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哪些是傷害孩子的保暖方式,天氣再冷都不能用?

用戶4930175120593


你好!很高興回答那些是傷害孩子的保暖方式?天氣在冷也不能用!

首先, 會走路的小寶寶本身就是好奇的,現在也是探索世界的時候。出門去玩的話穿的保暖就好了!不要太臃腫,太臃腫孩子活動不開,出汗也就比平常多!特別容易感冒發燒。我大女三歲時候我怕她冷!給她穿的比往年多兩層的衣服,結果那年冬天一直身體不好感冒發燒!可急人啦,但是當時不知道是穿的太多的原因。所以孩子冬天太冷也不要穿的太多層。


愛陪伴的陽光


關於這個問題,我只能結合自身的經驗來回答。在我家孩子3歲前,我家的空調幾乎沒有開過,等過了三歲,家裡的空調依然用的很少。不是說我節約電費,因為我覺得在空調房裡呆的時間久了真的對身體有害無益。另一個保暖就是電熱毯;還有一個就是地暖。首先,空調基本是現在家家戶戶必備的家用電器,但是使用上卻千差萬別。冬天比較乾燥,用空調如果不用加溼器,人在空調房裡會覺得特別乾燥難受,皮膚、呼吸道都會覺得難受。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再一個空調在使用一段時間過後,都需要由專業的空調清洗師來清洗,因為如果空調不定時清洗,各種細菌會在空調內滋生,進而損害家裡人的健康!然後,電熱毯也是一樣。電熱毯是通過插電發熱來工作的,人長時間使用電熱毯會降低人的免疫功能,我是十分反對家裡人使用這種取暖器的。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尤為需要注意。不僅僅會降低使用者的免疫功能,更重要的是,這種取暖用品不是很安全,易引發火災,所以個人覺得這種取暖用具最好杜絕使用。最後,地暖。現在人們收入各方面都大幅度增長,也越來越講究安逸,而地暖也是許多年輕人在裝修房子時的首選。之前我看過一篇有關白血病與地暖的論文,就詳細的講述了,白血病的發生率與家用地暖使用概率成正比,尤其是針對孩子的發病率更高。雖然論文中沒有直接說明兒童白血病的發生率與地暖使用有直接的聯繫,但是我個人還是覺得以防萬一還是儘可能的少用或不用地暖。綜上,我個人覺得在冬天的時候,還是儘可能的多以鍛鍊身體的方式來獲得熱量,少借用外在設備來保暖。要知道溫室裡的花朵都是經不住摔打的!





寶貝打小怪獸


近期時有返春寒,疫情流感又鬧得歷害,孩子穿著保暖是所有媽媽最關注的,但是天氣再冷,下面這3種危險的保暖方式也千萬不能給孩子用。

有些衣服天氣冷也不能給孩子穿

1.帶繩子的衣服

包括:圍巾、帶繩子的衛衣、帶繩子的手套、繫帶子的帽子,帶裝飾繩子的衣服等……

大家有沒有發現,只要天氣一冷,這類帶繩子的衣服或者圍巾就特別受家長歡迎:

脖子裡可不能鑽風,快把圍巾帶上;

腦袋上有汗,帽子上的抽繩拉緊了;

帶繩的手套最好了,脖子上一挎,不容易丟,還萌萌噠!然而,你知道嗎?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類衣物雖然保暖,危險係數卻極高。哪怕是我們身邊很多常見的場景,如果孩子穿了這類衣物,就很容易發生意想不到的危險!場景如下

A:滑滑梯

衣物上的繩子掛在滑梯上的縫隙中間,而孩子卻被自己的重量拖拽著向下滑,或者被後面接踵而至的小朋友往下推,孩子憑藉自己的力量幾乎不能掙脫,很有可能發生窒息危險。

B:乘車

冬天天氣寒冷,很多父母會選擇汽車作為代步工具。下車時,如果衣服上的繩子不小心被車門夾住,而司機和家長都沒有及時發現……

這樣的畫面,我都不敢想象,此類情況哪怕是大人遇到也會極其危險,更不要說年幼的孩子

c:滑板車、平衡車、小三輪車、嬰兒推車……

這些車幾乎每家都人手N臺,要是衣物上的繩子或者圍巾纏繞進輪子裡,即使沒有生命危險,對孩子也會產生傷害。

D:乘坐電梯

不論是乘坐扶手電梯或是垂直電梯,衣服上的繩子很有可能會被電梯門或扶梯夾住。

類似的新聞視頻還少嗎:

一名3歲小男孩在自動扶梯上玩耍時,身上的連帽棉衣被電梯底部卡住,繼而致其發生窒息,送醫院搶救無效身亡。雖然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忽視的是“連帽棉衣”也是殺手之一!

清華大學力學實驗教學中心曾做過相關實驗表明——

帽繩被拉緊後的拉力相當於孩子體重的5至6倍,而這個力量當時就會造成脊髓損傷,之後導致呼吸肌麻痺,這個損傷往往會持續時間很長,足以造成腦缺氧以致腦死亡。如果孩子較胖,超過平均體重,有可能就會沒有搶救的機會。

那麼咱還等什麼呢?

如果你家有帶繩子的衛衣、外套等衣服,請你把繩子剪斷,扔掉;

不要再給孩子系圍巾,可以給孩子穿高領的衣服或者脖套保暖;

那種帶繩子的小手套,看著萌,還不容易丟,但是請你剪掉繩子,孩子的安全比一副手套重要的多!

2鞋靴哪些要注意

A易造成平足,鞋底過於平,對足部支撐點不穩定,特別1~3歲的寶寶足弓還處於發育階段,需要有一定高度的鞋後跟來支撐。穿著時間長了,會影響足弓發育,易造成扁平足。

B引發腳部不適,高綁靴加厚絨裡的,過於柔軟的材質,在踩踏後會形成高低不平的表面,不僅影響寶寶小腳發育,且寶寶活潑好動,腳容易出汗,長時間穿著更易引發寶寶腳部不適。

C易使腿部關節受損的,靴鞋型過於肥大,穿上之後腳會在鞋子裡輕微地來回“滑動”,每走一步都會對腳造成壓力。如果長時間穿著,不僅會對腳部、膝蓋、髖關節造成磨損;還可能變成“外八字”——關節受力位移、腿部變形。

所以寶寶鞋靴一定要利於腳部發育,方便運動才好哦。

“3取暖注意哪些”

寶寶皮膚嬌嫩,所以家長千萬不能用“暖寶寶”給孩子取暖。

熱水袋:充電式熱水袋——有爆炸的風險

傳統注水式熱水袋——容易漏水

小太陽:曾有實驗顯示,“小太陽”發熱部位最高溫度311.3℃衛生紙接觸發熱部位可瞬間燃燒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幾乎分辨不出哪些暖寶寶安全,哪些熱水袋不會爆炸,更不可能時時刻刻讓孩子不脫離自己的視線,所以我們就將上面這些取暖神器統統放棄。

北方冬天有暖氣,那南方的小夥伴怎麼辦呢?

最穩妥的取暖方式還是空調+加溼器,冬天室內溫度控制在22度左右即可;打開加溼器,讓溼度保持在50%-60%左右。適宜的溼度可以溼潤寶寶呼吸道,形成水化膜保護呼吸道,讓寶寶呼吸道舒服;還可以降低室內的病毒細菌;又不會滋生蟎蟲,可謂好處多多。

最後,推薦洋蔥穿衣法

洋蔥穿衣法是指穿衣服要像洋蔥一樣,穿搭多層,每一層都薄薄的。這樣衣服與衣服之間會形成隔絕冷空氣層,達到保暖作用。

內層材質柔軟、透氣排汗+中層保暖+外層防風防雨雪

孩子運動量大,新陳代謝快,經常出汗。洋蔥穿衣法尤其對孩子特別適用:

我們給孩子增減衣服的時候,一層一層的穿脫,不會因為一下脫掉厚外套,但裡面的衣服太少,從而使孩子著涼。

如何判斷孩子穿的夠不夠呢?

小寶寶表達能力有限,沒法明確告訴爸爸媽媽自己感到冷了。這時候,家長該如何判斷孩子穿的夠不夠呢?

就是摸孩子的“頸後部”——也就是後脖頸子這裡。如果頸後部是溫熱的,說明衣服穿得合適,寶寶不冷。

判斷冷熱,不能以寶寶小手的溫度做參考。

因為寶寶心臟小,每次收縮,心臟泵出的血液到達四肢末端也會比較少,所以通常情況下,寶寶的小手小腳都會有點偏涼,這是正常的狀態。

如果因為摸著小手涼涼的,就多加衣服,那麼很容易因為穿蓋過多,出現捂熱的情況。

寶寶熱得出汗,汗液蒸發帶走身體本來的熱量,“著涼”感冒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所以別再摸小手試冷熱啦,如果寶寶小手都熱乎乎的,要小心是不是穿太多了。

另外,寶寶頭部應注意保暖,最好戴上帽子。



秋子qzi


最怕捂的方式。以前寶寶出生3天,老人家用以前的方式又包裹幾層,又雙手抱著緊緊的睡,呼吸聲都出現不正常了,連著兩天,就不要她陪睡了!

烤燈有輻射,電毯子沒必要,人的體溫是最容易傳熱的。有陪睡的就可以了。或者用暖水袋先暖暖手腳和肚子。全身就很快暖和起來。


白衣天使黃醫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c082044ef11498ab093272c308de3d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