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全市第一例确诊病例出现在达川,让这个拥有百万人口和30余万农民工的大区显得格外不同,全区党员干部充满了危机感和紧迫感。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力战“疫”的他们从未停歇。从城市到乡村、从清晨到夜晚,这里的守门人、代购员、先锋队全力以赴,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见鲜红的党旗、听到铿锵的誓言,给我们信心、让我们感动。

请配合,我宣誓,代购员


用坚守诠释初心,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飘扬。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赵家镇机关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赵家镇素有达川“南大门”之称,与大竹县石河镇接壤。在210国道赵家场镇入口,“党员志愿服务队”旗帜迎风飘展。

“您好!进入场镇需通行证明、测量体温和备案来去信息,请配合!”这位声音嘶哑的青年志愿者细声地提醒,一旁登记的是一名年过花甲的老党员,胸前的党徽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格外耀眼。或许是因熬夜还未换班的原因,他们娴熟与认真之中透露着一丝疲惫。为我们测量体温的这位青年志愿者叫陆虹洁,6天前他将“请战书”和入党申请书一同交到赵家镇六角坵社区党支部,分配岗位后他每天在这里坚守12个小时以上。量体温、做登记,他们重复着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在这个看似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基层的党员用默默的坚守,构筑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赵家镇党员志愿服务队

记忆中热闹喧哗的赵家镇,街道上只有醒目的防疫标语、挂着大喇叭的宣传车、带着红袖章的巡逻队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我在赵家镇坚守,疫情不退我不退…….”还未到赵家镇政府办公地,就听到整齐铿锵的声音传来。“85后”的赵家镇党委书记唐澜正带领党员干部在政府院坝,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并向党旗和全镇人民郑重承诺。严肃的表情、坚定的眼神、洪亮的声音,赶走了半个多月来连续作战的疲惫,为全镇党员干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宣誓结束后,他们纷纷拿起党委自创的“顺口溜”和宣传画,向各自的岗位出发。“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铮铮,激励人心! 看着这样一支钢铁队伍扎根在赵家镇,我们心里顿时感到特别的欣慰和自豪。

在随访中,偶遇一名正在超市门口往摩托车旁搬货物的“黑大汉”。“东西不多,就是零碎!容易搞混淆,干脆就一家一个小包装!”他是赵家镇林山村支部书记张富伟,因为摩托车的载量小,每天要来这家超市3趟,一趟要跑近40分钟,目的是为给村里群众代购生活物资和急需用品。“特殊时期,只要他们安心待在家里,多跑几趟也没啥关系!” 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魁梧的身材和豪迈洒脱的笑声。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赵家镇林山村支部书记张富伟为群众代购生活用品

正是这特殊时期的“代购员”,温暖了群众百姓的心,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优良作风。这让我们感受到,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基层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用执着坚守和勇于斗争的精神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当好了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组织力,先锋队,口罩厂


党群同心携手迎战,汇聚无往不利的磅礴力量。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麻柳镇天台寺村党员先锋突击队

麻柳镇作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达川第一大镇,全镇人口达12万,疫情防控任务异常艰巨。我们和檀木区域党委书记刘娟来到天台寺村,环境消杀、入户排查、宣传劝导,一切井然有序。

在国道542线与开江县交界的劝导点,一个简易帐篷、两张行军床、几箱方便面。“我们这个点每天过往车辆500辆以上,司乘人员近2000人,每个人、每辆车我们都要‘一检二问三查’,不能有任何的放松和松懈!”该劝导点是防输入的主要点位,由7人轮流值守。

“虽然条件艰苦,有时也会感到疲惫,但我们是党员,关键时刻我们就该冲在前面。

”看到大家有条不紊地工作,我们深刻感受到,区域党委在这场“真刀真枪”战“疫”中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生动诠释了“组织力”。

“请大家尽量不要出门,确实需要出门的一定要戴口罩……”在麻柳镇梁家坝村,党员曾德贵正骑着改装的流动宣传摩托车,沿途宣传巡逻。疫情防控一开始,该村党支部就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发动党员、后备力量组建了12人的党员先锋突击队。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麻柳镇梁家坝村党员轻骑队在巡查

60多岁的老党员王大银听说疫情防控需要人手时,主动要求参战,每天背着喷雾器来回奔走在各个院坝中;预备党员王位、万松林主动加入先锋队,青年志愿者李明、唐光明、曹占春等也积极参与到道路管控、宣传动员、体温监测等工作。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麻柳镇梁家坝村老党员义务劝导

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基层治理能力的大考中,只要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无畏冲锋,就能带领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疫情来临,全国各地口罩一夜售罄,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口罩从何而来?成为了摆在麻柳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难题。

从街道执勤的志愿者口中我们得知,他们的口罩是“永明制衣厂”提供的。“制衣”与“口罩”之间的联系让我们心生疑惑。

我们在场镇找到了这家“永明制衣厂”,在与企业负责人刘其军的交流中得知,从正月初三开始,他们就主动找到镇党委,表示想转型生产口罩。在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党委政府多方努力和联系,从河北采购到专用优质面纱布5000多米。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麻柳镇永明制衣厂赶制口罩

“我们‘小工厂’也有‘大作为’,希望通过力所能及的努力,能为防疫工作多做一些贡献。”刘其军朴实坚定的话语和制衣厂一夜转型的行动,背后是为众人抱薪者的责任和担当。让我们体会到了党群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我们相信一定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


双报到,守门人,夜巡队


挺身而出逆行而上,用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安全指数。

杨柳街道位于城乡结合部,辖区商圈、园区、居民小区交错。到杨柳街道办已是下午3点多。“6个村(社区),常驻人口4.6万,流动人口1.7万,近期‘湖返’25人、‘重返’170人,人手紧战线长,还好有‘双报到’的同志帮忙!”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为民介绍到,“今天有8个单位50多名党员在微信群领取了任务。”

据了解,18个城市社区均建立了双报到“微信群”,采取网上派单、干部接单的模式,把任务明确到具体人、具体岗位和具体点位上,避免人员集中扎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走访中,我们遇见了市国资委、区自然资源局、区人民法院等单位的“双报到”党员,他们担起了防疫知识的宣传员、应急处理的突击员、小区值守的警卫员,缓解了社区连续运转、疲劳作战的困境,用辛苦指数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指数。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杨柳街道开展“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

在骑龙社区万兴世家小区门口,一位戴着口罩拄着拐杖的老婆婆,正在“训斥”两名年轻人,年轻人低着头连连应是。老人家叫曹林凤,今年81岁,曾是党的十三大代表,在小区很有威望,居民都服她。

每天她都要到小区门口当“守门人”,只要有人不听劝导,她就会上前“讲道理”,连续20多天没有缺席过。在她的带动下,小区党员纷纷请缨上阵,参与巡逻值守、代购物资、宣传防疫政策。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防控中,各领域各行业党员“逆行”而上,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奋战在疫情一线,坚守在重要岗位,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门”。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杨柳街道81岁老党员曹林凤为小区居民测体温

准备结束当天的走访时,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原本热闹的升华广场只有零散的几个人。

“没事赶紧回去,莫在外头闲逛!”在一队“红袖标”的催促下,行人加快了脚步。“由于夜间人手少,防控力量弱,加之个别居民总想出来透透气,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所以我们组建了党员夜巡队。”正在巡逻的社区干部刘宇解释到。


达州“疫线”见闻:不用彩排的动人瞬间


杨柳街道党员夜巡队在值守

杨柳街道将辖区划为8个片区,每名党工委成员带领一支夜巡队,每晚7点至11点都在各自辖区巡逻,开展“一讲一帮三劝”工作,最大幅度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交叉传播风险。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没有局外人。无数的“逆行”身影传递了温暖和希望,无数的默默坚守展现了责任和担当,无数的爱与奉献彰显了价值和追求,这些没有彩排的动人瞬间定格后,绘制出了一幅生动的党群同心“战疫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