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麼看待首爾飛南京一航班發現3名發燒旅客,並且沒有全部隔離,只隔離前後三排旅客?

李進


只隔離前後三排旅客,這個做法合理合規!

新聞出處

據央視新聞報道:2月25日下午13時46分,由韓國首爾起飛的OZ349航班飛抵南京,降落至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經駐場的南京市防疫工作組檢查發現,有3名中國籍旅客有發熱症狀,但均無武漢接觸史。工作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將3名旅客用救護車送至醫院做隔離觀察,將發熱旅客前三排後三排的乘客及相關空乘進行隔離,其餘旅客按照海關檢疫核查結果,分批下機待檢。

為什麼沒有全員隔離?

新聞一出,網友們的反應就是竟然沒有全員隔離?!根據機場防控規定,僅對密切接觸者進行了隔離。而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管理方案》對這一定義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具體到本次事件裡面,《管理方案》規定,民航飛機艙內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後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區域內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人員作為密切接觸者。而其他同航班乘客僅作為一般接觸者。所以,南京市防疫工作組的處理是合理合規的。


防止外國疫情向國內反流

新冠肺炎防控情況已經呈現出“國內穩定,國外鬧心”的態勢。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2020年2月27日0-24時,北京、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南、廣西、海南、重慶、貴州、雲南、西藏、青海、寧夏、新疆(含兵團)新增確診病例為0。27日8時-28日8時,陝西新增確診病例為0;26日20時-27日20時,甘肅新增確診病例為0;27日7時-28日7時,內蒙古新增確診病例為0。再來看看國際形勢,數據截止2月27日,其中,較為嚴重的是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和新加坡。

韓國累計確診病例達2337例,當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達571例,再次刷新韓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最大值。日本新增14例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933例,死亡病例10例。其中,日本北海道新增確診病例12例,包括一名不滿10歲的男孩。伊朗新增143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388例,73例康復,34例死亡。此外,尼日利亞、白俄羅斯、新西蘭、巴西、立陶宛等多國出現首例確診病例。我們的反應也非常迅速。北京、海南、山東煙臺、山東青島、山東威海、吉林延吉、遼寧大連等地相繼出臺了針對性措施,防止疫情反流。


新冠肺炎期間外出乘坐公共交通怎麼辦?

李醫生告訴您,能不外出就不外出,一定要外出,千萬注意個人防護!


廈大中醫李大胖


環球時報新聞:25日乘坐韓亞航空OZ349航班從仁川機場出發抵達南京機場的旅客中,因為3名中國籍乘旅客發熱,最終經過航空公司的協商,決定隔離發熱患者前後三排的人員(約70人),機上其他100多人可以回家。

只隔離發熱人員前後三排的人員(約70人),機上其他100多人回家,合規嗎?

具體到飛機,相關指南密切接觸判定方法如下:

1.一般情況下,民用航空器艙內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後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區域內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員作為密切接觸者。其他同民航乘客作為一般接觸者。

2.乘坐未配備高效微粒過濾裝置的民用航空器,艙內所有人員。

3.其他已知與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而航空公司的做法,就是隻隔離發熱患者前後三排的人員(約70人),是合規的。但是他們是否同時把在上述區域內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員作為密切接觸者而進行隔離?有沒有同時隔離其他已知與發熱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這就不得而知了。

疫情期間,我們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需要選擇交通工具出行的時候,也要做好科學的防護。在路途中,即使旅途漫長,儘量避免與陌生人聊天,您可以選擇自己帶一本書打發時間。需要對話時也要戴好口罩,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

戰疫必勝,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配合!

一鍵關注“付虹醫生”,您身邊的醫生朋友!


付虹醫生


大家好,我是一名疾病防控人員,給大家聊一聊我的看法,歡迎批評指正。

為了節約大家的時間,我先列出本文精華。


內容概要

看似”大膽“的操作源於科學認知,隔離發熱旅客前後三排有其科學指導,體現科學防控。

  • 隔離是控制傳染病發展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但隔離不是盲目隔離,需明確對象。

  • 目前處在新冠肺炎流行期,其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和飛沫傳播,以發熱臨床表現。

  • 在傳染病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控中,會定義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密切接觸者。處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出現發熱旅客應高度警惕,考慮疑似病例。考慮到民航飛機通風系統主要使空氣上下流動,故把密切接觸者定義為發熱旅客前後三排人員。

  • 密切接觸者應集中隔離,其他旅客作為一般接觸者重點觀察,不用全部隔離。


新冠肺炎疫情當下,“隔離”一詞頻繁見諸媒體報端。的確,隔離措施是目前控制傳染病疫情發展的最簡單最經濟的有效措施。在傳染病流行期間,當飛機、航班、發熱旅客這些關鍵詞放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多半是機上所有人員都需要全部隔離起來,以至於看到”只隔離前後三排旅客“充滿疑惑。看似”大膽“的做法,其實是源於足夠的科學認識,更是科學防控的體現。其中道理,讓我們先從當下大背景和科學防控涉及的幾個基本概念談起。



首爾意味著什麼?

截止到2月27日24點,韓國累計確診病例2022例,已經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高發地區。首爾可能對我們來說就意味著高風險。在國內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前提下,我們在嚴防疫情內擴散的同時,也理應警惕外部輸入。

基本概念

無論對於何種傳染病,要對其進行科學防控,首先就要對傳染病病原有著充分的認識。就目前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來說,自爆發以來已經持續一月有餘,我們在與疾病不斷鬥爭的過程中積累經驗,更新認識。對其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認識逐步加深。

傳染病流行三要素有什麼特徵?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不斷更新,是國內專家組最新認識的集中體現,目前已經更新到了第五版。在防控方案中, 明確了其傳播途徑為:

  • 經呼吸道和飛沫傳播

  • 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 其他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同時人群普遍易感

何為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

疑似病例是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控中重要概念,幫助我們發現病人,並追溯可能被感染者。簡單理解疑似病例、確診病例是潛在傳染源,需要治療。密切接觸者是潛在被感染高風險人群,感染後可能成為傳染源,需高度關注。根據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放空方案(第五版)》,可瞭解其中相關定義。

疑似病例

結合下述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

1 流行病學史:

(1)發病前14 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 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3)發病前14 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2 臨床表現:

(1)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

(2)具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特徵;

(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1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密切接觸者

防控方案中同時指出:密切接觸者指從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症狀出現前2天開始,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2天開始,未採取有效防護與其有近距離接觸(1 米內)的人員,在民用航空飛行器上,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後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區域內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人員作為密切接觸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為一般接觸者。2月24日晚上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在北京舉行了新聞發佈會時,考察組中方組長梁萬年表示大約1%到5%的密切接觸者會被實驗室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



看完上面的背景,瞭解了基本概念,我們就可以理解集中隔離前後三排的乘客了其實是對密切接觸者進行管理。雖然我們防控方案中的各種病例定義主要針對國內,其實還是有其通用性。韓國是疫情高發地區,此時航班上出現發熱病人,那麼病人就滿足了流行病學史中的一條和臨床變現中的一條,雖然不完全滿足國內疑似病例的判斷標準,但也可以高度懷疑是疑似病例。同時取其前後三排的旅客進行集中觀察,可歸於是對密切接觸者的管理。當然,飛機上的其他乘客雖然不用集中隔離,但也要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有呼吸道症狀及時就醫。

拓展延伸

當然,或許有些朋友會進一步刨根問底,探究為把密切接觸者定為發熱病人的前後三排而不是四排、五排。而且在密閉的飛機上,不正好是呼吸道傳播疾病的良好環境,那就要從飛機的空調系統說一說。

飛機空調系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在設計時考慮了運行過程中的通風要求,客艙空氣每2到3分鐘置換一次,每小時置換20到30次。飛機通風系統主要使空氣上下流動,而非前後流動,這種循環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飛機上擴散蔓延的可能。

總結

隔離發熱旅客的前後三排乘客是基於充分的疾病認識和飛機設計而考慮的,是穩妥的做法。保護了易感人群同時也避免了給更多的人帶來恐慌。密切接觸者需要我們重點關注,同樣一般接觸者也要做好自我監測,如果出現症狀,都應該出現症狀主動隔離就醫,這場關於我們每個人的戰鬥,不容許我們掉以輕心。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世界加油!



高山話健康


截至韓國當地時間27日下午4時,韓國較當天上午9時新增17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達1766例。與前一天下午4時相比,一天內增加病例505例。而韓國人口只有5164萬,感染率高達34.2人/10萬人口。這充分說明韓國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容樂觀。

2月25日下午13時46分,由韓國首爾起飛的OZ349航班飛抵南京,降落至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機上共載有166名旅客,根據機場防控規定,發熱旅客前三排後三排的乘客需要接受隔離,該航班共有94名旅客需要接受隔離。17時33分,這批乘客不分國籍全部由專用大巴車拉到指點酒店開始醫學隔離觀察,其他人員得以回家。

在回答上面這個問題前,我們來先了解一個概念:

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密切接觸者是指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症狀出現前2天開始,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2天開始,為採取有效防護與其近距離接觸(1米內)的人員。

為什麼沒有全部隔離,而是隻隔離前後三排旅客?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中“交通工具密切接觸者判定指引”規定:

一、飛機

1. 一般情況下,民用航空器艙內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後各 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區域內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人 員作為密切接觸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為一般接觸者。

2.乘坐未配備高效微粒過濾裝置的民用航空器,艙內所有 人員。

3.其他已知與病例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二、鐵路旅客列車

1.乘坐全封閉空調列車,病例所在硬座、硬臥車廂或軟臥 同包廂的全部乘客和乘務人員。

2.乘坐非全封閉的普通列車,病例同間軟臥包廂內,或同 節硬座(硬臥)車廂內同格及前後鄰格的旅客,以及為該區域 服務的乘務人員。

3.其他已知與病例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三、汽車

1.乘坐全密封空調客車時,與病例同乘一輛汽車的所有人 28 員。

2.乘坐通風的普通客車時,與病例同車前後3 排座位的乘 客和駕乘人員。

3.其他已知與病例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四、輪船

與病例同一艙室內的全部人員和為該艙室提供服務的乘務 人員。 如與病例接觸期間,病人有高熱、打噴嚏、乾咳、嘔吐等 劇烈症狀,不論時間長短,均應作為密切接觸者。

從上可知,只隔離前後三排旅客是符合密切接觸者管理規定的,有科學依據的,大家不必過度恐慌。

#戰疫必勝##青雲計劃#


傳染病疫苗科崔醫生


首選我們需要明確題主提問的首爾飛南京航班是哪一天?

真的像您說的僅僅隔離了前後三排旅客?

真的沒有全部隔離?

這裡面有誤解,這裡面有依據!

首爾飛南京航班

隨便以首爾飛南京的關鍵詞在服務器上搜索我們就可以明確您所指的航班到底是哪一航班。

2020年2月25號由韓國飛首爾的OZ349航班於北京時間13:46抵達,而且我們在頭條環球網搜索到的和其平臺搜索到的對比發現並不是僅僅只有前後三排需要接受隔離觀察,而是整整94名旅客。

不清楚您的前後三排旅客的消息從何而來,雖不是事實,但裡面卻另有依據。

(央視新聞報道的現場照片)

隔離前後三排旅客的依據在哪裡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辦公廳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

附件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管理》明確規定,為防止肺炎疫情的蔓延與傳播需要做好肺炎患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觸者調查、排查工作。

1、密切接觸者判定的依據是什麼?

而從OZ349航班中僅僅發現了發燒患者的疑似患者,將疑似病例隔離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將其他人隔離進行醫學觀察?

判定原則明確規定:不僅僅包括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疑似病例的接觸者也需要納入密切接觸者管理範疇。除了共同居住、學習、生活、工作、診療護理等過程的密切接觸,乘坐交通工具的其他旅客也需要納入密切接觸範疇。

2、將96名乘客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依據又在哪裡?

根據方案中交通工具密切接觸者判定,乘坐含有高效微粒過濾裝置的民用航空艙原則上是將疑似症狀患者的座位同排和前後各三排以及範圍內的乘務人員判定為密切接觸者,其他乘客判定為一般接觸者,而OC349航班也配備高效微粒濾過裝置。

很顯然根據結果而言,並非僅僅隔離了前後三排人員,96名的乘客隔離是根據交通工具判定條件1與3以及密切接觸者判定原則4(現場調查人員評估後認為符合密切接觸者要求的人員),最終確定將他們進行醫學隔離觀察。

3、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途徑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接觸傳播;

存在封閉環境下長時間高濃度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收到發燒消息後,相信我們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者第一時間就會到達現場對現場的工作進行評估。

1、疑似患者除發熱外是否有其他症狀;

2、患者在飛機飛行期間是否有乾咳、噴嚏、咳嗽的其他症狀;

3、患者在飛行期間活動區域範圍包括哪些,是否去過衛生間,接觸過的門把手、觸碰過的衝廁按鈕?

這些都需要我們現場調查,現場核實。

2020年2月3日廣州市疾控中心就在患者家中的門把手上次採集到了顯示核酸陽性的樣本。

在密閉環境下的民航艙中,3名可疑患者的不明確性很可能就將病毒以接觸和呼吸的方式進行傳播。因此必須嚴格防範,否者必然釀成大禍。

小結

根據傳染源防治的3個基本要素,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染人群,對OZ349出現發燒的可疑患者和密切接觸的患者進行醫學隔離觀察就是很好的做到了傳染源的控制與易感人群的保護。

我們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將疫情進一步蔓延的勢頭逼入絕境的全體工作人員點贊!正是因有了他們的迅速反應,我們的疫情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這裡向他們以及參與疫情的自己致敬!(嘿嘿有點厚臉皮)

寫在後面

科普有理有據,用數據說話,用依據說話,希望面對新聞事件的發生,我們能夠刨根問底,打破砂鍋全力追溯事實的源頭,切莫跟風吼!希望回答能夠解除您的疑問!!!若有幫助記得點贊支持呦。



何苦為難自己呢?平常老百姓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