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讀書,如何能讀得進、記得住、用得上?

東行漫記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

好不容易讀完了一本書,卻記不清書中都講了哪些內容,或者對書中的內容似懂非懂,理解不夠明白透徹;讀過很多書,也學到了不少知識和理論,但回過頭來看,好像閱讀並沒有給自己的生活工作帶來多大改變。

這不僅會讓我們喪失閱讀的信心和動力,還會讓我們感到灰心喪氣,感到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

是我們理解力、記憶力不如別人嗎?是閱讀真的沒有大家說的那麼有用嗎?都不是。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學會高效的閱讀方法,不懂怎樣通過閱讀改造大腦,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就極具針對性和實用性,能很好地解決我們在閱讀中遇到的這些難題,幫助我們通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茂木健一郎,他是日本著名的腦科學家,是腦科學創意經濟的領跑者,還被稱為日本腦科學應用第一人。作為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的作品還有《創意腦》《大腦活用學習法》《大腦活用工作術》等。

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裡,作者就從腦科學的角度闡釋為什麼說閱讀能夠改造大腦,選擇什麼樣的書能鍛鍊大腦,以及如何把學到的知識活用於人生。接下來我們來講講書中的核心內容。

一、為什麼說閱讀能改造大腦?

如果想要改造我們的大腦,讓自己眼界更加開闊,思維認知得到升級,就不能一直待在的舒適區裡。我們要勇敢地跳出去,嘗試接觸更多的新思想、新東西,這樣才能給大腦以刺激,讓大腦得到改造。《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提出,讀書就是一種很好的改造大腦的方式。

首先,讀書的數量和類型越多,我們瞭解的越多,就越能更多元化地看待這個世界。讀書還可以增加我們的經歷,我們和作者一起高興,一起傷心,一起緊張,彷彿跟著作者一起體驗了全新的人生,豐富了我們的人生經歷。另外,讀書還能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作者的經驗轉化為個人的知識,形成我們的“智慧與見識”。

其次,書籍能夠訓練我們的語言,提升我們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書籍是作者經驗智慧的結晶,經過了反覆打磨和錘鍊,擁有一定的深度和水準,在思想表達方面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們通過讀書就可以瞭解不同作者的風格,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這樣自己也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改造著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改造著我們的風格個性。

還有,閱讀能讓我們見識到世界的人情冷暖、悲歡離合,讓我們對生活有更清醒理性的認識。書籍類型不同,有勵志的,有懸疑的,有清新風的,也有搞怪風的,有關於小人物的,也有關乎國家大事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世界美好溫暖的一面,也會認識到人性有自私、黑暗的一面。這樣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時,我們也可以冷靜理智地對待。

二、閱讀什麼樣的書可以鍛鍊大腦呢?

想要通過閱讀改造大腦,讓自己得到成長,書籍的選擇就變得很重要。《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中,關於選擇什麼樣的書,茂木健一郎就提到了這麼三點:

第一要閱讀各個領域的冠軍,也就是閱讀各個領域裡的經典書籍,這些書籍經歷了時光的沉澱,經歷了無數人的識別和驗證,是不可多得的精華之書。閱讀這些好書,我們就能近距離感受經典的魅力,欣賞人類智慧的結晶,提高自己的閱讀水準,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第二是閱讀那些人們口口相傳的暢銷書。暢銷書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必有它的獨到之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另外,暢銷書是靠口碑打造出來的,是人們願意討論分享的。閱讀暢銷書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聊天的話題,與他人產生情感共鳴,進行思想的交流碰撞。

第三是大量閱讀那些翻譯過來的書籍。我們不能只侷限於自身所處的地區和文化,要多睜開眼看看世界潮流趨勢。通過閱讀外國書籍,我們能瞭解那些閃爍著耀眼光芒的思想、知識,認識到當今世界的主流趨勢,看到更多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大大開闊我們的視野。

三、怎樣把讀到的內容活用於人生?

閱讀就不能死讀書,要把學到的知識真正應用於生活中,活學活用,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們不能只閱讀單一的某類書籍,這會一葉障目,我們應該大量讀書、讀不同類別的書,比如就可以閱讀一本平常不會看的書,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可能一些書當下看似用不上,但未來的某一刻也許就會派上用場。多讀書、讀雜書,可以讓我們去接觸、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進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找到自己的答案。

找到對自己特別重要的一本書,也就是在自己心中地位特別重要的“教典”。“教典”對我們意義非凡,我們會反覆讀,並從中獲取靈感、動力或新的感悟。就比如說愛因斯坦就經常閱讀《堂·吉坷德》,身體不適時也會反覆閱讀。而蘇格拉底死前最後閱讀的是《伊索寓言》。

如果一些書比較深奧,或者不太好理解,那我們還可以與那些大量讀書、擅長讀書的人成為朋友。比如文科生想了解理科知識,自己去閱讀很可能覺得像看天書一樣,那不妨去請教理科的朋友,請別人講給自己聽就好了。不必執著於自己去看去鑽牛角尖,畢竟只要達到目標就好了,而實現的方式可以多樣化。

此外,我們還可以學習速讀,通過快速閱讀掌握一本書的概況。從二八法則來看,一本書的精華內容只有20%左右,所以不用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讀完。快速閱讀包括三個要點:瀏覽目錄,瞭解一本書的大致框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標題,圍繞感興趣的點進行重點閱讀、深度閱讀;最後快速翻閱全書,掌握全書的大概內容。


滿堂阿明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國家高級導遊珍珠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友情建議如下:

1.選擇要有重點,比如近期你遇到什麼事,需要那些相關書籍,讓自己有所改變,那就看相對應的書。

2.根據工作需要,自己的專業知識書籍,那麼這個只有您自己側重選擇。如何讀的進、記得住、用得上,就要邊讀邊實踐,知行合一,是最好的方法。當然也有一些背書方法(比如把難記住的知識點,編程您自己熟悉的歌曲、或者故事、或者順口溜等,這也是一種加深記憶的好方法)。

3.選擇睡前閱讀會加深您的記憶,如果是要記住一些東西,可以靠背重點來鞏固,早上起床可以以朗讀的方式讀出來,比較不錯(這是我個人建議,您可以做個參考)。

4.我們現在讀書,不像學生上學時的精讀書,要帶有問題的讀書,我們就會很輕鬆了,您看書,你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一本書先看目錄,看你所需,一目瞭然,直奔主題。當然您有時間也可以精讀,畢竟作者寫出來嘔心瀝血,但我也相信一本書只要有一經典話語能幫到您,那作者就成功了,與你精讀還是簡讀,我們都是在尊重作者的心血。

5.看了董卿主持的“詩詞大會”、“朗讀者”,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堅持看書、讀書,努力做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您


幽香清遠珍珠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說過“如果有天堂,那裡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對於愛讀書愛閱讀的人來說,書籍是他們最好的朋友,書是心靈的休憩地,給人以力量。當然如果光讀書,不能用書裡的知識指導幫助自己的生活,就會讀成“書呆子”,略顯迂腐。就像曹操熟讀《孫子兵法》,逐句點評、做注,並且在實際戰爭中熟練運用。讀書破萬卷,學以致用才是關鍵。那如何才能讀的進、記得住、用得上呢?

 

1.每天堅持讀。讀一頁一行都行,只要每天堅持讀,精進就快,這叫“不疾而速”。最怕鼓起勁兒來,猛讀了幾天,過了熱乎氣就撂下不管。所謂“日拱一卒”是完成任何工作、實現任何理想目標的關鍵,讀書也一樣。

 

2.一本書不讀完,不動下一本。很多書讀到一半還沒有讀完,又開啟另一本開始讀。這樣就留下一堆半途而廢、沒有讀完的書,也就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觀點,吸收到所有的精華。所以讀書一定要完成讀完一本,再開始另一本。

 

3.劃重點很重要。讀書的時候手裡一定要拿支筆,看見優美的句子,精妙的論點都要做好標記,必要的時候要做好筆記。這樣日後重讀這本書時,直接看這些劃重點的地方即可。

 

4.堅持輸出。讀書是在不停的輸入信息和知識,而要做到充分的理解一定要堅持輸出。輸出的方式有多種,可以在聚會時跟朋友分享,也可以在自媒體平臺發佈自己的讀書心得。這個過程就是把知識的精華完全吸收的過程。

 

當然不管有多少讀書方法,最根本的還是“堅持不懈”。把每一天的積累累積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變化會在你身上慢慢凸顯,這就是讀過一百本書、一千本書的人跟沒讀過一百本、一千本書的人之間一定是有差別的。




high讀66


首先要勤奮,讀書靠勤奮,但也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要靈活運用。把讀到的知識與生活相接合,多思考,多感悟。勤閱讀,多動腦,多觀察,多複習。





來自星星的小孩


從開始讀書就可以拋棄從小學的讀書論。什麼讀書使人上進,讀書使人明智,讀書可以發家,讀書可以考學,當官等等烏七八糟的低級認識。

從現在開始明確樹立,讀書即為求知解惑應用。從怎麼吃飯,怎麼鍛鍊,怎麼做人等等讀起同時結合自己的感覺,不要輕易說自己錯的,也不要輕易說書上對的。驗證驗證再驗證,就是讀書。

把所有的讀書最後都歸於驗證,將再也沒有騙子了。至於不能驗證的書,就是你不需要讀的。當你把自己能驗證的書讀驗證後,那些不能驗證的書就很簡單了,不如思維。

除了上面這些提示外,有關讀書和如何讀書,讀的進,記得住,用的上的方法歸於天才論。把我的頭條仔細看看,看完,看透。最好下載下來,背會它。

你就是天才!!!


路上有長生果


談到讀書,應該廣泛指的是看書讀資料,聽講座,聽課程等學習形式的綜合,如何讓自己對所讀的書能記得住,用得上,讀得進去,都是值得每一位學習者,值得思考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也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是和其中一些人的方式並不一定適合另外一些人,但是這裡面有一些共同的方法,或許能夠給予我們在在讀書的效率和效用兩方面給予啟示,那就是以輸出帶動輸入的學習,以及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方式,輸出的形式很多,包括寫作,演講,講課,以及包括去尋找答案,比如說你要寫作,要給別人講課,那麼你自己首先要去廣泛的進行學習和閱讀,然後要對其中的知識點概念都要有徹底的清楚的認識和理解,你才能夠準確的去講給他人聽,試想,如果一個人對某一個問題,只是一知半解,那麼很容易在講課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給繞進去,同時也會誤導他人,所以像教學這種輸出方式,可以幫助一個人更好地促進自己,或者我們甚至可以更準確地講,把教學反過來稱作學教,先學後教,同樣的道理,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會讓,一個學習者有針對性的,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去進行學習和尋找相關的答案來引發自己的思考,這種也是非常高效的一種學習的方式,回想我們自己曾經是否帶著某問題去進行了學習,這裡當然包括請教他人去查閱資料,看書網上去搜索等方式,一旦你從這些過程中找到了你自己想要尋找的答案,之後你會對相關的知識概念,一定能記得清楚,因此,以輸出帶動輸入的學習是一種非有效的學習方式,而且這個也是被許多學習者所驗證過的一種學習方式


2018唱曉


這個會因人而異。首先由人的內因先起作用,如果你對讀書不感性趣,那就無所謂讀不讀得進去了,更別談記得住用得上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講,大自然本就是一本最豐富深奧的書,這裡麵包含著無窮無盡的智慧,你可以從中獲取你所要的一切,只要你感性趣,努力讀,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們各取所需吧!


用戶9561320618704


首先讀書自然要看自己喜歡什麼類的書籍,要讀自己感興趣的,因為你感興趣所以你才會去喜歡讀,且也能記得住,還有讀書也是要明確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帶著目的讀書才會有用,還要有自己的記錄筆記,讀書不一定能在生活中用的上,但不讀可以肯定是絕對用不上,讀書是一種好的習慣,更能提升自身修養,我也喜歡讀一些文化之類的書籍,也是閒下來了就會去書店轉轉,總而言之呢就是要帶著興趣去讀才會閱讀越喜歡。


蝦米春


讀的進,挑自己感興趣的書讀。還有就是可以在事業上幫助自己的書。首先自己要有意識對自己有益處,才能看得進去。

記得住。如果是平時勵志的書記得住的是一種精神。應試類書就要多看幾遍,熟悉了理解了就記得住了。

我認為任何書都用得上。讀書會豐富自己的內在,提高專業知識。


西木子O


第一,先讀圖書的簡介大綱,要明確目的,才能讀得進。

第二,做到爛熟於心,先瀏覽一遍,再細讀,遇精彩部分時,劃重點,做到爛熟於心,才能記得住。

第三,看書可以豐富知識,書裡有豐富的知識,有些知識生活中是要經過很久才會明白,那麼看書的話就可以知道,書裡的知識是無窮。

看書可以提高修養,很多時候會說錯話,書裡的知識可以幫助提高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