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青年人應從這次抗疫中讀懂什麼?

原標題:《中國青年》專訪韓毓海(上):青年人應從這次抗疫中讀懂什麼?

選題策劃:藺玉紅

採訪/本刊記者 徐吉鵬


為何說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中國製度的優勢在此次疫情阻擊戰中是如何體現的?

經此一役,在社會治理方面,我們應吸取怎樣的經驗教訓?

青年人應從這次抗疫中讀懂什麼?

《中國青年》雜誌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韓毓海,特分三次發表。


青年人應從這次抗疫中讀懂什麼?


今天,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一樣了,

擔負的責任更大了

《中國青年》:與17年前抗擊非典時相比,如今我國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次抗擊疫情的困難和挑戰與非典時期相比有何不同?

韓毓海:第一個不同是:這次疫情無論是從傳播速度還是從廣度來說,都比非典要嚴重。傳播範圍廣就意味著,儘管中國為其他國家防控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未來一個時期,其他國家能否像中國這樣成功控制疫情?這對整個世界的治理結構,對於國際社會的應急能力,都是一個嚴峻挑戰。這甚至意味著,中國成功控制疫情之後,還要對國際社會的防控進行各種支援,要對世界承擔更大的責任,這是由今天中國的國際地位決定的,也就是說,這次防控戰,很可能有國內和國際兩個戰場,有兩個不同階段。

第二個不同是:這次疫情是在春節期間、在人口流動最高峰時期爆發的。中國春節的人口流動,是一個世界奇觀,因為涉及十幾億人的流動,加之出城與返城,時間的跨度很大,從天時上看,這使這次防控戰的不確定性空前增加了。

第三個不同是:中國在2010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的中國是世界工廠,是全球產業鏈的核心,是世界經濟的引擎,如果中國經濟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那對全球經濟的打擊將是極為嚴重的。

總體來說,由於今天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一樣了,擔負的責任更大了,所以我們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都增加了,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挑戰來自國內國際,既有人民健康方面的,也有世界經濟發展和穩定方面的。

如何理解一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中國青年》:疫情發生後,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第一時間彙集全國資源,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措施抗擊疫情。為何說這是一次新時代的人民戰爭?如何理解總體戰、阻擊戰的含義?

韓毓海:在整個戰疫過程中,有幾個英雄群體是衝在最前面的,這就是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勞動者、新聞工作者、志願者等。他們的犧牲和行動,每時每刻都在生動地告訴我們,什麼是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什麼是中華文明中最優秀的東西。它深刻地印證了毛澤東主席的那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它深刻表明:講好中國故事,不能從概念到概念,從邏輯到邏輯。正像離開了張思德,就不能講好為人民服務的故事一樣,離開了我們身邊的這些普通人中的英雄,也就不能講好中國故事。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們的人民這麼好,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如此強有力,我們怎麼會對中國沒有自信,對我們的文化沒有自信,對這樣偉大的人民沒有自信呢?正是今天眼前的事實告訴我們,我們當然應該有這個自信。

眼前的事實還告訴我們,黨的基層組織是我們這個制度的基礎,特別是廣大基層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他們堅守崗位,扶老攜幼,對許多行動不便的老人、生活困難的群眾,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危急時刻,他們代表中國共產黨,出現在人民的身邊。應該說,在這次戰疫中,幾乎每一個白衣戰士都是白求恩,每一個黨的基層工作者都是焦裕祿。英雄在人民中。

這次戰疫,分為不同的戰線,也分為不同的階段:醫務工作者擔負著國家治療的任務,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擔負著群防群控、國家防疫的工作,中國強大的產業鏈承擔著物資生產方面的責任,物流和配送承擔著物資轉運的責任,新聞宣傳起到了鼓勁加油的作用,人民解放軍踐行著人民子弟兵的宗旨。各條戰線形成合力,因此稱之為總體戰。

這次疫情來勢兇猛,防控形勢變化無常,這對我們的應急反應能力、應急反應機制是嚴峻考驗。這樣的危急情況,決定了我們遇到敵情隨時就要打,決定了作戰必須靈活機動,決定了必須發揮前方的主動性、創造性,決定了前方將士必須勇於擔責、勇於決策,甚至決定了有多少人、有多少彈藥,就打什麼仗,不要等待、猶疑、拖延,先打了再說,如果有所遲疑,那就會喪失戰機,造成戰線失守。因此,這是一場阻擊戰,必須採用阻擊戰的打法。為了認識什麼叫阻擊戰,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未完待續)

韓毓海,北京大學中文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主要作品有《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重讀毛澤東,從1893到1949》《龍興》等。作品曾獲2018年“中國出版政府獎”,2014年和2018年“中國好書獎”,第八屆、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018年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文學獎等。著作已被翻譯為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意大利語、荷蘭語、尼泊爾語等多種語言。

審校:彭姝疑、陳敏、劉曉

終審:藺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