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體溫高不等於得新冠肺炎!測體溫時一定要知道的5個問題

近期,為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測體溫成了很多人的日常打卡行為。無論是出入公司、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還是宅在家中,都需要測一測體溫,實時監測健康狀況。


一些人在測量體溫後,發現自己體溫偏高,從而緊張了起來:體溫一直超過37℃就是發燒了嗎?需不需要第一時間去醫院?哪些因素影響了測量結果?在測量體溫時都需要注意什麼?


針對這些疑問,“央視社會與法”為您準備了這篇“體溫測量指南問答”,快來閱讀!


體溫高不等於得新冠肺炎!測體溫時一定要知道的5個問題


提問&解答

提問:體溫一直超過37℃就是發燒了嗎?

不一定。測量結果受測量方式和很多特殊因素影響。

通常定義的正常體溫範圍在36~37℃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及工具的不同,定義上還有細微差別。


體溫高不等於得新冠肺炎!測體溫時一定要知道的5個問題

(數據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診斷學》第 9 版 以及 UpToDate 臨床顧問 《成人發熱的病理生理學和治療》。)


除了測量方式會影響體溫,環境、時間、年齡,甚至是女性的生理期都會對體溫產生影響,使其超出正常範圍。所以,發現體溫偏高,先莫慌張,看看是否有以下幾種情況:


環境:氣溫高則體溫高,氣溫低則體溫低,去常溫環境中待一會再測量會比較準確。

時間:早上起床和傍晚時刻是一天中氣溫的低谷和高點,體溫差距大約在0.5℃左右。

狀態:運動和進餐後,體溫偏高。一般波動範圍不超過1℃。

年齡:嬰幼兒體溫高,老年人體溫低。

生理:女性在排卵期體溫大約會升高0.6℃。另外,妊娠期體內激素水平變化,也會使體溫升高。


提問:公用測溫工具會不會造成感染?

公共場合大多采用非接觸式的紅外線測溫儀,一般不會導致交叉感染。但對於需要接觸皮膚才能完成測量的工具,需要在使用後進行酒精消毒,否則可能存在感染的風險。


體溫高不等於得新冠肺炎!測體溫時一定要知道的5個問題


提問:自己測量體溫時,需要注意什麼?

  1. 測量前20~30分鐘避免劇烈運動、進食、喝冷熱水、沐浴或者是進行冷熱敷。
  2. 測量時如選用水銀溫度計,應檢查有無破損,保持腋下乾燥。
  3. 口腔測溫30分鐘前不能吃任何食物、吸菸或者喝水,防止結果不準確。
  4. 如果測量值高出正常範圍一點,可能存在測量誤差,可測多次取平均值。


提問:發熱是否就意味著感染了新冠肺炎,要及時就醫?

出現發熱症狀,不能果斷判定為感染了新冠肺炎。很多問題都會引起發熱,更不能因為發熱就盲目去醫院,這樣反而會提高感染的風險。正確的做法是:在家隔離,保持觀察。


但是,如果你在發熱或咳嗽的同時,還有以下4種情況之一,請及時就診:

1

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

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3

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4

聚集性病例(發病前14天內,參與過聚集性活動,且聚焦性活動中有2例及以上確診)。


提問:發燒了捂出一身汗就能退燒?

捂汗退燒不可取。蓋著被子捂汗,反而會讓身體更沒辦法散熱。推薦

物理降溫的方法,如用溼毛巾、低濃度的酒精擦身體等。


體溫高不等於得新冠肺炎!測體溫時一定要知道的5個問題


看到這裡,你是否對測量體溫這件事有了更多的瞭解呢?正確認識“測體溫”,不必因為一點異常而過度驚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