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仝小林院士點贊武漢市第一醫院中醫危重症救治模式

2月2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一行,攜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與重症醫學科孔立主任,前往武漢市第一醫院瞭解疫情中患者的救治情況。

仝小林院士點贊武漢市第一醫院中醫危重症救治模式

仝小林院士專家組團隊和武漢市第一醫院聯合中醫專家組組長陳國華、副組長謝沛霖、工作組秘書吳輝、郝建軍、李凱等成員一道深入危重症病房,先後為19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詳細問診、看舌、把脈。查房後,仝小林院士對部分患者的治療方案進行了調整,並針對不同患者的病情進行辨證論治,並開具相應中藥處方,同時明確患者的下一步診療重點,指導臨床醫師制定更加全面的診療方案。

仝小林院士對武漢市第一醫院成立中醫危重症模式給予高度贊同,集中融匯各地各支醫療隊專家們智慧,成立聯合中醫專家組,一線查房、線上疑難病例討論,專家及時以指導臨床辨證用藥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贊同。隨後的疑難病例討論會上,仝小林院士特別強調,面對危重症患者不同的病程,要堅持每日查房“四診”,掌握病人的皮溫、脈診、腹診、排便等信息。對於上呼吸機、插管的病人,要積極組織現有中醫力量,建立一套上下互通的立體中醫查房模式,並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加強對病患“四診”信息的掌握。

一名七旬男患者,2月14日入院,症狀主要以喘息為主,乾咳無痰,睡眠欠佳,舌紅,有裂紋,無舌苔,脈細數。2月23日,仝小林院士通過親自對患者進行詳細床邊問診、視診和脈診之後指出,此患者屬於新冠肺炎後期氣陰兩虛型,其因病程日久,氣血陰津耗損嚴重,故可見乾咳無痰,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夜間陰不斂陽,虛陽外越,故可見夜間盜汗,睡眠治理,且該患者舌紅,有裂紋,無舌苔,表明陰液耗損極為嚴重,加大補氣補陰的力度,通過中醫專家組充分討論開出藥方。

2月26日,仝小林院士再次會診該患者後指出,經過前期滋陰潤燥,補氣生津等辨證治療後,患者氣陰兩虛的症狀較前明顯好轉,故不宜在使用大量滋陰寒性藥物,以免滋生寒溼之邪誤傷正氣。在仝院士前期遵古不泥古用生脈飲加大劑量赤芍、生地等活血化瘀,養陰清熱的基礎上,鑑於患者舌苔已現津液,苔氣已經產生。仝院士與市一醫院聯合專家組組長謝沛霖教授、學術顧問山東省中醫藥孔立教授等討論後,決定用昇陽益胃湯化裁治療。

武漢市第一醫院中醫聯合專家組副組長謝沛霖表示:“疫情發生以來,我院成立中醫聯合專家組,堅持中西醫結合的診療特色。截止到發稿時間,醫院在院患者957人,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已有50餘名患者從重症專為輕症,中醫聯合專家組成員將繼續深入一線查房,把控病患四診信息,根據病人病程進展,辨證施治及時調整用藥方案,儘量做到“一人一方”,還將採用中藥湯劑、中成藥、中藥注射劑等多種中醫藥治療手段,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的優勢,將中醫治療貫徹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每一個階段。”

(中國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