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現在工廠普工普遍六七千工資,為什麼很多人還是願意做三四千的文員?

Laurelluo433


工廠普工工資六七千,文員三四千,為什麼很多人寧願選擇文員,我的分析如下:

01

每個人追求不一樣,選擇就不一樣

普工六七千,文員三四千,看起來工資收入差距挺大的,但單純以掙錢多少來論證人們就該怎麼選擇,肯定在判斷和認識上就會產生疑惑和偏差。

有人選擇工作,是掙錢多少為先;有人選擇工作,是喜歡和諧工作氛圍;有人選擇工作,是自我價值實現為王。有什麼樣的追求,在有選擇權的情況下,就會選擇哪種類型的工作。

人們選擇工作,都是根據內心需求結合自身資質條件來綜合判斷選擇自己要從事什麼職業,沒有什麼對錯之分。

02

為什麼很多人要選擇工資低的文員工作

綜合起來,可能有如下原因:

原因一:有的員工家境較好,錢不是問題,選擇文員工作只是為了有事做,免得把自個廢了

我有一個辦公室同事就是如此,月薪大概算起來只有3000元。妹子家裡有好幾套房產,還開著連鎖超市,每天上下班開的車比老總的都好。妹子的解釋就是:父母害怕她沒事幹和別人混壞了,或者把自個耍廢了。妹子的要求很簡單,有事情做,有自己的職場圈子,錢不錢的都無所謂。

我小區保安隊裡有一位大叔,是新藏軍區轉業回來的團職幹部,每月工資1萬多。大叔本可以選擇單位自己卻放棄了,也可以選擇不上班工作,靠工資養家綽綽有餘,但大叔還是自己找了份保安工作。大叔有一天給我說:找個事做,有自己的圈子,免得自己把自己廢了,而且和一群保安呆一起比較對味。

原因二:文員和普工的職位要求不一樣,比如年齡、學歷、專業技能、溝通技能等

普工一般沒有學歷要求,文員多數要大專以上;普工沒有太高的年齡限制,而文員要求個人形象較好,人比較年輕;普工和文員的技能要求、溝通要求也不盡相同。導致有人在選擇職業時沒有多餘的選擇,或只能選普工或只能選文員。

原因三:文員和普工的收入付出比可能不一樣

普工的工作環境、工作時間、辛苦程度和文員不一樣。普工加班多、文員加班少,普工不能按時下班或倒班,而文員可以準時上下班還可以接娃等等原因,導致很多人喜歡選擇文員而不願意選擇普工。看起來薪酬有點差距,而核算實際收入付出比可能差距沒那麼大。

原因四:五險一金保障可能不一樣

比如有的普工執行的是臨時用工制度或者季節性用工,沒有五險一金,而文員由於需要簽訂正式用工合同,有五險一金保障等等,導致有的人就寧願選擇文員而不選擇普工。

03

精細化思考,建立職業維度選擇思維

在兩個條件相近或不相近的職業之間如何選擇,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很大的難題。有的憑自己是否喜好,有的憑自己是否擅長,有的憑自己的感覺,而更多人在選擇時更加無所適從。

管理學和心理學大師詹姆斯.馬奇在其著作《決策是如何產生的》一書中這樣寫道:

在現實世界中決策的研究表明,並不是所有的備選方案都是已知的,並不是所有的結果都需要考慮,並不是所有的偏好都在同一時間出現。”

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我覺得更需要進行精細化思考,利用維度分析法進行科學選擇。

維度分析法:指的是人們從不同的觀察事物的角度出發,利用同樣的數據從不同的方面進行觀察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讓人們從不同方面得到準確認識和事物的本質。

維度分析法在職業選擇中的優勢在於,將人們在進行職業選擇中的內隱的想法和判斷,利用數據的形式進行外顯,變成一種可以直接執行的過程。如果掌握並熟練運用維度分析法,可以促使我們在思維的訓練和運用中更加如虎添翼。

04

職業選擇的四步法

那麼,如何科學利用維度分析法在或近或不相近的職業之間選擇自己的職業?

第一步:梳理自己的需求,"我什麼要選擇工作?”,”我希望從工工作中得到什麼?”

清晰自己的需求,是做好職業選擇的第一步。有的工作是為了掙錢,有的工作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有的工作就為了混日子,有的是為了拓展和建立自己的職場人脈。

你的需求決定你的選擇和未來能夠做到什麼高度。

第二步:找出備選工作的突出特徵,並與自己的需求進行對接

在選擇工作時,薪酬提升、晉升機會、工作環境、人際關係、培訓機會是我們比較注重的備選項,而也有部分人會選擇影響力、權威感、冒險性等更能滿足自己內心需求的東西。

第三步:對備選特徵項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篩選並賦值和價值判斷

每一項工作的備選特徵可能有10幾項之多,但並非需要全部採用。要明確自己的重點需求,將自己覺得目前最重要的需求選取3-5項按照100分進行賦值對比,這種賦值不一定侷限於分值,可以採用數據、權重比例或者等級;通過作價值判斷,從而確定自己的選擇。

以本題的普工和文員為例,參考個人需求,我製作一張草圖,供大家參考:

以上圖為例,根據自己的需求設置賦值。我個人將薪酬和晉升的佔比放得比較高工作環境、人際關係、培訓機會和權威感等放到需求第二層次。

第四步:打分,對比,選擇

做完上述的需求梳理、特徵選取、賦值和價值判斷之後,就進入選擇的最後一環:根據選取的維度,以自我需求為基準,對工種進行打分和對比,最後選取自己最中意的職業。下圖是以自己為例,進行職業選擇的打分對比及選擇結果:

按照我個人篩選的維度和賦值,結合內心需求,文員打分為79分,普工打分為69分,結果不言自明。

05

小結

文員與普工工種如何選擇,可涉及的因素太多,個人追求不一樣,個人資質條件不一致,選擇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在職業選擇中,採用較為理性的維度分析法,將內心隱性的思想和思維外化為顯性的可執行的方案,不僅有利於我們職業選擇的準確性,在工作中、生活中,使用理性的維度分析法,還可以提升我們的決策思維、決策技巧。

維度分析法雖好用卻不能濫用,比如涉及感情方面:一名女子,不關注自己的感情趨向,利用維度分析法在多個追求者中選取自己的意中人,那就有點貽笑大方了。


以上分享供參考,如果你還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我是@之舟職讀,致力於職場有價值思維、知識、經驗分享,用理性穿越迷霧,用感悟陪你成長,歡迎點擊關注


之舟職讀


我讀書少,你別騙我。文員能拿三四千我還是比較認同的,工廠普工能拿六七千的是極少數吧?

即使是在深圳這種高消費的地方,絕大多數工廠普工工資也就5000左右。拿六七千的幾乎都是那種計件工資制的,需要加班加點一天做十幾個小時的工作。

我老家有個表弟,個頭一米八三,白白淨淨,長得像明星吳彥祖似的。進工廠打工後,也就兩三年的時間,感覺像變了個人似的,總給人一種呆呆的感覺。

這也許就是很多年輕人不願進工廠打工的原因:每天過著兩點一線,枯燥而重複的生活,時間久了會讓整個人變得麻木,甚至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除此之外,以下幾方面也決定了很多人不願意去做普工。

第一,工作時間長。

不用倒班兒的工廠,每天工作時間基本上在十個小時以上。

需要倒班兒的工廠,每天工作時間也少不了多少,還需要上夜班。上夜班兒對工人傷害極大,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

我一個表嫂,在山東某大型鋁廠工作了幾年,落了一身毛病:胃炎、鼻炎和、神經衰弱等等。結婚有了小孩,說啥也不去了。

第二,成長性太差。

普工的的工作毫無成長性可言,做的時間再久,也很可能只是個熟練的普工。

技術上提升不大,進管理層又太難。哪怕能混個基層管理,工資沒漲多少,還淨幹些個費力不討好的工作,也沒多少人願意幹。

第三,環境太封閉。

哪怕是在飯店當服務員,起碼每天還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碰見帥哥美女,還可以勾搭勾搭。

在工廠裡打工,每天放眼望去,就是機器流水線和一張張麻木的臉。年輕人怎麼可能待的下去呢?

總而言之,如果有的選,年輕人儘量還是不要去工廠打工。能唸書就好好提升下學歷,不能唸書就好好學門兒技術,千萬不要把青春浪費在沒什麼希望的地方。


劍心職場


先講一個例子。

06年我本科畢業的時候,富士康去我們學校招聘人員,基本上你只要去面試,就能夠入職。

那個時候富士康需要的人挺多,而且工資水平也不差,但是實際上參加面試的人寥寥無幾,包括我們宿舍的幾個人都沒去。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富士康聽起來不好聽。感覺進富士康就是工人打工的,與一幫初中畢業的人混在一起,大傢伙都覺得太不值了。

當然,我們那一年有幾個同學進了富士康。這麼多年後,他們能都能成領導層了。

這個例子結果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工作沒有好與壞,只是個平臺,乾的好與壞完全在於自己本身。

確實,現在工廠的普工收入不菲,但是實際人員流動性卻很大,很多廠一年到頭都在招聘人員。相比較文員,有的人卻能一直幹著,工資還不高。猛一聽這讓人很費解,其實其中的緣由很簡單。

本人觀點:現在的人之所以寧願做低工資的文員,放棄高工資的普工,完全是內心在作祟。

一、工作環境和強度不同

一般情況下,普工的環境都比較差,乾的都是體力活,沒有節假日,不管高溫酷暑還是數九寒冬,都得堅持在一線幹活,高工資基本上都是靠加班獲得的。而且整天面對的都是些機器設備,時間一久,自己的心裡可能還會出現問題。

文員呢,工作環境都不錯,基本上都在寫字樓內,工作強度低,節假日都有,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而且每天接觸的形形色色的人,不至於讓自己很苦悶。

相比較,很多年輕人吃不了苦,所以寧願選擇工資低的文員。

二、自己內心覺得社會地位不同

打個比方,兩個女的去相親,一個是某工廠的工人,一個是文員。首先聽起來,文員就是文文靜靜,普工就是五大三粗。那二者相親的概率就不言而喻了。

其實這就是人們自己的看法,大家的自尊心在作祟,總覺得去廠子裡打工說出去不好聽。但是實際呢,自己的生活過得好與壞只有自己知道。

一個文員一個月掙這點錢,即使說出去好聽,那你的溫飽能解決嗎?普工雖然不好聽,但是人家包吃包住,每個月能節省不少錢,最終還是人家的生活過得好些。

三、其他待遇問題

一般像工廠裡的普工,因為人員流動性大,工廠都不給交社保和公積金之類的,所以,工人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我以前工作過一個化工廠,工廠規定,只有幹夠半年才給交社保,幹夠一年給交公積金。這樣做的目的本來是為了能留住工人,但是實際情況呢,大部分人幹了不到半年就走了。

究其原因,因為廠子不交社保,工人覺得萬一哪天出了事,自己權益就不能保障。時間一久,大傢伙都有了辭職的想法。

文員呢,一般工資低,所以交社保的話,公司需要承擔的費用就很少,很多公司都願意給你交。另外一方面,文員的工作沒有啥危險性,即使說你不交社保,人家也不會因為這個原因辭職的。

總結一下,不管是做普工還是文員,第一位的事,得先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不應該在幹什麼工作上糾結,完全在於自己個人的選擇。


等下一個雨天


哈嘍大家好,我是人類的好朋友—拼命奔跑的傻子,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讓我想起了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我讀大專二年級的時候,正好到了放暑假的時候,我就突發奇想,心血來潮的想去工廠打工,可以賺些生活費。我選擇的工廠是富士康。由於天氣非常炎熱,我只帶了涼蓆和薄薄的一個毯子。富士康的宿舍裡面有空調,他們晚上都蓋著厚厚的被子睡覺,我當時快要凍成狗,根本睡不著。我就想讓他們把空調溫度稍微調高一點,說了三遍,沒有一個人理我,我只好把帶來的衣服都蓋在被子上,才勉強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又去買了厚被子。

再來說一下工作,我都工作了三天了,別的老員工每天都上班下班打卡,但是一直沒讓我打卡,我去問班長,他說忘了以後補上,我真是服服的了。工作是三班倒,車間裡的衛生環境非常不好,非常的熱而且噪音很大。每個機器都不停的生產產品,像流水線一樣快,稍微動作慢點就會跟不上節奏。我的手被機器燙了好幾回,都起大水泡了。在廠裡沒有娛樂,沒有朋友,每天都是幹不完的工作,說句不好聽的,連花錢的地方都沒有。我的一個同事說,他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

總體來說,工廠裡雖然掙錢比較多,但是每天都是固定不變的工作模式。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所以就選擇了工資不高的文員工作,或者是可以接觸社會比較多點的其他工作。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全部回答,謝謝大家的閱讀。


拼命奔跑的傻子


大家好,我是一個一線的工人,一個月扣完五險一金就4000多塊錢,座標大連,有些人可能覺得你沒那麼上進就待在工廠,我一干就是十二年,從最初的500到現在這工資。趕上廠子效益不好還減工資,在工廠什麼都得幹,還是做辦公室舒服,最起碼不用幹體力活。還有就是同事之間的爾虞我詐,同行都是冤家幹活有時候想想挺遭罪,那也沒辦法,誰叫當初沒好好改下性格,可能大家想安逸的活著,沒什麼太操心的事,年紀大了找對象都愁。掙怎麼少自己都不夠花的,所以有想進工廠的看到我的帖子自己想一下,


雷漫迪克


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了。我表姐夫在富士康當工人,表姐是月薪3000多的文員。

表姐是三峽大學畢業的,現在也是一本。在武漢工作,一個月工資也就3000多塊錢,這個工資和我姨媽姨伯去工廠裡面打工的工資甚至還要低一些,但是為什麼姨媽姨伯沒有讓表姐去打工呢?

因為文員更輕鬆,也更加體面,至少不能浪費了這樣一個學歷。

在談婚論嫁這件事情上區別就更明顯了。

當初表姐和表姐夫兩個人是經別人介紹才認識,才開始談戀愛的。一聽到表姐夫的工作,我媽和舅媽就特別不滿意。

我說:別人能掙錢就行了呀,聽說那個哥哥在富士康一個月能賺1萬多塊錢呢。

我媽根本不聽,劈頭蓋臉地找到我表姐對她說:

你這麼好的一個本科畢業,他初中讀完了就去上學了,你們倆學歷根本就不匹配!富士康賺再多錢也不過就是個打工的,好歹你也是坐辦公室的吧!他一每天要工作多長時間?你每天工作多長時間你不清楚嗎?!

這3句話簡直能把人懟死,表姐心裡特別不舒服。

最後由於表姐年齡也大了,今年已經30歲,在過年之前就匆匆忙忙地舉辦了婚禮。

我媽她們心裡雖然有不滿意,但是木已成舟,表姐自己的選擇只能自己去承擔後果了。

所以為什麼不願意去打工,而要去當文員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打工工作時間長很累,而文員相對輕鬆。

2.打工沒有學歷要求,人的素質不高。

3.打工族社會地位低,在婚戀市場上不具備優勢。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簡屋,和我一起,在職場中實現逆襲!

簡屋


可能你只看到了工廠普工能拿六七千工資的結果並沒有看到這其中艱辛的過程。我來給你講講這其中的過程:

我有幾位朋友曾經就在工廠做過,每個月薪資待遇能夠拿到六七千左右,當時很多人覺得他們的待遇很不錯,但真正瞭解之後才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種樣子。

作為普通的他們,每天的正常工作時間是十小時,在這十小時的時間裡每個月只能掙到四千左右,其餘的薪資全都是靠加班加出來的。也就是說,他們平均每天要加班四到五小時才能夠拿到月薪六七千的收入,換算一下,他們的平均工作時間每天在十四小時以上,這樣長的工作時間,確實非常的不容易,非常的艱辛。

作為工廠的普通員工,薪資待遇實際上並不高,之所以他們每個月能拿到看上去很不錯的薪資待遇,是因為這其中他們付出了相應的時間成本才有這樣的收穫。

而同工廠的普通相比,月薪三四千的文員就相對輕鬆多了。

相比之下,文員做的一些活並不是體力活,二是一些智力活,做這種活即便再辛苦同工廠普通相比相差甚遠。最重要的是文員每天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通常來說不會加班,有相應的付出就有相應的成果。

回到問題中來,現在工廠普工普遍收入比六七千左右,為什麼很多人還是願意做三四千的文員?

一、工廠普工工資並沒有那麼高,想要拿到月薪六千,得有相應的時間成本

實際上,大多數工廠普工工資沒有那麼高,普遍在三四千左右,想要六七千這背後付出的是相應的時間成本與體力勞動。

說得直白一點,也就是加班。

二、文員工作更輕鬆

工廠普工所從事的是體力勞動偏多,而文員則並沒有體力勞動,同工廠普工工作內容相比,文員更為輕鬆。

三、文員發展前途大

文員的發展前途比工廠普工發展前途大,做文員以後可以做類似的工作,可以學寫作,寫文案,這些都是增加收入的渠道。而工廠普工則相反,沒有一技之長,擇業選擇也就更少。做文員自然比工廠普通前途大。


肖軍說職場


工廠普工六七千工資,估計是江浙一帶才有這種工資水平了,珠江三角洲這邊也就三四千左右。文員三四千工資倒是很常見。

說回主題,選擇做工廠普工還是文員,如果只看工資就太片面了。我們從以下3方面分析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做三四千的文員,都不願意做工廠普工拿六七千的工資。

1.工人工作強度大,工時長,假期少,人就像機器一樣麻木工作

我剛畢業那一年,進了佛山一間傢俱工廠做跟單。雖然我做跟單也是坐辦公室,但同樣需要經常下車間跟進進度,也要跟其它女工一起同住同吃,算是對工人有一定了解的。

孫雯是當時跟我玩得比較好的女工。她每天早上7點到食堂吃早飯,7點半準時開工,中午12點到下午1點是吃飯午休時間。孫雯忙了一上午,只想中午爭取多點時間午休。

她都是12點踩點就跑去食堂打飯,然後直接帶回宿舍吃完。剛吃完飯又不敢那麼快躺下睡,擔心對腸胃不好,她就趴在桌子上眯一會兒。

下午1點開工,直到傍晚6點半結束。每天工作10小時,如果是旺季或者有什麼加急訂單,就不止10小時了,加班加點也在所難免。至於休假,她每個月只有2天假期,隨便她哪一天休,反正只有2天。

孫雯說:“每天上班真的很累,我覺得我的生活除了上班上班就沒有其它了。兩天假期分配到上半月和下半月各休一天,那一天其實也幹不了啥,淨睡大覺了。稍微遠一點的地方都去不了,一來時間不夠,二來實在是累,跑不動了!”

雖說年輕人進入社會工作是應該吃點苦,努力拼搏工作。但是再怎麼努力拼搏,也要注意勞逸結合。相對文員朝九晚五,每天八小時工作,週末雙休而言,普工的工作強度,時長,假期也的確太苛刻了。

所以,很多選擇做文員,也不願意做普工就很正常了。

2.工廠工作生活氛圍不好,極少考慮學習成長,沒有升值空間

孫雯和宿舍其它女工一樣,晚上吃飯洗澡後就不肯動了,她們都橫七豎八躺在床上玩手機。

我當時還勸孫雯來著:“要不然你多學一項技能吧。你不是天天抱怨做工人辛苦嗎?多學一項技能說不定以後可以轉行乾點別的,總比一輩子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強吧?”

孫雯歪著頭想了想,苦笑了一下說:“我吧,之前倒是想過學烘焙,做西式包點什麼的。也打聽過附近烘焙班,想報名去學。但人家都是白天開班,晚上不開。我這一個月只有2天假期,怎麼學呀?

後來也買了兩本烘焙書看,還被小珍她們取笑我,說我一初中畢業的還學人看什麼書呀?!你看看,我們宿舍哪有人下班後還看書的?要麼跑出去談戀愛,要麼窩在床上玩手機。看書學習什麼的,我還是算了吧,不是那塊料。”

當時我聽完孫雯那一番話,心裡真不是滋味。廠裡的氛圍就擺在那裡了,工人都只想著眼前能有飯吃就行了,說什麼學習成長呀,升值呀反而招致笑話。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工廠的特定環境影響到工人不願意學習成長,這也是很多人不願意做普工的原因之一。

3.工廠剝奪太多私人時間,工人成家立室後,就不太願意待工廠了

孫雯後來結婚生子了,她把小孩帶到1歲後,決定把小孩交給婆婆帶,自己繼續出來幹活。

但她不想再繼續做工人了,她說:“我小孩還小,又經常鬧病,如果再繼續進工廠幹活,我哪來那麼多時間照顧小孩和家庭呀。我老公託關係,幫我找了份文員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是朝九晚五,又有雙休,離家也近,方便我照顧家裡,我已經很滿足了!”

隨著很多工人成家立室,生兒育女,尤其是女人,她們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打理家庭。客觀上,她們已經不願意再繼續做工作強度高,工時長的工人了。文員雖然收入低,但是相對輕鬆的工作,較多的假期非常符合她們的期望。

那麼,你願意選擇做工廠普工拿六七千工資,還是願意做三四千的文員呢?

關注喬念一,分享豐富實用職場乾貨,助你平步青雲!


喬念一


講個真實案例。上大學的時候,我是學計算機系的,有一個高中同學和我一個大學,學的是機械專業。他當時為什麼選擇學習機械專業呢,因為大家都說機械專業非常好找工作,就連高考的時候,那些高中老師都這麼說。

既然大家都這麼說了,那一定沒有錯,於是我的同學就興高采烈的報了機械專業,還勸我和他報一個專業,因為我知道自己想要學什麼,未來想要做什麼,就沒和他報同一個專業。同學在大學階段非常刻苦,認真學習專業知識。

時光飛逝,一轉眼,四年的大學時光就要結束了,在快畢業的那段時間裡,學校也對接了不少外面的企業,機械專業顯得尤其牛逼,因為外面有很多工廠直接和學校對接,學校裡有多少人能要多少人,都是大巴車來拉人,搞得其他系的人非常羨慕。

同學自然也非常高興,這完全就是專業對口啊,可以直接上崗。雖然工資不高,但剛畢業麼,大家都要從基層做起。大概過了兩三個月之後,同學見到我連聲嘆氣道,當時就不該學機械專業,這都什麼破工作。

去了那麼多人,全部下車間,活髒的一塌糊塗,原本白白嫩嫩的帥小夥,進去工作起來之後,和難民形象沒多少差別,系裡唯一的校花,待了不到一個月就慘不忍睹了。除此之外,工作時間超長,自己做的工作和其他工人沒有任何差別,好多事情都不懂,還要向他們請教,他們可都是沒有學歷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畢業,感覺這份工作沒啥前途。

另外,每天的工作時間也超長,早上八點半上班,晚上五點半下班吃飯,吃完飯還要加班,動不動就到十一點左右,每天累得要死,重點是工資少得可憐。食堂裡的飯菜巨難吃,從工廠走出來之後,完全就是一個農民工。每當想起自己讀了那麼多年書,結果變成了農民工,心理一萬個草泥馬。

當時我記得是工廠用大巴車送過去的,結果又用大巴車送回來了,大部分人都放棄了工廠的工作。這個真實案例其實可以很好的解釋題主的問題,首先工廠普遍六七千的工資是不存在的,要能拿到六七千的工資,得在這個行業裡幹上好多年,大部分人的工資其實是不高的,而且這些人的學歷普遍較低。

而文員的工資雖然只有三四千,但基本上都上過 大學,從心理上來講就很難接受自己成為農民工。其次,工廠裡的活又累又髒,比起文員整天出入高些寫字樓要寒磣許多。最後一點,文員雖然當前的工資只有三四千,但成長空間較大,只要肯努力,未來薪資漲幅會遠高工廠普通員工。


八魚先森


1. 工廠招工牌上寫六七千,你先花100元路費,去了以後自己掏50元體檢,30元照相,複印,填表面試一天,花100住賓館,通知你去上班,不到一星期發現活你幹不了,再花100路費回去。


2. 工廠招工牌上寫六七千,你終於歷經體檢,入職,上班,每天機械地流水線上操作,工廠和宿舍兩點一線,腦子都不需要轉圈圈地幹到月底,還算輕鬆,以為終於可以領到高薪。結果一看,三千不到,工資不對。找人事理論,人事和你解釋,工資是計件制,多勞多得,然後把你做的清單一拉,每個工時歷歷在目。


人事安慰你,等工廠旺季時,每個工人都能拿六七千的。然後你掰開手指算了算,我X,那不是每天至少要幹12個小時。


3. 無奈之下你忍了,等待工廠旺季到來的“加班福利”,結果還經常被分配到夜班。每天放眼望去,就是機器流水線和一張張麻木的臉。

不分晝夜,你終於賺到了6800.但此刻已經麻木的你再也高興不起來了!


工廠的月薪可能高,但算到時薪是低的


工廠的工作成長空間太低,吃青春飯的工作

工廠的工作重複機械,長期不用腦子,會變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