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宋朝想不想恢復漢唐故土?有何依據?

楚之南風繁花盛開1


自然是想的,北宋從建立到滅亡一直都在想著恢復漢唐故土,只是實力有限,沒辦法做到。

典型的漢唐故土,就是幽雲十六州,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就致力於積累財富,為的就是向遼國贖買幽雲十六州。宋太宗時期也數次北伐,為了收復幽雲十六州,但都無功而返,尤其是高粱河一戰,宋太宗大敗,幾十年國內征戰的宋軍精銳大損,從此宋軍一蹶不振,再也沒有開拓了的實力,且後繼的君主大多是守成之主,無開拓之心,所以對幽雲只能轉向被動防守。但北宋末年遼國衰敗,宋徽宗又重新燃起了收復幽雲的野心,聯金滅遼就是為了收復故土。至於失敗,那就是後話了。

還有一塊漢唐故土就是越南,北宋也是想收復的。自從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國被越南吳權大敗,越南就正式獨立於中國之外了。

宋太宗時期,越南內亂不止,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寶上奏宋太宗,請求趁丁朝內亂之機南下討伐。宋太宗任命侯仁寶為交州陸路水路轉運使;任命蘭陵團練使孫全興、漆作使郝守俊、鞍轡庫使陳欽祚、左監門將軍崔亮為兵馬都部署;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湜、供奉官閣門祗候王僎為兵馬都部署,伺機進攻丁朝。

但白藤江之戰,北宋又失敗於越南手上,越南統治者黎桓在宋軍退兵之後,試圖與宋朝重新修好外交關係。983年,黎桓遣使向宋朝朝貢,遣還俘虜,上表謝罪。 986年,又遣牙校張紹馮、阮伯簪等朝貢,並要求宋朝承認其在越南的統治地位。 宋朝最終於987年承認了黎桓的統治地位。

西南的雲貴高原也是漢唐故土,但唐朝時期,雲南的南詔國政權多次騷擾大唐,給大唐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大唐也對此沒有辦法。宋朝為了避免這樣的麻煩,於是用玉斧在大渡河劃了分界線,禁止攻打雲南的大理國,也儘量不要和大理交流,免得後患無窮。從965年1116年,在整個北宋期間,大理至少十一次申請讓宋朝對其進行冊封,想當宋朝的藩屬國。但是,除了宋太宗曾冊封大理國王為“雲南八國都王”,宋徽宗冊封大理國王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習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外,其他時候,基本上都是不予理睬,不接納。這樣做雖然笨了一點,但宋朝三百多年,大理和宋朝卻也從來沒有發生過紛爭。

還有位於西北的靈夏之地也是屬於漢唐故土,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西北軍閥李繼捧獻出了西北靈夏故土五州,投降北宋。但李繼捧弟弟李繼遷不願意歸宋,乃投降遼國,多次騷擾北宋西北五州。宋太宗去世後,他相繼攻陷西北五州,西北之地又從北宋失去了。

另外還有青海的河湟之地,甘肅的河西走廊,西域等地,也都是屬於漢唐故土,但唐中期以來,吐蕃國力強大,唐朝衰弱。河湟之地包括河西走廊還有西域都被吐蕃佔領,一直沒能被中國收復。到宋朝時期,河湟之地被吐蕃角斯羅(音)政權控制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為了對付西夏,採用了江西人王韶的平戎三策,說“欲取西夏,當先復河、湟”。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王韶等宋將先後收復了宕、疊、洮、岷、河、臨(熙)6州,將宋朝西界擴展至蘭州,史稱“熙河開邊”。宋徽宗親政之後,也有收復河湟之意,1103 年6月,王厚、童貫率軍從熙州出發向湟州進發。宋軍一路勢如破竹,全部收復了河湟地區,新疆且末若羌地區的黃頭回鶻也望風而降,宋朝西部邊界由此達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東南邊緣。

隨後宋朝在河湟之地設立“隴西都護府”,改青唐城(漢西平郡,唐鄯州)為“西寧州”,這也是西寧的由來。

總的來說,宋朝是一直想收復漢唐故土的,但奈何自身實力有限,沒辦法完成這一事業。但宋朝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在軍事方面百無用處,他也成功的收復了漢唐的河湟地區和西域的一部分,這也是宋朝的頂峰了。


百勝軍節度使


宋朝當然想恢復舊土,開疆拓土、威加四海是每一個有志向的帝王夢寐以求的榮耀。宋朝的疆域有限,並不代表其沒有擴張的慾望。

我們來看一下宋朝在這方面曾做過哪些努力:


一,宋太祖平復南方諸國。


宋太祖黃袍加身當了皇帝后,沒有繼承周世宗先北後南的策略,而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先後消滅了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多個南方政權。

二,宋太祖意圖贖回燕雲十六州。


南方諸國基本平定後,遼國也結束了混亂的政局,宋朝錯過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不過早在平定南方時,宋太祖就在開始攢錢了,打算贖回燕雲十六州,遼國不同意便用這些錢來作為北伐的資金。不過可惜的是太祖英年早逝,贖買燕雲諸州計劃沒有成功。


三,宋太宗收服漳泉、吳越,滅北漢。


宋太宗繼位後,首先使用政治壓力逼迫割據漳泉的陳洪進納土歸降,並強迫吳越也效仿漳泉獻土歸降,後又滅了北漢,五代十國後的混亂局面結束。


四,宋太宗北伐。


為了收復幽雲十六州,宋太祖發動了高梁河之戰,結果大敗,宋太宗被遼軍追至涿州。雍熙三年(即西元986年)宋太宗乘遼國新君初立,派三路大軍再次北伐,是為雍熙北伐。此戰初期順利,後則大敗,宋將楊業被俘絕食而死。此戰使得宋對遼的戰略由進攻轉向防守,此後宋朝再也無力北進。


五,岳飛北伐。


靖康之難後,趙構逃至江南建立南宋,宋朝失去北方領土。岳飛首先通過北伐奪取了金國扶植的偽齊所控制的土地,並且在後來與金國的戰爭中屢屢獲勝,一度攻至距離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正圖北進時卻被高宋召回,不久後岳飛被害,宋金和議,宋向金稱臣。

六,孝宗北伐。


宋孝宋即位後,改革朝政,力圖恢復,為岳飛平反,起用主戰派北伐。北伐起初順利,但各路將領輕敵、各自為政,北伐失敗,宋金和議。孝宗仍欲北伐,但北伐將領相繼離世,北伐大業不了了之。


七,聯蒙滅金,出兵北伐。


宋理宋時,為了得到蒙古口頭許諾的河南地區,宋與蒙古聯合夾擊金國,金國滅亡。金滅國之後,蒙軍北撤,河南地區防務空虛,宋出兵河南,進駐南京、開封后,在攻取洛陽途中被蒙軍伏擊,此後宋軍全線潰退,北伐失敗。

此戰後南宋精銳盡失,不僅無力北圖,防守尚且不足,蒙元步步南逼,崖山戰後,南宋覆滅。

縱觀兩宋,一直被北方遊牧政權壓制,但也數次北伐意圖開拓國土,解除威脅。然而宋朝開國以後崇文抑武,且沒有北方大片牧場,戰馬稀缺,使宋朝在軍事上始終處於被動局面。數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使得有志者心灰,小人得意,惜哉惜哉。


純手打,望斧正。


無涯煙水迷尋


宋朝想不想恢復漢唐故土,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自秦始皇虎掃六合天下歸一,將各塊分散的土地人口凝聚在一起,之後又統一文字度量衡給華夏民族奠定了兩千多年的政治基礎,秦雖二世滅亡但其所凝聚的精神卻給後來居上者在心裡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大一統從此成為了後世割據梟雄甚至君王所想完成的最高境界,漢唐繼承秦之精神,在軍事經濟文化方面達到了中國歷史的巔峰,甚至左右了世界的走向,這給後世王朝亦然留下了更高的追逐層次,後世之君無不以漢唐為榮,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在統一漢地諸省的宋朝是亦然想要重回漢唐巔峰的,這從北宋初年趙匡胤的統一戰爭,趙匡義的北伐都可以看出來,回到漢唐巔峰是甚至每個割據朝代的最高追逐層次,這是歷史所必然的,只不過由於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導致了終宋一朝重文輕武之弊端,這讓宋朝武備柔弱甚至在和鄰居西夏,金,遼的作戰中皆是敗多勝少,丟失燕雲十六州這讓宋朝直接處於背動捱打的局面,在宋朝初期的幾位宋朝君主的歷次北伐戰爭依據中可以得出,封狼居胥是歷代武將君王的最高追逐境界,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根深蒂固,雖終宋一朝三百餘年漢唐故土沒有恢復,但這不可否認宋朝想恢復故土的雄心,宋太宗北伐,孝宗北伐,開禧北伐都是依據所在。



華夏論壇說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想要恢復。

1:自古以來,想要成為千古一帝,就需要有大的作為,就像張儀給秦惠文王說的一樣,明君開疆拓土以強國。

2:宋太祖趙匡胤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日起,先後攻打北漢,後楚,後蜀,吳越,遼國等諸多國家,意在國家統一,領土完整,這也是每一個君王的志向。

3:宋代後世君王臣工,無不希望國家統一,國力強盛,北部抵禦遼國,西邊抗擊西夏,產生了許多的優秀將領和感人故事,比如岳飛的精忠報國,楊家將血戰金沙灘,靖康之役等等。

遺憾的事,國家實力大不如從前,再加上奸臣當道,蠱惑君心,使得大宋想要恢復漢唐榮光的心願,一直沒有得到完成。好在是宋朝的商業,科技,文化,一直處於世界前列,甚至在商業和科技領域一度超越了漢唐榮光。





一隻螞蟻也不要得罪


何止是想,都有實際行動,只是北宋實在打不過當時的遼國[捂臉][捂臉][捂臉]和金,後來又多了個西夏,南宋那就更想了,一直謀求恢復北方國土,結果北伐一次不如一次。

一、北宋

宋太宗的北伐

由於後晉的石敬塘把幽雲十六州送給了遼國,導致中原地區無險可守,一直被遼國欺負著,後來宋太宗趙光義組織了北伐。

北伐一共分為兩次

第一次在滅亡北漢之後,宋太宗認為餘威還在,就發動了與遼國的戰爭又稱高粱河戰爭,由於兵力太集中導致戰敗。後來又發生了

第二次是在遼景宗去世,遼聖宗繼位,遼國政局不穩的時候,宋太宗認為北伐時機到了,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年號雍熙又稱雍熙北伐。此次北伐分為三路東路軍曹彬主帥,崔彥副帥;中路軍以田重進為主帥;西路軍由潘美主帥,楊業副帥。最後大敗,楊業自殺,後來遼國反攻,後宋遼簽訂檀淵之盟。

二、南宋

1、宋高宗北伐,岳飛和韓世忠抗金戰爭

2、宋孝宗北伐

3、宋寧宗北伐

4、宋理宗聯合蒙古滅金,最終導致蒙古兵臨城下,南宋滅亡




小馬A歷史


【大宋也想恢復漢唐故土,但是實力不允許啊!】

有人問“大宋”想不想恢復漢唐故土?

  • 大漢疆域
  • 唐朝疆域

這個問題範圍太大,不好答。主要是漢唐和宋對領土的概念不太一樣。漢唐時期中央控制的領土比大宋也就多了西域和燕雲十六州,長城以外的基本上都是羈縻州。

所以暫定為該作者想問大宋想沒想恢復燕雲十六州和西域。這樣問題就簡單了不少。

答案是太想了,西域在宋人眼裡是苦寒之地暫且不論,對於燕雲十六州,宋人拋頭顱灑熱血,失敗後甚至打算攢錢贖買,如果有人收回來,大宋許諾直接封王!就問你心動不心動!!

至於西域,大宋主要還是和西夏,角廝羅,回鶻打交道,只有解決掉西夏才能奢望西域。

㈠宋朝恢復漢唐故土的努力

  • 宋太祖趙匡胤

①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他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據傳,他還設立“封樁庫”,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 燕雲十六州

②宋太宗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

  • 雍熙北伐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寶上奏趙光義,請求趁交趾(越南)丁朝內亂之機南下討伐,恢復漢唐故疆,統一交趾(越南)。於是,趙光義任命侯仁寶為交州陸路水路轉運使;任命蘭陵團練使孫全興、漆作使郝守俊、鞍轡庫使陳欽祚、左監門將軍崔亮為兵馬都部署;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湜、供奉官閣門祗候王僎為兵馬都部署,伺機進攻丁朝。但在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白藤江之戰中先勝後敗,統一交趾(越南)的計劃最終成為泡影,交趾(越南)得以保持獨立地位。

趙光義繼續“杯酒釋兵權”,遷移西北党項羌李繼捧及其族人到開封,李繼遷拒絕後率領剩餘部族聯合其他羌人部落和大宋打游擊戰。

③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戰派寇準等人的勸說下,北上親征,與入侵的遼軍會戰於澶淵。當時局勢有利於北宋,但因趙恆懼於遼的聲勢,並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以每年給遼一定銀絹(歲幣)為條件,於澶淵定盟和解,約為兄弟之國,即為“澶淵之盟”。

  • 宋遼澶淵之盟

從此宋遼進入百餘年的和平時期。

1003年,李繼遷攻破涼州。次年李德明計擒吐蕃六穀部首領潘羅支,附近的吐蕃部落分崩離析,河西走廊危在旦夕。

  • 東吐蕃聯盟首領角廝羅

1015年角廝羅聚眾數十萬,佔據河湟谷地,向宋申請了好幾次聯宋抗夏的計劃書,可惜被封駁。1032年角廝羅親政,1036年宗哥河之役大敗李元昊,唃廝囉由於採取了聯宋抗夏的政策,成功地抵禦了西夏的南侵,保衛了河湟地區的吐蕃各部落,一時威名大振。熙、河、洮、岷、疊、宕、湟、鄯、廓、積石等州軍的吐蕃部落都集合到唃廝囉的旗下,連原來投靠西夏的一些吐蕃部落都紛紛反正歸蕃,甚至,一些被西夏打散的回鶻部族也歸依到唃廝囉的麾下。幅員迅速擴大,號稱三千餘里,直接與北宋、西夏、回鶻、于闐、盧甘等國相連,人口達到一百多萬戶,形成了較第一次更為強盛的第二次東吐蕃聯盟,達到了吐蕃分裂後的最盛狀況。

  • 河湟谷地(包括青海甘肅等地)

1032-1065年,河湟谷地保護了河西走廊的暢通,替大宋開通了西域的南線。

  • 西夏建國初期東征西討

④1038年西夏李元昊稱帝建國,次年上表要求大宋承認。宋仁宗惱怒下懸賞捉拿。不過隨後李元昊通過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打出了党項羌的赫赫威名。大宋無奈的簽訂和議。

⑤宋神宗上臺後雄心勃勃,通過王安石變法,軍力提高,財政改善,三冗問題得到緩解。1067年熙和戰役,1068年,王韶上書《平戎策》,提出“收復河湟,招撫羌族,伶仃西夏”的戰略。收復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邊二千餘里,對西夏形成困繞之勢。

  • 大宋隴右都護府
  • 宋五路伐夏

1081年趁西夏內亂五路伐夏,次年被西夏太后打敗。1092年洪德城戰役,大宋保持了優勢。1093年-1098年兩次平夏戰役,兵臨天都山,築堡立寨,擠壓党項羌生存空間。

  • 宋夏永樂城之戰

1099年構建橫山防線,組建晉寧軍。1114年古骨龍打敗西夏。1119年攻克橫山。西夏稱臣納貢求和,大宋認為遼夏是父婿關係,宋夏是君臣關係。

1127年,北宋滅亡,西夏苟延殘喘,得以蠶食復活。(南宋偏安一隅就忽略不計)

大宋的恢復漢唐故土的努力徹底失敗。

㈡大宋恢復漢唐故土失敗的原因

  • 大宋這樣的好馬很貴

①大宋先天不足,缺乏養馬場,以中原步兵對抗草原騎兵,簡直就是噩夢。

  • 鐵浮屠

②中原固有的蠻夷觀念作祟,在宋人眼中,陝甘青寧地區就是蠻荒之地,窮山惡水,化外之地,不值得費心思。迂腐士大夫司馬光就把宋神宗努力奮鬥的領土直接送給西夏,安疆、葭蘆、浮圖、米脂送給了西夏,西北局勢惡化。司馬光認為這樣西夏就會感恩戴德。可惜的是“蠻夷畏威而不懷德”,反而看出了大宋的虛弱,不停的騷擾西北。因此明朝陳汝錡認為北宋亡於司馬光,“靖康之禍,論者謂始於介甫(王安石),吾以為實始於君實(司馬光)。非君實能禍靖康,而激靖康之禍者君實也”。(也就是說大宋內部黨爭不斷,內耗嚴重,何談外拓?!)

  • 大宋文官統兵

③大宋自從被契丹打敗後就把國策改為守內虛外,強幹弱枝,重文輕武,以文御武,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還有監軍太監掣肘,驕兵悍將地位低下,“好男不當兵,好女不嫁丁”,許多流民地痞流氓犯人混入軍隊,軍隊榮譽感下滑,國防不再開拓進取,反而鎮壓內部一切不服。

  • 岳飛精忠報國

能打的禁軍都去了開封等重要內地城市,邊疆則是由廂軍、鄉兵當主力。(後來禁軍也被腐化墮落了)這也是交趾打兩廣地區,大宋節節敗退的原因!直到狄青率領能打的西軍,交趾才發現大宋也不是那麼的弱。哎!

  • 大宋禁軍騎兵

④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是以地位財富作為交換的,意思是武將可以貪財,必須貪財,不然就是覬覦皇位,想要黃袍加身。這樣的話武將抱團貪財,喝兵血,吃空餉,宋軍淪落為軍將的私兵奴僕,甚至宋軍軍需品都會被倒賣到敵國。宋朝只要有流民就會被招兵,最後百萬部隊,每年耗費大量財富,八成都進入武將口袋,集體合法貪汙腐敗,都沒地說理。這樣冗兵逐漸成為沉珂,難治的很。

  • 大宋文人聚會操琴弄曲

⑤宋朝優待士大夫,“高薪養廉”,只要你考中進士,一生所需都被國家包了,除了正常的工資薪水,宋代還有寄職、蒙蔭職等虛職領薪水,此外薪碳敬、茶米麵油等生活用品也是國家發,可以說宋代是文人最幸福的朝代,沒有之一。這樣的話。冗官冗費更加嚴重,後來逐漸形成文官利益集團,這塊就沒人敢碰了。也就王安石這樣的猛人敢觸動。不過司馬光提前預警“執拗公不得好死”這個也好理解,你取消國家給我的福利待遇,我敢砍死你!

⑥國窮民富,文人士大夫不交稅,許多同鄉掛靠,再加上大宋不抑土地兼併,農稅也就越來越少。商稅倒是提高很快,甚至到了南宋時期,農商稅比達到2:8,不過大宋商人地位低,營商環境比較差,關卡林立,稅務較多,山賊土匪也多。此外官商勾結,擠壓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後期寶鈔亂髮貶值,經濟混亂,中央財政很緊張。

  • 大宋銅幣
  • 清明上河圖裡的繁榮街頭

⑦文武對立。文人進士靠學問當官,有許多人不會當官,甚至每天掛羊頭賣狗肉,當官不為民做主。有許多文人迂腐不堪,張口閉口道德文章,實際上狗屁不通。最典型的還是司馬光(就他了),直接把王安石變法後得到的西夏領土還給人家了,宋神宗去世沒辦法,可是還有許多當時參軍的武將在呢,把大家氣夠嗆!武將對他意見很大!

不過司馬光不在乎!呵呵!國家宰相不考慮讓大宋更加強大,反而黨爭傾軋,淪為意氣之爭。王安石變法全盤被推翻,卻又沒有撥亂反正提出正確的國家戰略,大宋就這樣被耽誤了。

反正大宋文武就這樣,文官視武將為“賊配軍”,武將視文官為“諂媚小人,外行人瞎指揮”,這樣的話內耗更加嚴重,更別提開疆拓土,恢復漢唐故土了。

  • 北宋外部環境惡劣
  • 宋遼夏三國鼎立

⑨大宋內部矛盾重重,外部環境也不好,從北數數,你會發現契丹、蒙古、女真、党項、吐蕃、回鶻、大理……大宋真的弱?別鬧了!

  • 蒙古成吉思汗鐵木真

問題關鍵在於大宋被人家輪著來幹!北宋時期,契丹國力相當,互相牽制甚至還得送歲幣。

  • 大宋缺乏戰略縱深

很不幸,大宋逐漸沒落,契丹女真蒙古党項的國力都在上升期,雖然契丹女真党項很快腐化,但是最後還是被蒙古狠揍了45年,南宋才滅亡。

大宋內憂外患,實在沒有餘力恢復漢唐故土。

  • 遙望大宋的未來

㈢宋新社追評:

大宋恢復漢唐故土失敗,也許還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但是大宋也有它別樣的風采。希望你能喜歡多姿多彩的大宋。

如果你有別的看法,請不吝分享一下。再次感謝!這裡是宋新社,一個不一樣的宋代新聞報社,歡迎你給予批評指正!


宋新社


在一般人眼裡大宋是一個很弱的朝代,疆域小,和鄰國摩擦不斷,輸多贏少。大宋想恢復漢唐故土心有餘力不足,太祖,太宗都想收回燕雲十六州,什麼招都試過,結果不理想,只能仰天長嘆,“我太難了”。

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是五代十國,百年混戰,無暇顧及周邊的少數民族,如大遼、西夏竟悄悄的發展壯大,其國力不輸於大宋。就如當年楚漢相爭,無暇顧及匈奴,讓冒頓單于發展壯大,劉邦也試了,結果弄了個白登之圍,送公主和親,自己修養生息。

有一句話說的好兄弟不和外人欺,對應國家是內訌必被外國欺,內訌削弱自己力量,敵國確利用這段時間發育,力量的天平就會偏移。其實漢族對北方少數民族一直打壓,叫減丁政策,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到了秋冬季節派一隊人馬深入草原趁風放火,燒掉草料,遊牧民族的牛羊會餓死大部分,養活不了那麼多人。只是到了混戰時期,無暇顧及,使敵國修養生息,最終禍亂中原。


饕餮中國


說起重文輕武的宋朝,人們都會覺得這個朝代除了有錢,其他的一無是處,皇帝只知道享樂,安於現狀,對外上,能何談,能用錢解決就解決,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文氣的朝代,還是能有一位不忘初心,立志恢復漢唐疆土的皇帝。

宋神宗趙頊(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本名趙仲針,父親宋英宗是宋仁宗的養子,爺爺和父親相繼去世後,這萬里江山落到了這個19歲少年頭上,面對此時內憂外患,國庫空虛的局面他沒有絲毫的退縮和慌亂,一繼位就開始嫻熟的處理政務,解決當下問題。宋神宗從小就有這一個雄心壯志的強國夢,堂堂華夏為何要屈服於北方蠻夷,要像漢唐那樣受到萬國來朝,開疆擴土,使百姓安居樂業的盛世局面。

“攘外必先安內”,對內宋神宗想通過變法來解決民怨,所以他重用提出改革的王安石。一個是有這遠大抱負,實現富國強民的明君,一個是想要施展自己滿腔政治才華的賢臣,就這樣,君臣二人一拍即合,馬上就著手此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負責變法事宜,調整一批人事,組成了變法派。

新法剛一出朝堂,便找來一些人的反對和謾罵,於是宋神宗就罷免了這些人,安撫跟支持王安石,以保新法順利實施。王安石的變法內容重視農田,水利,減少賦稅,裁軍,整頓軍備,這些大多都是利國利民的,可是有些像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對貧苦百姓來說無異於是施加壓力,造成民怨,也正是如此被反對變法的人或因新法觸碰到自己利益的人為濠頭攻擊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以司馬光為首正直的大臣也開始反對起來,神宗也開始懷疑起來,這對王安石的打擊很大的,加上之後自己兒子壯年病故,無異於雪上加霜,隨後向神宗再三懇求辭官回鄉。

王安石的離去讓宋神宗非常傷心和無奈,他沒有因此而放棄,趙頊改年號為“元豐”,而此時宋朝與南方的越南李朝的戰爭已和談方式結束,但是沒有嚮往朝那樣繳納歲幣。雖然傷亡很大,但打出了氣勢,為後來的五路伐夏做出了鋪墊。

他決定要用強硬的手段來維持變法,嚴懲反對變法的官員,加大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北宋中期冗官成災,官僚機構十分混亂,貪汙風氣很大,大批官員懶政混日子,只知道吃喝玩樂,給國家財政造成很大負擔,於是趙頊採取了裁官裁員的方式削減一大批整天無所事事卻身居要職的官員。其次,趙頊統一了全國官員的薪金。使這些官“知使責任,而不失寵祿之實”,發揮官員的積極性。宋神宗這一系列的改革史稱“元豐改制”對北宋內部起到一定的作用。

元豐四年 ( 1081) ,西夏梁太后囚禁夏惠宗李秉常導致國內政亂,宋神宗這是認為攻佔西夏的最好時機,趁此發動轟轟烈烈的五路伐夏大戰,大戰初期,其中的三路大軍都有所戰果,佔領了一些軍事要點,而其他兩路一路因為大雪天氣和後勤供應不及,一路因為指揮者的戰術錯誤,後又被西夏軍反打了一波,傷亡慘重。但對戰局來說沒啥太大影響。

雖然之前幾路大軍都有所收穫,可是佔領點都無法駐軍,所以北宋方面開始修築永樂城,準備以此為基地,進而準備一舉滅夏的戰爭!徐禧、種諤帶兵攻夏,準備一舉滅夏。徐禧等人攻入西夏橫山地區,直逼西夏首都興慶府,西夏方面梁太后親率三十萬大軍攻永樂城。徐禧上來之後瞎指揮,導致兵敗,後來西夏軍三面包圍永樂城,並切斷水源由於怨恨徐禧,種諤未予援救。夏軍終攻破永樂城,徐禧等人死難,宋軍二萬多士卒役夫陣亡。宋神宗的五路伐夏以此失敗而告終。

五路伐夏失敗後,面對如此代價的宋神宗,痛苦欲絕,心灰意冷。精神上受到嚴重打擊,有了很嚴重的心理疾病,過了幾年,元豐八年(1085年)正月初病情惡化,在交代完了國家大事以後的同年三月,一生都為了強盛國家,再造漢唐之盛世的一代明君宋神宗趙頊逝世,年僅38歲。宋神宗一生,目標再造漢唐盛世疆域,企圖通過變法改制強國,強軍,當他這些夢想都被現實擊敗時,人也跟著完了。










歪嘴說歷史


漢朝疆土廣大,而唐朝很像現在的聯邦,每家每戶都有自己地盤盛行府兵制也屬於變相的軍閥割據,說到宋朝就可憐了,只有小小一塊南方地盤,以杭州為國都,可以說一直是四面楚歌。





破譯門人


皇帝沒想過,宋太祖趙匡胤是武將出身,黃袍加身後只拍別人也按他的套路出牌,故以杯酒釋兵權後重文輕武,一心想的只是保住他趙家的皇位。他的後代極力繼承他的想法,也就是這種統治思想導致宋經濟發達,國防卻十分空虛,軍隊老弱病殘,幾百年淨受外邦欺負,要不是當吋的守關武將們拼死報國,恐怕宋早就也滅亡。

至於說北宋也曾北閥,只不過是作秀,籍以此來堵住世人的嘴而已,試想一支地位低下,疏於訓練的軍隊,能打得過虎狼之師,給局可想而知。可以想像,以當時宋朝的經濟實力,訓練一支威猛之師應該不難,在南宋經濟己然哀退的情況下,也能煉出一支令敵人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虎狼之軍。但卻沒這麼做,原因不言而喻。

至於說民間,這種有識之士肯定有,但不會很多,嶽元帥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也不過是想.迎回二聖。 放翁先生也只希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在那種東風夜放花千樹;西湖歌舞幾時休的年代,在國家刻意不為的大環境下,民間的有識之士也只能是想想,頂多說說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