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安心、暖心,更有信心——福建制造業企業復工復產記

臺海網2月27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不久前,講述福耀集團在美國建廠經歷的影片《美國工廠》拿下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而這幾天,位於福清市的福耀“中國工廠”也日漸恢復了往日的繁忙。

早7時起,集團各生產基地陸續有員工到崗。復工以來,廠區實行錯峰上下班,員工戴著口罩,由安保人員逐一測量體溫後到崗。工廠和寫字樓是人員密集區域,各通道、生產設備、中央空調、電梯,甚至門把手、員工意見箱,都實施日常消毒。

在汽車玻璃G5工廠,生產節奏和往日並無兩樣,7臺設備同時運轉。據瞭解,G5工廠生產面向海外市場的汽車玻璃,從去年起訂單量一直穩步增長。春節以來,海外訂單也未間斷,生產計劃排到了下月。

“G5廠根據防控指揮的要求,平衡安全與產能,一方面嚴格執行復工防疫檢查,一方面科學制定排產計劃。復工後首批海外訂單從上週起陸續發往歐洲和北美。”福耀集團總裁辦有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福耀集團在我省的各生產基地員工復工率已近九成,國內產能也恢復到70%以上。復工復產的過程中,當地政府以及工信、交通等部門都給予“保姆式”的服務,協調解決防疫物資、物流配送、員工返崗等問題。

以上場景也成了連日來我省製造業企業的縮影。來自省工信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全省17739家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85%;其中,省級製造業龍頭企業復工率超過90%。

製造業企業,依舊是當前人員相對密集的場所,要安心復工,防控絕不能掉以輕心。為此,我省出臺了《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導則》《企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導則》,要求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做到防疫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

“戰‘疫’不能有絲毫馬虎。春節前我們就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把工作細化到每個環節。”位於福安的民企龍頭青拓集團目前有7000多名員工堅守生產一線。連日來,企業對異地返崗員工嚴格落實14日留觀措施。行政總經理鍾盛江介紹,企業設置了兩個隔離區,安排防疫專管員負責留觀工作並做好後勤保障。未發生異地流動的員工同樣強化管理,除要求全員佩戴口罩外,嚴格出入廠管理和日常健康跟蹤也不可少。

在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外來員工較多的園區,這幾天,相關部門還組織醫務人員對異地返崗人員進行免費核酸檢測,進一步免除企業後顧之憂。

面對復工伊始企業出現的用工、物流、供應鏈、市場拓展等難題,一系列“暖心”舉措接踵而至。

民企重鎮晉江,一個應急物資生產企業通行證受理微信群,以分鐘為單位計算處理效率,累計為近200家企業解決物流障礙、採購限制等問題;莆田市由市財政支出526萬元為全市2019年度納稅500萬以上工業企業購買復工復產綜合保險;各地相繼啟動線上招工,開發各類遠程面試、崗前培訓、在線考核、雲端就業平臺,為企業提供“造血”新手段;各地的定製專車、專列、專機,長途奔襲,將異地員工“點對點”安全送回企業……

安心、暖心,更有信心——福建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记

2月19日,101名雲南籍務工人員乘坐復工包機,抵達晉江國際機場。這是福建迎來的首班企業返崗務工人員包機。(姜克紅攝影)

針對行業痛點,各地適時出臺的政策同樣給力。

福州日前出臺了推進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措施,從完善產業規劃和配套環評、統籌解決環境容量和能耗指標、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等方面入手,定向施策。這讓正積極復工復產的羅源閩光鋼鐵董事長何天仁很興奮,他說:“我們有信心待疫情緩解之後全力以赴,將這段時間的損失奪回來。”

非常時期,信心尤為珍貴!而閩企的信心,既來自暖心政策,更源自深耕實業。

在興業科技的皮坯車間,兩名工人合力將一張張牛皮放入恆溫恆溼烘箱的傳送帶支架中。去年,企業對皮革的除溼乾燥環節進行智能化改造後,能同時對1500張牛皮進行作業,人員縮減30%,生產效率卻提高近70%。

如今,這家企業各環節都在探索並逐步進行智能化改造,對人工的需求降低了不少。副總裁吳美莉說,技改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實現整個生產鏈條的智能化。“突發事件更考驗轉型升級的成果。未來,興業科技也將在智能化、自動化與信息技術方面持續投入與研究。”

據悉,為應對疫情對製造業的影響,今年省技改基金在首批80億元基礎上擴盤到200億元,同時降低基金申請門檻,擴大支持範圍,加快審批進度。

逆風而行,向春而生。福建制造,腳步堅定!

聆聽春天的腳步聲

全面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措施,區分不同風險地區不同情況,低風險地區全面復工復產,中風險地區則要求有序有效推進復工復產;針對企業復工復產存在五難,提出要全面打通操作鏈;堅持分業施策,有序推進十大重點行業復工復產……各項政策引領下,企業這一社會細胞重新活躍起來,帶動福建經濟加快前行的腳步。

面對復工復產企業的短暫困難,我們看到了政府部門的責任擔當。

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等四大類企業給予貸款貼息支持;採用“返崗直通車”、專列、包機等方式,幫企業接回員工;向各地派出工作組或駐企聯絡員,幫助企業第一時間開足馬力、應產盡產、擴大產能……每個舉措都瞄準企業受疫情影響突出問題,幫助渡過難關,釋放陣陣“暖意”。

困難當前,我們還見證了不懼大風大浪的“閩商精神”。

為生產防疫物資,斥巨資轉產、擴能,他們不講成本,不惜代價;為留住國外訂單,他們開展“危機公關”,向國外客戶傳遞“福建信心”;採取提前支付貨款、提供供應鏈融資等方式幫扶上下游中小企業,與他們共進退。堅持的背後,他們還深諳面對困難的一道秘笈——變!他們重新思考供應鏈安全、生產基地佈局、轉型升級的方向。線上線下、虛擬實體,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讓他們看到了重構產業發展思路的可能。

當前,復工復產進度有待加快,交通物流不暢、返崗工人不足、上下游產業鏈吃緊,一些堵點痛點仍須打通。同時,避免聚集性疫情風險的壓力仍在,一分一秒都不能放鬆警惕。但精準施策,政企合力,沒有什麼溝溝坎坎能擋住前行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