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李敖之子”李戡:棄臺大進北大、到劍橋大學讀博,學成一定回國

北大是無數考生心中嚮往的學府,在2010年,北大曾經在開學報到時迎來一個特殊的考生,超過50家媒體對他競相報道,讓北大經濟學院報名處被圍得水洩不通

,堪稱北大“最大牌”的新生,他就是李戡。

這位新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面子?那要從他的家世說起。李戡,1992年8月3日生,我國著名作家李敖與妻子王小屯之子,之前一直生活在臺灣。最初李戡考上的是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但是他在得知臺灣高中畢業生學測成績達“頂標級”可免試申請內地大學之後,便申請了北京大學。一方面,李戡本就是一位學霸,綜合素質極為出色,另一方面他是名人之子,當時更是剛剛出版了一本新書,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李敖之子”李戡:棄臺大進北大、到劍橋大學讀博,學成一定回國

2010年7月李戡的新書《李戡戡亂記》,內容揭露臺灣教育制度的不足,辛辣程度頗有其父之風。在該書中,痛批臺灣歷史教科書。以自己身為“民進黨操控教育的受害者”的經歷,痛揭深批教科書、聯考與學校這三個方向的諸多痼疾,聲討教科書中的歷史、國文、公民與社會三科的荒謬內容,揭露近年來種種“去中國化”的醜行劣跡,直陳臺灣教育制度“肆其荼毒,禍害學子”的歷史和現狀。展現企圖平定目前教育亂象的決心,例如"二二八事件"在他的筆下,即衍生出有別現有史家的觀點。

李戡曾經公開表示:"我書裡沒有談到教育制度問題,我不覺得制度會耽誤我什麼,說白了,狀元也是在統一制度下誕生出來的,臺灣的十幾萬考生是公平競爭,大家都在同一個制度下,成功的人還會成功,可是,教科書的內容會影響人的一輩子,我認為這是最嚴重的。"正是因為李戡對臺灣的教科書極度不滿,所以,他在考上臺灣大學後放棄,最終選擇了心儀的北京大學,因為他認為自己要"到更深厚的土壤上去尋找祖國文化"。

“李敖之子”李戡:棄臺大進北大、到劍橋大學讀博,學成一定回國

早在2005年李戡就曾跟李敖到過北京、參訪故宮,當時院方還給予高規格接待。面對北京故宮的高度禮遇,當時小小年紀的李戡很敬佩自己的父親李敖,而李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執著,也一直在影響著他,讓他從小就產生了濃厚的中華情結,對祖國心懷熱愛。

李敖一生風流,最後情定小他30歲的妻子王小屯,婚後生下一兒一女,取名為李戡和李諶。因為對家人的極度保護,他甚少讓妻兒曝光。但在兒子面前,一向給人言辭犀利之感的李敖也變得柔和了很多。

作為李敖的兒子,李戡的頭上難免頂著“李敖兒子”的頭銜,但他自己也坦然說:

“父親有名確實會給我帶來壓力,但我從來不會因此而感到困擾。他是一個心態特別好的人,就這一點而言,我與他很相像。”

“李敖之子”李戡:棄臺大進北大、到劍橋大學讀博,學成一定回國

李戡從來不覺得從父親那裡得到幫助有什麼可恥,反而覺得父親的光環對他是一種激勵,激勵他嚴格要求自己,他也曾說過,不想做第二個“李敖”。要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獲得人們的肯定與尊重,憑藉著這一句話,李戡也收穫的無數網友的點贊。因為拋開其他不談,李戡沒有在父親的名頭下迷失自我,反而立志做一個真實的自己,這是在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一件事。

事實上,李戡也是一直這樣做的,在北大的生活中,他幾乎推掉了所有的採訪,專心學習。還在北大創辦了一個頗有影響力的社團——文武學社。其中,文學指導老師是北大哲學教授陳鼓應先生,武術總教練是臺灣武壇名師馬龍先生。北大畢業後,李戡去了美國深造,隨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主要研究近現代外交史。在臨出國時,他留下承諾,學成後一定會回國,畢竟祖國才是他的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