平常也都是從家常理短的方面去考慮,因為我們出嫁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工作有孩子了,為了照顧自己的生活,回孃家就沒那麼方便了。容不下的婆家呢,就是婆媳關係客觀上就不容易融洽,因為兩個生活習慣不同的人相處在一起,生活理念,教育觀念都不同,所以做事難免會有一些不合拍,這就是平常我們理解的。

這次病毒疫情發生後,到處都隔離,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待在家裡,這是我和婆婆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交流最多的一次。我感覺到在困難當前的時候,家永遠都是最溫暖的港灣,每次需要出門買菜的時候,婆婆就會說,簡單點,記著帶上口罩,不要在外面多停留,很簡單的幾句話卻很暖心。我們也會告訴婆婆這兩天注意身體,千萬別感冒,出去看病危險性更大,從婆婆的臉上就看到了她的欣慰。

通過這次疫情,我感覺大家更懂得了珍惜,不論是親情還是友情,只要用心呵護,就會像春天的花兒一樣,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萍姐小廚66


作為一名情感諮詢師,看到這個問題很有感觸,就此說說我的看法:

我跟老公在武漢定居多年,他是河南人,我是雲南人。由於都是獨生子,我們約定輪著在兩家過年,一家一年。

今年輪到到回老公家,1月20日,我們從武漢啟程回到了河南。

沒想到,剛回家新聞上鋪天蓋地都是有關疫情的消息,於是我們一家五口只能蝸在70多平米的房子裡家居家隔離。

因此,我也陷入孃家回不去,只能暫住在婆家的局面。這段跟婆婆近距離相處的日子,肯定會有摩擦。

就吃早飯這件事,我三十多年習慣吃帶湯的粉或是面,而婆家的早餐一直都是饅頭和稀飯。

很多時候,每天早上心情美美的起床,但看到自己不喜歡的饅頭,心中肯定不舒服。但我並沒有抱怨,而是去超市買了一堆泡麵,早飯就吃自己喜歡的食物,雖然不太營養,可非常時期,也不好過多的挑剔。

很多時候,我們跟親媽相處都會遇到矛盾,何況是跟婆婆呢。如果是一些可以想辦法就能夠解決的問題,那真的不必大動干戈,把自己置於樓主所說那種婆家容不下自己的狀態。

疫情期間,一位在武漢的朋友,她婆婆因為感染肺炎而離世。

我跟她聊天時,她跟我說了自己的感悟,讓我受益匪淺:平日裡我們總是把耐心和笑臉留給外人,而對家裡人卻很刻薄。

例如在工作中,遇到一個處處給自己穿小鞋的女上司,她會隱忍和退讓。但在婆媳矛盾中,婆婆可能做了什麼事情,就難以忍受。會把問題放大,讓矛盾升級。

如今,回過頭想想,女領導比婆婆苛刻太多,但她卻把太多憤怒留給家裡人。她覺得自己醒悟太晚,婆婆走後才明白這些道理。

這次疫情,希望能夠帶給人們更多關於生命的思考。除了生死,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相比那些在疫情中支離破碎的家庭,一家人能夠生活在一起,真的很幸福。

如果認為跟婆婆關係不好,那就努力去修復,假設盡力去修復,依然沒有效果,那麼可以考慮減少來往。

這樣,也可以避免自己在婆家處於容不下的狀態中。無論你作何選擇,都不要讓自己處於被動狀態。

祝你幸福!


我是楊孜,一個文藝與理性並存的80後情感諮詢師,內心敏銳,充滿力量。專注婚姻挽回、情感修復及個人成長等領域。 如果你有情感困惑,請點擊頭像找我,讓我陪你一起面對。


楊孜情感諮詢


現代女性要明白:孃家不是自己的家,婆家也不是自己的家,只有自己和伴侶的家才是真正的家。

一、村村隔離,孃家是回不去了

我是遠嫁的姑娘,每隔一年,我們一家三口都要大包小包地坐飛機回孃家。

但今年回不去了,老家12月份就停了機場大巴,而我們1月份才放假。

結婚後再回孃家,總覺得孃家沒有以前親切了,覺得這年越來越沒有年味,每年都是一個樣:大年二十六的時候,老爸老媽都會炸很多肉丸子、魚丸子、炸雞塊,媽媽就會做棗花饃。我們回家就是猛吃這些在異地他鄉吃不到的家鄉的味道,然後就是各種同學聚會、走親戚、串門子、逛公園......成年了,親戚之間的各種攀比、應酬,有時候也會覺得很煩。

但今年更沒有年味了,過年的時候就是跟家裡人視頻,然後各家電話打一通,聊天的話題都一樣:新冠肺炎。

對於孃家,嫁出去的姑娘本來就是外人了,今年是真的連回都回不去了。

二、戶戶隔離,婆家也回不去了

孃家回不去了,婆家也一樣回不去了。

公公婆婆單獨住在一起,各個小區封閉隔離後,我們也沒有再回婆婆家了。

老人家其實比我們更有風險,他們更容易感染肺炎。而且,我婆婆家住的地方跟我們省的收治醫院只隔一條街;不僅如此,全省收治的疑似病例也在老人家附近;而老人每天要買菜的菜市場更是全市最熱鬧的菜市場。

隔離後,我們除了一次去老人家送口罩,再也沒有去看過他們。

婆婆有很多老年病:高血壓、血脂稠、腦血栓、支氣管炎,常年都要吃藥,新聞裡說,這一類老人一旦犯病後果非常嚴重。

特別擔心她,但除了擔心,我們也真的幫不上什麼忙。

三、每個家庭都是被隔離的個體

過去,總覺得我們的小家庭還在老人的照顧下。

平常我們兩口子上班,孩子放學都是老人去接的,然後帶回家做飯,我們下班後去老人家吃飯。

如今各家各戶被隔離後,我們才真正地感覺到:其實,每個家庭才是最小的單元,只有這一家三口才是最核心的關係群。

過去,我也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跟伴侶吵架、生氣、鬧彆扭,但隔離的這段日子,我們突然感覺對方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什麼時候像現在一樣,覺得對方千萬不要出任何事情,否則,我們全家人都完蛋了。

結婚七年,有癢的時候,有煩的時候,但當生命統一受到外在威脅的時候,孃家、婆家都是外人,只有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孩子才是真正能夠相依相伴的。

這就是我在這次疫情期間感受最深的一點。


人魚媽媽


這次我是深有體會,婆家兩兒子,去年房子一起建好沒來得急裝修,所以還是和往常一樣跟婆婆一起住,我們一家十五號從廣東回到湖南老家,以往小孩回去都會感冒,可能是溫差大的原因,再加上過年,爺爺奶奶難得看到小孩好吃的糖都給小孩吃,我小孩回到家一個星期沒吃過飯,叫爺爺奶奶不要給他吃,小孩也聰明知道你不給他拿,找奶奶肯定會給,我也跟我家婆說不要給那麼多糖,容易喉嚨好多痰的,他又不聽,只要小孩要他就給,那時我就想到肯定會感冒,遲早的問題,再加上回家手機沒網絡沒看新聞,大概大年三十誰都說這疫情才知道,我小孩初三感冒這下急了,婆家小叔子有兩個小孩,我家公家婆就老說你怎麼帶的這時讓小孩感冒,又怕傳染給那兩小孩,反正都是你一個人的錯了,老公只是沒說反正也有點是你沒帶好小孩,那時是真的心涼,你就是一外人他們才是一家人,本來小孩感冒就不舒服老哭,我比誰都急,在網上查這疫情病毒的症狀、怎麼預防、,我們這縣城有沒有人感染,查到有又不敢去醫院,想到孃家就跟我爸一說他就說村裡都封了不讓進,沒辦法想到了我一個好朋友打電話給他,他說村裡有醫生,馬上叫上老公帶上小孩到他那,他就在樓下等我們跟他去找村醫,開了藥,回到婆家,我帶小孩在自己房間玩沒事就不出房,一直也不想跟他們說話,到十五小孩感冒一好就來廣東,因為實在不想在他家呆,現在想來幸有一好朋友。


酷酷的煒華


回不去的孃家是因為為了孃家人的健康著想,婆家就是自己的家啊,沒有容不下這一說啊,想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互相包容互相體諒,我們一家十口人,平時都不在家,今年特殊情況,在家一個月,吃住都在我家裡,沒有能吃虧,沒有默默的付出的心態能會幸福嗎,





Ddm666


我是外來媳婦,先生是本地郎。

因離孃家較遠,在小孩上大學之前,都只能每四年一次的探親假回去見見父母,每回都是熱熱鬧鬧,親親愛愛的。“回不去的孃家”這個事,真沒多大感觸,或許多少與回得少、呆的時間也不長的緣故有關吧[微笑]。

容不下的婆家。婚前,很單純的幻想著:隻身在外的自己就要有也稱之為“爸、媽”的家人了,幻想著象挽著媽媽的手散步一樣挽著婆婆……幻想總歸是幻想,隨著孩子的出世,之前粉飾的太平直接被碾碎……幸好,我保留著單位分的宿舍,不合則分唄,眼不見心不煩的。

如今,日子越過越好,許多的事逐漸的就沉在心底,卻永遠無法抹去。


格子4942


我是湖北襄陽的。以前每年回孃家兄妹幾家到處轉轉玩玩。因為平時都忙,沒時間聚一起,過年了沒事在一起可熱鬧了,女人們敘敘家常,男人們聊聊工作,孩子們做做遊戲。人多了吃飯也香,特別是小孩子們都搶著吃,怕吃慢了別人吃完了。😂今年因疫情沒辦法回,只能回憶。年三十到現在只去過一趟超市,後來管的嚴不讓出去了,買菜都有超市配送,還算方便。沒事天天在家看新聞,刷抖音打發時間。只是我老公憋久了,偶爾發下牢騷。家人都保護的蠻好,總體來說還不錯。感謝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感謝全國人民對湖北的大愛![祈禱][祈禱][祈禱][祈禱][心][心]


嚮往美好的未來L


我已是做婆婆的人了,對雙方健在的老人除了盡責任,早過了怨氣的年齡!

我家婆在我嫁到這家是一直和我們夫妻住一起,但沒幫我帶過兒子,沒做過一餐飯我吃,早二年公公健在過年節我都是回孃家過的,公公去世後就由小兒了我們來承擔了一切,可婆婆是住在我家每天做飯姑姐吃(姑姐上班單位到我家步行五分鐘)。現在婆婆88歲了還是和我們住一起,活的和神仙樣,自己能動,但都是端到手上吃,洗都是水打到房間。


6永生花6


我從頭節開始放假到現在快一個月了,一直呆在孃家,只是多了個身份,保姆,主要負責購物,做三頓飯,搞衛生,讓倆老體驗一下居家養老的生活,他們很滿意,我每週給老公打個電話,尋詢問一下我家金毛怎樣,出去遛狗要帶口罩,要配合小區的安檢。在孃家住和在自己家沒什麼區別,我不知道別人家,我父母都八十多歲了,我是他們的監護人,所有事都是我做主,就算疫情過去了,我都60歲了,不上班也無所謂,在家伺候倆老,也會有工資,付出就有回報,我們小區很多家庭都這樣,父母老了,他們說要錢沒用,只要兒女孝順就好,他們比較開明,只要他們身體健康,我會陪伴他們一直到老。


zhang114752526


我來說一下我真實的觀點吧。我們這邊的話回孃家的話偶爾還是可以回去的,就是不要待太久。所謂婆家,因為我們跟婆婆是分開住的,,這個不好說。這疫情之間有時候婆婆還買了菜叫我們過去拿呢,因為他近菜市買菜方便的原因吧,但是我們也會給錢的。所以分開住好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