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醫不傳之祕在於量,中藥關於量方面的用藥經驗與心德有哪些?

智慧之都


確實,開方時糾結的就是量,有的附子能用到上百克。藝高才人膽大。


Dao403


我一直相信中醫,我的過敏性鼻炎也看了十來年中醫,這期間正牌中醫科學院的博士也有,民間祖傳的也有。講一個故事,曾經一個老頭兒,他說他是文革前的河北中醫學院畢業的,可見有兩下子,每次找他開方子,然後我自己到同仁堂去抓藥,有一次我去看病,他老太太不停的咳嗽,他說他頭天晚上半夜把老太太送到醫院裡去看西醫的,然後我再也不去找他了,他連自己的家人都治不好還得靠西醫怎麼用中醫治別人呢?


可靠性十萬個為什麼


關於中藥的用量,是經驗和療效體現,一個方,主藥是那味,取其什麼功用,和什麼藥相須使用最合理,有那些不相關的作用,這都是中醫人的資歷。比如一個叫黃芪的中藥,用小量,可昇陽舉陷,用中量能利水消腫,用大量,可降低血壓,補脾益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生用能清熱解毒,消散癰節。但具體怎麼用,這就是不傳之秘,量的問題,盲目用,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但不是上火,就是飽脹雍滯。照教科書用,也可以,至少不會有大錯,但看起來頭頭是道,頓覺學醫三曰,百病能醫,可臨症一時,才知無藥可治。抱頭大睡幾日,才悟出,量的事,於是社會上出現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中醫本科生,研究生去拜農村老頭為師。想知道的事簡單得不得了,不是想知道半邊蓮治蛇咬傷的用量是多少?就知想知骨碎補治骨折的具體用量?由於不能掌握量的問題,西醫說中醫是騙子,由於掌握了量的問題,屠幼呦在國際上大發異彩,造福於人。所以成也量,敗也量,有量力而行!量便成了秘,而不傳。


遠走才能高飛


我家傳承的中藥,專治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痛,以及由這些病引起的四肢麻木、無力、酸脹、痠痛、僵直、疼痛、跛行、屁股和腿部肌肉萎縮等,只要嚴格按要求服藥,都會治癒。

由於效果好,不少人想知道是如何配伍的,不說不可能,但是,家傳秘方,詳細說明也不可能,所以,每次只告訴別人組方用藥,但從不會告訴每味藥的用量。

中藥配伍,每味藥的用量多一分和少一分,效果會有很大區別的,正是用藥量的精準,決定了藥的療效,因此,在中藥配伍的時候,每味藥用量多一分和少一分,對療效起著決定性作用…






頸肩腰腿痛研究


中醫不傳之秘?或許有不傳之秘,但肯定不是量。

從藥物應用角度來說,藥物的量大量小都不是問題,最關鍵的是“比例”。

事實上,中藥的具體用量,包括從古至今的劑量換算,隨意即可查到,毫無隱秘可言。真正難以把握的,是臨證應用時,根據不同情況所做的比例調整。

方劑的變化,包括藥物增減、劑型更換、藥物配伍、藥量變化,而藥量變化之所以排名最末,是因為它該不該變、怎麼變,都取決於前三個情況,它要隨著前三個情況的改變而改變。

正如古人所說,“病無常形,醫無常方,藥無常品,順逆進退,存乎其時,神聖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從藥物用量來說,一般有幾個原則:

1、按藥物作用的地位而定量

也就是所謂君、臣、佐、使來決定特定藥物的用量,這也是“比例”最典型的闡釋。正常來講,君藥、臣藥用量偏重,佐藥、使藥偏輕。

2、根據不同作用而定量

比如說,柴胡,作為和解退熱的用量宜偏大(12克~15克),作為疏肝解鬱宜偏輕(3克~6克)。

3、根據藥物的體積而定量

這主要是藥“質”的問題。同一藥量的藥材,體積差距可以很大。解決方法一般是分煎。

4、嚴格控制劇毒藥用量

有明顯毒副作用的藥材,可無視比例範疇,嚴格控制住不危害患者的範圍內。

應該這麼說,藥物用量的多少,並不與療效成正比。用多了,療效不會提高;用少了,療效也不會降低。真正決定療效的,是藥物的配伍。

藥物有固有作用、次生作用和配伍作用。在臨證用藥時,固有作用和次生作用雖然重要,但對治療真正起效的,主要還是配伍作用。配伍作用的好與壞,幾乎完全取決於藥物比例。

所以真正艱深的,是藥型配伍。只要整體配伍的核心作用能夠好好發揮,那除非劇毒藥,其他某味藥,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多點少點都無所謂。


純鈞LHGR


這句話是真的。當中醫,首先要知中藥,中藥,這可是一門大學問。許多年前,我和一位醫藥公司的老總聊天,他喝了口小酒,講了許多真話,大概是中藥藥效降低了,有許多原因,一是偷工減料。以人參為例,他說,市面上的人參是先煮了一遭的,提取藥汁做它用,這樣的人參肯定藥效大減,如果還按之前標準用劑量,藥效肯定不好。二是,用人工種植的取代野生的,藥效也要打折扣。三是,草藥講究收穫季節和涼曬方法,如果不按傳統規矩製作,也會影響藥效。所以,作為一名中醫,必須要知藥性,也要知藥效。有的中醫按老方子抓藥,總是不見效,不是方子錯了,而是劑量少了。給我女兒小時候看病的一位老奶奶,每次都是她女兒探脈,開出方子,節約時間,老奶奶又探脈,把方子少微改一下,我留意過,就是把幾位藥的劑量改一下,方可去抓藥,藥到病除,門庭若市,把老奶奶忙暈了。



朵朵佬爺


人家祖祖輩輩,以身試藥!!!以生命為代價,辯症,斷症,配方,是不會獻出來的!!!面對屠刀,重金,亦無動於衷的!!!舉個例吧:“雲南白藥的配方"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中醫的辯症,斷症,處方,的精髓,永遠你都是個迷!!!很多配方,在不斷的研究中,早已超越了前人的禁忌,及使用方法!!!已經研究到基本無副作用治療各種病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些你在學校永遠學不到,別說你們的導師,就算是院士又如何!!!中醫醫藥書典千經萬典!!!你沒真正的高人指點,更不知從那裡開始研究!!!痴人說夢吧!!!


江水綠更藍


每個病人情況都不一樣,所以用藥配伍也不盡相同,針對這次疫情,應該每個縣派優秀中醫50名去抗疾前線,懸壺救世,讓冠狀病毒患者儘快脫離苦海,充分發揮我國中醫的優勢,使中醫的望聞問切應用於疫情臨床中,這對結束疫情,振興經濟有巨大意義!



楊哥之翩翩舞


如果不嚴打中藥摻假使雜,以後中藥就別談用量了。前兩年夏天買了一斤當歸,看著溼而不發黴,看著溼而曬不幹,用水洗了以後才能曬乾,一斤剩下七兩多,你說這藥量怎麼掌握?要想弘揚中醫,一要減少管理中的條條框框,二要很抓中藥質量,否則都是空談。


天下無癬


重病必須用重量,這是最基本的一點。自古以來中醫大夫以吃不壞人為第一準則,寧可治不好,就怕吃壞人。所以在劑量方面寧少勿多,動輒幾克幾克,根本是隔靴搔癢,無關痛癢。最後還不忘加上甘草,調和調和,就怕各藥在肚裡打起架來,惹出禍端!該用大劑量,必須大劑量,這樣才能迅速打通血脈。當然一些危險性的藥物要小心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