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親子關係是怎樣被破壞的?

二古基


李玫瑾曾經說過,任何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

一般在諮詢過程中,孩子出了問題,我都會詳細的去詢問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

在期間發現,一段親子關係的好壞和父母的認知,自省有很大關係。

有些父母不認為自己的親子關係有問題,雖然孩子已經痛苦的想要離家出走。他們會抱著我就是為孩子好,我說的就是對的想法,死命的要求孩子,約束孩子,卻從來不願意去聽聽孩子內心真實的聲音。

這是破壞親子關係最大的一個行為:不傾聽孩子。

還有一些父母,在他們眼裡孩子永遠都是那個需要照顧的弱小者,他們的名言是“”你小呢,做不了。”“”你懂什麼?放著我來!“父母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為孩子包辦,只是父母做的越多,孩子越是覺得壓抑,沒自信。

這是破壞親子關係的第二個行為:不信任孩子。

父母不聽,不信孩子的最大原因就是父母的認知問題,在他們的觀念裡這是我的孩子,一切我做主,他還沒有能力,我這都是保護他的行為。

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麼反應呢?

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和父母疏遠,開始結交同伴,尋求心的支持。而這個時候有自省能力的父母會去看這關關係,是否有問題,沒有自省能力的父母依然會繼續要求孩子,直到關係惡化到無可挽回。

下面從一個媽媽的角度而言,我有三個孩子,但是老大明顯和我的關係不好。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小時嬌寵,長大了需要規則,他覺得這樣不公平。

在他看來他寫作業的時候,妹妹也需要些作業,否則這就是不對的,你們為什麼愛他,不愛我。你們如果愛我不是應該讓我一起去玩嗎?

當孩子有了我們不期望的行為,並且口出惡言的時候,我這個當媽媽的就會很生氣,控制了自己的情緒就會得到下面的安靜,平和和母慈子孝,一旦控制不了脾氣,就是兩敗俱傷。

所以父母情緒的管理,也是影響親子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

想要一段好的親子關係,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聽得見,聽得懂孩子說什麼,看得到孩子的能力和無奈,同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孩子的情緒的引導者和引路人,親子關係自然就會好。

我是愛家心理,也是三寶美媽,左手帶娃,右手分享心理,育兒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我!

愛家心理


轉自網絡:

不管是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

我們在相處中都存在一些誤區

最親近的人

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

最容易被我們傷害的人

下面這10張圖可以告訴你真相

1.爭執誰對誰錯

很多陷入親子關係的怨恨

衝突、苦惱、折磨的人

都曾對自己堅持的“對”和

權威父母堅持的“對”產生過強烈的言語衝突

爭執誰是誰非的過程中

矇蔽了雙方理性的思考

對與錯的劃分從來不是以理服人

而是一切憑自己的感覺判斷

感覺好了錯的也可以是對的

感覺不好,沒錯也是有錯

親子關係中

父母不一定都是對的

如果你不想要一個叛逆或者沒主見的孩子

就不要跟孩子爭誰是誰非

2.我的心是好的

當我們說“我的心是好的”

多半是我們做了傷害對方的事

“我還不是為你好”

這是親子關係最大的殺手

也許對方想要的根本不是你所認為的

而你卻自以為是地堅持“付出”

回報你的將是對方的逃避和壓力

甚至憎恨

3.你應該...

我媽說

"女孩子必須要進事業單位

圖個穩定,能找個好對象......"

我爸說

"女孩子必須要嫁個家境好的人家

這樣會少吃苦"

當我們說

“你應該這樣想你必須這樣做”時

就是把自己當成了老師、法官、老闆、聖者

親子之間不是上下級

世間也沒有為你量身訂做的孩子

不然也就不會有所謂的接納和磨合

先談感情再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下問題

就沒有那麼多的“你應該”了

4.嬰幼兒綜合徵

人們總是默認成年人的父母會比孩子更成熟

但是有些家庭裡的小孩

他們可能會比自己的父母更像個成年人

在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中長大

是一段令人感到孤獨的經歷

這些父母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

他們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

給孩子提供食物和安全

他們外貌正常,舉止也正常

實際上情感不成熟父母缺乏和孩子的情感聯結

父母與孩子都需要共同成長

5.比較

“你看XXX,比你學習好,比你會來事”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問:“為什麼你要將孩子互相比較?”

曰:“為了互相激勵對方彌補孩子的不足”

但是有多少深受“比較”的孩子是感覺被激勵

更多的是被激怒

更多的是使用憤怒的情緒去對待比較這種行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嗎

6.不信任

一看到孩子和異性交往

就認定孩子正在早戀

一聽到有人給孩子發短信

就懷疑是“葷”段子

非要自己先檢查一下才安心

孩子長大後也需要一些隱私

行動做事不再像小孩子那樣向父母主動彙報

尤其是高中生

父母無法深入瞭解孩子的想法

於是就開始敏感起來

有些父母甚至發現孩子換了一個髮型

就認為孩子可能在早戀

父母的這種敏感已經成為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誘因

與其猜疑不信任

不如開誠佈公的和孩子聊一聊

從尊重孩子的角度出發正面引導

7.欺騙

關係的基石是誠信

欺騙破壞的是基石

所以破壞力最大

偶爾的善意謊言無傷大雅

但若是演變成欺騙

那你會變得很累

因為要不停地遮掩或者圓謊

期望他人如何待你

你就如何待人

這是親密關係裡永恆不變的法則

8.改變對方

很少有人真正為愛改變本性

試圖改變和感化對方是一個幻夢

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

你無權改變

更不要把他折騰成你想要的樣子

因為這是令人痛苦不已的

9.攥在手裡

當你想把對方攥在手裡時

攥得越緊跑得越快

就像手裡的沙子一樣

控制感強的人都源於安全感太弱

你越想攥的很緊結果會讓對方逃的越遠

10.數落

心理學研究表明

愛嘮叨的人都是因為口欲期沒有過渡好

因此這是個毛病

千萬不要把自己搞成《大話西遊》裡的唐僧

孫悟空的痛苦你都懂

唐僧嘮叨時他都想把師傅給殺了

任何人都不會因你的嘮叨而改變

任何事都不會因你的嘮叨而如意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笨點點


有的家長生而不養;有的家長忙於工作,忙於賺錢,只管孩子的物質生活,不管孩子心理真正的想法 ;有的小孩從小就跟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只管小孩吃住,管不了孩子的心理。父母一年到頭就過年回一趟家,溝通、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

現在社會孩子們的物質生活已經相當充裕,但孩子們的心理卻越來越匱乏,以至於現在越來越重視孩子們的心理問題,處理好親子關係也成了當代家長們要好好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



Sunshine少少少


親子關係的破壞源於兩個方面:

1.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孩子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多,想要獨立及獲取能力的慾望越強,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家長的支持和幫助。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得到的是經常性的否定和控制,孩子就會因感受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而產生挫敗感和憤怒的情緒。

2.家長要麼沒有與時俱進,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來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行動;要麼鑑於現在孩子太少、太寶貝,無意識地包辦、放縱孩子,以至於孩子霸道、啃老,一不滿足就各種鬧騰;要麼就是放任孩子,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興趣愛好一概不管,久而久之,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逐漸疏遠。

要想提升和維護親子關係,家長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提升自己的教育認知和能力,而且越早越好。


芊悅快樂育兒學堂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首先要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對待,尊重孩子。而不是你是我生的,我要控制你,一切都要聽父母的,隨著孩子思生理年齡的成長,孩子的心理也在發生變化,當家長能夠了解到每個年齡階段孩子心理特點,懂得不同階段孩子的內在心理需求,能夠及時供給到他們需要的心裡營養。父母需要做到時而在後推動,時而在前引領,時而在左右陪伴。


18號渡老師朱晗


大家知道,親子關係是基於婚姻關係而來。而婚姻是一種偶然關係。故親子關係就是一種偶然關係。且遺傳學告訴大家,親與子之間的關聯是:子必有其親而決不是親必有其子。同時,人類是有別於其它動物的高級動物,社會關係學才在婚姻制度上規定了親對子的扶養義務和子對親的贍養義務。依據人在制度面前的平等就是人在制度規定其相應義務面前的平等來推理,親子關係被破壞的過程就是其中的一方未盡或未盡好自己的法定義務所致!


張同圈


彼此不尊重


kangzhu11


把孩子當朋友!保持能基本交流!不要拿出家長姿態教訓孩子!揣摩孩子的心裡變化如果是錯誤的及時更正錯誤!多陪孩子出去走走!


老劉123870592


親子關係的破壞往往都是父母造成的!其實父母破壞親子關係很簡單,只要把愛變成一種強加的負擔!


點蒼俗士


自己帶的孩子不可能親子關係破裂,除開離婚孩子不在身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