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現代人對《紅樓夢》,有沒有過分解讀?

燦爛的蛋黃


案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之一。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淒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以夢幻式的構思,以隱喻式的寫法,批判封建制度的罪惡及封建貴族家庭的腐朽沒落,嚮往自由等等。書中大量的詩詞曲賦繼承了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傳統,向我們展示了傳統文化之美。紅樓夢涉及美學,中醫藥學,飲食,古董,金石,建築,詩詞曲賦,人際交往,管理學,政治學等等領域,對研究清代歷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在寫作上構思奇特,寫法複雜,語言富有魅力,其中隱喻眾多,不但人名而且詩詞曲也都暗示人物命運,情節安排巧妙,處處彰顯作者智慧。人謂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寫作技巧高超。在紅學研究中,出現了各種流派,而且還出現了紅人相輕的情況,但是不可否認有很多文學愛好者研究的還是比較深刻的,, 比如張愛玲的《紅樓夢魘》,她對紅樓各抄本都非常熟悉,提出的論點和見解也發人深省,這是令人敬佩的;但也有些人卻不免穿鑿附會之嫌,太多臆測,完全脫離了文本,這就不是紅學研究了比如如今不少人研究秦可卿能衍生出秦學.其實不僅紅學,一切的文學作品,尤其小說,只有立足文本的闡釋和研究,才有意義和價值,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曹c軒


現在對巜紅樓夢》的非文學解讀,如各種宮闈鬥爭和明清秘史的索隱影射解讀,都屬於過度解讀。這種過度解讀在早年蔡元培的索隱和胡適的考證中就存在著,但尚可以視為主題背景和作者的解讀範疇。

現在對巜紅樓樓》的非文學解讀己經引起眾多愛好者的興趣和追捧,可以和傳統紅學和主流紅學(文學紅學)區別開來,稱之為史學紅學。

在文學性解讀中也存在過度的問題。如對巜紅樓夢》內容的教條式階級分析和對主題的政治性拔高,對人物的過度分析,對詩聯散曲藝術水平的髙評等等。



曹宗國


【《紅樓夢》之我見】

《紅樓夢》這部經典之作,真真是愛極了,原著看過六七遍,87版的電視劇看過兩三遍,我也算是一個資歷較淺的紅迷了吧。

《紅樓夢》的審美、文化、社會等價值極高,加之這又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實在讓人好奇,所以一代代紅學家不斷地考證解釋紅樓,亦是題中應有之義,過分解讀也不可避免。

木心先生說這些紅學家是“好事家”,我基本同意先生的觀點,但也未免太絕對了,不能一棒子打死一批人啊。很多紅學家都考證紅樓的朝代影射、解釋書中人物的歸宿、以自己考證出來的結果改寫高鶚的續編等等,這確是未觸及《紅樓夢》的審美層面,都是捨本逐末地解讀;近年來,蔣勳讀《紅樓夢》,確實拋開了很多書本之外的因素,注重文學的本質,以審美的眼光重讀紅樓,似有一股前無古人的氣魄,但細讀蔣老師的文字,便會發現他在解讀的過程中更多的是用通俗的話解讀紅樓,文學的審美實質亦很少,這對於讀過幾次《紅樓夢》的人來說,作用確實不大,但這也是進步的標誌,使讀者不會捨本逐末地讀《紅樓夢》。

《紅樓夢》的“好事者”一直都很火,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對於初讀紅樓的人來說,更好奇的是紅樓背後的真相,而不是這部名著的審美效應。




書之歲華Yanling666


開口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忹然。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藝術高峰和藝術瑰寶,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時代的編年史和百科全書。紅樓夢的藝術成就與輝煌可以比肩世界文學史的任何藝術家的文學作品,涉及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建築園林戲劇,封建社會的宗教禮儀教育等等。紅樓夢也為後來的讀者留下無數的謎團,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據目前不完全統計,人們各自的研究成果表明紅樓夢的作者可能有六十多人了。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民間研究者、草根紅學家憑藉自己的研究結果挑戰叫板主流紅學界,都認為自己研究結果絕對正確唯一,大有捨我其誰的氣概。時下的人們對紅樓夢的研究解讀太濫了,劍走偏鋒,有的很庸俗乏味,背離了紅樓夢研究的正軌,不是進行文學評論和文藝批評了。過分解讀了,譁眾取龐了,生搬硬套,生拉硬扯,很難讓人們信服。我還是認為《紅樓夢》是作者的自敘傳是唯一正確的,其它種種探佚、研究大部分內容不能讓人認可和歎服。很難相信廢太子或其他皇子貝勒貝子等撰寫出煌煌鉅著紅樓夢。有的研究者把紅樓夢中的人物同清朝皇帝皇后貴妃朝臣聯繫起來,聲稱誰是誰的人物原型等等。把讀者驚得目瞪囗呆,如墜五里雲霧。文學評論文藝批評原本不是這樣子的。它滿足人們獵奇的心理,紅樓夢成了偵探推理小說了。曹雪芹的祖籍地有“鐵嶺說”和“豐潤說”之爭,有人不遺餘力考據曹雪芹祖上在漢朝時同曹操等達官貴人是否有聯繫等等,這些,對於研究紅樓夢有多少現實意義呢?有沒有本末倒置,捨本求末的味道啊。勞民傷財吧。

紅樓夢研究探佚評論評價和欣賞應遵循藝術規律,走向科學正確的軌道上來。這對於擴大中國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藝術史上的影響是必要的,對於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和鑑賞能力是必要的。我們希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推陳出新,更希望研究者拿出鐵證,研究成果驚世駭俗讓人們信服而毫不懷疑。紅學研究的路是漫長的,遠方有真相和朝陽,有露水花和芬芳。

二O二O年二月二十八日於明秀山莊


星升201907


我認為現代人對《紅樓夢》確實過分解讀了。

首先,我所認為的過分解讀。我認為蔣勳先生從美學,從自身感悟的角度去解讀紅樓夢是合適的,是可以被人接受的,也是有好多受眾喜歡的。蔣勳先生說自己是美學佈道者,沒有說是紅學家。我相信最開始的紅學家是通過不同版本古籍查閱,再加自己感悟發表一些觀點,無可厚非,有助於《紅樓夢》的傳播。但現代某些專家拋開有依據的古籍版本,根據歷史開始聯想解讀,也歸於紅學,太過牽強。聽過某個專家揭秘紅樓夢的音頻,確實想呵呵以對,許多說法純粹猜測,毫無依據,還不許人質疑,這是典型的誤入歧途,為了在紅學圈佔領一席之地,功利之心太明顯。

其次,《紅樓夢》的成功不是因為人物原型是誰,不是因為隱藏著多少宮闈秘事,不是因為作者身世多麼悲慘,而是書本身的內容,對各色人物的刻畫,對社會環境的映射,對詩詞技法的純熟,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感悟。甚至作為一個理工科學生,都會發現裡面的藥方、果蔬種植技術、病後醫養方式,新潮的兩性關係、同性關係都有借鑑和對比研究意義。如果因為揭秘,《紅樓夢》才流行,那為何之前被列為禁書,還能流傳至今呢,仍為人津津樂道呢。

因此,我覺得現代人對《紅樓夢》確實過度解讀了。我想,大家都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喜歡紅樓夢,就知道現代人哪些論斷是對紅樓夢的過度解讀了。





秋陽lsl


對《紅樓夢》的解讀,出現過分現象也是難免的。

因為對文學作品的解讀,特別是這樣偉大文學作品的解讀,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誰也沒有完全界定一篇文學作品出現後,到底應該在一個什麼樣的精確範圍內進行解讀。

但這並不是說,對文學作品的解讀,就可以無邊無沿。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當時文化背景下的產物,也是作者自身文化背景的產物,它不能脫離文化背景而獨立存在,或脫離文化背景,表達與此不相關的內容。

這就是說要解讀一部文學作品,就必須瞭解當時的文化背景,並從當時的文化背景出發進行解讀。

例如,《紅樓夢》中有這樣的情節 : 王夫人打了金釧又把金釧攆走,訓斥了晴雯又把晴雯攆走。對此有人說寶玉太懦弱了,沒有在此時站出來,替她們說一句話。

對此我們結合文本,看一看,有沒有一個子女不順從父母的意思或者頂撞父母的 : 薛蟠想得到香菱徵求了薛姨媽的意見,賈璉捱打沒有一點責怪他的父親的,寶玉不愛讀那些用於考試的書,可在他父親面前他還是做出了樣子,黛玉、寶釵、探春還成了他的槍手。

這裡我們探究當時的文化背景是否是這樣 : 就是子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如果這個成立的話,那我們在上面說寶玉懦弱就是過分解讀了。

現代人解讀《紅樓夢》,難勉用我們現代人的認識,去衡量當時他們的所作所為,如果文化是一脈相承的話,還是可以的;而如果文化有了變化,你還用現代人的文化去解讀它,那肯定會出現過分解讀的現象。


文學與教育


我覺得並不過分。

紅樓夢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值得閱讀的書籍。現在中小學生都在閱讀紅樓夢,我們成年人得益於生活經歷的提升,也在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最近我也在讀紅樓夢,看到中學時自己在書上做的筆記,不免也產生和您相同的顧慮,我們現代人對紅樓的解讀,到底有沒有過分?

1、解讀紅樓夢的書籍眾多

市面上解讀紅樓的書特別多,光就故事情節隱喻分析的就有很多,比如《劉心武解讀紅樓夢》、《魯迅評紅樓夢》、俞平伯《紅樓夢研究》、胡適《細說紅樓夢》……關於紅樓夢詩詞研究的有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評註》、《紅樓夢詩詞鑑賞詞典》、《紅樓夢詩詞今譯》等等。解讀紅樓夢建築的書籍有《圖解紅樓夢建築意象》、《紅樓夢中的建築研究》等等。還有關於藥材的,關於花鳥的,關於人物心理的分析,關於服飾的分析……如果要詳細列舉起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2、紅學研究,意義在於瞭解中國文化,增強名族自信心。

紅樓中所包含的內容,如上文所述,上到皇家禮儀,下到吃喝拉撒睡,無所不有,無所不含。在我們社會生活方式越來越趨於西方化的今天,研究並推廣我們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顯得尤為重要。這幾年國家也在這方面努力,無論是增加中小學生古文佔比,還是搞漢服、毛筆書法動等相關,都在體現這方面內容。

3、作為普通人,我們只要理解其中故事,作為茶餘飯後談資即可

紅樓夢第一回有文曰:“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觀其事蹟原委,亦可消愁破悶;至於幾首歪詩,也可以噴飯供酒。只願世人當那醉餘睡醒之時,或避事消愁之際,把此一玩,也省了些壽命筋骨!”所以,我們普通人閱讀紅樓夢,充其量只是為了消磨時間,聽些故事罷了。紅學不下決心,也無法更深入的瞭解,因為讀一遍以不易,何談研究!況且,今日我們皆是紅塵中碌碌之輩,哪有時間坐下來好好細看一本書!

4、辯證著看待這個問題。

世界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做,或潛心工作,或認真帶孩子,或細讀一本書,或做幾道美食,都是有意義的。所以紅樓深入研究不為過,但並不是需要所有人都去深入瞭解它!

謝謝!

參考網站: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數字圖書館





胡說紅樓夢


我是一個作家,我想從一位作家的角度去解讀一下人們對紅樓夢的熱捧。

作品其實是有生命的,作家或者藝術家把這個作品做完之後,其實這個作品本身跟作家已經沒什麼關係了。就好比十月懷胎,孩子生出來了,孩子是有自己的生命的。特別是孩子長大以後,他是有自己獨立的意志。我們對孩子的影響是有限的。他會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跟父母也只是親緣上的關係。

作品常常也是這樣的,很多作家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寫這部分作品的初衷,當時寫這篇作文的時候,有什麼樣的環境和心緒?作品做完之後,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角度去解讀。甚至於解讀後,與作家想的完全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1000個人有1000個人解讀哈姆雷特的方式。

紅樓夢成為顯學,養活了很多人,很多人就是以紅學為生,叫做紅學專家。解讀到最後就變成重新創作了。

《紅樓夢》就像一口井,有的人從井裡面看到了天空,有的人看到了井水,有的人看到了自己。也有人把井水汲出來,取一瓢飲。

所以現代人對紅樓夢肯定是過度解讀了。但是,過度解讀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你們不要把這部作品當做中心。

大家只是圍繞著紅樓夢這本書,編自己的故事罷了。


作家裴綱


你好,我是國風

肯定有,而且這些著意帶歪紅樓的人的存在和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同樣齷齪和骯髒。因為這些人從來不是為了紅樓真正的真相而解讀紅樓,他們只是為了自我存在的價值,為了某種階級的利益不惜出賣自己的人格而歪曲枉度這部聞名中外的歷史鉅著!

紅學,因為有這種專家或者學者而變得讓人民蔑視和排斥。

紅樓夢,寫了一個虛幻的假象隱藏了一段血腥的歷史。表面上是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王朝,夷族特權,殺人禮教的痛斥和鞭撻。而事實是對一段歷史一個王朝的覆滅和一個異族對漢民族的血腥壓迫的追悼和惋惜。

可以這麼說,任何想以表象解讀紅樓,把風花雪月的荒誕人生視為正統,甚至以腹黑陰謀論解讀紅樓的企圖,本身都是荒誕的。這些紅學理論都不可信,甚至這些理論對紅樓夢這本書本身都是汙衊和踐踏。

紅樓夢的作者是站在國士的身份上寫了這部作品,懷天下心以寫天下事。羅貫中以史實表現了天下興亡,曹雪芹以迷幻表達了天下興亡。(本人有淺作《國風讀紅樓》系列文章,對紅樓夢提出了一些自己淺顯的解讀,歡迎大家蒞臨指導!)


國風1974


首先不贊同過度解讀這種說法,紅樓夢自成書到現在200多年不說至今沒有研究透,就小說連一個完整的結局都沒有,怎麼能說是過度解讀了呢?誰給定的度?度在哪?

當然紅樓夢也不可能被研究透,不可能有一個完整的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結局,除非有曠世孤本的石頭記出現。但正是因為如此,不才是紅樓夢的價值所在嗎?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解和看法,並且又有自己的道理,這不正是紅樓夢的魅力所在嗎?不正是紅稱為經典稱為名著的原因嗎?還是那句老話,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什麼非要讓別人眼裡的哈姆雷特和你眼裡哈姆雷特一樣呢?不一樣就不是哈姆雷特?就是過度解讀?

周汝昌先生說的好,多歧為貴,不取苟同。從蔡元培到胡適再到周汝昌,他們的觀點各有各的不同,胡適諷刺過蔡元培,周汝昌諷刺過胡適,但是蔡元培幫助過胡適做紅學的研究,胡適鼓勵了周汝昌將紅學研究繼續下去,這才是文學研究的導向石。劉心武是人不是神,更不是曹雪芹,不可能講的都符合曹雪芹原意,或者說符合每個讀者的理解,所以他的解讀無可厚非,甚至無可非議,你可以在學術上不贊同他,但不要懷疑人家的品格甚至在背後謾罵他。

紅學發展至今有很多流派,索隱派考證派探遺派等等,不管哪個學派都不敢說自己的學術觀點百分百正確即使你有大量參考大量事實做後盾,所以不要過度拘泥於事實作參考,在符合原著的基礎上適當發揮點想象力也是可取的,沒有想象力的人寫不出來紅樓夢,更解讀不了紅樓夢。所以劉心武的解讀在文學研究層面並沒有不當之處。

紅樓夢是一棵樹,有人摘了葉,有人折了枝,有人採了花,卻沒有人見過果實是什麼樣的,但是有人做了嫁接,長出來別有一番風味的果子,這樣不就讓這顆樹存在的價值最大化了麼?這才應該是真正的紅樓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