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看待在現在的大環境下蔬菜配送到家的產業?

龔鈺璟


新冠肺炎的突發,改變了眾多家庭的購物習慣。

在這之前,我相信大多數人買蔬菜願意去社區附近的幾家超市,親歷親為,比比價格,還可以一個一個挑選,買到既便宜,又新鮮的蔬菜。

疫情的突發,人們擔心自己被傳染,開始嘗試線上購買,再由電商按照訂單配送到家的消費方式,隨著時間推移,原來習慣去超市的家庭慢慢認可並且接受了網上按照自己需要的蔬菜下單,然後由電商配送到家的服務,相比去超市購買蔬菜,這種線上購買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率。

所以,疫情之後,我認為蔬菜配送到家的產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看曉濤


我個人在18年利用自己的家庭農場,做過一段時間的農場小區廚房直供的推廣試驗,其實和蔬菜配送到家基本一樣的,通過推廣試驗對於生產者和消費者及流通有很多感觸。

從眼前疫情時期看蔬菜配送到家這個行業來說,是有利也有弊的。利用是通過配送到家的這種農產品銷售模式可以解決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問題,同時可以解決一些農業生產種植者的農產品銷售。

弊的一方面是,很多人在這個期間認為配送上門是一個商機,專業的不專業的都投入到這個行業當中,發展的參差不齊亂像叢生。因為農產品配送看似看簡單普通的一個行業,但是真正做起來需要專業的團隊和技術服務來支撐。

農產品配送到家需要生產者、配送團隊、質量檢測、包裝、品控、倉儲、物流等多方面合作才能形成完整的鏈條,只有完整的鏈條才能把配送服務做好,畢竟農產品是我們的食物來源,關係著人們的身體安全健康問題,所以說從事這個行業的出發點很重要。

總的來說,我們不能認為是個商機單純的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做這個行業,這樣可能發展不起來只是曇花一現,只有專業的團隊才能把這個行業做完善,同時真正做到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服務。


三農開拓者


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的,住在濟南高新區管委會附近,工作地點在高新區的東區,這往東一走就是25公里,每天早上5.30分起床,洗漱做飯,6.30分吃飯,7點駕車出發,7..59分左右到公司。中午公司食堂提供免費午餐,下午5點下班,6點到家,遇到堵車也有7點多到家的時候。

民營企業,一週只休息一天,這難得的一天,早上睡個懶覺,啥也沒幹,洗洗涮涮一天就過去了。

大超市是沒有時間去,家門口的小門店等到晚上回家新鮮蔬菜所剩無幾。

我們這裡也有一個類似的微信群,蔬菜、食品、冷鮮、水果、飲料、酒水配送到家,開始滿18元就送貨上門,現在滿50元半個小時以內就到家,成品、半成品、蔬菜摘淨,有吃有喝,切切炒炒,很快開飯,非常方便。

蔬菜配送是一個朝陽產業,但是從事這項工作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要有一個足夠多的客戶群體,建立微信群體,保證銷售新鮮的蔬菜水果,晚上幾點以後蔬菜水果打折促銷。

二、要注意價格不能小區超市高出太多。

三、要保證以蔬菜為帶動,相關的食品酒水飲料品類齊全,一次購物,基本滿足來客招待的需求。











我是老虎誰都怕


毫無疑問蔬菜電商是今年最大的風口!雷布斯說:風口上豬也會飛起來。


蔬菜配送到家早就有了,只不過還沒有形成規模,有的是超市自行開發的業務,比如大潤發,平時由於工作原因,我也經常通過大潤發優鮮業務購買蔬菜日用品之類的,非常實用。


最適合做大蔬菜配送到家業務的是誰?當然是配送業務最為熟練的美團、阿里等企業。多家風投重點投資蔬菜配送行業,市場剛需而且復購率高,只要模式好,送菜到家肯定會有巨頭誕生。


比如:美團買菜高調進入北京

美團近期發佈的《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顯示,美團外賣近一個月的蔬菜、海鮮水產、肉類等生鮮食材的銷售量環比漲幅達200%,其中,海鮮水產的銷量增幅最高,魚蝦蟹等家常品類銷量為節前的3.5倍。與此同時,平臺上葉菜的總銷售量最高,共賣出了814萬份,其中,香菜因售出近百萬份,與土豆、西紅柿、洋蔥、胡蘿蔔等一起成為單品銷量排名靠前的“國民蔬菜”。


此外,作為美團自營的生鮮零售業務,美團買菜近期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四地的銷售量也明顯上漲,其中,蔬菜、水果、肉禽蛋、糧油副食、海鮮水產等三餐食材的需求量較大,日均銷量佔比超過60%。


比如:阿里旗下的生鮮新零售業態「淘鮮達」,它是阿里新規劃出爐的新零售戰略佈局,可以看做「盒馬鮮生」的“兄弟”,同樣也是打造線上生鮮訂單1小時內送達的新零售模式。並且,兩者都可以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和支付一體化。


不過,「淘鮮達」與「盒馬鮮生」主要有兩處不同點。

其一,側重點不同。「盒馬鮮生」主打最新鮮的海鮮產品,而「淘鮮達」似乎更偏重於我們在超市所能買到的蔬菜、水果、肉類等日常生鮮。


其二,佈局模式不同。「盒馬鮮生」是阿里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說白了就是在線下重新建立起一個全新的門店;而「淘鮮達」則是將已有的門店進行改造,增加“線上極速配送生鮮”的服務。這些被改造的門店中包括大潤發、歐尚、新華都超市、人本超市、三江購物等傳統實體賣場。當然,阿里的“兒子”盒馬跟“孫子”盒小馬也不例外。


目前,阿里已在華東、華北、華南、華中、東北五大區域70多個城市的傳統超市進行升級改造,上線「淘鮮達」業務,為門店附近3公里範圍內的用戶配送每日新鮮。


相對於「盒馬鮮生」需要自建門面,耗時耗力耗財。而「淘鮮達」則是依託已有的大型超市,只要進行系統聯動、庫存打通、揀貨動線優化等改造就可以了,較容易複製,這樣一來,就可以快速實現大面積業務覆蓋。


文三曉


疫情當下,我親自組織了一場為高資產淨值客戶的送蔬菜活動,活動效果非常好。也許你會說,我是白送,與你做生意是兩碼事,其實不然,我白送的是客戶,參與配送的還是蔬菜配送商[呲牙]

下面來說一下,這種商業模式吧,隨著互聯網的不斷興起,各種手機App鋪天蓋地,人們對手機的依賴更加強烈,再加上這次疫情,很有可能會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原來淘寶,京東出來時候,賣的多的產品是衣服,是電器,是其他家用產品。但你現在看看,各大電商早早佈局各類在線超市,超市裡的各類食品,應有盡有,因此,果蔬產品,這個日常消費最激烈的領悟,必將是一片紅海。

再來說一下,該如何做好蔬菜配送?首先,要了解一下市場,要對適合城市配送的區域和小區做好定位,重點關注高端小區。這裡面,你要尋找各類小區的蔬菜店,建立合作關係,這樣能夠保證你獲得基本的利潤。其次,要觸發達個人高端客戶的一對一配送服務,對高端客戶,在線下單,及時配送,這是高利潤的開始。再次,你可以與小區物業開展合作,對小區內業主配送蔬菜,採取物業合作模式,由物業統一每日下單給你,你配送給物業,物業再轉達,也能提升物業的服務水平。

總之,如果你能把握好這幾點,你的生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再說一下,如何開展線上下單?其實,現在做一個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沒幾個錢,很簡單,但是這樣需要你自己拓展客戶群,初期是比較困難的,你可以藉助一些當地居民比較愛用的app,這個肯定會有平臺費用,另外,各家銀行也都在推廣線上商城,一般費用幾乎忽略不計,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笨的方式就是加微信了,微信直接預約,但是效率很低。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供您參考。

謝謝,歡迎評論,關注😜。


行走著的駱駝


之前,隨著網購及快遞配送的發展,網絡上下單已經是家喻戶曉,十分受歡迎,但是對於一些生鮮蔬菜來說,由於保鮮期短易損壞,並且單筆快遞成本高,小區及周邊蔬菜超市方便等,沒能很好形成用戶習慣。

現在非常時期來看,由於疫情,蔬菜配送到家就顯的格外有優勢,畢竟生鮮類蔬菜沒有很長的保鮮期,即使在冰箱幾天也就壞了,這個時期能吃到新鮮的蔬菜十分不易,所以現在大環境蔬菜配送到家是大有可為。

疫情結束後,隨著用戶的購物習慣及體驗,會有一大批的需求量,相信蔬菜配送到家未來可期。



新農人水哥


基本概念

首先,我們來看所有的產業都離不開哪三個“流”

  • 信息流

  • 物流

  • 資金流

來解釋一下這三個名詞是什麼意思呢?


信息流就是老百姓能夠知道:能在你這裡買菜、你這裡賣的是什麼菜、價格是多少?

現在許多的生鮮平臺在自己的APP上明碼標價,解決了用戶的信息流問題,幫助用戶節省掉了去菜市對比菜品價格的時間成本。

資金流就是老百姓和你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交易。

物流就更好解釋了,從原來的將蔬菜運送到菜市場,老百姓進行購買,演變成了老百姓可以直接打開自家門就能取到菜。


社區生鮮電商

由於近期發生的疫情,菜成了剛需產品,由於需要隔離,這裡的“物流”就顯得尤其重要,大家無法出門,只能配送到家。


那麼本地的生鮮配送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 一個線上的工具(小程序、APP等培養),用於用戶的下單以及商家的推廣

  • 對接供應商拿到貨源

  • 對接社區內餐飲外賣的服務,實現雙贏

  • 培養用戶的習慣促使用戶下單並建立好商家的口碑

  • 營業員的職能轉換為配送員

  • 庫房選址設置在低房租的區域以便降低成本

通過這些準備差不多就可以知道自己需要做哪些動作了


成本

不管是什麼產業也好,我們最終最在乎的還是成本和利潤的問題。

一個產品的市場採購價要低於市場的銷售價時,賣出這個產品才會有毛利潤,所以很多大型的生鮮企業都是直接到原產地去採購生鮮蔬菜。

但是在生鮮這個行業裡呢,物流鏈的成本消耗是很大的。

一個商品送到一個用戶的手裡需要經過哪些過程呢?

  • 採購

  • 運輸到倉庫

  • 倉儲保鮮

  • 分揀

  • 配送

成本消耗在哪些地方呢?

  • 人力支出

  • 雜費(包含路費、油費、攤位費等)

  • 管理費

隱形的成本有哪些呢?

  • 運輸過程中的商品損耗


在這層層的成本後,想要盈利就會不那麼容易了。

那麼生鮮行業的虧損原因又有哪些呢?實現盈利的模式又有哪幾種呢?

歡迎在我的頭條首頁查閱我的文章,也歡迎你與我交流~

祝你成功😊


篤行致知諮詢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問題,個人感覺蔬菜配送到家目前來講只能作為家庭購買方式的一個補充,要行成一個產業,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來講上門送菜還算不上是個產業,都屬於個體行為,給門口菜店一個電話把急要的菜品送到家裡。作為我個人來講還沒有這方面的體驗,因為現在賣菜真的很方便,早晨有早市,白天下班途中的街邊攤,超市的營業時間也可以到很晚,購買新鮮蔬菜非常的方便。隨吃隨買。而送菜到家相互的時間就不好一致,白天上班族家裡沒人,而閒在家的人又沒有送菜上門的需求。晚上下班回來能不能保證菜品及時的送到。本人也經常會網購一些不易腐爛的薯類蔬菜,新鮮蔬菜也沒有網購的體驗。所以新鮮蔬菜配送到家,“送”應該不是問題,“配"才是關鍵,"配"就應該在品種的搭配,規範的保鮮包裝,菜品品相的一致性上動腦筋,下功夫。突出“健康衛生綠色環保"的理念。就會在今後的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謝謝!


丹尼老郭


你好,個人分析一下。

首先現在的大環境是個什麼樣的大環境?當下,互聯網發展時代,又遇上現在的疫情。在這種形勢下,蔬菜配送到家服務一下子到了風口浪尖。疫情以前,這個配送服務就存在發展,只是在這個特定的時期,顯得尤為重要!

1.疫情期間,人人居家,減少外出甚至不外出!這個時候,蔬菜配送到家服務自然而然的就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她不僅是個人家庭的需求,也是這個社會的需求。

大型公司如阿里,京東,美團等等。他們很早就已經佈局,小型企業、商超乃至社區超市現在也都如火如荼的發展蔬菜配送到家服務,這個產業目前正在特定的期間內突飛猛進的發展!

2.疫情過後,人們生活恢復原狀,但是蔬菜配送到家服務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大家的消費觀,當今互聯網平臺服務、各種直播平臺的新型營銷模式觀念、現實生活的快節奏也帶給了大家新的壓力,新的節奏,蔬菜配送到家服務必定會成為大眾所需,社會所需!

蔬菜配送到家服務這個產業我個人絕對看好!


天寶山鄉


在這次疫情下有幾個產業將有重大調整升級,餐飲業,還有一個就是蔬菜配送。之前大家看到的錢大媽,還有最早興起的小區蔬菜驛站,到後來物流發達之後是有很多外賣小哥幫這些蔬菜水果店配送,當然還有結合超市,外賣小哥配送到家的,再後來比較規模的,就是各大電商平臺的冷鏈物流,比如京東冷鏈,盒馬鮮生,新鮮到家。但這個是比較“有機“,就是價格相對比較貴的。

激靈哥覺得這次疫情期間,出現了不少公司為各個小區,社區配送,他們也正研究未來的一個方向是怎麼更周全。

淄博憶當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配送服務團隊又上路了,這一天,他們要為臨淄多個大型企業和居民區共計70多個點配送蔬菜,數量大約在5萬斤。

“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蔬菜正常供應,穩定蔬菜價格,淄博憶當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一方面發揮自有基地優勢,另一方面多方蒐集貨源,打通蔬菜直供渠道,確保群眾新鮮蔬菜供應。從正月初七開始,截至目前,憶當年農業已為臨淄區7萬多戶居民配送了生鮮蔬菜超過100萬斤。”淄博憶當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為確保蔬菜供應及時到位,憶當年農業推出30元和50元兩種蔬菜套餐供市民選擇。截至目前,憶當年蔬菜配送範圍覆蓋臨淄城區及周邊300多個村莊,100多個社區。

“憶當年是個年輕的公司,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7歲,大部分是90後。疫情防控期間巨量的蔬菜配送任務都是由他們完成。”淄博憶當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超,“我們在保證城鄉居民平價蔬菜供應的同時,也以此為契機對線上生鮮配送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力爭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危中求機,在這一領域有所突破。”

那麼這次疫情期間,也有配送的重大升級改變,就是無人車配送。

用戶買菜下單後,由無人車到買菜站點取貨,自動行駛到目的地社區的無接觸配送點,避免了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據悉該車每次行程設計時速25公里/小時,最高可達50公里/小時,續航里程約為100公里。每天會進行多次消毒,以確保安全。

山東「無人車配送蔬菜」:遠程操縱,最大載重2噸,2020年2月10日,山東淄博。一輛無人車出門執行送菜任務。負責人介紹,疫情期間,為減少人與人接觸,他們開始用無人車給居民送菜,該車可以自己行駛也能遠程操控,最大載重2噸,接下來還會用它配送其他生活物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