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與京東打完嘴仗後自建商城“價格屠夫”神舟電腦面臨哪些挑戰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祖爽)一場突如其來的商業糾紛讓神舟電腦成為焦點。2月27日,與京東“休戰”的神舟電腦宣佈,決定開發神舟商城線上平臺,並面向社會招聘技術人才。實際上,作為國內知名的PC(個人計算機)品牌,神舟電腦一直以高性價比聞名。然而,近年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更多高性價比PC品牌的崛起,這位曾經的“價格屠夫”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與京東打完嘴仗後自建商城“價格屠夫”神舟電腦面臨哪些挑戰

圖片截圖於神州商城官網

自建商城背後

2月27日午間,神舟電腦宣佈決定開發神舟商城。公告表示,神舟商城將提供更加優良的產品選購、服務環境,並面向全社會高薪誠聘優秀的開發人才,招聘CTO(首席技術官)、產品經理、高級PHP開發工程師等。

這個決定源於一週前神舟電腦與京東的一場商業糾紛。2月20日,神舟電腦通過其官方微博發佈聲明,表示因京東拖欠其3億多元貨款,將正式起訴京東。神舟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海軍同時轉發這條微博,表示“欠賬還錢,天經地義”。

京東隨即作出回應,表示因神舟違反雙方簽署的產品購銷協議條款,導致其未結算貨款被暫緩支付。對此,神舟電腦再次回應表示,“實錘,明天見”。

次日,神舟電腦細數了為逼迫其支付1559萬元返利,京東採取的五大“酷刑”。包括產品搜索降權、不讓參加任何活動、缺貨產品不予訂貨、全線產品下架、不予結算貨款。京東電腦數碼方面回應,“對於雙方的爭議,我們相信法律會作出公正的裁決”。

2月26日,這場“口水仗”卻突然偃旗息鼓。神舟電腦表示,神舟電腦與京東此次屬於普通的商業糾紛,網上出現一些針對京東的失實報道,存在通過惡意炒作達到破壞雙方關係的目的,並非神舟本意,呼籲網友理性對待。同日,神舟電腦宣佈在天貓旗艦店“王者歸來”,連續兩天筆記本類目交易指數及流量第一。

既然雙方糾紛漸熄,為何神舟電腦宣佈自建商城?一位零售行業資深人士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神州電腦選擇現在自建網上商城,首先是可以把握部分銷售渠道,有助於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客戶;其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培養了更多線上消費者,現在疫情仍影響著線下門店消費,未來或許線上消費佔比將再上一個臺階。在這一背景下,神舟電腦自建電商平臺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電產業觀察人士洪仕斌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神舟電腦實際上是在自建渠道。“因為很多平臺商是一種類金融的平臺,貨款有周期限制,有些平臺還設置需繳納保證金、流量費、推廣費等條款,此類做法倒逼很多品牌去自建渠道,比較成功的案例就是小米”。

現金流危機再現

業內有看法認為,此次“口水戰”的背後,反映了神舟電腦當下面臨的資金困境。

神舟電腦代理律師李日彪對外表示,“此次糾紛源於銷售返點的爭議。合作多年,神舟一直在給京東銷售返點,雙方從未就此發生過分歧,但最近一次京東向神舟索要銷售返點產生了糾紛”。

李日彪表示,京東方面於是扣押了神舟電腦從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共四個月的貨款,涉及金額近1.2億元。但實際上,京東索要的銷售返點不足2000萬元,扣押貨款給神舟電腦的經營造成了很大壓力。

就在該糾紛發生前,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曾多次公開發布微博呼籲,關注中小企業的現金流問題。他認為,“現在能生存的中小企業,一般是有盈利能力的。缺乏資金主要是因為處於優勢地位的大企業,故意拖欠貨款,同時中小企業又很難迅速從銀行貸到款,從而導致資金鍊斷裂”。

中國商報記者發現,現金流問題也是神舟電腦的“歷史遺留”問題。背景資料顯示,神舟電腦於2011年在創業板申請上市因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問題而被否決。創業板發審委認為,神舟電腦公司2009年和2010年淨利潤合計為4.86億元,而同期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合計僅為24萬元,公司淨利潤與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存在明顯差異。

洪仕斌表示,神舟電腦的現金流困境並不是個例。實際上,很多規模較大的製造型企業容易陷入資金鍊的困境。“因為這些企業的整個價值鏈太長,一旦產品積壓,銷售跟不上的時候,上游會有供應商帶來的壓力,從而導致現金吃緊。”洪仕斌表示。

面臨諸多挑戰

作為本土知名的電腦品牌,神舟電腦曾經憑藉高性價比而獲得不錯的市場份額,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更多高性價比PC品牌的崛起,神舟電腦難掩頹勢。

據悉,成立於2001年的神舟電腦主打低價策略。數年前一臺“奔四處理器”電腦售價約8000元,而神舟電腦只賣不到5000元,吳海軍也由此得以“價格屠夫”外號。低價策略曾為神舟電腦贏得不錯的市場份額,神舟電腦的銷量一度僅次於聯想,在國內電腦市場居於第二位。

與此同時,神舟電腦的上市之路卻不太順遂。2005年,該公司赴H股上市流產;2008年,其衝擊深圳中小板因金融危機擱淺;2011年3月,其創業板上市申請因財務問題被髮審委拒絕;2012年7月31日,創業板發審委終於通過了神舟電腦的IPO申請,但是神舟電腦卻選擇主動放棄。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崛起,日漸成為人們重要的生產工具和娛樂設備。市場發生變化之初,相比於幾大PC廠商,神舟電腦的轉型速度略顯緩慢。吳海軍曾表示,平板電腦是夾在中間的產品,不可能有更大的市場。2011年4月,神舟電腦副總裁張祥泳表示神舟亦將推出平板電腦產品,但業內觀點認為,神舟電腦入局較晚,突破的機會已經不是很多了。

IT領域垂直網站IT168總編張志恆曾表示,神舟電腦太強調用戶的價格敏感度,卻沒有把握用戶的需求變化,以致陷入了發展的怪圈。神舟電腦的轉型受到其品牌的掣肘,因為其不是一個由技術和服務支撐的品牌。而目前市場對PC的要求,已經不是“低價”及“能用”那麼簡單了。

近幾年,華為、榮耀、小米、雷神、 機械師、機械革命等品牌興起,更強的處理器和顯卡以及新技術新營銷方式的出現,無疑給神舟電腦帶來更大的挑戰。

不過,神舟電腦去年的銷量開始回暖,其開闢戰神、精盾、超級戰神等多個產品線的戰略開始顯現效果。在“6·18”大促期間實現了全網2億元的銷售額目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00%。

就目前來看,神舟電腦想要再現昔日榮光,無疑面臨著諸多挑戰。這位曾經的“價格屠夫”未來如何發展有特色、有技術的產品,以再次實現突破和創新,中國商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