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給小麥撒尿素過一夜才下雨,還有肥效嗎?該怎麼辦?

用戶7518545082617


當然有!尿素顆粒撒進去之後,並不是立即被小麥吸收的,也不會被浪費!只有下雨或灌水以後,肥料溶解在水裡以後,才可以被小麥吸收的。不需要你做另外什麼的。


服務三農人阿貴


很高興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首先,你撒上尿素,過了一夜才下雨,這多多少少會對肥效有一點影響。我也遇到過,聽天氣預報說有雨,就去撒上尿素了,結果,天晴了。沒辦法趕緊開井,澆了一水。

如果撒完尿素,天氣晴好,還出了大太陽,那肯定還要補一次肥。因為,化肥在光照下揮發的特別快,特別是尿素。如果原來每畝施用30斤,補的時候,施用10斤,就足夠了。如果撒完沒出太陽,就沒有必要在補一次啦。就回答你這麼多吧,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有不同的見解,歡迎評論!





覓荒野的美


我們豫東地區昨天又下了一場雨夾雪,所以一段時間正好是我們老百姓趁著這麼好的墒情進行撒施或者追施返青肥的時候。對於提準說的給小麥撒施尿素隔了一夜才下雨,還有肥效嗎?就有我這個種植戶來為你解答。

首先來說尿素肯定是有效果的。


因為現在白天的氣溫最高在15度左右,如果說碰上陰雨天氣的時候氣溫更低,這樣的氣溫對於尿素的揮發影響比較小。尿素是先轉化成氨態氮才能夠被小麥吸收的。

在土壤溫度在10度的時候,尿素轉化成氨態氮需要7-10天,20度的時候需要4-5天,30度以上需要2-3天。但是對於題主說的撒施這裡麥田會有一定量的揮發的,但是由於氣溫太低可以忽略不計。

追施小麥使用尿素最好的方法是用專門的耩肥料的耬來耩施到土壤中比較好。

因為尿素是先轉化成氨態氮才能夠被小麥的根系吸收的,所以追施在土壤中能夠防止氨態氮的揮發,也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不過現在咱們農民朋友們習慣在給小麥澆返青水的時候一邊澆水一邊撒施尿素,這樣能夠省一遍人工,所以這也是大家都喜歡選擇的的一種追肥的方式。

大家對於追施返青肥使用尿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可以留言討論!


豫東小農


你好,我是陽信大鴨梨,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進入3月之後,氣溫回暖,冬小麥進入生長的旺盛期,這個時候就要追施返青氮肥。這次施肥對於小麥的增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很多農民朋友都用錯了!今天就講一下小麥春季追肥的注意事項。

春季追肥以尿素或者碳銨為主,其中尿素含氮46%,每畝用量在15~25公斤,碳胺含氮17%,每畝用量可用到50~75公斤。但由於碳銨的含氮量較低加上有刺鼻的氣味,農民朋友習慣用尿素。

碳酸氫銨為無色或淺粒狀,是無(硫)酸根氮肥,其三個組分都是作物的養分,不含有害的中間產物和最終分解產物,長期使用不影響土質,是最安全的氮肥品種之一。

而尿素屬於有機態氮肥,在土壤中尿素細菌分解的脲酶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銨或碳酸氫銨後,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到來之前提前使用,轉化的時間與氣溫有關,氣溫越高分解越快,一般提前4~8天施用。

農民朋友在追肥的時候以撒施為主,但為了加快肥料的吸收,一般選擇在下雨的時候進行撒施尿素,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由於碳銨能夠直接被作物吸收,趁雨撒施自然效果非常的不錯。而尿素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轉化之後才能被作物吸收,下雨的時候撒施尿素,容易讓尿素隨水流失造成肥料的浪費,甚至富集在低窪的地方,導致局部尿素濃度過大產生肥害如果麥田整體生長旺盛,需要適當控制旺長,這類麥田應將追肥時間向後推,當麥苗長到倒二葉時,即麥穗分化到四分體時進行追肥。過早追肥不好,過晚也不利於產量形成。

對於晚播的瘦弱小麥,應在3月上旬追肥,此時小麥植株主莖第一節間長度已長定,第二節間正在起身伸長時施肥,這樣不會造成莖部節間太長


陽信大鴨梨


給小麥灑尿素 隔天下雨是否有害

小麥在我國也是國家支柱產業的一員,在東北三省,河北 河南 山東 湖北 陝西 新疆 都有大面積種植。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培育出來的小麥品種抗病率高,抗倒伏性強。產量由過去的畝產150公斤,到現在畝產量600公斤的高標準,高產量。

春季小麥追肥

春季小麥追肥都在二月下旬到三月中旬左右,進行田間追肥作業。常用的有:尿素,複合顆粒肥,碳酸鈣鐵鋅複合顆粒等等。

在麥子追肥期間,在農村常用的追肥方法是使用尿素追肥。通常是一畝地15公㎏尿素,噴灑施肥達到麥子的追肥效果

如 果是當天灑的化肥和使用的尿素追肥,隔了一天下雨了怎麼辦?會不會有影響,其實這個沒必要擔心。雨水有利於化肥和營養肥,尿素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起到了小麥吸收快,更稀釋了尿素難以溶解慢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生長迅速,縮短了小麥與化肥營養的吸收時間。

如果我的問題能幫到你,謝謝你的轉發與關注。更多諮詢我會在第一時間給予回覆


農村風光老魏


我國大部分小麥種植區域都是冬小麥,現在氣溫漸暖,正是冬小麥生長髮育旺盛期,這個時候給它補充點肥料能促使小麥更快的分櫱,形成壯苗。那麼撒尿素經過一夜才下雨,對肥效的影響要看你們當地下雨的大小了,具體怎麼辦我來分析一下。

給小麥追肥的同時往往還要給麥苗補充一定的水分,一是能使肥料更快的分解轉化,二是給麥苗補墒。今年的春節被一場疫情徹底打亂了節奏,好在年後還多少下了兩場雨,麥田裡基本上是不缺墒的。前兩天村裡幾個積極分子剛開始澆水,就下了一場大雨,省去了澆水的麻煩。等天晴後地裡幹一點就可以去施肥了。

撒施尿素會有一部分肥力隨著水分揮發掉,但初春的氣溫一般不會太高,今天白天我們河南的氣溫普遍在10度左右,隔一天時間對肥效的影響不是很大,不會有很大的浪費。

如果下的雨太大的話就肯定會影響到肥力效果。雨下的太大一部分尿素會隨著雨水沖走,或者是往下滲透到土壤深處,超出麥根的吸收範圍,從而造成肥力的浪費,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可以過一段時間觀察一下小麥的生長髮育情況,如果長勢較差,營養不良麥葉發黃的話,就再追施一遍尿素。

雨下的小的情況下,基本影響不大,題主可以放心。

撒尿素的施肥方法不太科學,想要達到最佳的追肥效果,我建議用施肥耬覆土深施的方式。既不會造成肥力的浪費,還會因為尿素的位置靠近小麥根部被快速吸收,發揮出最大的肥力效果。

今年我們受到了新冠肺炎帶來的傷害,希望在剩下的日子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糧食高產吧!

關注我一下,每天給您分享更多有趣的農村新鮮事!歡迎評論區交流補充。


精彩尉氏


當天的陰晴氣溫高低、光照強度大小、麥田的地溫和地表土壤的潮溼程度等,都會對麥田撒施尿素的肥效有影響。不過麥田撒施尿素後第二天才下雨,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壞消息,另外一個是好消息。



一是下大雨,是個壞消息,土壤表層的尿素顆粒來不及融化入土就會被雨水沖刷流失掉,也會造成尿素集中堆積現象,尤其是麥田低窪處會有富裕,造成尿素撒施貧富不均,有的地方旺長甚至燒苗,有的地方沒有尿素,麥田整體生長勢不好,會有貪青和早熟。二是中小雨,是個好消息,正好土壤表層的尿素會快速融化,隨著雨水被滲透到土壤深層中去,有效克服了麥田撒施尿素的弊端,同時肥效流失的可能性不大,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多年來農民和農業植保專家有兩種不同的觀點,農民喜歡給冬小麥地表撒施尿素,而農技植保專家認為這樣不好,弊大於利。因為尿素撒施地表,尿素融化很快,極其容易被雨水沖刷流失掉,麥田吸收利用率不高,再個撒施尿素容易沾在小麥葉片上造成燒苗現象。因此農技植保專家提倡對冬小麥實行深層追施尿素,通過深施尿素然後再覆土,深施度在10公分以下,這樣尿素流失率不會太大,能夠被小麥完全吸收利用。但很多地方的農民不習慣使用耬播追肥,喜歡趁著麥田有墒情撒施。


所以雨前撒施尿素,要看天氣預報,確定第二天會下雨,預報不準的,可以在下雨後,麥田能走人了再撒施尿素,這樣效果更高。冬小麥追施尿素以10到15公斤為宜,要看麥田生長勢而定,長勢好少撒,長勢差多撒,但要不能超量,多了浪費不說還會旺長燒苗。麥田追施化肥,不能僅僅用尿素,可以和磷鉀肥配合施肥,但尿素要提前撒施,要比磷鉀肥早上那麼5到8天。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尿素不要和鹼性肥料混合施肥,尿素的含氮量很高,因此要與麥苗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也是提倡尿素深層追施的原因之一。

再說尿素的特性,尿素屬於有機化合物,需要有個銨化轉化的過稱,銨化需要藉助於水,所以麥田的溼潤程度決定著尿素銨化轉化的時間,潮溼的麥田有利於轉化,被土壤快速吸附了,也就減少了揮發流失的量。所以在沒有下雨的情況下,預知明天會下雨,就要選擇下午光照強度不大的時候撒施。還有種情況,農民先撒施尿素,然後再澆水,順序也不對,有幾種問題,一是尿素會流失,再個就是尿素會滲透到土壤更深處,起不到作用,順序顛倒過來即可。


我們老家農民撒施尿素的做法,一般在春暖二月小麥返青期,剛下過雨後,就會上麥田撒施尿素,這個比較省力,如果天一直乾旱,有條件的就先澆返青水,然後撒施,沒有澆水灌溉條件的,不採用撒施,而用耕耬串肥,這樣尿素進土很深,表層覆土,再有下雨或者墒情尿素吸收利用率也好。所以不下雨先撒施尿素,也行,但有不下雨的風險。


農村老俗話


給小麥撒尿素過一夜才下雨是沒啥問題的,肥效也不會有什麼散失,不用擔心的。至於為什麼沒啥問題,你且往下看。

尿素是固態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易溶於水,在溫度為20℃時,每100公斤水可溶52.5公斤尿素。撒在地面上的尿素只有被水溶化滲入土壤中,被土壤中的脲酶分解成碳酸氫銨才能被作物吸收。碳酸氫銨就是以前常用的麵肥,接觸過的人都知道,這種肥料非常氣味刺鼻,這就是肥料中的氨揮發了。

所以,撒在小麥地面上一夜的尿素沒遇到水溶化滲入土壤,是不會有肥效損失的,只有被水溶解滲透進土壤中被土壤中的脲酶分解成碳酸氫銨才能會揮發,肥效才有可能會因揮發受到損失,

而尿酶的活性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即使在溫度高的夏季,這種分解過程還得1~3天呢。現在是春季,溫度還低,這個分解過程只會更慢。所以完全不必耽心,還有沒有肥效的問題,肥效是不會有損失的。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看雨下的夠不夠多,尿素溶化完沒有,如果沒有溶化完,可以給小麥再澆一遍透水,促進尿素快速溶化到土壤中,早日被脲酶分解成碳酸氫銨,早日能被小麥吸收起到作用。


逸風三農


其實,農民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冬施農作物小麥臘肥,特別是早春隨著氣溫的逐步回升,小麥開展返青,如果麥苗出現缺肥乏黃,都有必要追施返青肥,而最適宜追施化肥(尿素或碳酸氫銨等)是人工採用深施器施肥,因為採用條播或穴播施肥並能夠人工或機械可以覆土,尿素等肥料在土壤深層不會在表面,肥效不會揮發空氣中浪費,深層施肥,尿素等肥料利用率高。

不過,現在人工用工的逐年增長,人力上對小麥更簡捷並方便,農民朋友幾乎都會追施臘肥或返青肥選擇直接撒施,毫無疑問,尿素的撒施在農作物土層的表面,尿素必須土壤溼潤化解,經分解成胺態離子形式才可以被小麥的根部吸收,而分解在土壤表層的氣態氮,是不可能被小麥的根系及時完全的吸收,如果天氣晴好氣溫越高,氨態氮揮發在空氣中就越快,無疑,尿素等撒施,肥料的利用率低,農民朋友也惟有增加尿素等施用量,以確保小麥生長期對肥料的需求。



正由於農民朋友為節約大量的人工追施小麥時間,減少人工成本,在追施冬季臘肥和返青肥,利用並把控利用在天氣轉變在雨雪前後特別是雨(雪)撒施尿素,這樣,撒落的尿素顆粒不易沾落在小麥的葉片,在土壤中化解,小麥根系吸收多,如果小麥葉片上雨水,尿素顆粒化解並能揮發,氣揮高,也可能灼傷麥苗。


至於給小麥撒尿素過一夜才下雨,冬小麥農作物下的天氣氣溫一般都比較低,並且尿素轉化為氨態氮在7天左右,氣溫越高,轉化分解速度越快,因此說,撒施尿素後一夜在下雨,對農作物及尿素的揮發和分解利用沒有大的影響,只不過,雨量如果過小,土壤還乾燥,未來的天氣久晴無雨,為避免尿素溶化慢,採取補救措施,及時採用噴澆返青水,以確保尿素的利用率增加,利於農作物小麥早返青、早分孽的生長。


老農話三農


過一夜才下雨,但要看下多大的雨,雨下的急不急,如果是小雨,春雨潤物細無聲,肥力慢慢滲透土壤層中,流失不多;如果是大雨,而且下雨時間長,地表有溢水流失,那麼,尿素肥效就會流失過大,那麼,補救的措施是,間隔一段時間再追加一次施肥,但施肥量可略減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