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二胎家庭兩娃"相鬥"?來學學兒童心理學家的化解方法,效果很神奇

最近孫儷主演的電視劇《安家》熱播,孫儷在微博透漏說:


"當看到劇本需要演房似錦的少女時期,想想必須是我妹妹更合適。"


二胎家庭兩娃


這條說說立馬引來42萬贊,不少人評論孫儷"舉世好姐姐",甚至還有網友直呼太羨慕想當孫儷妹妹。看到這麼和睦友善的姐妹情誼,群裡寶媽們都酸起來了:


"自從二胎後,家裡就沒安寧過。大寶、二寶不僅為一丁點小事吵得雞飛狗跳,甚至還能大打出手!"


二胎家庭最令父母頭疼的,莫過於兩寶之爭,出現一點點偏差都不行。這不僅讓我們耗盡精力,還擔心他們長大後感情淡薄,建立不了濃厚的手足情誼。面對二寶之爭,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們相親相愛兄友弟恭呢?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提出3個有效解決方案,能很好地消除孩子間矛盾,促進兄弟姐妹情誼。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二胎家庭兩娃


鼓勵孩子們自己想辦法


哥哥家兩個娃,小到一顆糖,大到新買的衣服書包,都能成為他倆爭奪打鬥的對象。每到這時,我哥都火冒三丈,要麼就放任不管當做沒看見,要麼就每人屁股上幾巴掌。家裡天天上演雞飛狗跳的局面,哥哥精疲力盡地向我求助,希望我回家能治治他倆。


其實,當孩子發生衝突時,我們要相信他們自己能夠找到對所有人都有利的解決方案。有次兩個孩子搶遙控器,爭奪電視所有權,眼看又要上演一場"戰爭"。我馬上站在他倆中間,心平氣和地問:


"你們都想看自己喜歡的節目是嗎?"


由於我的介入,他倆火焰下來一些,朝我點點頭。

於是我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


"每個人都搶著看,結果你倆誰也看不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想出辦法,讓兩個人都有機會看到,誰先出個主意?"


孩子相爭時,任由他們自己爭論或者各打一大板子都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需適當介入,瞭解情況,提出讓孩子自己想辦法的建議,剩下的方案則由他們自己解決。注意:我們介入只是當裁判,而不是替他們拿主意做決定。


二胎家庭兩娃


給傷害與被傷害孩子 愛和關懷


兩個孩子有次因為餅乾分配不均勻,弟弟一怒之下將拳頭伸向了他姐姐,姐姐哭得泣不成聲來找我哭訴。我將姐姐摟在懷裡,輕輕撫摸她頭,聽她控訴弟弟的蠻橫舉動。給予被傷害孩子溫柔和安慰,孩子往往能自己走出來,然後你們再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


我找到弟弟,同樣溫柔地摟了摟他,然後詢問事情緣由。一開始他對我有些牴觸,覺得我是來指責他的,便離我遠遠的。但是我依然非常輕柔地抱了抱他,像聊天似地跟他說給姐姐造成的傷害。然後告訴他,我依然很愛他。


我們給予孩子愛和關懷,針對的不僅是被打的那個,打人的小孩也同樣要受到關注。

很多因為打人而被指責是個"壞孩子",他們就會覺得自己不被愛。只有當他接受愛和關懷時,才有能力去"給予"別人關心,也才知道如何去關愛他人。


二胎家庭兩娃


不追求絕對的公平


有次姐姐生日,我送她一雙白色板鞋。弟弟發現後,大聲嚷嚷著"不公平",並要求我給他也買一雙。可他生日的時候我已經送過禮物了,姐姐並沒有禮物。如果這次答應了弟弟的要求,姐姐必然也會發脾氣。


我知道,弟弟口中的"不公平"並不是指收到禮物這件事,而是他覺得姐姐得到了關愛,他卻沒有。所以他希望通過物質上的平等,來得到相等的關心和愛。我抱著鬧情緒的弟弟,允許他將心中的不開心發洩出來。然後跟他解釋,我對他們姐弟倆的愛,不僅僅是一雙鞋子而已。並且舉例生活中相處時的事例,來表明他得到的愛不少於姐姐。


孩子爭執物質上的平等,其實真正目的是爭奪父母的關愛。如果我們追求絕對的物質公平,只會讓自己失望。所以我們在對待孩子爭奪時,要尋找其他途徑,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被重視和關懷。這樣,他們才會從物質上轉移開來。


二胎家庭兩娃


佑子媽說幾句:


前段時間《奇葩說》有一個辯題,關於"生二胎要不要徵得老大的同意"。其實,如果孩子能從父母那得到足夠的愛,他便也不會介意自己多一個玩伴。

但如果他自己得到的愛就很匱乏,那麼他便也不會樂意再多一個"競爭對手"。所以,解決二寶之爭的根本,其實就是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溫暖和幸福。


我是佑子媽,點擊關注,每天推送優質育兒文章,分享有趣又科學的育兒知識。我們一起,伴娃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