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心靈雞湯和經典著作,你認為哪個對你人生更有幫助,為什麼?

隔壁詩人


我認為經典著作對我的人生更有幫助。

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是因為他早已經受住了無數的人的檢驗,大浪淘沙始見金。

在經典著作裡我們可以看到人世間一切你想看到和了解的東西。只可惜截止目前為止,我們人類最大的悲劇就是:從來記不住歷史,同樣的錯誤永遠會時時刻刻不停地發生。

不管是經典還是心靈雞湯,我們都需要仔細去閱讀和了解,泛讀以及蜻蜓點水式的閱讀,我們是永遠學習不到任何一本書的知識的,只有紮根於自己大腦的知識,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

我雖然愛心靈雞湯,但是我更愛經典。

不管怎樣的書籍,我反對蜻蜓點水式的閱讀,要麼不讀,要麼就真正的用心的認真的去讀,隨著作者的思緒起舞,才是最好的讀書方法。


孟加拉國之善良的野狼


經典著作對我的人生更有幫助,我認為經典著作有兩方面的好處,同時心靈雞湯最致命的一點就在於容易麻痺自己,讓自己迷失人生的方向。


經典著作對人生任何階段讀都有啟發,無論從什麼角度去分析都能得到提示,對我們解決困境有很好的參考意義。


經典著作對我的人生幫助

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句話,書籍是人們進步的階梯。高爾基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完全是因為他自幼飽讀文化知識,才能支撐起他偉大作品的完成。


高爾基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小學時代閱讀經典名著。那個時候性格內向,也和其他同學玩不過來。一次偶爾的機會碰到了書籍,我便開始瘋狂讀書,現在想想自己現在很多的行為動作和思想變化等,都得益於當初讀過的經典名著。


而現在我也保持著一定的經典閱讀量,因為你不知道以後曾經讀過的那一本中的那一句話可以幫到你,這就是書籍的魅力所在。


所以,讀經典從做人、處事原則、以及人生的大智慧都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經典著作是我們很好的精神食糧,細細品味會讓我們獲益匪淺。

看看現在疫情期間,很多的人閒在家裡很是無聊。衍生出了很多的自制娛樂項目。偶爾娛樂一下也還好,但在我看來,這樣其實浪費的是自己珍貴的生命,一個人精神上的空虛,他就想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然而,一種更健康也對自己更有利的方式就是讀書。讀書為何很多人堅持不下去,是因為真正的閱讀是反人類的,需要用大腦去思考這是很累的,所以大部分人不會去閱讀。


《追風箏的人》


而當你安靜的坐下來,細細品讀一本書的時候,你就開啟了和偉大作者的對話。給我精神上感觸最深的還是《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一部關於人性救贖討論的書籍。


綜上所述,閱讀幫助了我解決了人生的一系列困境,也從精神上得到了慰藉。


雞湯對我的傷害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對雞湯,確實以前的我大概高中的時候,壓力相對大一些也喜歡看雞湯文,畢竟給自己的打氣嘛。可是後來想一想這非常的不好,容易導致自己的懈怠。


心靈雞湯漫畫


每次遇到問題,習慣性的閱讀雞湯來麻痺自己。而缺少了向上努力的鬥勁。而經典正好相反,經典是作者把自己的對生活的思考整理成文,把他放到了作品中向你展示,你思考消化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換一種說法,經典著作有一定的生活指導意義,或者是精神上的指導。


我是@成長伴書行 喜歡的朋友點贊支持下,長期分享好書思想精華,歡迎關注,謝謝!



成長伴書行


從心靈雞湯的泛濫,到無人問津,這的確是人們發現自我的一段旅程。我認為,文學作品對於我來說就像一個個和藹的老師,他們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而心靈雞湯就像“毒藥”,它暫時麻痺了我的視聽,在這之後卻感到了更大的空虛。

心靈雞湯是一種“興奮劑”。

常見的雞湯,總是喜歡把生活中的苦難說的很隨意,降低其重要性。

初看覺得特別正能量,瞬間精神滿滿,好像打了“興奮劑”一般。但是“興奮劑”是有副作用的,是會“過勁兒”的。當你重回到現實生活中,不得不面對那許許多多的賬單的時候,你發現那篇心靈雞湯並不能給你哪怕一點點的幫助。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感心靈雞湯的原因。

興奮過後就是無盡的空虛。

傳統文學也不都是生澀難懂,相反,它教給你的不是“一切都會過去”。

心靈雞湯總是喜歡告訴我們:一切都會過去,從而淡化現在的痛苦。

其實這一點並不正確,當你讀到《許三觀賣血記》,你會發現苦痛根本不會過去,它只會變本加厲,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這麼走過來的,快樂雖然存在,可它總是寄居在痛苦當中。當你讀到《一個人的朝聖》,你會發現一個人的旅程絕對可以想通很多事情,有人行了“萬里路”,發現了人生命的真諦,這份真諦恰恰是痛苦的,但又是苦中帶笑的,讀完這本書,真希望自己也可以徒步627英里,去想通自己的生命真諦。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意思。

但是在這之後,你會想明白一件事:人生本就是痛苦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的幸福。既然壓力一直都會存在,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努力,而不是用任何文字麻痺自己。

從別人的生命中看到自己。

我們會讀很多很多流傳到現在的文學,不管是名著也好,小說也罷。他們用著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給我們描述一幅幅畫面。

而這畫中,正是你自己。

沒有什麼比“頓悟”來的更讓人開心了,其實頓悟不是什麼難事,你每讀一本書,都會有幾次頓悟的時刻,這個頓悟,正是作者傳達給你的。

我喜歡在讀書的時候,真真切切的代入人物的心境,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就是書中人。

當我體會到了他的痛苦,體會到了他的掙扎,我會感謝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我不會再自暴自棄,不會再輕易放棄。這就是真正的文學帶給我的幫助。

讀書真的是個好習慣,希望你也有。

我自認為是喜歡讀書的,雖然至今並沒有讀過太多,但我依然覺得那是我這一生的財富。

讀書讓我從別人的生命中看到了自己,也讓我明白了太多太多。我心存感激當初讀過的每一本書,因為他們真的是我最好的“老師”。

希望你也可以嘗試去品嚐文字,那真的比“無用”的心靈雞湯更讓人開心。


最後,我們之所以一開始對心靈雞湯“上癮”,就是因為活不好這一生。我們在之後又開始嫌棄心靈雞湯是因為發現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但是真正的文學著作是不同的,它可以告訴你生命的真諦,不過需要你讀到才可以,或許你可以嘗試著活好這一生。


聞香書坊


心靈雞湯無毒,但是沒什麼用,都是些正確的廢話,對你人生什麼用也沒有。

心靈雞湯有些什麼特點?

1.心靈雞湯式的文字,大多是弄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然後把一些名人成功的故事拼湊到一起,算作論據,把自己的觀點證明一下,當然語言優美一些,讀起來不費勁,甚至帶點詩情畫意,用貌似的深刻的道理把大家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但是轉過身來,才突然發現,講的那些道理其實爺爺奶奶早在我們穿破襠褲的時候就講了的,正確不正確?正確?有用嗎,沒用,那些成功人士離我們有多遠?他們創業發展、成就人生的環境、機遇、個人才能等等,對芸芸眾生、複雜斑駁的人群來說,有什麼關係?

2.心靈雞湯大多把名人名言拉來一大堆,也是東拼西湊,循循善誘、語重心長,為你指點迷津,放下那些文字,才發現,那不過就是懸在空中的格言、警句、箴言,我好好坐下來也能弄出幾句來。

3.心靈雞湯把古人的故事拿來說自己的道理,就是為我所用的“歪批”,典型的栗子就是于丹說《論語》,叫作“歪批《論語》”。她的“歪批”準確嗎?也沒毛病,但是從她那裡來的《論語》就不知道那個《論語》了,是于丹味的。對那些對《論語》沒有認知的人來說,哦,《論語》原來是這樣的,這不是誤人子弟嗎?這樣雞湯,你喝嗎?

敢問那些製作心靈雞湯廚子們:你把你們所寫的那些東西悟透了嗎?你們講的有些道理自己信嗎?

心靈雞湯大行其道的原因很簡單,碎片式的,短小精悍,讀起來方便,不費時間,也不費腦子,看過就扔,無毒無味。

所以,心靈雞湯沒用。有用的還是經典。

經典著作是那些學養深厚、悟透歷史與現實、人生與命運的智者,在豐富的閱歷和認知的基礎上創造的智慧的結晶,精神資源的寶庫,她的內涵與外延是我們所咀嚼不盡的,她所提供的思考、啟迪、認知對我們來說的取之不竭的。


音準不準


何謂“心靈雞湯”?雞湯是裨益滋補的,有溫度、有味道,營養豐富,能提高免疫力。顧名思義,“心靈雞湯”無非是看了讓人暖心,對心靈對精神能起到一定撫慰作用的或智慧或感悟的語句和文章。都說是傑克·坎菲爾和馬克·漢森策劃創作的暢銷書《心靈雞湯》開啟了“雞湯型”的文創表達方式,但最早創造“雞湯文體”的應該算是我國先賢孔老夫子吧,其《論語》的語錄體傳承至今已經2500多年了。

  •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雲。”
  •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大凡有價值有營養的“心靈雞湯”一定能扶正祛邪,取材一定真材實料。 譬如:

  • 跌倒了自己爬起,不要指望身邊的人攙扶,即使擦破了皮、受了傷,也要自己忍受,自己療傷。沒有跌倒,沒有真正的長大。
  •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人生有巔峰也有谷底,不可能處處是谷底。因為順境或巔峰而趾高氣揚,因為逆境或低谷而垂頭喪氣,都是淺薄的人生。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氣,那麼你註定永遠是個弱者。
  • 我們總是喜歡拿順其自然來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卻很少承認,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原本為了消除困惑、緩解焦慮,獲取精力量,不能因為缺乏基本的免疫功能和鑑別能力,飢不擇食,錯把“迷魂湯”“毒雞湯”視為靈魂膏藥,豈不是越補越虛?

害人的“心靈雞湯”是有的。如今的
“心靈雞湯”有娛樂性和戲謔化的傾向;同時,有人將“心靈雞湯”作為一種符號或者通過賦予商品意義進行消費。

下圖是不是“迷魂湯”呢?難道真的什麼都可能?就算不擇收手段,也有力不從心、無可奈何的時候。況且能不擇手段嗎?

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每個人都有空虛、孤獨、焦慮的時候,“心靈雞湯”給了人們一定的撫慰作用。但是這對過度嵌入互聯網世界的人只是起到了暫緩作用,並沒有從根本上解除心理危機。

實質上,有些人對於“心靈雞湯”並非是真實需求,勵志效果也是曇花一現,這些人更多的是在壓力下選擇品味“心靈雞湯”做為快捷方便的逃避方式。

下圖是不是“打雞血”呢?“為夢想無所謂”?要知道,心無敬畏毀了多少人啊。

看不出下面的“雞湯語”有什麼營養

  • 喜歡靠在你的憂傷裡,你的憂傷像月光,既悽美,也浪漫。在你的憂傷裡,我感受情長,我願在你的憂傷裡沉醉永遠;喜歡躺在你的思念裡,你的思念是陽光,會溫暖,有方向。在你的思念裡,我不再孤單,我要在你的思念裡擱淺千年。
  • 做任何事,不是最聰明的人成功了,也不是最笨的人成功了,而是最願意勤奮學習的人成功了;做任何事,不是做得最快的人成功了,也不是最慢的人成功了,而是最相信自己的人成功了。
  • 話說好聽的人,心往往冰涼。嘴上沒一句好話的人,心地卻很善良。人前很會做人的,背後總有算計。人前不會做人的,才是正直。

下面這個圖,是不是“毒雞湯”呢?

有些“雞湯文”以人生贏家的身份,站在道德高地,洋洋灑灑、侃侃而談,貌似正能量滿滿,讀了,醍醐灌頂者有之;愧疚自責者有之;心潮澎湃者有之。但不出三天,卻必定然並卵。 毒雞湯是非常害人的,甚至有很多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顆毒瘤。

真正有益的“心靈雞湯”一定不是思維單人、偏執的,字裡行間經得起品味,充滿著人生智慧與生活哲理,沁人心脾、潤物無聲。

“心靈雞湯”也並非都是淺薄和無聊的,看問題不能以偏概全。倘若嗜好有害的“雞湯文章”而不知覺,遲早會成為阿Q第二。兼聽則明,不如放棄不痛不癢、清湯寡水的“心靈雞湯”去選讀一些我國的國學經典和世界名著,還真的可以豐富知識素養、培養道德情操、啟迪生存智慧,這可不是“迷魂湯”。


丙寅易學


還記年少的時候,我還特別喜歡讀一些心靈雞湯。這些雞蕩總是告訴我們要學習堅持,要學會勇敢,要敢於嘗試,勇於面對挫折。我不能回答這些雞湯有沒有用,但至少它也曾經給我帶來過安慰和鼓勵。現在有無數的人說雞湯有毒,它真的有毒嗎?


心靈雞湯都長什麼樣子?

雞湯大致可以分為本類,第一類,好喝,第二類,無味,第三類,有毒。

第一類的代表就是像《當幸福來敲門》、《阿甘正傳》。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窮苦屌絲翻身記。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是出身卑微,然後通過自已的努力過上幸福的生活。看完之些故事,我們都會受到很大的激勵,悢不得一天24小時都要努力。照理說這不是挺好嗎?好什麼,估計第二天你忘記了昨天的激情了。這些方法缺乏可實踐性。

第二類是《哈佛家訓》、《成功路上你要懂得的100的道理》等。

這類雞湯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科學家做了個實驗,總裁有錢不幸福,億萬富翁如何燒成的,大師說。這些故事大多比較短,很簡單粗暴的方式向人們灌輸成功的法則。為什麼說這種無味,因為這此東西沒有什麼價值。這些故事通常利用人的邏輯缺陷,達到啟迪人生的目的。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例子。

有一個人從懸崖掉落剛好掉在了一顆樹上,他在樹上待著等人來救援。但是直到第五天還是沒有人來,他便想試著跳下懸崖碰碰運氣,結果摔死了。就在他剛跳下去二分鐘,救援隊就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學會堅持。這樣看的好像還是挺有道理的,但是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故事。

同樣是一個人從懸崖掉落到一顆樹上,他也在樹上等待著救援。也是一樣等到了第五天也沒有人來救他,這個人沒有跳,而是在等待救援。但是一直沒人來救他,結果被死在了樹上。當人們找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據地面才不到5米。

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一定要勇於嘗試。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些可笑,但是雞湯文確實就是這樣,沒有任何價值。

第三類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像在網上很火的一些文章:《致LOW逼》、《致屌絲》、《我為什麼支持男生打遊戲》。為什麼說它有毒,因為讀這些文章的人通常都是渴望認同。而且不讀起來讓人很爽,完全不費腦子。這些文章有一個特點是非黑即白。像《我為什麼支持男生打遊戲》,喜歡打遊戲的人一看,哎呀太好了,我就是愛玩遊戲,雖人都不理解,文章寫得真對。這些文章沒有嚴謹的認知態度和正確的三觀,多是為滿足人們的情緒需求,缺乏理性。

綜上所綜,第一類雞湯少喝,第二類不喝,第三類堅決不喝。


小微愛故事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我們需要辯證地對待

心靈雞湯對於處在輕微迷茫期的人來說就像輕微感冒需要氨咖黃敏膠囊一樣,可以有效把病症扼殺在萌芽之中。

但是對於有一定病症的中重病人,簡單的感冒膠囊是不能治病的,如果不認真對待,有可能延誤治療時機,危及生命。

心靈雞湯只要不是有毒,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癒處在迷茫初期的人的心靈的,甚至可以為一些人指點迷津,瞬間開化!畢竟,雞湯也是可以填飽肚子的!

名著的深意更有重量,一般人在短時間內是不能消化的,雖然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是知識層面未到一定程度的人就是讀萬遍和第一遍初相見也差不到哪裡去!而且名著一般都是歷史積澱,幾代人讀出來,共同認知的名著,其重量可見一斑。

拿紅樓夢來說,多少紅學專家倚著這“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大展文學宏圖,至今也沒統一思想,也沒研究透徹。

突然想起在電視劇《歡樂頌》裡邱瑩瑩事業愛情受挫拿著成功學的書自我陶醉打氣的時候,安迪好心指出問題還被懟了回來,氣的安迪說“不與傻瓜論短長”,這時候的邱瑩瑩就是中了心靈雞湯的毒!

二者各有妙處,不可胡亂評判

心靈雞湯也有點醒夢中人的作用,名著的意義更長遠,內容更深邃。

我們只能各取所長,適時而用!


折羽的雁


雞湯是一種碎片化閱讀

本身是有道理的

而且往往就是經典中的隻言片語

或是直接作為名言警句

或是粉飾美顏以合事宜

因其片段的性質

與心靈只是一時契合

看過便忘諸腦後

經典是宏觀的整體

有完整的思想框架和豐富內容

是大師思想體系的綜合表達

如今經典並不難得

難得的是靜下心去閱讀

得來容易也就不加珍惜

都知道閱讀經典好

卻多是明日復明日的拖延

想閱讀的總能擠出來時間

茶餘飯後睡前都能利用

不想閱讀的也總能找到藉口

往往是把經典翻開

手裡刷著小視頻




夢蝶也逍遙


心靈雞湯和經典著作,你認為哪個對你人生更有幫助?為什麼?

(有人認為心靈雞湯的泛濫,是對經典的熟視無睹;讀過經典,你才會知道心靈雞湯多麼淺薄。走進經典,你才知道什麼叫淺陋、什麼叫深厚,雞湯有毒。)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說說經典著作。這些著作之所以可以成為經典著作,是因為其具備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除了具備一般文學作品所承載的審美體驗功能,更有著豐富而厚重的歷史價值,文字的背後隱藏著顯著的時代印跡,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供讀者體驗和探究。歷史不可能完全複製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好的壞的,想要走進那個離我們遠去的時代,除了基本的史料記載,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文學作品,跟隨著作家的心路歷程,感悟與追憶了。

同時,每一本經典著作都是經過時間的積澱、無數讀者檢閱所留傳下來的。作者本身就是站在了一個很高的角度去審視他所處的世界和時代。經典著作能給予我們普通書本難以企及的閱讀感受和藝術魅力,我們閱讀經典著作,可以跟隨作者的步伐去感受作品中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故事,自然也就開拓了視野和眼界,讀後,反觀真實生活的錢情利慾,善惡美醜,喜怒哀樂,無形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個正確的指引方向,再分辨這世間形形色色的是與非,對與錯,會讓你看事情更為通透明瞭。

反觀現在的各式雞湯,就顯得稍顯空洞淺薄,沒有根基了。但也不是說雞湯就毫無存在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雞湯也是可以起到營養的作用,關鍵在於雞湯是否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並激發其鬥志了!我感覺雞湯類的東西就像是街邊賣的便當一樣,可以短時間解決一下飢餓問題,但不能一直吃,吃多了就會營養不良了。就我自己的感受和觀察,我覺得社會閱歷少的年輕人更喜歡雞湯類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對有豐富社會閱歷的中年人來說,雞湯類的東西反而沒有多大的作用,也不太喜歡這種雞湯性的東西了。

綜上所述,心靈雞湯和經典著作二者比較,我認為經典著作對我人生更有幫助!心靈雞湯作用雖小,但也不是都有毒。



Linda40591594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心靈雞湯是去痛片

雞湯味美,為心靈專門配製,有對心靈的迎合,有對心靈的撫慰,有對心靈的叩問,如同去痛片,初嚼有苦的味道,隨後可止心痛頭疼,讓人覺得心裡舒服,甚至上癮!

經典著作是維生素C

經典著作,初讀無味無感,久讀,會覺得生命中注入了一種活力。讓人心裡覺得舒服,讓人渾身有力量。

綜上,於我,經典著作比心靈雞湯更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