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楚歌聲裡霸圖空,血染胡天爛漫紅。

煮豆燃萁誰管得,莫將成敗論英雄。

——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多年來,我曾陪同過好多外地慕名而至的來訪者參觀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其中有南京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中國唐宋運河考察團、上海復旦大學師生、上海戲劇學院師生、廈門大學師生等團隊和個人。

從這些來訪者的觀後感裡,我感覺到,雖然他們都讀到過太平天國嘉興聽王府的文字記載,有人還撰有專著,但當他們腳踏在真實存在著的聽王府遺址,都會抒發出對聽王府興衰起落的歷史感嘆。

有人曾給我寫信說:“太平天國在嘉興還遺存下許多被文物部門收藏的東西,如分路碑、炮臺、門牌、地契、錢幣、通行證、壁畫等歷史文物和照片片,要是在聽王府遺址上設一個嘉興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或陳列室,也是十分現實的。”

我想,這一提議應該值得有關部門有個考慮,它無論對創建歷史文化名城,或開發古城旅遊事業,都是一個很好的項目。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聽王府光彩耀目

1860年6月,太平軍攻克嘉興。

據正反兩個方面的歷史記載,太平軍在嘉興聽王府坐鎮期間,受人稱道的政績較多,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法律、軍事都有新的變革,且紀律嚴明,地方安寧,受到嘉興府屬各縣百姓的歡迎。

太平軍初到嘉興治軍也頗為嚴厲,在王江涇曾有太平軍兵士“私擾民間”,被上級發現後,立即斬首示眾。

但到了後期,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他們雖然提出了《天朝田畝制度》,但在當時封建制度的環境中,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空想,並在天王洪秀全想借助封官進爵來提高士氣的背景下,一時間封王上百數千,到處大興土木修建王府,“半載方成,窮極壯麗”,旋因脫離了鬥爭實踐,脫離了廣大群眾。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1年9月,聽王陳炳文調集嘉興府所轄平湖、桐鄉等地泥工瓦匠,在嘉興子城垣內營建聽王府。其規模前後七重,前三間為平房,後四進為樓房,所用門窗樓板全都採用楠木、銀杏等珍貴木材。

太平天國的洋兄弟呤唎(英國人),他以太平軍上校(連隊長)的軍銜在太平軍軍中服役,1863年12月12日,他在嘉興聽王府參加了太平軍聖誕節,後在《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一書中是這樣講述的: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到達嘉興府後,受到了榮王(廖發壽)的親切接待。榮王治下的地區比我來嘉興途中所見到的荒蕪地區情況要好得多,清軍及其盟軍尚未進攻和蹂躪這裡一帶,雖然在我動身去上海之前,他們已有來攻的跡象。

我在嘉興府度過了聖誕節。太平天國人們過此節日比我們早兩日;他們似乎比我們更為敬重這個節日。我贈送了榮王一件聖誕禮品,在他的府中非常快樂地度過了這一天。天廳舉行了特別的禮拜後,府中設盛宴招待城中所有的首領。

我的朋友懷特和我一同出席了宴會,我們都認為在我們一生中這是最愉快的聖誕節。25日,榮王又派自己的廚師和隨從攜帶餐具等物,在我的住所安排了一個盛大宴會,來招待留在城中的我的全部中外部下。

我與榮王相處時,見到他有許多值得稱讚的地方。他是太平軍首領中最優秀的老幹部之一,他部下的所有軍官也都是堅決擁護革命事業的忠誠可靠的人。

其中有一位旅帥餘某與我成了莫逆之交,我幾乎每日與他共餐。這位軍官是帶領炮隊的,我把自己所知道的鑄造炮彈(他剛開始從事於這項工作)、製造信線和炮位瞄準的全部知識教給了他。

城內的組織工作極為完善,一切事情的進行有如時鐘一樣準確。戶不上閂,因為嘉興府內小偷、乞丐和盜匪一概絕跡。我住在這裡真正感到了極大的愉快,離開此地使我十分戀戀不捨。我在這裡見到了我在中國從未見到過的最華美的建築。這是一所尚未竣工的新王府,為該省長官聽王修建的。

這件事情證明,如果英國聽任太平軍取得勝利,那麼他們就可以恢復中國的藝術,尤其是那些自從清朝統治以來已經衰微的建築工程。這座王府的輪廓與我曾經記述過的南京城中的王府相仿,但所有的細節卻更美麗,更華貴。

我在中國或其他國家從未見到過這樣富麗堂皇的石刻和木雕。泥金彩繪自然是中國式的,光彩耀日,極盡變化之能事,卻過於繁複,也許不適合歐洲人的口胃。雕刻極為精緻,構圖之奇異與生動曾使我駐足觀賞了數小時之久。

為了修建這座王府,他們曾以重價聘來數百名刻工、畫工、技工,我發現其中有些刻工和畫工都是中國著名的能手,是從遠方各地聘來的。根據我在中國的見聞來判斷,我認為聽王府這樣一種建築誠為數百年來所未有。......”

呤唎在1864年嘉興陷於清軍前不久,曾兩次來到嘉興,受到太平天國榮王廖發壽親自接待。他在《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第二十四章中記下了如上與嘉興太平軍相處的場景和聽王府的所見所聞,這是當年的唯一歷史記載,十分珍貴。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軍失守嘉興

太平軍在嘉興執政的4年時間裡,曾發生過像營建聽王府這樣的深具影響的歷史大事,但其中更令世人感嘆的便是發生在1864年那場聽王府保衛戰 ,它就像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那組“太平天國將士浮雕群像”刻畫的那樣:英勇、壯烈、不屈不撓。

1864年2月28日,清王朝浙江左宗棠的南路軍和江蘇李鴻章的東路軍在洋人的支持下,人馬和裝備擴充很快,一個會合進攻嘉興城的架勢已經擺開。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興太平軍守將榮王廖發壽目睹保衛聽王府的戰事日近,親自率領上下將士,加緊增高城牆,重新添鑄炮臺,聽王府內外要口築石為營。

在一個陰雨連綿的日子裡,在太平軍將士的艱苦奮戰中,清軍連續發起強攻,利用雲梯強登北門城樓,太平軍進行了猛烈還擊,清軍傷亡慘重。

這時候,清軍總兵程學啟怒不可遏,畢竟攻了這麼長時間,長時間拿不下來沒法向李鴻章交代(程學啟太平軍叛將)。於是他督清兵躍過浮橋飛登,不料空中一顆子彈飛來,程學啟被打中腦袋,當即倒地。

程學啟被擊倒地後(一個多月後斃命——據呤俐《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載),更激怒了清軍將領劉秉璋和潘鼎新,他們又一次帶著部隊發起搶登城牆,用大炮猛烈進攻。在攻擊的過程中,和程學啟一起投降清軍的何泰安也被擊斃。

此刻,榮王廖發壽身先士卒,一邊沉著應戰,一邊急令太平軍將士放排槍以堵,同時移土填補城牆,他的死守事事艱辛。

後來,清軍借用洋人貝萊的武裝,用開花大炮擊毀城頭炮臺二十餘座,轟塌城垣百餘丈,更不測的是湖州堵王黃文金率軍去嘉興援救的時候,在途中被清軍打跑了,霎時間,嘉興城內城外泥飛石走,殺聲震天。

太平軍嘉興保衛戰,是一場殘酷的戰役,誰輸誰贏,對太平天國很重要,對清軍也很重要,而且雙方打的都很辛苦。不過,對於清軍來說真的還就沒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雙方衝鋒陷陣的將士,進攻的是投靠滿清的原太平軍,死守王府的是捨命抗敵的太平軍,後來被人說成是太平軍將領與太平軍叛將在幹架的戰事。

事後,清朝廷為了彰顯程學啟在聽王府戰役中赴湯蹈火的效忠精神,還專門在嘉興南門設了一間塑有他半身人像的陳公祠。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劇烈的搏鬥中,清軍炮彈不斷的射入城中,嘉興城內城外頃刻間變為瓦礫灰燼,太平軍炸藥庫被炸,太平軍放置公共財物的聖庫被劫,在前有敵後有火的困境中,挺王劉得功和他的百餘名衝鋒隊將士在抵抗清軍的最後戰鬥中全部陣亡,全城終於陷落在清軍之手。

戰亂中太平軍守將榮王廖發壽被幾個兇悍的清兵捉住,押在王府內一口青苔斑斑的井邊被斬首。

光彩耀目的聽王府也遭到了清軍的焚燒和破壞。

嘉興失陷後,杭州也隨之撤退,兩城太平軍守軍退至湖州府,戰事仍在繼續。

尾聲

歲月如流,它沖刷走了許多歷史的記憶,而嘉興子城(聽王府)遺址因其深刻的歷史動盪和建築藝術價值,2019年已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每一個走進子城(聽王府)遺址的人,都會遙想起當年那場載入史冊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太平軍將士敢於藐視清封建王朝,發起千百萬人為之犧牲,前後奮戰17年多,縱橫18省,乃至建都立國,這是何等的悲壯之舉啊!

而今,太平天國聽王府遺址,不正是一處可以引起人們探其究竟的反思之地嗎?

嘉興子城(聽王府)老照片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興聽王府(子城)遺址的興衰起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