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醫療市場化讓百姓有什麼感受?

時間無情面


不管小病大病,人沒有不生病的,不論從家庭看還是從個人看,都是這樣,誰都和醫療打過交道。那下面就談談我的觀察和切身感受。

一般的頭痛腦熱,我一般會到診所看,或到藥店自己買藥解決,這樣簡單一些,診所醫生有一定的臨床水平,對一些小毛病的判斷和治療比較滿意,價格不貴,最主要的是去醫院手續太麻煩。這些診所和藥店都是個體或民營,都有正規證件手續,實際上也可以看作醫療的市場化。

以前父母沒少住院,住過公立醫院,也住過民營醫院,我和醫也打過不少交道,

總的來說,公立醫院規模大,醫療設備好,醫生護士多,病人多,是老百姓看病住院的首選,但也存在態度差、人浮於事的毛病,甚至還有人情醫療問題。

多數民營醫院總體規模小,高級醫療設備少一些,醫護人員少,也聘用一些退休的醫生坐診,也有外地專家巡診,總的服務態度不錯,收費也不高,但一般是有某項專長,總體的醫療水準還比不上公立醫院。

說起醫院的市場化,公立醫院雖然是公益性的,但它現在的狀況應該是半公益、半市場化的,因為它有一些收費性的盈利項目,老百姓吐槽比較多的,比如亂開藥、亂檢查等過度醫療問題,還有醫德醫風問題。

多數民營醫院就是純市場化,要考慮成本和收益,要在競爭中生存,必然是為了盈利而經營,除了個別人流性病等所謂專科醫院被吐槽,多數民營醫院是正規的。比如,我不久在一傢俬營牙科拔過牙,環境、服務、技術、收費都是很貼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