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怎麼看待“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這句話?

鄔太狼新家庭教育


一個孩子不貪玩,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貪玩,說明孩子對一個遊戲有熱情。如果一個孩子對任何一個遊戲都沒有太大的興趣,老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對其他事情沒有格外的興趣,其實這真的是一個麻煩——因為日後的發展是要靠人的興趣來指引發展的,完全不貪玩就很難有興趣。

  

  我小時候是一個極端貪玩的人,雖然那時候空間比現在要大很多,但是我還是覺得很壓抑,現在的小孩簡直就是苦不堪言。我覺得日後有出息的人,其實小時候都是比較貪玩的。

  

  貪玩是對某種東西熱情高漲,這是一件好事,如果都循規蹈矩,那就完了。

  

  什麼叫興趣?興趣就是不把精力平攤,而是把精力側重在某些方面。我們不需要理性地計算把精力主要投放在哪兒,興趣就是最好的指導。一般來說,人的長項和人的興趣是貼合的。


郭偉逗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一個我自己的有趣的經歷。

在外地工作,大概有半年沒見到孩子了,孩子一歲十個月的時候回家看孩子,剛到家孩子在我面前顯得特別特別乖巧。

我說我們不看電視好不好,他說好。我又接著說我來跟你讀故事書好不好,他說好,後面我就是無論我說什麼,他都只說好。

那一刻我真的有些緊張了,孩子怎麼只會說好,他是沒聽懂我在說什麼,還是不知道說不,還是不好意思拒絕呢?還是什麼其他的原因呢?

長時間沒跟孩子在一起,孩子怎麼會是這樣的表現呢?是乖巧還是什麼?

於是我又說了一個比較刁鑽的問題,他奶奶在烙餅,我就跟我兒子說,一會兒奶奶把餅烙熟了我們不吃,直接睡覺好不好。他說不好。那一刻我抱著我的兒子,心裡所有的擔心都消散了。

其實孩子過於懂事,過於乖巧不一定就是好事兒,我們要用心去發現他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弄清楚了背後的原因後我們才能判斷是好還是壞


lily5966342786591


凡事無絕對,這話在當今社會有一定道理,但這話並不適於用於所有人。我小姨兩口在國務院直屬某研究院工作,她們院裡一切以數據、論文和實驗成果說話,外面那一套人情世故在她們院裡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她們的孩子從小就培養了閱讀習慣,孩子確實就不愛玩不愛動,後來報送進中科大,畢業之後進入他父母單位,今年三十不到,已經是正處級。不善言談,也不會人情世故,過年回老家給我們的感覺,他的社會閱歷是低於大多小學六年級的孩子的,然而談到軍工類,你會發現你在他面前連小學生都不如。


暴走老莊


你怎麼看待"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這句話?

●“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這句話是北京大學教授鄭也夫的觀點。


作為咱們普通老百姓,在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不同的觀點。前蘇聯的教育專家認為孩子最佳上學讀書年紀為七歲被大多數國家所崇拜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本人覺得貪玩屬於孩子們的天性,因為孩子們剛剛來到世上對許多事情充滿好奇心。玩是肢體語言與大腦的行之有效的結合及提現。

讀書是要看天賦的,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讀書。即便是孩子學習的好壞受遺傳基因的影響。那些“兩耳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之人,最後也並沒有治國平天下。真正意義上能夠鶴立雞群也僅僅只是少數人。正所謂“文武雙全”才適應社會歷史發展。

●畢竟社會精英也就是少數人。最近馬雲也再次語出驚人,他和鄭也夫教授的觀點是高度一致。他的觀點大概意思是說:童心的孩子儘量讓孩子玩,有利於德智體美勞全民發展,不然待孩子們成人之後,他們沒有社會實踐經歷,都是能說不會道,能道而不會說的一些人,失去人類耐以生存的叢林法則而讓他們將找不到工作。


教育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中國大多數父母的一句最要命的座右銘。學習是有時段的,還得講究方式方法,一味追求盡善盡美的事情,成功幾率並不是太高。如果仍然是死記硬背的課本知識,不讓孩子去體驗具有創造性、挑戰性的知識,不讓他們去學會琴棋書畫,去玩。可以預見,三十年後的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無法競爭過機器、"人工智能"。玩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真的重要。真正懂得玩的人,其工作與生活都將是有趣的、有創造力的,充滿快樂的相反,不懂玩的人,常常顯得人生無趣、創造力缺乏。養孩子不是創意比賽,不能只爭朝夕,每天每天多一點耐心陪伴。你的首要任務是先教會孩子玩,而不是急於把他們培養成天才。


知足常樂0724


貪玩是大多數兒童的天性,不貪玩的孩子我也見過,我以前同事的孩子,從小就乖乖的坐在家裡,不活潑也不好動,天性有些“木”智力正常,上學的時候成績一般,不怎麼融入群體,也談不上好學。貪玩的孩子好象多些,貪玩不要緊要看怎麼玩,玩什麼。玩一些創造性的東西,有益於開發大腦,家長要會引導孩子,從小開始在玩的過程釋放天性中好的一面。貪玩一些的孩子天性活潑,更容易融入社群。

沒覺得不貪玩比不愛讀書更可怕,不愛讀書才可怕,不讀書腦子裡就空的,缺思想,也就只會玩低劣無趣的東西。貪玩與否跟不愛讀書沒衝突,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天性,不貪玩兒的孩子沒什麼可怕。




柳若渝


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這是很有道理的,而且是千真萬確的。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不玩就不是孩子了。人到了什麼年齡有什麼階段的特性,任何違背自然規律的東西,都是不正常的。

與其說貪玩是一個孩子的天性,倒不如說對於大人也一樣,可以說貪玩兒是人類的天性,只不過社會的責任、義務使我們自律了,因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不僅僅是來玩的,更多的是探索自然和創造財富的。

孩子們認知這個世界是從玩耍開始的,貪玩說明孩子對未知的熱切和強烈的求知慾,如果一個孩子對於任何玩耍都沒有太大的興趣,說明對其他事情也沒有格外的興趣,其實這真的是一個麻煩,因為日後的發展是要靠人的興趣來指引我們朝這個方向發展的,完全不貪玩兒的人久了以後就沒有興趣。那麼他今後的人生沒有太大的創造空間,我小時候是一個極端貪玩兒的人,甚至玩的出了格,雖然那時候玩的空間比現在要大很多,但是還是覺得很受壓抑,事實證明,日後有出息的人,幾乎絕大多數小時候是貪玩的。

貪玩兒不貪玩兒是孩子的天性,抑或說是基因,如果孩子太愛玩或者說玩的有點出規了,你可以控制他,可以言傳身教。如果一個孩子不愛玩,硬是不玩,那麼你改造起來就相當困難了。如果孩子不愛學習,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啟發、培育他的學習興趣,慢慢的等他長大了以後,他也自己會自律起來。改造起來是相對容易一些。所以說可怕之處就在這裡。



林又森


這是一句大實話,不能更同意。

有人說只會工作不懂娛樂的成年人是牲畜,那麼只學習而不貪玩兒的孩子是什麼,當然是可怕的,容易出問題的。

學習本身是無比正確的一件事,但沉迷式學習就錯了。這違背孩子的天性,很可能是迫於家長淫威的假性學習。表面上對學習很愛很積極,但只是一種機械的學習,因為這可能帶給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和蔽護。孩子無視其他一頭鑽進學習,更像是進入了一個避難所。其實這時候,孩子的內心很有可能與外界是隔離的。

不愛玩兒的孩子,通過迎合家長的需要,獲得了家長有條件的愛,這難道不是可悲的嗎?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何談會成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學習只是輔助生活的一種手段,而不能被當作生活本身。學習是為了釋疑,為了解決生活中產生的困惑,也是為適應國家的考試製度,滿足一定的學歷要求,從而公平地參與社會生活。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作為家長可要及時作出反省了。別讓愛帶有苦澀,讓孩子過上孩子應有的生活。否則,悔之晚矣!

願家長,願孩子,願我們都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


文創園地


這個可以分解看成孩子兩種心理的問題,也就是內向型和外向型!

一個孩子不貪玩肯定是內向型,內向型的孩子一般都是從小缺少愛的撫摸,缺少語言的溝通!內向的孩子不愛說話,語言都是發展遲緩的,長大也不愛和他人交流!

一個孩子不愛讀書肯定是愛玩,愛玩就會有好多的朋友,話多愛交流,一定是外向型的!

外向型的孩子善於表達,遇到問題不存於心裡,自己更懂得釋放!但內向型的孩子願意獨處,更喜歡用自己的思維邏輯解決問題,有問題解決不了也會自己承受!長大都會步入社會這所大學,在適應立足社會的生活裡,內向性格長大的孩子人容易被邊緣化,心裡在調節不通更容易走上不好的道路!


蝌蚪長大了


確實有這麼點,因為貪玩是孩子得本性,就像孩子出生就會吃奶一樣,感覺孩子不貪玩得話童年是不完整的。不排除有些孩子童年時就比較懂話,說大人話,跟同齡孩子沒有共同語言(宿京劇神童陶陽),雖然事家人的驕傲。但不貪玩的孩子,過早懂事的話,內心也是比較累的。


解惑法師


這話說的沒有任何道理。

這樣的一句話傳達的信息非常的片面。一個孩子不貪玩,是他不愛玩呢?還是他能控制住自己不玩兒呢?

如果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會有什麼問題?如果他不愛玩兒,那他有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呢?如果他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又有什麼問題呢?

貪玩的好處是什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別扯了!

如果一個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愛好,他不貪玩,也根本不會抹殺他的創造力。如果一個孩子他就是貪玩,沒有什麼其他的追求,他怎麼玩也玩不出來創造力來。

不貪玩會抹殺孩子的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是天生的。讓心理學家來教也是一樣的。一個有社交天賦的人,你給他一點社交的空氣和水,他就能夠活得很燦爛。一個不擅長社交的人,你給他提供再好的社交環境,他依然不會成為環境中的主角。

所以說,一個孩子不貪玩比一個孩子不愛讀書更可怕,這樣的話講得非常的不負責任。既沒有什麼哲理性。也算不上什麼格言警句。

所以,一個人要想發表自己的觀點。要把條件講清楚。如果不把條件講清楚,會誤導很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