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紀實攝影都喜歡用黑白來表示?

小魚大魚看世界


首先,我要否定一下提問題的小哥。並不是紀實攝影都喜歡用黑白來表示。

起碼現在活躍的紀實類攝影師,大部分都還是彩色作品為主的。你去看看今年荷賽的入圍作品,就會發現絕大多數都是彩色照片。

那麼,你為什麼會認為紀實攝影大部分都是黑白呢?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

1、 現在在國內頗受追捧的攝影大師,一般都是在20世紀中早期就開始活躍的神仙們,例如布勒松、寇德卡、威廉·克萊因等等。這一代大師確實都是用黑白膠片的。因為那個年代在膠片技術上,還是黑白相對比較成熟,而且其他技術不夠成熟。所以高容忍度的黑白膠片就變成了首選,曝光差個兩三檔都能在後期找的回來。還有就是黑白的後期相對比較容易,攝影師可以自己來掌控暗房。彩色就不行,只能通過機器沖洗。作品的可控性就差了很多。所以如果你是看大師作品得出的結論也就不難理解了。

2、現代國內最容易看到的紀實作品可能還是以街拍為主。街拍攝影師中有一大波是膠片攝影師。這年頭還在拍膠片的,一定是對這種拍攝形式有情懷的人。所以為了他們能自己做暗房,自然也是黑白為主。如果你混的是街拍圈子,也會認為黑白是主流。

3、所謂感覺不夠、黑白湊。這是個特別常見的事。因為我早期也這麼幹,幹到現在乾脆只拍黑白了。為什麼?因為彩色實在太難拍了。拍一張照片,你要考慮角度、構圖、焦點、曝光,要不停的走位,看狀態、看光位,真的是一件有太多因素要考慮的事情。這時候,你再加入色彩部分...真是饒了我吧...


所以,並不是我們現在的紀實攝影大多使用黑白來表示。只不過是我們大多看到的,拍攝的可能都是黑白的內容。因為它真的比彩色攝影容易一些。當然,這裡並不是說黑白攝影就不高級。任何一種形式,都有它的優勢和侷限。只不過,可能對於新手而言,黑白的門檻,確實低一些。


酒來


紀實攝影確實有很多都用“黑白”色調來呈現的作品,不過個人倒認為其實攝影題材是不是“紀實”並非由是不是“黑白”色調來決定的,彩色作品照樣有很多優秀的紀實作品,而喜歡用黑白來呈現作品,大致是基於這麼幾種原因:

歷史風格的延續

紀實攝影最為輝煌的時代,還要屬上世紀那個“膠片時代”。流傳下來的諸多優秀紀實攝影作品都是那個相機並不怎麼普及的年代的作品。很多紀實攝影大師也誕生於那個時代。由於那個時代攝影並非是一項人人都能從事的行業,攝影器材、耗材都是相對比較昂貴的。其中,膠片作為照片的載體,自然價格也並不便宜。膠片中分彩色膠片和黑白膠片,早期彩色膠片沒有普及的時候,攝影人使用的都是黑白膠片,在彩色膠片誕生後,價格也相對黑白膠片來說更貴,同時在寬容度等方面比黑白膠片還有一些劣勢,所以,很多攝影人依然習慣使用黑白膠片進行攝影。那個時代從事這個行業的大多是一些與媒體有關行業的人,並且具有一定的攝影技術、新聞素質,拍攝出來的照片比這個人人是攝影師的時代要普遍水平更高一些。一些拍照水平高的人,用黑白膠片拍出了一些高水平的紀實攝影作品,這些作品流傳於後世,形成了獨特的“黑白紀實”風格。例如佈列松、克萊因、薇薇安邁爾、馬克呂布、羅伯特卡帕等都是那個時代傑出的攝影大師,他們大多以黑白影像作品為主,而這些經典作品深深地影響了後世的攝影人。

現代攝影師保留黑白風格的紀實攝影創作,是對這些大師的致敬,也是一種攝影歷史風格的傳承。

黑白攝影具有更為純粹的主題表現力

黑白攝影所對應的是彩色攝影。黑白攝影相對彩色攝影來說,更能突出體現畫面中的線條、明暗對比、灰度層次,可以說畫面表現手法更為純粹。而彩色攝影,將色彩加入到照片中來,會從視覺上大大幹擾人們對主體、環境、層次的感知。攝影在某些程度上是做減法,與繪畫表現手法是相反的,黑白色調在做減法上比彩色更為直接有效。對於紀實攝影題材來說,最主要的就是要把照片的故事、主體、感情交代清楚,黑白的層次感、高寬容度、線條化構圖、明顯的明暗對比對作品的表現更為純粹、直接,更容易提煉出攝影作品的主題,這對於紀實攝影來說是比較有利的表現手法。

黑白攝影具有“抽象”的魅力

把二維影像表現得更抽象化,可以把你的照片轉化為黑白來試一試。我們日常看到的世界是具有色彩的,如果在照片中去除色彩,這會產生與日常觀感有差別的視覺體驗。黑白紀實照片之所以被很多朋友青睞,就是因為它可以將某些影像更為抽象地表現出來。特別是對於大光比、極簡構圖、細節明顯的一些照片,黑白影像更能將其提煉成視覺衝擊力強悍的表現形式。紀實攝影在某種程度上更希望表現強烈的觀感體驗和思想內涵,而抽象化的表現手段則有助於紀實攝影創作。

其實並非所有紀實題材都適合用黑白來表現。比如有些表現傳統節日喜慶氛圍的紀實作品,如果失去了色彩,則表現力會大打折扣。所以,雖然黑白紀實攝影作品具有獨特的魅力,但在這個數碼化時代,也未必全部都採用黑白來呈現作品,根據拍攝場景、作品氛圍、主題,恰當處理照片為黑白或者彩色,沒必要人為限制作品的色彩形式,可以用更為豐富地手段進行紀實攝影創作。


卷太郎攝影坊


說說我的看法吧:

題目中說的是紀實攝影,紀實攝影大多隨機性比較強,拍攝過程不會太考慮背景和周邊環境,只是把隨機發生的事和物最快的記錄下來,就是一瞬間,這時背景不論多嘈雜,色彩不論多豐富,都在這一剎那定格在照片中了,但是黑白照片會大大降低視線對拍攝主體以外的關注,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作用。

黑白兩色比較經典,無論是西方繪畫中的素描,中國藝術中的水墨書法,都是通過對黑白灰三色的運用,通過這三種色彩的變幻組合,便能創造出立體感和空間感,而且往往比彩色照片來的更加強烈。

最早的攝影就是黑白膠片攝影,所以黑白往往給人一種懷舊的感覺,而這種懷舊感帶來的就是人們對時光的感受。

因為早起的知名攝影大師,如佈列松,都是用黑白膠片攝影,所以很多人為了向大師致敬(多數其實為了裝×),也採用黑白攝影的方式。

最後看看大師佈列松和一些大師作品。








白話攝影


從攝影的歷史看,19世紀中期,攝影術誕生時,只能以黑白兩色記錄影像,直到20世紀中葉,世人所見的照片都是黑白照片。攝影的本質功能是記錄生活真實,因為早期底片全只能呈現黑白兩色,所以,黑白攝影也就成了攝影的根本特徵。

從攝影的效果看,攝影是光影藝術,而黑白則是光影的最佳對比,當被攝對象失去色彩以後,就變成了光與影的對比,可以免除凌亂色彩對被攝主體的喧賓奪主,實現照片最純粹和最簡潔的光影呈現,從而獲得最本質、最鮮明的影像紀實。

從攝影的審美看,行家欣賞一幅照片,最關注的是照片的構圖和光線,而黑白照片所表現的光線和結構,是觀察人和物體之間關係的最簡潔方式,通過人或物體的明暗效果,可以看出攝影師構圖與曝光的匠心,以及攝影師的審美意趣。








圖說蘇州


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發明了135黑白膠捲和小型照相機。由於膠捲的發明,小型相機的採用使攝影師的拍攝比以前要簡便,攝影師可以到任何地方拍攝,亦成就了大批紀實性攝影的大師,如沃克.埃文斯、卡帕等。

這些紀實性攝影大師,用黑白膠捲拍下出一張張傑出作品,讓人難以忘懷。因此,黑白照片慢慢被認作象徵著傳統,傳達嚴肅氣氛,帶來歲月感。讀者更攝服於黑白照片表達的魅力。

1936年,德國的沃爾芬彩色膠捲廠才誕生彩色的膠捲,彩色照片能像人們顯示事物的本來面目,畫面的美被表現得非常充分。彩色照片蘊含豐富的信息量在黑白照片中有的會消失,因而我們更樂意看到彩色的照片。

儘管彩色照片大行其道,好些的知名雜誌在反映政治事件的圖片故事時,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使用黑白照片,他們認為黑白照片可以增加報道的權威性。

直至現在,有些媒體和攝影師在紀實性拍攝時仍然喜歡採用黑白,他們認為黑白照片更能傳達一種高貴、嚴肅的氣氛。


36旅行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黑白彩色照片的區別。

一顏色

1彩色照片給人的情感流出,以及吸引眼球的地方,還有想象色彩元素多出很多,它從顏色上面就不會讓看到照片的人,完全注意人像本身,那既然是紀實攝影拍攝的人幾率幾乎百分之九十。所以肯定要讓看到照片的人更注重人。

二層次

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的對比度更明顯,更能生動立體的表達出想表達的主題。比如(人物的表情,皮膚的質感,層次的溝通,等)

三過濾

黑白照片色彩元素只有黑白灰,更能過濾掉一些不想要的元素和不重要的內容。(比如拍攝的主體旁邊有其他人物那可以壓暗,等)

四感覺

彩色照片給人很多種感覺,比如(陽光,溫暖,豔麗,華麗,時尚,等等)而黑白照片給人感覺比較單一比如(嚴肅,孤獨,寂寞,冷,無情,等等)這樣也就更容易體現紀實攝影的主題。

五歷史

既然是紀實那肯定是過去的事情,黑白不僅代表歷史更能讓日後多年看到這張照片的人生動的感受到當時的情景。

最主要的是黑白照片永遠都不會過時,什麼時候看到都不會感覺過時。

做為一名資深職業攝影師也確實非常喜歡實用不同黑白照片來表達主題(普通黑白,高反差黑白,純灰度黑白,閥值黑白,噪點黑白,紅外黑白等等很多)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旅行攝影師康宇


也不盡然,但總體上來看,紀實攝影這個題材用黑白的形式來表現,比其它的題材可能要常見一些。究其原因,我們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分析。

其一:黑白照片因為去掉了色彩,所以畫面會顯得更簡潔、純粹。攝影者如果拍攝的題材,色彩在其中不僅不是一個加分項,反而還會讓整個照片變得更凌亂,有干擾,這個時候拍黑白照片就能巧妙地規避問題。

其二:是這個場景中幾何形狀非常的漂亮,線條非常的漂亮或者是光影關係,亮部和暗部組成的形狀非常漂亮,在這個時候,拍黑白照片看似是丟棄了一些色彩信息,有點可惜,但是實際上正是這種捨棄反而強調了這張照片的特點,因為不管是形狀還是線條還是光影關係,都不需要用色彩來體現。

其三:去掉色彩信息以後,我們欣賞照片時就不會覺得它是簡單的用肉眼能看到的那個世界,它已經對整個世界進行了加工,進行了有意識的選擇,這就讓我們的攝影和我們直接簡單地去拷貝大自然有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分。 前者是經過藝術加工處理的,後者總會給人一種簡單地複製的感覺。如果攝影人不希望觀眾把注意力都只集中在那些構圖、光線、色彩的問題上的話,他就更願意選擇用黑白來拍照,希望大家能夠更安靜更嚴肅的去看待作品本身。











飛哥視界


紀實攝影當然不是一定要黑白的,但黑白適合新聞或紀實題材,這一點毋庸置疑。去掉色彩,只留黑與白,幫助觀看者拋棄那些對畫面無用細節,直切事件本質,這也是新聞或紀實題材所需要的。在某些場合,光線、社會環境複雜,則更是黑白膠片的天下,在光線明暗鮮明光比很大的情況下,數碼照相機或彩色膠片的寬容度有限,無法同時記錄明暗兩個部分的內容,黑白膠片則以其極大的寬容度勝任;某些衝突核心地區,要求攝影記者抓拍、TOU拍,很難準確曝光,黑白膠片也可以通過極強的後期製作(PS在這一點是比不了傳統暗房的)進行補救。其實沒什麼不好理解,簡單一句話,因為需要所以使用。 紀實攝影的實質是真實、準確、嚴格、系統。黑白攝影的藝術不在於漂亮畫面,優美線條,絢爛色彩,而是敢於淡薄持之以恆是紀實攝影家的實質.還有就是黑白照片更能適合各種場合,記錄的較彩色圖片更為全面。比如黑白攝像可以表現彩色世界;畫面調子的軟硬、焦點的虛實、焦距的長短、光線的明暗、角度的俯仰、色彩的寒暖……都會依據創作人員的構思隨時改變著造型效果,都為攝像藝術提供了假定性和創造性的可能


PUG4567


攝影家不滿足於寫實的彩色照片,而黑白照片因為剝離了色彩而更加抽象、更接近我們對於“藝術”的定義:源於生活、超越生活。白影像更抽象,彩色影像相對更具象。

黑白影像更具有藝術的特性,彩色影像更具有描寫的特性

黑白影像更有利於表現線條,彩色影像相對弱些。





生活的慾望


在膠片時代黑白膠片的沖洗比彩色簡單得多,幾乎每個攝影師都能很快學會,沖洗時間很短。彩色膠片的沖洗非常複雜,工藝流程嚴格,溫度控制精準到0.1℃左右,除黑白的顯影定影外還有一道漂白,且腐蝕性極強,精細不得馬虎否則藥液報廢成本極高。早期的彩色膠片個人攝影師根本沖洗不了,後來彩色膠片大量普及,及沖洗設備的小型化,才有很少攝影師才開始自行沖洗,就是這樣柯達有一種彩色膠片必須送給製造商沖洗!衝黑白膠片到出照片最多一小時,彩色就要三小時左右。所以早年的紀實攝影幾乎是黑白照片原因是沖洗工藝簡單,有幾個碗(裝顯影定影液),沒電有煤油燈都可以沖洗出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