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按下“快進鍵”打好組合拳

———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省級重點項目復工開工率全省雙第一探析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王帥】當前,我市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市委審時度勢、綜合研判,迅速打響防疫、復產“雙戰役”,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組織成立復工復產工作專班,加強運行調度,分區精準施策,統籌抓好防控改革發展工作;各級各部門相繼出臺政策,主動靠前服務,積極援企穩崗,保障復工復產,越來越多的企業開門開工,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恢復。

截至2月27日,全市各行業陸續復工復產,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產379家、復產率97.9%。全市100個市重點項目,其中續建項目50個,已復工項目49個、復工率為98%;計劃開工項目50個,開工項目23個、開工率46%。預計所有行業2月底復工復產率達到70%以上,其中工業產能恢復80%以上;3月底所有行業復工復產率達到95%以上,力爭工業產能滿負荷運轉。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記者發稿時,省服務企業復產復工專班辦公室發佈最新數據顯示,從2月23日至27日,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連續5天排名全省第一,省級重點項目復工開工率穩居全省前列(2月23日至25日全省第一,26日全省第二)。

分類施策,有序有力 推進工業企業、重點項目建設

兩條乳膠劑生產線啟動運轉,96名工人佩戴口罩三班倒作業,緊急為疫區組織兩車原料並專車發貨……這是2月8日鶴壁聯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節後復工首日的場景。該公司成為我市387家規模以上企業中首批試點復工的企業之一。

鶴壁聯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乳膠專用橡膠硫化促進劑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用於醫用手套、口罩、防護服和密封材料,年產量可達8000噸,產值可達2億元。

在該公司總經理丁炳偉看來,企業順利復工復產離不開市委、市政府堅強有力的領導和科學決策。疫情發生後,多家生產商原料告急。2月6日,市工信局收到省工信廳關於協調聯昊化工復工復產的函件,當天便通知到該企業。2月7日,經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復工復產初審後,企業通過市工信局複審。“從省裡到市裡再到區裡,各級政府幫我們解決了復產中一系列問題。”2月27日,丁炳偉說,幫扶企業效果明顯,目前產能達到了最大設計產能的85%;在政府幫助下,剛招聘的7名員工正在接受崗前培訓,相信不久就會恢復最大產能。

春節期間,面對防疫物資緊缺的形勢,怎麼做到疫情防控與工業生產兩不誤?我市給出的答案是分區域、分類別、分批次推動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根據前期的摸底排查情況,按照企業規模、企業類型、所屬行業、人員情況等分門別類建立臺賬,制訂工業企業、重點項目等11個行業的復工復產方案,對提出申請的企業第一時間組織驗收,符合條件的當日復工。為穩妥推進企業復產復工,市工信局研究確定了3家規模以上企業作為復工復產試點,為後續工作探索方法;全面啟動復工復產工作後,嚴格遵循申請、初審、複審的工作流程,縣級幹部分包縣區,集中力量、下沉一線,做到當日審核、當日復工,3個功能區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審核完畢;近日,通過推行復工復產承諾制,進一步加快了企業全面復工、應復盡復。

原材料供應、配套設備、生產資金和應急物資運輸通行等問題如何解決?我市建立了日監測、周調度制度,採取清單式管理、責任化推進,逐一研究企業面臨的困難問題,“一企一策”“一廠一策”,分輕重緩急、分類別、分步驟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確保成熟一個、復工一個。

挖土機不停作業,鋼筋焊接時鋼花四濺,運輸車輛穿梭於工地現場……2月27日下午,位於淇濱區湘江路與華夏南路交會處東南角的市老幹部活動中心施工現場一派繁忙。在人員到位、防護到位、施工材料和裝備到位後,2月11日,項目代建方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向市發改委遞交了復工申請。第二天,工作人員現場複核通過後,項目於2月13日開工。目前,正在進行地下車庫坑基邊坡支護施工,4月底開始進行主樓開挖。

市老幹部活動中心是我市重點項目,佔地面積3.3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8980萬元,工程主要有市老幹部活動中心、老年幹部大學、地下停車場、景觀綠化及配套設施建設。該項目於去年10月底開工,按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完工。

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為推動重點項目復工,市發改委首先對重點項目復工條件進行了認真摸排,並建立復工計劃臺賬。按照先易後難原則,優先組織基礎設施、民生工程領域物料需求少且便於開展疫情防控的項目復工。其次,針對建材用量大、施工人員多的項目,在做好協調服務的基礎上,排出復工計劃,有序組織復工。

得益於此,我市多個行業吹響了復工的號角。一批食品、家政服務等門店、市場也相繼開門營業,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政策及時雨、服務靠前站,為平穩有序復工提供有力支撐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很多企業的生產計劃,全年目標任務能否完成、訂單能否如期交付,讓不少企業主心裡沒底兒。為此,我市想方設法為企業復工復產創造條件,發揮好“穩定器”“壓艙石”作用。

在老家只待了兩天,大年初一,市信和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俊傑便急匆匆趕回公司。按計劃,公司要於大年初五開工上班。“今年5月1日前,公司要完成項目一期土地評審,11月底要投產。我們的產品主要供給國內大型製藥企業,還有國外的訂單。合同已經簽了,到期交不了貨損失就大了。”李俊傑說,2月18日復工後,他之前的擔心逐步消除,在政府的協調幫助下,建廠進度加快,基本趕上了計劃進度。據瞭解,該項目於去年11月份進地開工,目前正在進行廠區平整。

“在符合相關政策要求下,政府為支持開工,怎麼便捷怎麼來。姬家山產業園管委會為我們辦理復產復工手續,協調解決用工難、口罩缺等困難。鶴山區發改委還派了一名駐廠幹部專門服務我們。”政府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措施,讓李俊傑放寬了心。

我市各級各部門主動靠前服務,實行黨政幹部包疫情防控、包復工復產的“雙包”制度;向389家重點企業和項目派駐服務管家,督促指導企業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紮實做好防控預案制訂、防疫物資儲備、員工返崗安排等復工復產各項工作,讓企業開足馬力復工復產。

同時,我市巧用科技手段織密疫情防護網,復工的信心更足了。

2月17日,“復工企業健康管理系統”正式上線,全市80餘家企業3萬餘名員工通過該系統填報了員工健康情況及疫情風險等信息,為企業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健全疫情防控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機制提供了信息化支撐。同時,將企業員工健康情況作為復工備案核查條件,幫助政府部門實時準確在線獲取企業疫情信息,實現精準高效防控,保障全市企業安全復工復產。

疫情防控期間,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啟動24小時自助服務區,積極推行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指尖辦”,針對企業復工復產和群眾急需辦理的事項實行預約登記辦理。

生產車間運轉起來,離不開資金“生命線”。我市出臺支持企業健康發展的十條政策、幫扶外貿外資企業共渡難關的八項措施等文件,保障困難企業不“失血”,流水車間不斷線。目前,我市已協調各銀行機構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7.5億元、最低利率4.35%,為重點疫情防控和民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4.2億元;對受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可申請最長6個月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對從境外購進緊缺防疫物資且用於本地的外貿、電商等企業,給予30%至50%的物流財政補貼。

從政務服務到金融支持,從房租稅費到用工社保,一系列務實有效的政策,為企業解困助力,為復工復產護航。

措施很硬核, 讓企業職工、運輸車輛進得來出得去

推進企業和重點項目復工復產,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在推進過程中,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不斷出現。各級政府部門摸排企業復產復工情況時發現,職工返崗困難、物流運輸不暢是目前較為突出的問題。

人力得到保障,企業才能迴歸正軌。

由於人員流出地嚴格管控,公路客運班線全部停運,尤其是縣區之間社區管控措施不統一,跨縣區、跨社區等員工返崗困難。還有居住在外地的企業高管和技術人員居家隔離期偏長,無法及時到崗,造成企業名義上“開了門”,正常生產仍難保障。

為此,我市及時出臺《疫情防控期間企業項目復工復產人員出入證管理辦法》,實行一人一證一碼。目前,全市累計發放出入證91266張。鼓勵從外地返崗的相關人員接受醫學檢查檢測,3天可出結果。截至2月24日,已進行了健康檢查195例,共有125名復工復產人員通過體檢(其餘人員正在等待2次體檢)。

在方便企業職工出入的同時,我市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農民工就業服務工作的實施方案》,將工人從“家門”送到“廠門”,幫助企業招工。2月22日,市人社局舉行的企業復工復產用工需求暨穩就業政策發佈會上,一批覆工復產企業招工的需求和穩定就業政策讓參會的20家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負責人吃了一顆定心丸。目前,我市已組織引導1.6萬名農民工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此外,我市利用農信通集團700餘個益農社平臺,做好企業用工情況調查和農村勞動力登記培訓等工作,方便農村勞動力求職選擇。

滿足運輸需求,企業生產才能不掉鏈。

連日來,我市在保通、保運、保重點上持續發力,採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復工復產期間物資順暢運輸,讓項目復工走上快車道。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市工信局積極向省工信廳多次報告,申請辦理運輸車輛通行證B證,保障防疫應急物資生產企業、煤電油氣等保民生企業正常生產運營輸運及衛生系統車輛通行。

在全力向省裡爭取A類、B類運輸通行證的同時,我市制發市內通行證716張,取消機動車限號,撤銷除鶴壁東站、鶴壁火車站2個入境卡點外全部21個入境卡點,保障區域內企業運輸暢通無阻。

為幫助復工復產企業解決職工交通出行問題,市遠通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提供“點對點”包車客運業務,接送企業職工上下班;市國控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提供“定製公交”服務,解決企業職工出行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